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識別和評價辦法
1目的識別、評價全公司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的危險源,確定、更新《重大危險源清單》,為公司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據。2適用范圍對全公司各項管理、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的危險源的識別、評價、確定、更新。3職責3.1生產副總經理是本過程的分管領導,負責對全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清單》的審批。3.2工程管理部是本過程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對全公司危險源的識別、評價、更新,匯總編制全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清單》。3.3各項目部負責與各自生產活動相關的危險源識別(調查)。依據全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清單》編制具體的與各自生產活動相關的《重大危險源清單》。3.4辦公室負責公司辦公及后勤基地的危險源識別(調查)。依據全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清單》編制相應的《重大危險源清單》。4資源配置1)相關的接受過職業健康安全知識培訓、具有相關專業職稱,且經授權的管理、技術人員。2)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操作規程。3)歷史上的事故、事件資料,安全檢查、審核中發現的情況。4)員工及其他相關方要求。5)相關的周邊危險源平面圖、資料等。5工作程序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是為了適應公司新的安全生產管理需求而產生并發展的,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主要是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和控制事故的發生,并保障職工的健康和預防職業病的危害。實現公司安全生產目標的關鍵在于公司能否全面、準確的找出危險源潛在的風險,同時對危險源進行有效識別,并確定公司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1、危險源分類
在生產環境中存在著影響職工及其他人員健康或產生有害物質的因素,當這些因素在一定條件下造成職工傷亡、職業病、設備設施損失或其它財產損失的事故時,那這些因素就是造成事故的危險源。
在運輸行業進行風險評價首先應識別生產過程和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源,并根據公司自身的生產特征及設備設施狀況,將危險源分別列出一般和重大危險源,然后評價其引發事故的風險程度。
在運輸行業,危險源是指發生一次死亡1人或重傷事故的危險因素。根據運輸行業生產特點和本公司情況,將主要危險源分類如下:
(1)化學危險源:指可燃性氣體、液體、易燃性物質混合后產生的有害物質等危險源。可能發生火災、爆炸、職業中毒事故。
(2)物理危險源:指高溫、射線、振動等危險源。可能發生中暑、放射傷害等事故。
(3)機械危險源:指動力、制造、傳輸裝置、起重機械、機動車輛,通道、樓梯等危險源。可能發生擠壓、打擊、吊物墜落、碰撞壓傷等事故。
(4)電氣危險源:指電氣機器配線等危險源。可能發生觸電、火災事故。
(5)建筑設施危險源:指房屋、廠房地基等危險源。可能發生倒塌、下沉事故。
危險源的分類方法有許多種,這里是結合運輸行業和本公司特點而采用的一種常用方法。
2、風險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是對危險源進行分析評價的工具。根據評價方法的特征,一般可分為定性評價和半定量評價。
定性評價
定性評價,是根據人的經驗和判斷能力,對生工藝、設備設施、工作環境、人員等用語言和列表形式來描述潛在風險發生事故的程度和后果的可能性。
表1給出了風險發生事故的后果等級。
表2給出了發生事故可能性和風險程度的矩陣風險等級描述風險后果人員傷害及財產損失事故程度1輕微急救處理,一定財損輕傷事故2一級需現場外醫療處理(住院)一定的財損3比較嚴重嚴重傷病、住院治療、傷殘鑒定、財損較大重傷事故4嚴重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財產損失大死亡事故
表1風險發生事故后果等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輕微一級比較嚴重嚴重幾乎肯定發生中中高高很有可能發生低中高高一般可能發生低低中高基本不大可能發生低低中中
表2風險程度矩陣
這里需說明的是用高、中、低表示危險源在公司系統安全生產中的高度風險、中度風險、低度風險。如是高度風險應采取立即整改或引起高級管理者注意。中度風險,采取措施,明確具體的管理職責。低度風險根據公司已確定的管理職能,分級管理,分線負責,制定整改計劃。
2、半定量評價
半定量評價是用一種或幾種可直接或間接反映系統潛在危險源環境中作業的風險指數來評價系統風險性大小。
在機械行業的風險評價時,常采用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方法即LEC法。它是利用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工傷亡風險大小的方法。這三種順素養是:
L——事故或風險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
C——后果嚴重度。
這三種因素的值是由公司內有經驗的人員、專家等不同人員組成小組,依據不同的經驗、知識,采用半定量計值法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估定不同的分值。
根據這些分數值的乘積得出風險性分數值(D=L·E·C)。然后確定作業時間的風險程度,這里要說明的是如何對各分數值的總分評價,也就是風險程度的確定。因為這種評價方法是根據經驗、知識、閱歷判斷,難免有局限性。因而各公司不一定適用,應用此法時,各公司應根據本公司實際情況予以修定。
表3給出風險評價預測分析表L分數E分數C分數完全會被預料到10連續暴露10許多人死亡、大災害維100相當可能6每天工作時間暴露6數人死亡災難40不經常,但可能3每周一次暴露3非常嚴重、一人死亡15完全意外可能性小1每月幾次暴露2嚴重、重傷7可能設想但不可能0.5重大、致殘3極不可能0.2每年幾次暴露1輕傷或輕微損傷2實際不可能0.1非常罕見地暴露0.5引人注目、需要救護1
表3風險評價預測分析表
表4給出了行業風險等級劃分風險等級分數值風險程度事故程度I〈20銷有危險,可以接受微傷II20—70一般危險,需要注意輕傷III70—160顯著危險,需要整改IV160—320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重傷V〉3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死亡
表4風險等級(D)劃分
風險評價使得公司能確定可容許的風險和不可容許的風險。對不可容許風險,公司應做到:終止風險和控制風險。
7記錄危險源識別調查表危險源評價表重大危險源清單
篇2: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制度
1、目的
通過對危險源的正確辨識,系統地診斷車間、工藝過程或機械設備以及各種操作、管理和組織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而采取有效措施約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發生發展,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過到安全生產。
2、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1)詢問、交談。對于本組織的某項工作要主動與有經驗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現場觀察。通過對作業環境的現場觀察,可發現其存在的危險源。
(3)查閱有關記錄。查閱組織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記錄,從中吸取經驗,發現存在的危險源。
(4)獲取外部信息。從有關似組織、文獻資料等方面獲取有關危險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識本組織存在的危險源。
(5)工作任務分析。通過分析組織成員工作任務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識別出有關的危險源。
3、風險評價的內容
(1)設備、設施風險評價。如作業現場照明、樓梯護欄、手欄等防護設施是否完好,與裝配、操作、維護、修理和拆卸有關的設備、裝置、機械是否存在危險因素。
(2)危險物料。如工具、物料等從高處墜落、可傷害眼睛的物質試濟、可通過皮膚接觸和吸收而造成傷害的物質等。
(3)交通運輸。各種交通運輸機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關標準。
(4)火災和爆炸。油庫、庫房(尤其是炸藥庫)各種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為性。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員從高處墜落、員工的暴力行為等。
(6)工程地質。對各項工程從圖紙設計到工程質量情況進行全面審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險源。
4、風險評價的程序(風險評價計劃)
(1)全面細致地了解系統的功能、結構、工藝條件等有關信息,包括系統或同類系統發生過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
(2)收集與工藝系統有關的標準。
(3)按系統的功能、結構、系統安全性的因素及公認的安全要求,分析可能造成影響的部件、零件等。
(4)針對危險因素、提出相關安全要求及應達到的安全指標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篇3:重大危險源檢測評價監控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全面及時掌握公司管轄范圍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及分布,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管理,建立重大危險源早期預控機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實現(集團)公司安全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及國家安監總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根據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的規定,以及實際工作的需要,(集團)公司及各單位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監控管理的范圍如下:貯罐區(貯罐)、庫區(庫)、生產場所、壓力管道、鍋爐、壓力容器、煤礦(井工開采)、尾礦庫等。第三條為切實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監管工作的領導,(集團)公司決定成立以公司總經理為組長,(集團)公司分管技術、生產、安全、保衛、供應的副職領導為副組長,以及協助管理采掘技術、機電技術、安全技術、基建技術、物資供應的副總師和生產、安全、機電、通風、保衛、物資供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重大危險源監管領導小組;并成立重大危險源綜合監管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全生產部,負責對重大危險源的綜合監管工作。各單位亦應成立相應的重大危險源監管領導小組和重大危險源綜合監管辦公室。
第四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有關業務管理機構必須加強對重大危險源實施監管,對本部門業務管理范圍的重大危險源負有業務保安監管責任:
(一)(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安全管理部門分別是公司和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綜合監管機構,分別對公司和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負有綜合監管責任。
(二)(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生產技術管理部門分別是公司和本單位頂板、水患、矸石山、地質災害等重大危險源的專門監管機構,分別對(集團)公司和本單位的頂板、水患、矸石山及地質災害等重大危險源負有專門監管責任。
(三)(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通風管理部門分別是公司和本單位瓦斯、突出、煤塵及煤炭自燃著火等重大危險源的專門監管機構,分別對(集團)公司和本單位的瓦斯、突出、煤塵及煤炭自燃著火等重大危險源負有專門監管責任。
(四)(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機電管理部門分別是公司和本單位電氣火災、鍋爐、壓力管道、壓力容器及提升墜落等重大危險源的專門監管機構,分別對(集團)公司和本單位的電氣火災、鍋爐、壓力管道、壓力容器及提升墜落等重大危險源負有專門監管責任。
(五)(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保衛消防部門分別是(集團)公司和本單位民爆器材、危險化學品、有毒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等重大危險源的專門監管機構,分別對(集團)公司和本單位的民爆器材、危險化學品、有毒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等重大危險源負有專門監管責任。
(六)(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物資供應部門分別是(集團)公司和本單位油脂儲庫及其它易燃物資儲庫等重大危險源的專門監管機構,分別對公司和各單位的油脂儲庫及其它易燃物資儲庫等重大危險源負有專門監管責任。
(七)(集團)公司煤礦建設(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單位是(集團)公司煤礦建設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中各類重大危險源的專門監管機構,分別對煤礦建設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各類重大危險源負有專門監管責任。
第五條?重大危險源監管、監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合理設計、統籌規劃、強化監控、科學治理:
(一)?(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安全管理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登記,摸清底數,掌握各單位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和分部情況,建立重大危險源數據庫和定期報告制度。各單位每年初要按照《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標準和《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規定,如實填報登記《重大危險源申報表》,并于每年元月底前將有關材料報送(集團)公司安全生產部,由(集團)公司安全生產部負責審查、匯總報送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二)?(集團)公司和各單位要定期組織開展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對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生產作業場所、設備、設施、系統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危險物質進行實時檢測或定期檢測,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的日常管理體系。各單位每3年至少要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委托具備安全評價資質的機構進行一次安全評估,要落實安全評估報告提出的治理整改對策措施。
(三)?重大危險源涉及生產過程、工藝、材料、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發生變化時,各單位要委托具備安全評價資質的機構重新進行安全評估,每次的安全評估報告均要報送(集團)公司安全生產部和當地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備案。?
(四)?各單位要針對本單位存在的各類重大危險源情況,明確專門管理機構監管、配備專門人員檢測監控、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開展動態檢測監控、分析檢測監控參數、及時處理存在的安全隱患。
(五)各單位每月、(集團)公司每季必須組織有關部門對各類重大危險源開展專項安全檢查,對存在缺陷和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整改,消除危險危害因素、確保安全生產。第六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保證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和隱患治理整改所需的資金投入,要組織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技術管理措施,逐級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責任制。
第七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必須組織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應急預案,并要根據重大危險源的變化情況及時修訂完善;要對職工家屬進行重大危險源安全應急預案宣傳教育、定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讓職工家屬了解、掌握重大危險源事故的應急救援程序、自救互救知識。
第八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要嚴格按照重大危險源的種類及其能量在意外狀態下可能發生事故的最嚴重后果,實行分級管理與監控: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是可能造成特別重大、特大事故的危險源,必須作為安全管理和檢測監控的重點對象;三級、四級重大危險源是可能造成重大、一般事故的危險源,也應加強管理和監控、不留死角。第九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必須對各類重大危險源進行分類、分級建檔管理,建立健全各類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電子板本及檢測監控參數、技術圖紙及治理整改措施資料。
第十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對各類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治理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重在治本”的原則,要采用先進科技檢查監控手段和治理技術裝備,提高監控、治理的本質安全水平。第十一條?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隱患由本單位的安全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制定治理、整改方案措施,落實治理整改時限、責任和質量要求,并將治理整改方案措施報(集團)公司備案、由(集團)公司有關部門負責督促檢查、驗收治理、整改質量;對三級、四級重大危險源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隱患由本單位的分管副職負責組織制定治理、整改方案措施,落實治理、整改時限、責任和質量要求,由本單位的有關部門負責督促檢查、驗收治理整改質量,并將治理、整改結果報公司安全生產部備案。
第十二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重大危險源監管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隱患,必須下達書面治理整改通知單責令有關單位或部門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整改中無法保證安全的,必須責令有關單位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停止生產作業或停止使用運行,制定切實有效的防范、監控、整改措施后要限期整改完成。第十三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重大危險源監管部門,必需加大對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治理整改質量的跟蹤監督力度,對因重大危險源管理監控不到位、治理整改不及時、治理整改質量不好的,不論發生事故與否,均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整改不力、監管不力責任。第十四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安全教育培訓部門必須加強職工對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治理、防災、避災及《重大危險源申報與管理》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對重大危險源事故的防控和管理能力;兩級職工安全教育培訓機構要把重大危險源管理的有關法規、標準及防控、治理知識納入年度安全培訓工作計劃組織實施、進行考核。
第十五條?從事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作業的特種作業人員均必須經過具有安全培訓資質的機構進行專門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取得特種操作資格證后,方可從事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作業。
第十六條?為統一重大危險源監管,(集團)公司和各單位的重大危險源綜合監管部門應當統一使用國家局組織開發的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系統軟件,建立各單位和(集團)公司重大危險源數據庫,并按重大危險源的分布情況及危險等級,要制定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日常監管和防范工作。
第十七條?各單位對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備、設施,要按國家標準《安全標志》(GB2894-1996)、《安全標志使用導則》(GB16179-1996)、《安全色光通用規則》(GB14778-1993)等要求,在其醒目、顯著、安全位置標注安全標志和設置安全防護設施,以警示人員重視重大危險源部位的安全生產。
第十八條?各單位要加強在重大危險源環境、設備、設施作業人員的勞動保護和安全防護,要嚴格按照國家勞動保護和安全防護有關規定為作業人員配置齊全合格的勞動保護用品和安全防護用品;對特殊用途的勞動保護用品和安全防護用品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檢測試驗,經檢測試驗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第十九條?對地面存在重大危險源、一旦發生事故可能危及周邊單位、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重大危險源管轄單位,要加強與重大危險源毗鄰單位和人員的溝通聯系,及時告知他們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時的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應急安全措施。
第二十條?(集團)公司和各單位要加強重大危險源預警監控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凡可采用遠程視屏監控系統的重大危險源均要制定規劃,逐步建立遠程視屏預警監控系統,實現動態、實時監控;要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建立起作業班組→區隊(車間)→生產經營單位→公司直線式的、快捷暢通的重大危險源管理信息系統,班組、區隊(車間)、單位和公司均要明確專人負責重大危險源相關信息的定時采集、整理歸檔、逐級報告。
第二十一條本制度從自下發之日起執行,本制度如與上級重大危險源管理有關規定相抵觸的,從其規定。修改解釋權屬(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