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物業園區園林水系管理規程
物業園區園林水系管理規程
一、園林水系統管理主要是對景觀水的殺菌、滅藻處理,確保水質清新。
1、殺菌處理:
一般消毒藥采用滅菌靈高效消毒片。
處理方法:先加入速溶滅菌靈高效消毒片,投加量按每m3水中投加2g;再將緩溶滅菌靈高效消毒片投到出水處,投加量按每m3水中投加100g,完全溶解后再補加。
投放消毒藥時按每次加入量均勻灑入池中,如遇下雨則消毒藥投量應適量增加。
2、滅藻處理:
滅藻藥采用硫酸銅(亦稱膽礬),為藍色結晶或粉末,易溶于水,可殺蟲,滅藻、抗微生物生長。投放量為:每m3水中投放硫酸銅0.5Kg,每月投加兩至三次,或發現小蟲、青苔時應隨時使用。
投放硫酸銅時,應在上次投消毒藥12小時后投加,先將硫酸銅放入桶中溶解后均勻潑灑。投放硫酸銅2小時后方可加消毒藥。
3、沉淀物的處理:
一般采用聚合氯化鋁使水中懸浮物進行沉淀處理,聚合氯化鋁是一種無機高分子物,在其水解過程中伴隨有電化學反應,通過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學過程,除去水中懸浮物及鐵、鎘、氟離子、放射性污染、漂浮物等。其效果是明礬的五倍以上,一般用量為每m3水投加5-10g,投放后最好保持水循環半小時,使水中出現雪花狀后,再靜止6-8小時,待沉淀結束后,才可進行吸污、吸塵。投藥最好選擇在晚上進行。
4、調節PH值
因投加藥物會影響水的PH值,所以應定期監測水的PH值,將水調整至中性,以防對水中金屬部件產生腐蝕。一般水的PH值在7.5-8.0時即為合適。
碳酸鈉(蘇打),白色粉末或細粒,易溶于水,呈堿性,PH值偏低時使用此藥,PH值每升高1度按每1m3水投加15g的劑量;也可使用氫氧化鈉提高PH值,每升高1度按每m3水投放10g的劑量。
鹽酸,強酸性,在PH值達到8.2以上時,可按每1000m3投放5-10Kg的劑量。
5、滅藻與抑藻、殺菌與消毒、PH值調節時,如有循環系統的,應開啟循環系統使所投放藥劑均勻分散于水中;如無循環系統的,應盡量想辦法使其均勻分布在水中。
二、噴泉水池
噴泉水應至少2天循環一次,投加殺菌劑、滅藻劑,及時清除水中雜物,換水周期宜控制在15-20天。
篇2:污泥脫水系統管理制度
一、在值班長的帶領下,污泥脫水工進行污泥脫泥系統的運行、管理和安全及報表工作。
二、在運管部統一調度下,根據化驗室提供的二沉池、重力濃縮池污泥含水率組織生產,適時調整三氯化鐵、生石灰的用量,確保脫水污泥含水率小于60%。
三、定時對重力濃縮池、調理池進行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處理不了的應及時向運管部副部長匯報。
四、保持設備、設施、環境衛生,檢修、保養完成應及時將垃圾清理干凈。
五、脫水機各種參數的更改必須得到污水廠運管部的指令,在值班組長的指導下實施,六、值班人員不得自行更改。
七、發現有異常故障,應馬上向值班組長報告,并正確記錄故障發生至排除的全過程。
八、認真做好脫泥系統的運行原始記錄、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九、遇雨雪天氣,應及時清掃重力濃縮池、調理池走道上的積水或積雪,防止滑倒。
篇3:防排水系統管理制度
根據《安全生產法》、《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要求,為確保防排水系統的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礦井防排水管理制度
1、存在水害的礦山企業,建設前應進行專門的勘察和防治水設計。勘察和設計應由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完成。
2、水害嚴重的礦井,應成立防治水專門機構。在基建、生產過程中持續開展有關防治水方面的調查、監測和預測、預工作。
二、地面防水
1、應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水流系統和匯水面積河流溝渠匯水情況、疏水能力、積水區和水利工程的現廈門市和規劃情況,以及當地日最大降雨量、歷年最高洪水們,并結合礦區特點建立和健全防水、排水系統。
2、礦井(豎井、斜井、平硐)井口標高,應高于當地歷史最高洪水們1m以上。
3、受水威脅的礦井,應隔離礦柱。
三、井下防排水
1、調查核實礦區范圍內的老井、空區,現有生產礦井積水區、含水構造,并填繪礦區水文地質圖。
2、根據水文地質條件,設計預留防水礦(巖)柱,制定預防突水的安全措施。
3、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應在關鍵巷道內設置防水閘門,一級礦井,應在主要泵房井口裝設防水門。
3、井下主要排水設備,至少應由同類型的三臺泵組成,工作水泵應能在20h內排出一晝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檢修泵外,其他水泵應能在20h內排出一晝夜的最大涌水量。井筒內應裝設兩條相同的排水管,其中一條工作一條備用。
四、礦井主排水系統應每年檢測一次,檢測單位應具備相應的資質。
五、組織經常性的防排水系統安全檢查和維護。每年汛前應進行全面防排水系統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
六、水泵工應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后方可上崗。
七、做為防排水系統檢查、維護、達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