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閥失效模式預防排除措施

安全閥失效模式預防排除措施

2024-07-23 閱讀 7093

失效模式有:

1、閥座泄露

主要失效原因:

1、1密封面有贓物(出現概率51%)

預防和排除方法:

(1)裝配前所有零件進行清洗。裝配檢驗合格后,閥門所有開日部位用干凈的塞子堵住。

(2)在現場使用時,盡量避免外來物進人密封面。

(3)發現密封面有影響閥座密封的臟物時,可以通過提升工具使閥門達到全開狀態,用高速排放的介質沖刷臟物,或解體閥門清潔密封面。

1、2密封面損壞(出現概率43%)

預防和排除方法:

(1)裝配前所有零件進行清洗。裝配檢驗合格后,閥門所有開日部位用干凈的塞子堵住。

(2)在現場使用前,應清理管道或設備中的焊渣、鐵銹及其他外來物,防止在閥門開啟后,外來物隨介質沖刷密封面造成損壞。

(3)若密封面損壞后,應解體釋放閥,并根據密封面的損壞程度,采取相應的修理方案,依嚴重程度分別采取更換、機加工密封面和研磨密封面。

1、3整定壓力與設備或系統的正常工作壓力太接近(出現概率1%)

預防和排除方法:重新考慮選擇合適的整定壓力。

1、4彈簧松弛使整定壓力減低(出現概率1%)

預防和排除方法:設計時應考慮使用工況下的溫度和閥門安裝環境的溫度,選擇與之

匹配的彈簧材料。

2、閥門外泄露

主要失效原因:

2、1部件缺陷(出現概率14%)

預防和排除方法:所有承壓部件應進行水壓強度試驗,以排除部件泄漏造成的閥門外泄漏。

2、2現場安裝不當和存在安裝應力(出現概率66%)

預防和排除方法:

(1)應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進行安裝。

(2)選用與閥門進出日配對法蘭相一致的墊片。

(3)排放管的設計應按照相應的規范,排放管應設置相關支架。

2、3裝配不合理(出現概率17%)

預防和排除方法:安全閥的裝配應嚴格按照裝配圖、明細表和作業指導書進行。

2、4波紋管破裂(出現概率3%)

預防和排除方法:

(1)波紋管應進行疲勞壽命設計,安全閥波紋管的疲勞壽命應滿足使用工況的要求

(2)波紋管組件應進行水壓強度試驗

3、整定壓力超差

主要失效原因:

3、1調整螺桿松動(出現概率18%)

預防和排除方法:調整螺桿設計有防松機構,在工廠調整壓力后應進行鉛封,防止隨意調。

3、2密封面油污(出現概率9%)

預防和排除方法:

(1)裝配前所有零件進行清洗。裝配檢驗合格后,閥門所有開日部位用干凈的塞子堵住。

(2)若發現密封面有油污時,可以通過提升工具使閥門達到全開狀態,用高速放的介質沖刷油污,或解體閥門清潔密封面。

3、3出口背壓影響(出現概率19%)

預防和排除方法:

(1)對于出日背壓恒定,且背壓不超過整定壓力10%的工況,可以選用常規式安全閥,但必須在出廠試驗時對整定壓力進行修正。

(2)對于出日背壓變化的工況,應選擇背壓平衡式安全閥。

3、4安裝不當(出現概率9%)

預防和排除方法:彈簧式安全閥應垂直安裝。

3、5溫度影響(出現概率9%)

預防和排除方法:

(1)設計選型時,根據使用工況的溫度,釗對性的選擇合適材料的彈簧,或者根

據溫度的不同對彈簧進行修正。

(2)采取合適的結構以減少溫度對彈簧剛度的影響。

4、排放壓力超過允許值

主要失效原因:調節圈位置擺放不合理(出現概率100%),預防和排除方法:

4、1.出廠試驗時,將調節圈擺放至規定的位置。

4、2.根據現場情況,對調節圈位置進行適當調整。

5、回座壓力超過允許值

主要失效原因:

5、1調節圈位置擺放不合理(出現概率89%)

預防和排除方法:

(1)出廠試驗時,將調節圈擺放至規定的位置。

(2)根據現場情況,對調節圈位置進行適當調整。

5、2結構不合理(出現概率11%)

預防和排除方法:根據使用工況選擇合適的結構。

6、運動部件卡阻

主要失效原因:

6、1外來物影響(出現概率34%)

預防和排除方法:

(1)裝配前所有零件進行清洗。裝配檢驗合格后,閥門所有開日部位用干凈的塞子堵住。

(2)在現場使用時,應盡量避免外來物進人運動部件之間的間隙。

(3)若有外來物進人運動間隙,則應解體閥門清除外來物。

(4)根據外來物對部件的損壞程度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滿足尺寸要求的前提下對損壞面進行修復或更換運動部件。

6、2運動部件之間間隙過小(出現概率33%)

預防和排除方法:設計時,考慮運動部件之間的間隙,運動部件材料的熱膨脹和使用工況的溫度。

6、3零件干涉(出現概率33%)

預防和排除方法:

1、設計時,充分考慮所有零部件可能存在的干涉性,并在閥門裝配時進行驗證。

2、現場安裝時,應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需增加外設附件時,應征求設備制造的意見。

7、開啟高度不夠

主要失效原因:

1、閥門泄露

2、運動部件卡阻

3、調節圈位置擺放不合理

4、排放管阻力過大,產生較大背壓

(1)減小排放阻力

(2)選擇帶波紋管平衡結構的閥門

8、頻跳和顫振

主要失效原因:

1、閥門通經選用不當,排放量過大。設計時,選擇和現場工況流量相匹配的安個閥通徑。

2、進口管道或出口管道的阻力太大。按照規范或標準合理的設計進、出日管道,以減小管

道阻力。

3、彈簧剛度太大。選擇合適剛度的彈簧。

4、調節圈位置擺放不當,回座壓力過高。將調節圈調整至合適的位置。

篇2:壓力表安全閥操作規程

1、壓力表每半年校驗一次,保證指示靈敏、準確、可靠。

2、壓力表使用前將存水彎管中的積水和污垢用鍋爐里的介質吹出,然后將三通旋塞打到存水位使熱水在存水彎管內逐漸冷卻,積存。最后將三通旋塞轉到正常工作壓力。

3、安全閥每一年校驗一次,安全閥始啟壓力一只調到0.6Mpa,一只調到0.7Mpa。

4、在鍋爐滿負荷試運轉時對安全閥進行熱態校驗工作。

5、安全閥每隔2-4星期做手動或自動排氣或放水試驗,防止閥芯與閥座粘住。

6、切勿敲擊安全閥上的任何部分,開啟安全閥只能用閥上的控制桿。

7、安全閥未校正前鍋爐絕對禁止參加運行,所有安全閥經校正后不許亂動。

篇3:安全閥調整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開啟壓力的調整

①安全閥出廠前,應逐臺調整其開啟壓力到用戶要求的整定值。若用戶提出彈簧工作壓力級,則一般應按壓力級的下限值調整出廠。

②使用者在將安全閥安裝到被保護設備上之前或者在安裝之前,必須在安裝現場重新進行調整,以確保安全閥的整定壓力值符合要求。

③在銘牌注明的彈簧工作壓力級范圍內,通過旋轉調整螺桿改變彈簧壓縮量,即可對開啟壓力進行調節。

④在旋轉調整螺桿之前,應使閥進口壓力降低到開啟壓力的90%以下,以防止旋轉調整螺桿時閥瓣被帶動旋轉,以致損傷密封面。

⑤為保證開啟壓力值準確,應使調整時的介質條件,如介質種類、溫度等盡可能接近實際運行條件。介質種類改變,特別是當介質聚積態不同時(例如從液相變為氣相),開啟壓力常有所變化。工作溫度升高時,開啟壓力一般有所降低。故在常溫下調整而用于高溫時,常溫下的整定壓力值應略高于要求的開啟壓力值。高到什么程度與閥門結構和材質選用都有關系,應以制造廠的說明為根據。

⑥常規安全閥用于固定附加背壓的場合,當在檢驗后調整開啟壓力時(此時背壓為大氣壓),其整定值應為要求的開啟壓力值減去附加背壓值。

(2)排放壓力和回座壓力的調整

①調整閥門排放壓力和回座壓力,必須進行閥門達到全開啟高度的動作試驗,因此,只有在大容量的試驗裝置上或者在安全閥安裝到被保護設備上之后才可能進行。其調整方法依閥門結構不同而不同。

②對于帶反沖盤和閥座調節圈的結構,是利用閥座調節圈來進行調節。擰下調節圈固定螺釘,從露出的螺孔伸人一根細鐵棍之類的工具,即可撥動調節圈上的輪齒,使調節圈左右轉動。當使調節圈向左作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其位置升高,排放壓力和回座壓力都將有所降低。反之,當使調節圈向右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其位置降低,排放壓力和回座壓力都將有所升高。每一次調整時,調節:圈轉動的幅度不宜過大(一般轉動數齒即可)。每次調整后都應將固定螺釘擰上,使其端部位于調節圈兩齒之間的凹槽內,既能防止調節圈轉動,又不對調節圈產生徑向壓力。為了安全起見,在撥動調節圈之前,應使安全閥進口壓力適當降低(一般應低于開啟壓力的90%),以防止在調整時閥門突然開啟,造成事故。

③對于具有上、下調節圈(導向套和閥座上各有一個調節圈)的結構,其調整要復雜一些。閥座調節圈用來改變閥瓣與調節圈之間通道的大小,從而改變閥門初始開啟時壓力在閥瓣與調節圈之間腔室內積聚程度的大小。當升高閥座調節圈時,壓力積聚的程度增大,從而使閥門比例開啟的階段減小而較快地達到突然的急速開啟。因此,升高閥座調節圈能使排放壓力有所降低。應當注意的是,閥座調節圈亦不可升高到過分接近閥瓣。那樣,密封面處的泄漏就可能導致閥門過早地突然開啟,但由于此時介質壓力還不足以將閥瓣保持在開啟位置,閥瓣隨即又關閉,于是閥門發生頻跳。閥座調:《圈主要用來縮小閥門比例,開啟的階段和調節排放壓力,同時也對回座壓力有所影響。

上調節圈用來改變流動介質在閥瓣下側反射后折轉的角度,從而改變流體作用力的大小,以此來調節回座壓力。升高上調節圈時,折轉角減小,流體作用力隨之減小,從而使回座壓力增高。反之,當降低上調節圈時,回座壓力降低。當然,上調節圈在改變回座壓力的同時,也影響到排放壓力,即升高上調節圈使排放壓力有所升高,降低上調節圈使排放壓力有所降低,但其影響程度不如回座壓力那樣明顯。

(3)鉛封安全閥調整完畢,應加以鉛封,以防止隨便改變已調整好的狀況。當對安全閥進行整修時,在拆卸閥門之前應記下調整螺桿和調節圈的位置,以便于修整后的調整工作。重新調整后應再次加以鉛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