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械制動器安全要求

機械制動器安全要求

2024-07-18 閱讀 7938

(1)各類驅動裝置均應達到原設計的功能,通往制動器杠桿系統的“空行程”不應超過電磁鐵額定行程的10%。

(2)制動器松開時,制動閘瓦與制動輪各處間隙應基本相等,制動帶最大開度(單側)應≤lmm。

(3)制動帶磨擦墊片(閘皮)與制動輪的實際接觸面積,應大于理論接觸面積的70%。

(4)制動器各活動銷軸應轉動靈活,無退位、卡位、銹死等現象,開口銷齊全。

(5)制動器小軸或心軸表面應淬火,不許用普通螺栓代替;制動瓦磨擦墊片和制動輪表面均不許有油污或其他缺陷。

(6)制動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該零件應報廢:

a.杠桿、拉桿、制動臂或套板有裂紋。

b.彈簧出現塑性變形或斷裂。

c.制動帶摩擦片厚度已磨損達原厚度的50%,鉚釘頭埋頭深度<摩擦片厚度的50%。

d.銷軸或軸孔磨損達原直徑的5%。

(7)制動輪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報廢或處理:

a.裂紋。

b.輪面凸凹不平≥1.5mm,應重新車光;當起升、變幅機構制動輪輪緣厚度磨損達原厚度的40%,其他機構制動輪輪緣磨損達原厚度的50%時,應報廢制動輪。

(8)凡吊運熾熱金屬、易燃易爆危險品或發生溜鉤現象可能造成重大危險或損失的起重機,起升機構應裝設兩套制動器。

(9)單或雙制動器的起升機構,每套制動器必須可靠制動住1.25倍的額定負荷。

(10)應調節制動力矩以獲得適宜的制動距離:

a.起升機構的制動距離S=[1/80(重級)、1/100(中級)、1/120(輕級)]×V升;V升是起升速度。

b.大車運行機構的制動距離約為V/1.5m/main,V指運行機構的額定速度。大車制動距離雙梁起重機為6~1lm、單梁起重機為2~6m較適合。

c.小車運行機構的制動距離約為V/20m/min,小車制動距離為0.5~5m較適合。

篇2:制動器的安全規定

(1)動力驅動的起重視,其起升、變幅、運行、旋轉機構都必須裝設制動器。

人力驅動的起重機,其起升機構和變幅機構必須裝設制動器或停止器。起升機構、變幅機構的制動器,必須是常閉式的。

(2)起升機構不宜采用重物自由下降的結構,如果用重物自由下降結構,應有可操縱的常閉式制動器。

(3)吊運熾熱金屬或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發生事故后。可能造成重大危險或損失的起升機構。其每一套驅動裝置都應裝設二套制動器。

(4)制動器應有符合操作頻度的熱容量。

(5)制動器的制動帶摩擦墊片摩損后應有補償能力。

(6)制動帶摩擦墊片與制動輪的實際接觸面積.不應小于理論接觸面積的70%。

(7)帶式制動器的制動帶摩擦墊片,其背襯鋼帶的端部與固定部分的連接,應采用鉸接,不得采用螺詮連接、鉚接、焊接等剛性連接型式。

(8)控制制動器的操縱部位,如踏板、操縱手柄等,應有防滑性能。

(9)正常使用的起重視,每班都應對制動器進行檢查。

篇3:制動器的安全檢查報廢

1.制動器的檢查

正常使用的起重機,每個班次都應對制動器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制動器關鍵零件的完好狀況、摩擦副的接觸和分離間隙、松閘器的可靠性、制動器整體工作性能等應保證靈敏無卡塞現象。每次起重作業(特別是吊運重、大、精密物品)時,要先將吊物吊離地面一小段距離,檢驗、確認制動器性能可靠后,方可實施操作。制動器安全檢查重點是;

(1)制動輪的制動摩擦面不應有妨礙制動性能的缺陷或沾染油污;

(2)制動帶或制動瓦塊的摩擦材料的磨損程度;

(3)制動帶或制動瓦塊與制動輪的實際接觸面積,不應小于理論接觸面積的70%;

(4)制動器應有符合操作頻度的熱容量,不得出現過熱現象;

(5)控制制動器的操縱部位(如踏板、操縱手柄等),應有防滑性能;

(6)人力控制制動器,施加的力與行程不應大于表1的要求,超過要求應作必要的調整。要求操作方法施加的力/N行程/mm一般宜采用值手控100400腳踏120250最大值手控200600腳踏300300表1人力控制制動器的控制力與行程2.制動器的報廢

制動器的零件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更換或修整:

(1)裂紋;

(2)制動帶或制動瓦塊摩擦墊片厚度磨損達原厚度的50%;

(3)彈簧出現塑性變形;

(4)鉸接小軸或軸孔直徑磨損達原直徑的5%;

(5)制動輪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報廢:

①裂紋;

②起升、變幅機構的制動輪,輪緣厚度磨損達原厚度的40%;

③其他機構的制動輪,輪緣厚度磨損達原厚度的50%;

④輪面凹凸不平度達1.5mm時,如能修理,在修復后輪緣厚度應符合本條中第②、③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