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制度

2024-07-23 閱讀 5353

1危險源的分類

1.1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貯存危險物資,且危險物資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根據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對危險源的分類和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對危險源的分類,危險源分為二大類:

1.1.1第一類危險源:物的不安全狀態:

A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

B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

D其他危險、危害因素

1.1.2第二類危險源:人的不安全行為:

A心理、生理性危險、危害因素

B行為性危險、危害因素

1.2危險源辨識的對象、內容、范圍

危險源辨識貫穿每一項生產經營活動的始終,主要是:

1.2.1對象

1.2.1.1常規生產經營過程和非常規活動。

1.2.1.2進入作業場所內所有人員的活動。

1.2.1.3作業場所內所有設備、設施。

1.2.2主要內容:

A、隧道工程

B、機電設備工程及設備,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

C、物業管理。

D、施工工藝、工序。

E、施工物資、設備、裝置、工具和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

F、各項制度。

J、勞動強度、女職工勞動保護。

L、事故應急救援設施。

1.2.3范圍:

生產經營作業場所和生活設施的選址、布局、使用及四周地理、地質、氣候、建筑物、天上地下管線等相關環境因素。

1.3.辨識和評價的方法:

1.3.1詢問與交流;

1.3.2現場觀察;

1.3.3查閱有關記錄;

1.3.4獲取外部信息;

1.3.5施工任務分析;

1.3.6職業健康安全檢查表法;

1.3.7作業條件的危險性評價;

1.3.8事件樹和故障樹等。

1.4對危險源本質的辨識應全面考慮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和六種類型。

1.5風險評價:

1.5.1風險評價的方法(一)

風險評價要充分結合本企業特點、管理水平、人員能力、資源狀況等。其方法有:直接判斷法和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

直接判斷法:根據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來進行風險評價,其結果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A、B、C、D、E共5個級別,從而判斷出重大危險源及一般危險源。

1.5.1.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為3個級別:事故發生可能性極大的為“可能”。事故發生可能性極小的為“極不可能”,界于兩者之間的為“不可能”。

1.5.1.2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分為3個級別:將會出現多人傷亡的為“嚴重傷害”,出現輕傷為“輕微傷害”,界于兩者之間的為“一般傷害”。

1.5.1.3后果和可能性的組合結果,對應可得出風險級別:

表中:

A級風險(不可容許風險),即:

事故潛在危險性很大,并難以控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極大,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多人傷亡的風險。

嚴重程度

可?能?性

極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輕微傷害

E

D

C

一般傷害

D

C

B

嚴重傷害

C

B

A

B級風險(重大風險),即:

事故潛在危險性較大,較難控制,發生頻率較高或可能性較大,容易發生重傷或多人傷害;或者會造成多人傷亡,但事故發生可能性一般的風險。

C級風險(中度風險),即:

雖然導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經常發生事故或未遂過失,潛伏有傷亡事故發生的風險。

D級風險(可容許風險),即:

具有一定危險性,雖然重傷可能性較小,但有可能發生一般傷害事故的風險。

E級風險(可忽視風險),即:

危險性極小,不會傷人的風險。

1.5.1.4風險等級的確定:當達到A、B級風險時,確定為重大危險因素;C、D、E級風險,可作為一般危險因素處理,評價后列出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清單。

1.5.2風險評價方法(二)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即LEC法,L值——表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值——表示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值——表示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其簡化公式:D=LEC

D值——表示危險等級劃分。

a.為簡化評價過程,采用半定量計值法,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具體分值見下表達式1、2、3:

表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預料的

6

相當可能

可能,但不經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0.2

極不可能

0.1

實際不可能

表2: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分數值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暴露

6

每天工作時間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幾次暴露

0.5

非常罕見的暴露

表3:發生人身事故所產生的損失后果(C)

分數值

發生事故產生的損失后果

100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40

災難,數人死亡

15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7

嚴重,重傷

3

較重,輕傷數人

1

引人關注,需要救護

b.將被評價的危險源在上述表中對應所得的L、E、C分數值之積為D,D值不同,其危險等級也不同,危險等級劃分見表4:

表4:危險等級劃分(D)

D值

危險程度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c.風險等級確定

重大危險因素的確定從表4中查出D值對應的分數值,D≥70的,確定為重大危險因素;D<70的,確定為非重大危險因素。評價之后列出一般危險源清單和重大危險源清單。

d.D值≥160以上的危險因素,項目經理部須報公司備案和監控,D值在160以下的由項目經理部負責管理。

e如現場的管理水平、安全投入及可控程度比較差,可將理論一般危險源上升至重大危險源來管理。

1.5.3風險評價的方法宜優先選用直接判斷法,也可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等。對下述情況可直接定為較高級別的風險:

a.不符合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的;

b.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曾經發生過事故,現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危險的錯誤,且無適當控制措施的。

1.5.4風險評價要聯系生產實際,參照已往的經驗和控制效果進行,既要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實事求是地分析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還要考慮與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適應。風險級別是綜合分析的結果。

1.5重大風險必須控制,控制應遵循“消除、預防、減小、隔離、個體防護”的原則,保護員工的安全和健康。

1.6重大風險的控制應滿足以下要求:

a.相關單位對重大危險源實行動態管理,確定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清單》并制定應急預案,建立管理臺賬,并報安全生產管理部備案。

b.安全生產管理部通過下發年度及階段性計劃等文件,提出有關重大危險源控制的要求。

c.相關單位針對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落實專項技術指導和監控,落實治理資金、防護設施和用品等必要資源的到位。

d.通過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的實施、運行控制、應急與響應、績效監測落實和改進控制措施。

1.7風險控制措施策劃

風險控制措施策劃表

風險級別

措施及時間期限

危險等級

描述

可忽視風險

(E級)

不須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記錄。

可容許風險

(D級)

可保持現有控制措施,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或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改進措施,需要檢測來以確保控制措施得以維持。

中度風險

(C級)

應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風險,但應仔細測定并限定預防成本,并應在規定時間期限內實施風險減少措施,如現有條件不具備,可考慮長遠措施和當前簡易控制措施。

在中度風險與嚴重傷害后果相關的場合,必須進行進一步評價以更準確地確定傷害的可能性,確定是否需要改進的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制定目標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實施。

重大風險

(B級)

直至風險降低后才能開始工作。為降低風險有時必須配給大量的資源。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就應采取應急措施。應制定目標和管理方案以降低風險。

不可容許風險(A級)

只有當風險已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若即使投入無限的資源也不能降低風險的,就必須禁止工作。

1.8風險控制措施實施前應進行評審,以確保其充分性、有效性。

1.9發生以下情況時,相關部門進行危險源的再識別、評價和更新。

a.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發生較大變更時;

b.當施工階段發生改變、生產工藝、材料、技術發生重大變化時;

c.當有新的施工任務時;

d.當公司管理方針發生變化時;

e.當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時。

1.10每年管理評審時,應根據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實現對危險源、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情況進行評價,必要時予以更新、補充、改進。

重大危險源清單

單位:

編號

危險源名稱

存在地點

類型

危險程度

控制措施

責任人

填報人:年月日

篇2:重大危險源安全檢測監控管理制度

第一條項目施工生產現場危險、危害辨識評價小組確認現場是否存在重大危險源。對確認的重大危險源及時將識別時間、源點屬性、源點位置、風險等級、所處時態、消減措施與相應要求報送質量安全環保部。

第二條、對重大危險源由公司施工項目部編制重大危險應急救援預案及應急演練方案,并由安全生產委員會組織審核,適時實施演練以驗證救援預案的可行性。由公司工程采辦部配備基本的應急救援器材、物資。

第三條、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及時審議項目單位所報的重大危險源有關情況與動態,確定消減措施的有效性,指導項目現場落實方案措施。項目現場安全員和安全監督要按方案和措施要求及時對重大危險源動態進行檢測、監控,保持檢測、監控記錄。遇險情擴大跡象,及時向項目負責人報告,同時采取恰當的避險措施,防止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第四條、公司質量安全環保部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收集、分析和保存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方式方法,并保留必要的監測結果。

第五條、重大危險源所在項目部,對重大危險源危急動態隨時保持與公司質量安全環保部門的聯絡,有效進行應急處置。

篇3: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全面及時掌握本公司管轄范圍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及分布,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管理,建立重大危險源早期預控機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實現本公司安全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及國家安監總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公司安全生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根據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的規定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對本單位下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貯罐區(貯罐)、庫區(庫)、生產場所、壓力容器等。)進行辨識,以及通過委托安全咨詢服務公司所進行的安全評價報告,可確定本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所在。并應對已經確定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立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檔案。

第三條為切實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監管工作的領導,本公司決定成立以公司總負責人為組長,公司分管領導為副組長,以及和生產、安全、保衛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重大危險源監管領導小組;負責對重大危險源的綜合監管工作。

第四條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門是公司重大危險源的綜合監管機構,對公司的重大危險源負有綜合監管責任。

第五條對存在重大危險源的生產經營部門,其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本部門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與監控工作。

第六條公司安全管理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登記,摸清底數,掌握本公司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和分部情況,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并應向公司相關領導定期報告。

第七條公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每年都要按照《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標準和《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規定,如實填報登記《重大危險源申報表》,并于每年公司規定日期前將有關材料報送公司安全主要負責人,由公司安全負責人審查、匯總報送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八條公司應定期組織開展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對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生產作業場所、設備、設施、系統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危險物質進行實時檢測或定期檢測,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的日常管理體系。每兩年至少要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委托具備安全評價資質的機構進行一次安全評估,要落實安全評估報告提出的治理整改對策措施。

第九條當本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涉及的生產過程、工藝、材料、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發生變化時,各單位要委托具備安全評價資質的機構重新進行安全評估,每次的安全評估報告均要報送公司安全管理部和當地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備案。

第十條公司每季必須組織有關部門對各類重大危險源開展專項安全檢查,對存在缺陷和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整改,消除危險危害因素、確保安全生產。

第十一條公司主要負責人必須保證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和隱患治理整改所需的資金投入,應組織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技術管理措施,逐級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責任制。

第十二條公司主要負責人必須組織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應急預案,并要根據重大危險源的變化情況及時修訂完善;要對職工家屬進行重大危險源安全應急預案宣傳教育、定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讓職工家屬了解、掌握重大危險源事故的應急救援程序、自救互救知識。

第十三條公司對各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治理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重在治本"的原則,要采用先進科技檢查監控手段和治理技術裝備,提高監控、治理的本質安全水平。

第十四條公司重大危險源的監管部門,必需加大對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治理整改質量的跟蹤監督力度,對因重大危險源管理監控不到位、治理整改不及時、治理整改質量不好的,不論發生事故與否,均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整改不力、監管不力責任。

第十五條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必須加強職工對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治理、防災、避災及《重大危險源申報與管理》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對重大危險源事故的防控和管理能力;兩級職工安全教育培訓機構要把重大危險源管理的有關法規、標準及防控、治理知識納入年度安全培訓工作計劃組織實施、進行考核。

第十六條公司對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備、設施,要按國家標準《安全標志》(GB2894-1996)、《安全標志使用導則》(GB16179-1996)、《安全色光通用規則》(GB14778-1993)等要求,在其醒目、顯著、安全位置標注安全標志和設置安全防護設施,以警示人員重視重大危險源部位的安全生產。

第十七條公司要加強在重大危險源環境、設備、設施作業人員的勞動保護和安全防護,要嚴格按照國家勞動保護和安全防護有關規定為作業人員配置齊全合格的勞動保護用品和安全防護用品;對特殊用途的勞動保護用品和安全防護用品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檢測試驗,經檢測試驗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第十八條對于公司存在重大危險源、一旦發生事故可能危及周邊單位、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公司重大危險源管轄相關部門,要加強與重大危險源毗鄰單位和人員的溝通聯系,及時告知他們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時的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應急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