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險源管理辦法范例
第一條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重大危險源是指依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所指的,在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一旦發生意外可能導致人.員群死群傷或者重大不良社會影響的分部分項工程或者其他施工活動。
第三條重大危險源主要包括:
一、基坑支護與降水工程
基坑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復雜的等工程口
二、土方開挖工程
土方開挖工程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的基坑、基槽的土方開挖。
三、模板工程
1、各類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2、特殊結構模板工程;
3、水平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系統高度超過8m(含8m),或跨度超過18m(含18m),或施工總荷載大于lOkN/roe,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撐系統。
四、起重吊裝工程
大型起重吊裝工程。
五、腳手架工程
1、高度超過24m的落地式鋼管腳手架;
2、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包括整體提升與分片式提升;
3、懸挑式腳手架;
4、門型腳手架;
5、掛腳手架;
6、吊籃腳手架;
7、卸料平臺。
六、拆除、爆破工程
1、人工拆除工程;
2、機械拆除工程;
3、爆破拆除工程。
七、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規定的其他危險性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墻的安裝施工;
2、預應力結構張拉施工;
3、特種設備施工;
4、網架和索膜結構施工;
5、6m以上的邊坡施工;
6、30m及以上高空作業的工程;
7、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可能影響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已經行政許可,尚無技術標準的施工。
第四條各棟號工長負責本轄區內重大危險源的監督和管理。
第五條工程施工前應當根據承建工程的施工范圍和特點,對施工現場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進行辨識、評價。
第六條制定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制度,明確具體管理的責任部門、責任人與工作職責,做好重大危險源的風險評價、信息報送、方案編制、措施控制、日常檢查、施工驗收以及應急處置等工作。
第七條重大危險源施工前必須單獨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口方案應當由施工單位相應專業的技術人員編制,工程技術管理部門(或者設備管理部門)共同審核,單位技術負責人批準并加蓋單位印章,再報工程項目總監審查同意并加蓋單位印章后,方可實施。
第八條專家論證審查
一、本辦法第三條明確的重大危險源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后都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審查,方案審查后專家組應提出書面論證審查意見,施工單位應根據專家論證審查意見進行完善。專家組的論證審查意見書應當作為方案的附件。
二、經專家論證審查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批準實施后,施工單位應按有關規定及時組織驗收,驗收組必須有原方案論證審查專家組成員(至少一人,且本單位專家應除外)和項目總監參加,驗收后應填寫《紹興縣建筑工程重大危險源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實施驗收記錄》,驗收資料存檔備查。專項施工方案未經驗收通過的,施工單位不得進行后續施工口
三、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專家論證審查時,施工單位應當組織不少于5人的專家組,專家組成員應在本辦法推薦的專家庫中至少選擇3人。
四、經專家組審查通過并批準實施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確需修改時,修改后應當按原程序重新組織審查和審批。
五、應當組織專家論證審查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未經專家組審查的,施工單位不得組織施工。
第九條建立重大危險源公示制度,重大危險源公示內容包括重大危險源名稱、出現的時段、涉及的危險因素、控制措施、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在施工現場入口顯著位置或有重大危險源的作業點附近掛牌公告口
第十條編制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按規定配備相應的人員與設施,并組織演練。應急預案編制、審核、審查以及批準程序應參照本辦法第七條執行。
第十一條將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情況作為安全教育內容告知作業人員;對有重大危險源的施工作業,應當向所有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有書面記錄和簽字。
第十二條建立重大危險源的安全檢查制度,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措施進行檢查、驗收,公司每月不少于一次,項目部每周不少于一次,有重大危險源的施工作業,須有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檢查、驗收情況應當做好記錄。
第十三條由監理單位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進行審查,在重大危險源施工時進行巡查、平行檢查以及旁站監理。對監理過程中發現安全隱患,下達的整改通知書。對整改不力的,應當暫時停止施工。并將有關情況報告工程所屬建筑安全主管部門。
第十四條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專項檢查。檢查結果作為相關管理人員的考核內容,予以公布或者通報。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港口危險貨物重大危險源監督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港口危險貨物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監督管理,預防和減少港口危險貨物事故的發生,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港口安全生產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港口危險貨物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估、登記建檔、備案、核銷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港口危險貨物重大危險源(以下簡稱港口重大危險源),是指按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標準辨識確定,港口區域內儲存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第三條危險貨物港口經營人(以下簡稱港口經營人)是本單位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港口重大危險源管理工作全面負責。
第二章辨識與評估
第四條港口經營人應當對本單位的港口危險貨物儲存設施或場所進行港口重大危險源辨識,并記錄辨識過程與結果。
第五條港口經營人應當對港口重大危險源進行安全評估并確定重大危險源等級。港口重大危險源按照其危險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港口重大危險源分級方法參見附件1。
第六條港口經營人可以組織本單位的注冊安全工程師、技術人員或者聘請有關專家進行安全評估,也可以委托符合規定資質條件的安全評價機構對港口重大危險源進行安全評估。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港口經營人需要進行安全評價的,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可以與本單位的安全評價一起進行,以安全評價報告代替安全評估報告,也可以單獨進行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
第七條構成一級港口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或場所,港口經營人應當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按照有關標準的規定采用定量風險評價方法進行安全評估,確定個人和社會風險值。
第八條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報告應當數據準確、內容完整、結論明確,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港口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
(二)辨識、分級的符合性分析;
(三)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個人風險和社會風險值(采用定量風險評價方法時);
(五)可能受事故影響的周邊單位、人員狀況;
(六)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術措施;
(七)事故應急措施;
(八)評估結論與建議。
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港口經營人應當對港口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辨識分級,開展安全評估和完善檔案:
(一)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已滿三年的;
(二)構成港口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場所進行新建、改建或擴建的;
(三)港口危險貨物種類、數量或者儲存方式及其相關設備、設施等發生重大變更,可能影響港口重大危險源級別和風險程度的;
(四)發生火災、爆炸或危險貨物泄漏,導致人員死亡,或人員重傷和直接經濟損失達到較大以上事故的,或影響到公共安全的;
(五)外界生產安全環境因素發生變化,影響重大危險源級別和風險程度的。
第三章登記與備案
第十條港口經營人應當對辨識確認的港口重大危險源及時進行登記建檔。檔案的主要內容:
(一)辨識、分級記錄;
(二)港口重大危險源基本特征表;
(三)危險貨物安全技術說明書;
(四)區域位置圖、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圖和主要設備一覽表;
(五)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
(六)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措施說明、檢測、檢驗結果;
(七)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意見和應急演練計劃;
(八)安全評估報告或者安全評價報告;
(九)重大危險源場所安全警示標志的設置情況;
(十)其他文件、資料。
第十一條港口經營人在對港口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分級,完成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報告或安全評價報告后,應將港口重大危險源備案申請表和第十條規定的內容,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自收到港口經營人報送的港口重大危險源備案資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審核備案,出具港口重大危險源備案登記表;對申報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單位應不予備案。
港口重大危險源出現第九條所述情形的,港口經營人應當及時更新檔案,并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重新備案。
第十二條對不再構成港口重大危險源的,港口經營人應及時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提出書面核銷申請報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自收到港口經營人的書面申請報告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審核,并組織現場核查,對符合條件的予以核銷。
第十三條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1月31日前將轄區內的一級、二級港口重大危險源備案材料報送設區的市級港口主管部門。
設區的市級港口主管部門應當在每年12月15日前將轄區內的一級港口重大危險源備案材料報送省級港口主管部門。
地方各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2月31日前,將本轄區的港口重大危險源匯總信息逐級上報,省級港口主管部門下一年1月15日前匯總后報送交通運輸部。
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十四條港口經營人應當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技術措施;對港口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狀況進行定期檢查和日常巡查,對于檢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應及時采取措施消除。
第十五條港口經營人應當根據危險貨物種類、數量、裝卸工藝或相關設備、設施等實際情況,按照以下要求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測監控體系,完善控制措施:
(一)港口重大危險源應配備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等信息采集和監測系統,設置可燃氣體和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檢測報警裝置和視頻監控系統,并具備信息遠傳、連續記錄、異常狀態報警、事故預警、信息存儲等功能;電子數據記錄保存時間不少于30天;
(二)對港口重大危險源中的毒性氣體、劇毒液體和易燃氣體、易燃液體等重點儲存設施,應設置緊急切斷裝置;毒性氣體應設置泄漏物緊急處置裝置。
涉及毒性氣體、液化氣體、劇毒液體的一級港口重大危險源,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SIS);
(三)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應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規定。
第十六條港口經營人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對港口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設施和監控設施進行檢測、檢驗,并記錄檢測、檢驗結果。
第十七條港口經營人應當在重大危險源所在場所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明確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辦法。
第十八港口經營人應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訓,使其了解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特性,熟悉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全面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第十九條港口經營人應制定和完善有關港口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防護、救援物資和裝備。所配備的防護、救援物資和裝備的數量應與危險貨物儲運規模相適應,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障其完好。
港口經營人應當對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氣體的港口重大危險源,配備便攜式濃度監測設備、空氣呼吸器、化學防護服、堵漏器材等應急器材和設施;涉及劇毒氣體的港口重大危險源,應配備兩套以上氣密型化學防護服。
第二十條港口經營人應建立專職或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救援隊伍規模應與其危險貨物儲運規模相適應。
第二十一條港口經營人應當針對港口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的事故按照下列要求進行事故應急演練:
(一)對于一級、二級港口重大危險源,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
(二)對于三級港口重大危險源,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
港口經營人應當記錄和評估港口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演練情況,并根據記錄和評估結果,及時修訂完善港口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預案。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每年組織一次區域性的綜合應急演習。
第二十二條港口經營人應當將港口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的事故后果和應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可能受影響的單位、人員。
第二十三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建立港口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管與應急系統,全面掌握轄區內港口重大危險源情況、周邊應急設備設施和醫療資源情況等,實現監控預警、信息報告、輔助決策、調度指揮和總結評估等功能。
第二十四條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港口重大危險源集中區域事故風險與應急能力評估,制定重大災害事故應急預案;應當統籌規劃建設應急物資和裝備儲備庫,應急物資和裝備規模應滿足港區的應急能力要求。
第二十五條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險源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組織建立區域應急救援隊伍,應急隊伍的規模應滿足所轄港區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的要求。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制度,督促港口經營人做好本單位港口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估、登記建檔、備案、核銷和安全管理、應急準備等工作。
第二十七條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建立巡查制度,根據轄區內港口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等級和危險程度等,確定檢查頻次,定期對存在港口重大危險源的港口經營人進行監督檢查。
首次對港口重大危險源的監督檢查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重大危險源的運行情況、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制定和落實情況;
(二)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分級、安全評估、登記建檔、備案情況;
(三)重大危險源的監測監控情況;
(四)重大危險源安全設施和安全監測監控系統的檢測、檢驗以及維護保養情況;
(五)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修訂和演練情況;
(六)有關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情況;
(七)安全標志設置情況;
(八)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物資配備情況;
(九)預防和控制事故措施的落實情況。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港口重大危險源存在事故隱患的,應當責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后,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經營。
第二十八條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建立港口重大危險源監督檢查臺帳,內容包括港口重大危險源監督檢查記錄表、現場檢查記錄、整改意見、整改情況等資料。
第二十九條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港口重大危險源集中區域的監督檢查,確保港口重大危險源與周邊單位、居民區、人員密集場所等重要目標和敏感場所之間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責令港口經營人限期改正;有違法行為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進行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自2012年月日起施行。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由交通運輸部負責解釋。
篇3:燃氣公司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辦法
1制定依據
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監控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依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及遼河油田公司安全環保處2011年2月25日關于重大危險源普查通知要求,特制定本辦法。
2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燃氣集團公司所屬地區公司,項目部及控股公司參照本辦法執行。
3術語與定義
3.1本辦法所稱重大危險源,指長期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以及其它存在危險能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3.2本辦法規定了重大危險源的調查、評價、監督、控制等安全管理要求。
3.3本辦法規定的單元是指一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工廠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4職責
4.1各單位安全環保部門履行以下職責:
4.1.1負責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4.1.2按照有關規定負責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報燃氣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備案;
4.1.3組織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專項監督檢查,發現事故隱患立即整改并上報;
4.1.4負責對事故隱患整改完成情況進行及時跟蹤驗證。
4.2燃氣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門履行以下職責:
4.2.1負責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與監控;
4.2.2負責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的實施方案;
4.2.3負責對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組織定期檢測、評估、監控;
4.2.4負責監督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必需的資源投入。
5重大危險源辨識與評估
5.1各單位應每年組織一次對重大危險源普查和辨識并上報業務主管部門,向燃氣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門上報登記重大危險源。上報登記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5.1.1.危險物質種類和名稱;
5.1.2.危險物質物理化學特性;
5.1.3.危險物質數量;
5.1.4.危險物質所在地及周圍環境;
5.1.5.危險物質用途;
5.1.6.危險源輻射區域內作業人員情況(出現頻率、密度);
5.1.7.危險源輻射區域內設備、設施及工藝狀況。
5.1.8.安全評價報告。
5.2重大危險源普查、辨識范圍主要包括(長輸站、天然氣貯罐區(貯罐)等。)
5.3燃氣集團公司每年對重大危險源進行一次安全評估。由公司各級部門的主要工作人員組成公司安全評估小組,按確定的評估方法和內容進行評估,并對重大危險源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評審。
5.4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形成安全評估報告,并按規定報油田公司有關部門備案。
5.5安全評估報告應數據準確,內容完整,對策措施具體可行,結論客觀公正。安全評估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5.5.1安全評估的主要依據;
5.5.2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
5.5.3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5.5.4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嚴重程度;
5.5.5重大危險源等級;
5.5.6安全對策措施;
5.5.7應急救援措施;
5.5.8評估結論與建議。
5.6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及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規定發生變化時,項目部要及時上報公司,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安全評估。
6重大危險源監控與控制
6.1各單位負責對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建立教育培訓檔案。
6.2作業人員應嚴格執行崗位操作規程,在作業過程中發現威脅生產安全的問題或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6.3作業人員在重大危險源場所施工作業時,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有權停止作業并報告上級安全主管部門。
6.4重大危險源實行分級管理與監控。一級重大危險源由油田公司監控,燃氣集團公司管理;二級重大危險源由燃氣集團公司監控與管理;三級、四級重大危險源由各單位部門監控與管理。
6.5各單位要建立有效的動態監控系統,定期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隨時掌握危險物質和能量有關參數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6.6各單位應每半年向燃氣集團公司報告重大危險源安全運行情況。
6.7各單位應對存在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立即進行整改,整改前和整改中應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并及時報告燃氣集團公司有關職能部門。
6.8燃氣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和各單位應建立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檔案。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登記表;
-安全評估報告;
-安全運行情況;
-歷史事故記錄;
-管理制度清單;
-應急預案及培訓演練總結。
6.9各單位應定期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監督檢查,并實行領導安全承包責任制。各級安全承包領導按規定進行檢查活動。加強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完善操作與維修規程,對重要的設備、設施進行經常性的檢測、檢驗,并做好記錄。
6.10燃氣集團公司按規定在重大危險源場所安裝和配備安全設備、設施,為作業人員配發勞動保護用品、用具,并在重大危險源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標識,懸掛重大危險源風險提示牌(重大危險源風險提示牌主要內容應包括:重大危險源名稱、具體位置、危險物質及儲存數量、風險及控制措施、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措施等)。
6.11燃氣集團公司應急管理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重大危險源應急管理工作。
7附錄
7.1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登記表
7.2重大危險源辨識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