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械加工安全規范

機械加工安全規范

2024-07-23 閱讀 7207

工廠生產離不開機械設備。機械設備易造成碰撞、夾擊、卷入、刺傷、剪切等傷害,事故發生的頻率較高。要確保機械設備的安全,一是機械設備本身應符合安全要求;二是操作機械設備要符合安全要求。

(一)沖壓機械

沖壓機械的危險部位就是模具之間的區域。

1、沖壓機械必須裝有保護裝置,如:防護柵欄、撥手器、雙手活動按鈕、紅外線光電保護器等。一旦人的肢體進入危險區域,機床自動停止運行。所以,這些裝置是我們的保護神,不能損壞或拆除;

2、上班前,操作工著裝要整齊,衣服要“三緊”,即領口、袖口和下擺都要束緊。穿工作鞋,戴工作帽,長發要盤入帽中;

3、開動機器前,要檢查安全裝置是否齊全有效,有無異常,機器開動后,先空運行一會兒,無異常時,再開始加工;

4、機器開動后,要集中精力,每一個操作動作都要按照操作規程去做。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加班;

5、切勿為了加快加工速度而拆除安全裝置,或將其設定在無效狀態,或不使用所配備的替代手的專用工具。

6、下班后,要做好設備和環境的清掃、整理工作。

(二)金屬切削機械

金屬切削機械是一切機械的制造母機,主要有車床、鉆床、刨床、磨床等。其常見事故為機器絞纏、工件飛散撞擊、切屑燙傷劃割、砂輪碎裂崩傷等。其安全操作的要點有:

1、操作工穿緊身工作服,袖口緊束,長發盤入帽內,旋轉設備禁用手套;

2、電氣安全接地;轉動機構有可靠的防護裝置;

3、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例行保養,發現隱患立即停車檢修;

4、刀具接規格選用,刀具、工件裝夾牢固可靠;

5、各類切屑應用鉤子清除,纏在工件或刀具的切屑要停車清除;

6、下班后(或維修時),要切斷電源,手柄停在空檔位。刀具、成品或半成品擺放有序。

(三)起重機械

起重機械的常見事故有:碰撞、吊物墜落、脫鉤、鋼絲繩折斷、安全裝置失靈、觸電、吊機傾翻、起重機折臂和墜臂等。

各種型號的起重機操作工必須經過安全培訓,具備有熟練的操作技能,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起重機操作工要確保安全,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根據經驗,要做到“起重作業十不吊”:

1、指揮信號不明或亂指揮不吊;

2、超負荷不吊;

3、工件緊固不牢不吊;

4、吊物上面站人不吊;

5、安全裝置失靈不吊;

6、光線陰暗看不清不吊;

7、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8、斜拉工件不吊;

9、棱刃物件沒有襯墊措施不吊;

10、所吊的容器內液面過滿不吊。

篇2:機械加工車間安全規則

(1)機械設備之間的間距小型設備不小于0.7m;中型設備不小于1m;大型設備不小于2m。操作人員和設備旋轉應是背對背或面對背交錯擺放。主要通道應有黃線或警告指示標志。

(2)工件、毛坯、工具應擺放整齊、平穩可靠、分類堆放,做到定置管理。堆放高度不超過1.2m。

(3)車間地面應平整、整潔,作業場所工業垃圾、廢油、廢水及廢物應及時清理干凈,車間通道應暢通。

(4)生產場地要有良好的采光。采光分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當白天自然采光達不到照度時,應采用人工局部照明。一般作業照度為150I*左右,精密度作業則應在300I*左右。

(5)生產場地不宜長期存放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應配置必要的消防用具。作業場所禁止吸煙或指定地點(吸煙室)吸煙。

(6)正確穿戴防護用品進入操作崗位,夏季不允許赤膊、穿背心、短褲、裙子、高跟鞋、涼鞋等。

篇3:機械加工人員安全操作規范

1、工作前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扎好袖口,不準戴圍巾、手套、穿拖鞋、涼鞋,學生卡等胸飾不要外掛,均應穿長褲。長頭發的必須戴安全帽。工作帽

2、機床開動前要觀察周圍,檢查設備的防護裝置是否可靠,工裝、夾具、刀具及工件必須裝夾牢固,否則不準開動。

3、機床開動后,要站在安全位置上,避開機床運動部位和鐵屑飛濺,不準接觸運動著的工件、刀具和傳動部件,禁止隔著機床轉動部位傳遞或拿取工具等物品。

4、調整機床速度、行程或裝夾工件、刀具,以及測量工件、擦試機床時,都要停車進行。不準用手直接清除鐵屑,應使用專門工具清掃。

5、機床導軌面、工作臺面禁放工具或其它物品。

6、多人一臺設備時,只允許單人操作,其他人不得隨便開機,防止配合不當,發生安全事故。

7、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車檢查。

8、不準在機床運轉時離開工作崗位,因故要離開時,必須停車,并切斷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