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重大危險源管控預警機制制度

重大危險源管控預警機制制度

2024-07-23 閱讀 1154

一、危險源監測與監控(各級職責)

1.礦調度室統一負責全礦各類事故信息的接收、報告,初步處理、統計分析,制定相關制度。

2.礦調度室、安全管理部建立礦基本情況、各類危險源數據庫,并報送集團公司。重大危險源按規定和程序在省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備案。同時組織對風險高的危險源實施重點監測、監控,及時分析和評估重點監測與監控的信息。

3.生產技術、通風、地測、機電、綜合辦運輸等部室根據本礦地質條件、可能發生災害的類型、危害程度,分別建立頂板、瓦斯、火、水、機電、運輸等基本情況和危險源數據庫,并報送礦總調度室、安全管理部。同時組織對相關風險高的危險源實施重點監測與監控,及時分析和評估重點監測與監控信息。

4.各區、隊、班(組)分別掌握本區、本隊、本班(組)生產(工作)區域內危險源情況,并組織日常監測與監控,及時報告監測與監控情況,對風險高、隱患大的信息立即報礦總調度室和安全管理部。

5.跟班礦領導、區(隊)長、班(組)長、安監員、瓦檢員應掌握礦各生產(工作)危險源情況,并實施日常和動態監測與監控,及時報告監測與監控情況,對風險高、隱患大的信息立即報礦總調度室和安全管理部。

6.各相關部室、單位和人員分別采取相應的方法和手段對各類危險源進行監測與監控。

運用安全監控系統、束管監測系統、傳感器、氣體分析化驗設備等組織對瓦斯、火、煤塵等危險源情況進行監測與監控;

運用礦壓觀測儀器對頂板情況組織進行監測與監控;

運用物探、鉆探、化探等組織對礦井水情進行監測與監控;

④運用人工方式和手段(包括人工觀測、儀器觀測和檢查等)組織對各類危險源進行監測與監控。

7.根據風險評估情況,各相關部室、單位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組織采取相關預防性處置措施,并跟蹤治理、整改情況。安全管理部負責設立礦井重大危險源、重大隱患警示標志,并將重大危險源及重大隱患現狀、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關安全措施等向本礦職工、專業救援人員及相關單位通告。

二、預警行動

1.預警條件。具備以下兩條件之一,就可發布和傳遞預警信息。

風險評估結果顯示突發事故災難可能發生;

重大危險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隱患出現事故征兆。

2.預警方式、方法

礦總調度室設立預警報告接警專用電話,外線電話是:4828378,4828678,內線電話是:8001、8002,實行24小時值班。同時,建立與礦值班領導、業務部室值班負責人、礦業務部室技術負責人以上負責人、其他相關單位值班室的通信連絡。施工項目部相關單位實行24小時的值班。所有值班不得空班、漏班。

礦領導、各業務部室負責人的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如有事離開煤礦現場時,要指定臨時負責人,臨時負責人保持24小時開機。

現場預警報告采取井上、下調度電話、無線通信系統、廣播系統和監測監控系統發出的聲光告警信號等方式。

④預警預防措施以相關礦領導簽發的調度通知形式下達。緊急情況時可先執行電話或口頭通知,電話或口頭通知必須得到相關負責人的授權,事后補簽書面調度通知。

3.預警程序

1)經風險評估結果顯示突發事故災難可能發生時,其程序是:礦領導立即下達預警指令,宣布進入預警期→礦總調度室立即按照預警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關負責人和有關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礦應急機構根據現場情況進入應急準備階段,制定和執行相應的預防性處置措施。

2)重大危險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隱患出現事故征兆時,其程序是:

現場工作人員以最快的速度使用調度電話立即向調度室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出現事故征兆類別、時間、地點、簡要經過、預警區域作業內容、人員分布等。情況緊急時,在向調度室報告的同時,采取井下無線通信系統、廣播系統、人工方式(包括通知、發出相關信號)等方式向井下其他作業區域進行告警。

礦總調度接到預警報告后,立即按照預警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關負責人和有關部室和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特別緊急的預警信息要直接向礦主要領導和上級管理部門報告。

預警信息包括:事故征兆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及簡要經過;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發生原因初步判斷;預警起始時間、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等。

向上級報告包括:可能發生的事故性質、地點、可能的影響范圍、預警區域涉及的巷道、通風系統、風流情況、瓦斯濃度及已采取的措施等。

根據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礦領導下達預警指令,宣布進入預警期。

④礦應急機構根據現場情況進入應急準備階段,制定和落實相應的預防性處置措施。

⑤告警區域作業單位的當班負責人要立即落實礦應急機構(或調度室)下達的處置措施,并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繼續報告預警信息。

監測監控系統發出聲光信號,或采取了系統自動斷電措施,告警區域作業單位的當班負責人要立即報告調度室,并核實情況,要征求并聽取調度室下達的預防與處置意見。

⑥一旦達到事故標準,啟動相應應急響應,并按照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及時予以處置。

4.預警措施。宣布進入預警期后,根據即將發生的事故災難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礦應急機構采取下列措施:

啟動《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置計劃》,根據現場情況,制定相關預防性處置措施。

責令有關單位和人員按照分工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加強對事故災難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監控、預報和預警工作。

組織有關部室、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專家對事故災難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發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影響范圍和強度以及可能發生事故的級別。

④及時發布有關的事故災難預測信息和分析評估結果以及應對措施。

⑤通知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進入待命狀態,并動員礦后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準備。

⑥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工具,并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隨時可投入正常使用。

⑦組織有關單位、現場工作人員,必要時請求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協同執行相關的處置措施。

⑧出現明顯事故征兆的人員在報告、求援的同時,要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災的一切準備。

⑨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等在遇到險情時有權在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指令,控制人員進入或關閉、限制使用有險情的區域。

5.預警解除

經礦應急機構組織評估顯示不可能發生突發事故或者經采取相關措施危險已解除,經礦領導批準,由礦總調度室發布解除警報,終止預警期,并解除已經采取的有并措施。同時,繼續組織監測監控。

?

?晉圣潤東煤業有限公司

?2014年1月1日

篇2:重大危險源管控預警機制范例

一、危險源監測與監控(各級職責)

1.礦調度室統一負責全礦各類事故信息的接收、報告,初步處理、統計分析,制定相關制度。

2.礦調度室、安全管理部建立礦基本情況、各類危險源數據庫,并報送集團公司。重大危險源按規定和程序在省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備案。同時組織對風險高的危險源實施重點監測、監控,及時分析和評估重點監測與監控的信息。

3.生產技術、通風、地測、機電、綜合辦運輸等部室根據本礦地質條件、可能發生災害的類型、危害程度,分別建立頂板、瓦斯、火、水、機電、運輸等基本情況和危險源數據庫,并報送礦總調度室、安全管理部。同時組織對相關風險高的危險源實施重點監測與監控,及時分析和評估重點監測與監控信息。

4.各區、隊、班(組)分別掌握本區、本隊、本班(組)生產(工作)區域內危險源情況,并組織日常監測與監控,及時報告監測與監控情況,對風險高、隱患大的信息立即報礦總調度室和安全管理部。

5.跟班礦領導、區(隊)長、班(組)長、安監員、瓦檢員應掌握礦各生產(工作)危險源情況,并實施日常和動態監測與監控,及時報告監測與監控情況,對風險高、隱患大的信息立即報礦總調度室和安全管理部。

6.各相關部室、單位和人員分別采取相應的方法和手段對各類危險源進行監測與監控。

運用安全監控系統、束管監測系統、傳感器、氣體分析化驗設備等組織對瓦斯、火、煤塵等危險源情況進行監測與監控;

運用礦壓觀測儀器對頂板情況組織進行監測與監控;

運用物探、鉆探、化探等組織對礦井水情進行監測與監控;

④運用人工方式和手段(包括人工觀測、儀器觀測和檢查等)組織對各類危險源進行監測與監控。

7.根據風險評估情況,各相關部室、單位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組織采取相關預防性處置措施,并跟蹤治理、整改情況。安全管理部負責設立礦井重大危險源、重大隱患警示標志,并將重大危險源及重大隱患現狀、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關安全措施等向本礦職工、專業救援人員及相關單位通告。

二、預警行動

1.預警條件。具備以下兩條件之一,就可發布和傳遞預警信息。

風險評估結果顯示突發事故災難可能發生;

重大危險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隱患出現事故征兆。

2.預警方式、方法

礦總調度室設立預警報告接警專用電話,外線電話是:4828378,4828678,內線電話是:8001、8002,實行24小時值班。同時,建立與礦值班領導、業務部室值班負責人、礦業務部室技術負責人以上負責人、其他相關單位值班室的通信連絡。施工項目部相關單位實行24小時的值班。所有值班不得空班、漏班。

礦領導、各業務部室負責人的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如有事離開煤礦現場時,要指定臨時負責人,臨時負責人保持24小時開機。

現場預警報告采取井上、下調度電話、無線通信系統、廣播系統和監測監控系統發出的聲光告警信號等方式。

④預警預防措施以相關礦領導簽發的調度通知形式下達。緊急情況時可先執行電話或口頭通知,電話或口頭通知必須得到相關負責人的授權,事后補簽書面調度通知。

3.預警程序

1)經風險評估結果顯示突發事故災難可能發生時,其程序是:礦領導立即下達預警指令,宣布進入預警期→礦總調度室立即按照預警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關負責人和有關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礦應急機構根據現場情況進入應急準備階段,制定和執行相應的預防性處置措施。

2)重大危險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隱患出現事故征兆時,其程序是:

現場工作人員以最快的速度使用調度電話立即向調度室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出現事故征兆類別、時間、地點、簡要經過、預警區域作業內容、人員分布等。情況緊急時,在向調度室報告的同時,采取井下無線通信系統、廣播系統、人工方式(包括通知、發出相關信號)等方式向井下其他作業區域進行告警。

礦總調度接到預警報告后,立即按照預警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關負責人和有關部室和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特別緊急的預警信息要直接向礦主要領導和上級管理部門報告。

預警信息包括:事故征兆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及簡要經過;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發生原因初步判斷;預警起始時間、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等。

向上級報告包括:可能發生的事故性質、地點、可能的影響范圍、預警區域涉及的巷道、通風系統、風流情況、瓦斯濃度及已采取的措施等。

根據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礦領導下達預警指令,宣布進入預警期。

④礦應急機構根據現場情況進入應急準備階段,制定和落實相應的預防性處置措施。

⑤告警區域作業單位的當班負責人要立即落實礦應急機構(或調度室)下達的處置措施,并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繼續報告預警信息。

監測監控系統發出聲光信號,或采取了系統自動斷電措施,告警區域作業單位的當班負責人要立即報告調度室,并核實情況,要征求并聽取調度室下達的預防與處置意見。

⑥一旦達到事故標準,啟動相應應急響應,并按照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及時予以處置。

4.預警措施。宣布進入預警期后,根據即將發生的事故災難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礦應急機構采取下列措施:

啟動《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置計劃》,根據現場情況,制定相關預防性處置措施。

責令有關單位和人員按照分工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加強對事故災難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監控、預報和預警工作。

組織有關部室、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專家對事故災難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發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影響范圍和強度以及可能發生事故的級別。

④及時發布有關的事故災難預測信息和分析評估結果以及應對措施。

⑤通知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進入待命狀態,并動員礦后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準備。

⑥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工具,并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隨時可投入正常使用。

⑦組織有關單位、現場工作人員,必要時請求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協同執行相關的處置措施。

⑧出現明顯事故征兆的人員在報告、求援的同時,要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災的一切準備。

⑨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等在遇到險情時有權在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指令,控制人員進入或關閉、限制使用有險情的區域。

5.預警解除

經礦應急機構組織評估顯示不可能發生突發事故或者經采取相關措施危險已解除,經礦領導批準,由礦總調度室發布解除警報,終止預警期,并解除已經采取的有并措施。同時,繼續組織監測監控。

?

?晉圣潤東煤業有限公司

?201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