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吊機天泵輪胎吊機打頂和簽證時安全注意事項
一、前言
2010年6月3日,項目部下發了《臨近既有線大型機械作業簽證制度》,這項制度在項目部頒布實施至今,項目部大型機械安全作業及臨近武廣施工安全情況大有改善。但在項目部平常的安全質量檢查中,我們發現各工區負責檢查簽證實施的人員對該項制度的意義在認識上還存在著偏差,主要表現在:
1、大型機械在司機進行打頂時,施工員、安全員、信號員、監理并沒有在一旁監測,打好頂后也沒有認真檢查打頂的情況(支腿位置地面是否堅固、支腿是否全部打開、抄墊是否牢固,起吊的方位和吊機位置是否合適等等)就隨意簽證。
2、存在著漏簽和代簽的情況;
3、對簽證的存檔還存在著隨意的情況。
根據以上情況,就我有限的知識及工作中所遇到的事故教訓,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我們平時工作中汽車吊機、天泵及輪胎吊機打頂和簽證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二、簽證
原來在機械管理工作中并沒有專門的簽證記錄,但在吊機及大臨設施拼裝完成后試吊(試壓)前,單位機械、安全、工程技術管理部門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檢查,機械及電器部分由機械部門負責、安全防護及設施由安全部門負責、結構安裝是否正確和牢固是由工程技術部門負責檢查。檢查后召開會議匯總存在的問題,由施工單位進行整改,直到整改合格再次召開會議確定才可以試吊(試壓),并不需要在專門的簽證表格上簽證,到了80年代中期,為了明確責、權、利,開始有了大臨設施使用前檢查簽證制度,檢查的范圍包括水上平臺、提升站、龍門吊等拼裝式吊機、棧橋、架橋機、掛藍等;后來簽證慢慢成為了大型聯合施工前的一種重要的檢查手段。
在1993年開始的石長線常德沅江大橋的施工中,水上沉井封底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前的檢查就采用了簽證制度,簽證的表格是我用復寫紙畫出來的,當時的檢查內容很多,記得有測量試驗的準備、合格原材料的準備、機械方面的準備(包括用電、拌合樓、混凝土攪拌車、吊機、交通船舶)、水上平臺的檢查、漏斗及導管的檢查,包含了整個沉井封底施工的全過程。這個簽證在第二個沉井封底時就發揮了作用,當時沉井封底過程中5#導管“洗澡”了,發生了此類情況現場指揮立即向指揮部總工作了匯報,因為當時的導管數量的安排已經有了應急的富裕,有一套導管出事不影響封底灌注,總工程師下令拆除5#導管,拆除完畢一檢查,發現導管數量比計劃數量少了3m,調出檢查簽證,簽證上的數量確實多3m,簽證的技術員記得最下一節3m導管保險插銷沒有,但她沒有記錄。就是因為這一個保險銷沒上,就造成了導管在灌注過程中因多次的旋轉、搖晃脫落了,結果該套導管就洗澡了。當然因為這件事追究了當事技術員的責任。有了簽證,是誰的責任一目了然。所以我們在簽證前一定要檢查,簽下了字就要負責任了。
附一:汽車吊機和輪胎吊機的特性
輪胎吊機支腿全部打開后四個支點剛好呈正方形,以20噸日本輪胎吊機為例,剛好形成一個5.2m為邊長的正方形,吊機的前后左右四邊基本平衡,吊機的配重在上盤,所以,輪胎吊機的作業時可以360度的旋轉起吊的;而汽車吊機不同,汽車吊機的發動機、駕駛室在下盤,有用來作配重的作用,所以汽車吊機的前后左右四邊不平衡,而且,汽車吊機支腿全部打開后(以25噸為例)左右寬度為6.3m左右,而縱向兩支腿的距離是5.4m左右,四個支點呈長方形,基于以上兩點,那么汽車吊機的起重特性與輪胎吊機不同的地方是:它的主要起吊區在正后方這個三角區域,兩側起吊時的性能因為平衡力矩的原因要比正后方弱,而在車頭部份,嚴格來說應該是禁止起吊的區域。
三、洛陽的事故案例
一九九二年元月,在建洛湛鐵路復線洛陽特大橋,在運輸便道棧橋基礎施工時,一臺日本加藤20t輪胎吊機插打完管樁,起吊7.8t振動打樁錘撤出時在旋轉過程中因失去平衡傾覆下棧橋,造成扒桿報廢,兩條支腿報廢,吊機整機運至北京起重機廠維修,修復費用20萬元。該吊機是85年進口的,當時的原值是13萬元。
前面我們說了,輪胎吊機是360度旋轉起吊,那么當時該臺20t輪胎吊機為什么在起升的時候沒有傾覆而在旋轉的過程中發生傾覆呢旋轉過程中的傾覆力矩與起升時的傾覆力矩是一樣的,要傾覆起升時就會傾覆,不會等到旋轉了近90度時才發生傾覆啊!
在事故調查時我們查看了現場,當時吊機打頂的支腿圓盤印跡還留在預制混凝土橋面板上,有滑動的拖痕,這就是說,吊機支腿打頂時沒有使用墊木,直接打在預制混凝土橋面板上,而支腿與橋面板極少的摩擦力有可能在失去平衡的剎那間造成了滑動,這是吊機發生傾覆的間接原因之一;接下來我們發現,由于橋面受力點的原因,吊機打頂時橫向兩支腿的距離只有3.5m,這就說支腿打頂時是沒有全部伸出的(全部伸出是5.2m),吊機在正面作業時的平衡力矩是正常的,而在旋轉到側面時,平衡力矩發生了變化,旋轉到了90度時,這時的平衡力矩是最小的了。平衡力矩小于了傾覆力矩,吊機的傾覆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這是該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直接原因。
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一直強調,吊機打頂時一定要將支腿全部伸出,如果因為不可避免的原因支腿不能全部伸出時,那么就要小心謹慎地操作了!因為你的平衡力矩被縮短的支腿大大的縮水了,你對自己的吊機的起重曲線的變化都成為不可知,那么,你的起重量要大打折扣了。。。。。。
同樣是一九九二年,這是年底,莊稼都收割完了,麥子種在了地里。這次是20t汽車吊機裝車,起吊物是不到一噸的混凝土吊斗,打頂時吊車司機想好了從右邊旋轉,所以右邊支腿抄墊了結實的枕木,因為就一吊,所以左邊的頂就隨便的打在了地上。打好頂后要裝的車遲遲未到,司機就在一旁和裝吊工口若懸河地聊上了,載重車來的時候右邊的線路被堵上了,就只好停在了左邊靠近汽車吊機車頭的地方,起吊時司機忘記了原計劃從右邊旋轉的事,就從左邊旋轉裝車,當時扒桿是31.5m全伸出,在旋轉剛過前支腿后,支腿插進了地里,吊機發生了側傾,扒桿栽到了地上。不過這次僥幸的事吊機和扒桿沒有損傷,后經局機械處專家等現場鑒定,通過試吊合格后,確認不需修復。
通過這兩次事故的教訓,當時的運輸分隊隊長、書記在每天早上安排完工作后,都要分頭跟著吊機,待吊機打好頂后,再去做其他工作,這個慣例一直延續了常德。
四、武廣吊機事故案例
1、2007年6月25日,武廣客專施工,三分部一臺25噸汽車吊機,在墩身模板拆除過程中因支腿打頂的地方是軟基,結果旋轉時墊木壓斷,造成吊機傾覆。
2、
五、目前我們的現狀
篇2:吊機安全操作辦法
一、吊機應由經過專門培訓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并經安全環境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上崗證的專職司機操作,吊機司機應操作與操作證相對應的起重機械。二、吊機司機應嚴格按照工地制訂的維護保養計劃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每天班前、班后檢查情況、維護保養情況、工作內容、交接班情況應如實填寫在施工機械運行維護保養記錄中。三、新安裝、經過大修或改變重要性能的起重機械,在使用前必須按照吊機性能試驗的有關規定進行負荷試驗。試驗合格并辦理相關手續和安全準用證后,方可投入使用。四、吊機司機班前、班后必須嚴格按照《起重機械安全監察管理制度》的規定進行每日檢查,確認吊機無任何故障和隱患時方可開始工作。五、吊機司機與起重指揮人員應按各種規定的手勢或信號進行聯絡。作業中,司機應與起重指揮密切配合,服從指揮信號。但在起重作業發生危險時,無論是誰發出的緊急停車信號,司機應立即停車。六、司機在收到指揮人員發出的起吊信號后,必須先鳴信號后動作。起吊重物時應先離地面試吊,當確認重物掛牢、制動性能良好和吊機穩定后在繼續起吊。七、起吊重物時,吊鉤鋼絲繩應保持垂直,禁止吊鉤鋼絲繩在傾斜狀態下去拖動被吊的重物。在吊鉤已掛上但被吊重物尚未提起時,禁止吊機移動位置或作旋轉運動。八、重物起吊、旋轉時,速度要均勻平穩,以免重物在空中擺動發生危險。在放下重物時,速度不要太快,以防重物突然下落而損壞。吊長、大型重物時應有專人拉溜繩,防止因重物擺動,造成事故。九、吊機工作時,與起重作業無關人員嚴禁在吊機上逗留。十、吊機司機在操作過程中,應堅持“十不吊”原則:1、超過吊機械額定負荷不吊;2、照明不足、指揮信號不明或非指揮人員指揮不吊;3、吊索和附件捆綁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4、吊機懸吊重物直接進行加工不吊;5、歪拉斜拽不吊;6、易燃、易爆危險品、無安全作業票、無安全措施不吊;7、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有活動物不吊;8、棱角、刃口未采取防止鋼絲繩磨損措施不吊;9、埋在地下的物體或者重量不明的物體不吊;10、野外作業遇到大雪、雷雨、六級以上大風不吊。十一、吊機司機操作時,應遵守下列技術要求:
1、不得利用極限位置限制器停車;2、不得在有載荷的情況下調整起升、變幅機構的制動器;3、吊運時,不得從人的上空通過,吊臂下不得有人;4、吊機工作時不得進行檢查和維修;5、所吊重物接近或達到額定起重能力時,吊運前應檢查制動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試吊后,再平穩地吊運;6、無下降極限位置限制器的吊機,吊鉤在最低工作位置時,卷筒上的鋼絲繩必須保持有設計規定的安全圈數;7、吊機工作時,臂架、吊具、輔具、鋼絲繩、纜風繩及重物等,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下表的規定。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輸電線路電壓V(kV)<11—35≥60最小距離(m)1.530.01(V-50)+38、流動式吊機,工作前應按說明書的要求平整停機場地,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9、對無反接制動性能的吊機,除特殊緊急情況外,不得利用打反車進行制動。十二、施工中,遇到以下情況必須首先辦理安全作業票,制訂安全技術措施,施工技術負責人到場指揮:1、起吊重量達到吊機械額定負荷的90%及以上;2、起吊精密物體或起吊不易吊裝的大件,或在復雜場所進行大件吊裝;3、吊機械在輸電線路下方或其附近工作;4、兩臺及兩臺以上吊機械抬吊同一物件;5、爆炸品、危險品必須起吊時。十三、兩臺及兩臺以上吊機械抬吊同一物體時:1、綁扎時應根據各臺吊機的允許起重量按比例分配負荷;2、在抬吊過程中,各臺吊機的吊鉤鋼絲繩應保持垂直,升降、行走應保持同步;各臺吊機所承受的載荷不得超過本身80%的額定能力。十四、有主、副兩套起升機構的吊機,主、副鉤不得同時開動。但對于設計允許同時使用的專用吊機除外,并遵守第十三條規定。十五、吊機嚴禁同時操作三個動作,在接近額定負荷的情況下,不得同時操作兩個動作。動臂式吊機在接近額定負荷的情況下,嚴禁降低起重臂。十六、未經公司機械管理部門同意,吊車機械各機構和裝置不得變更或拆換。
篇3:吊機使用運營安全制度
一、各種相關人員的職責吊車操作人員經專門訓練,并由有關部門考核合格,發給合格證,方準上崗操作,嚴禁無證人員操作起重設備。
??進行起重作業前,吊車消防安全巡檢必須檢查各種裝置是否正常,鋼纜是否符合安全規定,制定器、液壓裝置和安全裝置是否齊全、可靠、靈敏,嚴禁吊車各工作不見帶病運行。
??吊車操作人員必須與指揮人員密切配合,服從指揮人員的信號指揮。操作前必須先鳴喇叭。如發現指揮信號不清或錯誤時,操作人員有權拒絕執行;工作中,操作人員對任何人發出的緊急停車信號,必須立即服從,待消除不安全因素后,方能繼續工作。
?吊車只能垂直吊起載荷,嚴禁拖拽尚未離地的載荷,要避免側載。二、操作人員守則(1)掛鉤應垂直安置在吊起的載物上。禁止斜吊。(2)對捆縛不牢固或重心不正的載荷,禁止吊運,必須捆牢固后,再準起吊。
?(3)不準吊起超過額定負荷的重量。如不知道載荷量時,必須弄明白后,再起吊。
?(4)禁止用起重鉤、掛鉤斜拉或人用手托著工件吊運。
(5)物件尚在地面時,不得行車,以免吊起后,搖晃傷人。
(6)禁止用吊車的掛鉤,拉埋在地下的物品。嚴禁用麻繩、線繩、三角皮帶吊運任何物品。
(7)在吊運時,操作人員只能聽取某一個固定人員的信號和指揮。
(8)在開進尾端和擋板時,應提前放開開關。
(9)工作時如發現吊車或其它設備損壞時,應將載荷放下來,并告訴負責人,如不能放下就應將機械臂移到一側靠邊放置并做好警示。三、安全操作規程(1)操作人員應該培訓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明,憑操作證操作,嚴禁無證開機。(2)應裝設標明機械性能指示器,并根據需要安設卷揚限制器、載荷控制器、聯鎖開關等裝置。(3)鋼絲繩在卷筒上必須排列整齊,尾部卡牢,工作中最少保留三圈以上。(4)兩機或多機抬吊時,必須有統一指揮,動作配合協調,吊重應分配合理,不得超過單機允許起重量的80%。(5)遇有下列情況嚴禁起吊:①起重指揮信號不明或亂指揮不吊;②超負荷不吊;③工件緊固不牢不吊;④吊物上有人不吊;⑤安全裝置不靈不吊;⑥工件埋在地下不吊;⑦斜拉工件不吊;⑧光線陰暗看不清不吊;⑨小配件或短料盛過滿不吊;⑩棱角物件沒有采取包墊等護角措施不吊。(6)起吊時起重臂下不得有人停留和行走,起重臂、物件必須與架空電線保持安全距離。(7)起吊物件應拉溜繩,速度要均勻,禁止突然制動和變換方向,平移應高出障礙物0.5m以上,下落應低速輕放,防止傾倒。(8)物件起吊時,禁止在物件上站人或進行加工;必須加工時,應放下墊好并將吊臂、吊鉤及回轉的制動器剎住,司機及指揮人員不得離開崗位。(9)起吊在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時,嚴禁降落臂桿或同時進行兩個動作。(10)起吊重物嚴禁自由下落,重物下落應用手剎或腳剎控制緩慢下降。(11)起重機停止作業時,應將起吊物件放下,剎住制動器,操縱桿放在空檔,并關門上鎖。四、常規檢查制度(1)機械運轉前每日必須由該機械負責人進行試機檢查,如發現異常立即停機上報檢修,待檢修完畢后再運轉。(2)1.操作人員應了解吊車的機械操縱和維護方法;要有吊車電器設備的常識,要熟悉鋼索和鉤子的好壞和懸掛的角度,并要有一定時間的實際操作經驗。
2.開車前應檢查所用的鋼繩,掛鉤及其它工具,如有不合乎安全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不論大小掛鉤,不準吊掛人員。
3.規定3/8"鋼絲繩起動能力700公斤;1/2"鋼絲繩起動能力1000公斤;5/8"鋼絲繩起動能力1800公斤。
4.使用前要檢查車上的部件是否完好無損,檢查完好后方可合上總閘,并發出確切信號。
5.起吊時應將吊車無載掛鉤進行幾次試動。仔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中心領導,未修好以前,不得進行工作。修好以后,應進行試吊后才能使用。
載荷時,應將載荷可能掉下來的地方,用標志標明。
6、運行停車后安全注意事項:
?(1)不要將載荷留在懸掛的位置上。
?(2)吊車的掛鉤應到半腰間.五、維修保養制度(1)、起重機應經常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轉動部分應有足夠的潤滑油,對易損件必須經常檢查維修更換,對機械的螺栓,特別是振動部件,檢查是否松動,如有松動及時擰緊。(2)、各機械制動器應經常進行檢查和調整,在磨擦面上不應污垢。減速箱、變速箱、齒輪等各部的潤滑及液壓油均按潤滑要求進行。(3)、要注意檢查各部鋼絲繩有無斷絲和松股現象,如超過有關規定,必須立即更換。(4)、使用液壓油嚴格按潤滑表中的規定進行加油和更油,并清洗油箱內部。經常檢查濾油器有無堵塞,安全閥在使用后調整值是否變動。油泵、油缸和控制閥是否漏油,如發現異常及時排除。(5)、經常檢查電線、電纜有無損傷,如發現損傷應及時包扎或更換。(6)、各控制箱、配電箱應保持清潔,各安全裝置的行程開關及開關觸點必須靈活可靠,保證安全。(7)、塔機維修保養時間規定:1、日常保養(每班進行);2、塔機工作1000小時后,對機械、電氣系統進行小修一次;3、塔機工作4000小時后,對機械、電氣系統進行中修一次;4、塔機工作8000小時后,對機械、電氣系統進行大修一次。六、定期報檢制度1、起重機械安全檢驗合格標志有效期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安全檢驗機構申請定期檢驗。2、起重機械停用一年重新啟用,或發生重大的設備事故和人員傷亡事故,或經受了可能影響其安全技術性能的自然災害(火災、水淹、地震、雷擊、大風等)后也應該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機構申請檢驗。3、起重機械經較長時間停用、不超過一年時間的,起重機械安全管理人員認為有必要的可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機構申請安全檢驗。4、申請起重機械安全技術檢驗應以書面的形式,一份報送執行檢驗的部門,另一份有起重機械安全管理人員負責保管,作為起重機械管理檔案保存。5、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起重機械,必須經檢驗檢測機構按照相應的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實施監督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1)首次啟用或停用一年后重新啟用的;(2)經大修、改造后的;(3)發生事故后可能影響設備安全技術性能的;6、起重機械作業人員培訓制度加強對起重機械的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操作技能、了解預防起重機械事故知識,提高安全意識,持證上崗。起重機械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參照本單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教育制度》執行。七、作業人員及相關運營服務人員的培訓考核制度1、特種設備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是通過學習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提高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的政策水平,充分認識特種設備安全使用的重要意義,在特種設備的使用中嚴格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政策,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遵守勞動紀律,杜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的行為,利用曾經發生的重大事故案例及給社會、給企業、給家庭造成的損失,對職工進行安全意識教育。2、特種設備安全使用技術知識教育:①一般安全生產、使用技術知識培訓教育。這是所有工人包括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安全生產、使用技術知識、主要包括:A.危險設備和區域及其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B.有關電器設備的基本安全知識;C.生產、使用現場消防制度和規定;D.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知識教育;E.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以及傷亡事故報告辦法;F.發生事故時的緊急救護和自救技術措施、辦法等。②?特種設備安全使用專業技術知識培訓教育,包括特種設備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專業安全使用技術操作規程知識教育,以及在特種設備使用中經常出現或可能發生的事故方面的技能知識教育。③?特種設備安全使用技術培訓教育。包括作業技能、熟練掌握作業安全裝置設施的技能,以及在應急情況下進行妥善處理的技能。3、事故案例教育。通過實際事故案例分析和介紹,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和現實后果,對認識事故的發生規律、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防止同類事故的反復發生起著較大的作用。八、?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緊急救援措施及緊急救援演習制度1、為有效及時控制突發性橋式起重機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全體職工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特制訂本救援預案。2、確定救援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成立救援小組,一旦事故發生后,現場操作人員立即向救援主要負責人稟報,負責人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迅速做出決定,部署救援措施,防止事故進一步蔓延。3、起重機在工作中如發現鋼絲繩、吊鉤即將斷裂,被吊物體即將滑下,操作人員應先做緊急處理如切斷起重機電源,疏散人群,同時通知救援工作負責人。4、起重機械實施專機專人,每臺起重機操作時周圍應有根據起重機工作特點及日常可能出現事故的吊鉤、吊繩、棍棒、三腳架等救援物資。5、制作警告牌“危險,請勿靠近”、“事故正在處理中”等。6、定期對起重機保養和檢修。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