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職業安全健康危害辨識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職業安全健康風險較大的行業之一,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風險分級中定為乙類風險,是認可中強制認證的專業之一。筆者在審核的實踐中體會到,危害辨識作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運行的基礎,其辨識的充分性及合理性,是一個組織體系能否持續有效運行并改進績效的根本問題所在。
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中,“危害”是這樣定義的:“危害(hazard):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一個組織危害辨識的數量、深度及廣度,是組織中人員安全健康意識的表現之一。很難想象一個只辨識了幾條危害的建筑企業,員工的安全健康意識及安全健康素質會達到較高的水平;反之,一個企業如能詳盡地辨識出其各類活動、各類場所中所存在的危害,正是組織體系運行基礎雄厚之所在,也是組織人員安全健康意識達到相當水平的標志之一。
1通過識別建筑產品形成與各工序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害來全面識別危害
大的建筑群是由一個個單體建筑組成的,應詳盡地辨識出單體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害。而一個單體建筑的形成是由各個分部工程組合而成,分部工程又是由各個分項工程組合而成,分項工程又是由建筑材料通過不同的工序過程而形成的。所以,一個建筑群,都可以分解為一個個小小的工序組合。綜上所述,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過程中存在的危害來辨識建筑業的風險是可行的,辨識出的危害結果也是可信和比較充分的。
首先,在辨識之初,企業要組織技術人員成立“工序分析組”,對本企業施工過程中的工序進行詳盡的分析。在分析各工序的過程中,可以參考一些在目前已成型的施工工藝大全等資料,以便書約工序分析的時間。例如,一個住宅樓,主要由基礎、主體、屋面、裝修、門窗、水電安裝等各個分部組成,基礎分部工程的形成過程存在測量放線、地基勘查、挖土方、基礎墊層、底板鋼筋、底板混凝土等多個工序。按照相同的思路,其它分部工程也都可以分解至多個工序,識別應盡可能詳細。
其次,結合組織的實際情況,由技術、材料、安全、衛生等相關職能人員成立“危害辨識組”。結合每一個工序所需要的人員、材料、機具、施工方法、工序形成時所處的工作環境等,即建筑業通常所講的“人、機、料、法、環”這幾個環節入手,分析每一個工序形成過程中以上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下面筆者結合底板混凝土灌注施工工序中存在的危害進行分析。
(1)人員因素造成的危害:使用身體不健康的人員、不具有相應崗位操作能力的人員、沒有經過安全教育培訓的人員,發生傷害的情況是比較多見的。
(2)機具使用中的危害: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用到的機具有混凝土泵、小推車、鐵鍬、振動棒、配電箱等。以上每一種工具的使用,在建筑業都發生過相應的傷害,比如混凝土泵運輸、組裝以及在輸送混凝土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小推車使用過程中將人刮倒或碰傷;鐵鍬鏟傷人;振動棒使用過程中的震動以及噪聲對操作人員健康的影響和造成的職業病;配電箱使用不符合規定、非電工操作等。
(3)材料使用中的危害:組成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石子、砂子、水以及外加劑等。如材料部門在采購的時候未對材料供方做職業安全健康評價,特別是在外加劑的采購方面;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危害。
(4)施工方法及施工措施中存在的危害:如施工方法中無安全健康規定或無該工序危害分析;沒有安全交底措施或安全交底措施無針對性、不全面等;對振動棒的使用未做出規定或規定不合理等。
(5)施工過程中所處環境造成的危害:如高溫、低溫天氣造成施工人員中暑或凍傷;夜間、雨天、大風天氣施工,會對人的行為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礙,會出現新的危害因素,在辨識時注意不要遺漏。
(6)在以上五個方面的辨識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同類別的危害交叉出現,要隨時記錄下來,歸并入不同的類別之中,以免遺漏。在辨識一個工序的危害過程中,以上五個方面會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使危害識別的結果更全面、合理和適用。
2依據國家、行業或地方發布的法規、規范、標準、規定推出危害
我們可以依靠獲取的法規,來補充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害識別。比如針對建筑施工用的塔式起重機,辨識危害時結合法規,就會考慮它的生產、運輸、安裝、驗收、使用、拆除、清運出廠等全過程?!镀鹬貦C械安全監察規定》(勞安字[1991]8號)、《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94)、《起重機械用鋼絲繩檢驗和報廢使用規范》(GB/T5972-86)、《起重機司機安全技術考核標準》(GB6720-86)、《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86)的規定,無疑都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塔式起重機產生的危害。這樣,就可能將此機械全過程中存在的危害全部辨識出來。以上只是一個例子,對建筑業中的腳手架、臨時用電、人員管理等都有相應的法規,如《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等。
3根據危害控制措施推出危害
每一個建筑企業,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有控制本企業安全健康運行的管理措施,如施工組織設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專項的安全技術方案以及安全技術交底等。企業實際上已對其危害進行了控制,在危害辨識中將歸入危害識別的清單即可。
4對以往事件、事故的調查以及反饋意見的評價作為對危害辨識的補充
每一次事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對于事故產生原因以及事后采取措施的分析,往往又成為預防下一次事故很好的控制手段,又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辨識危害的補充途徑。
5危害辨識要考慮與建筑業活動有關的所有場所
此項是筆者在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常見問題之一。如有的危害辨識未考慮工人宿舍,其實工人宿舍中物品的放置、用電、照明情況、人員生理及心理狀態等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再者辦公區的用電、用水、上下樓;食堂的衛生狀態、人員健康狀況、外購產品如亞硝酸鹽、煤氣使用、各類電器設施使用等,都可能產生危害。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中的作業場所是指組織生產活動的所有場所,其中應包括辦公場所、施工現場、加工場所、材料倉庫、機械存放場地等生產場所和人員活動的場所,如宿舍、食堂、衛生間、淋浴間以及采購到達的場所等,在進行危害辨識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以上各個場所中的各類設施及其它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6危害辨識要考慮與建筑業有關的所有活動
包括各職能和層次的管理活動和可施加影響的活動,只有充分地考慮各種活動,才能使危害辨識更符合每一個部門的實際情況。如勞資部門對工人的培訓教育以及進場勞務分承包方的安全健康評價;材料部門在材料采購中對材料的評價,對運輸、堆放等過程中存在危害的評價等。這些危害都應盡可能全面地辨識出來,這樣,體系的運行才有章可循。
7辨識危害一定要識別到危害產生的根源和狀態
這是組織在識別危害時常有的問題,也是組織不能細致策劃每一個危害控制措施的根本原因所在。識別危害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個危害清單,也不是要統計有多少個危害,而是為了使識別出的危害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把一個危害識別到其產生的根源和狀態是非常必要的。
8辨識危害要考慮職業病等人員健康方面的影響
在目前的情況來,看建筑業職業病,雖然沒有大的問題,但是還是要考慮的,企業要結合國家有關職業病的分類標準來分析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如高溫天氣的中暑、低溫天氣的凍傷、振動造成的麻木及疼痛、噪聲性耳聾、食物中毒等等,當然,健康方面的問題也要有深入的考慮。
9辨識危害要全面,不要怕麻煩
在辨識危害之初,辨識小組的人員要樹立“一定要全面”的思想。危害辨識也是如此,無論是產品、服務、場所、活動等,只要存在危害,就要全部地識別出來,至于其之后的處理方法是風險評價還是進行風險控制的策劃,下一步再考慮。如果沒有全面地危害辨識做基礎,建立起來的體系則是“大眼安全網”,而不是“密目安全網”,難免會有漏掉的電焊條插到人家腦袋上的事情發生!
危害辨識后企業又應如何處理,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簡單的闡述:
(1)結合建筑業經常發生的五大傷害(高空墜落、物體打擊、觸電、土方坍塌、機械傷害)和企業日常安全健康管理中所控制的重點進行風險評價,其中要包含職業病方面內容。(2)對于辨識出的每一項危害,都要得到有效控制,避免造成傷害或財產損失便于后續工作中對危害的控制。(3)危害辨識后,為了更有效地使用辨識的結果,應使與危害有關的各職能及各崗位人員,充分了解本部門或崗位存在或可能接觸到的危害,以利于更好地對危害進行控制。(4)各職能部門和各崗位要結合危害清單及其有關活動及場所的變化,持續地進行危害的辨識和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控制的策劃工作。
篇2:建筑業施工場所職業危害分析防治措施
一、?施工場所職業危害防治的方針原則:
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依法為職工創造符合國家自己也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障職工獲得相應的職業衛生保護,依法為職工繳納工傷社會保險。積極推廣、應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料,公司安全管理科設專人負責各在建工程職業衛生、勞動保護情況監督,加強對職工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提高職工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對防治職業病成績顯著的科室和人員給予獎勵。
加強職工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設置安全管理科為公司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置專職職工衛生專業人員,負責公司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為職工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情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警示標志,在施工現場配置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使用期間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發現職工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后,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工作。對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員提供相關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急救治措施等信息。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職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隱瞞或欺騙。按“三級教育”的原則對職工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職工遵守職業病防護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職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職工,公司按照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位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二、?施工場所職業危害防治的措施
(一)?、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預防控制措施: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水泥等易揚塵的材料的存放處、使用處的揚塵防護,任何人不得隨意拆除,在易揚塵部位設置警示標志。
個人防護措施:落實相關崗位的持證上崗,給施工作業人員提供揚塵防護口罩,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檢查措施:在檢查項目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工人。
作業場所的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檢查個人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每月不少于一次,在指導施工作業人員減少揚塵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電焊工塵肺、眼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為電焊工提供通風良好的操作空間。
個人防護措施:電焊工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佩戴有害氣體防護口罩、眼睛防護罩,杜絕違章作業,采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檢查措施:在檢查項目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工人作業場所的通風情況,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8小時工作制,及時制止違章作業。
(三)?、直接操作振動機械引起的手臂振動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
個人防護措施:機械操作工要持證上崗,提供振動機械防護手套,采取延長換班休息時間,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作業。
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警示標志的懸掛,工人持證上崗,防振手套佩戴,工作時間不超時等情況。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觸有機材料散發不良氣體引起的中毒預防控制措施: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堅強作業區的通風排氣措施。
個人防護措施:相關工種持證上崗,給作業人員提供防護口罩,采取輪流作業,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作業。
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良好通風,工人持證上崗,佩戴口罩,工作時間不超時,并指導提高中毒事故中職工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五)?、接觸噪聲引起的職業性耳聾的預防控制措施: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對噪聲大的機械加強日常保養和維護,減少噪音污染。
個人防護措施:為施工操作人員提供勞動防護耳塞,采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配到,工作時間不超時。
(六)?、長期超時、超強度的工作,精神長期過度緊張造成相應職業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減少工人勞動強度,位置工體、休息、娛樂場所,將強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
個人防護措施:不盲目搶工期,及時搶工期也必須安排充足的人員能夠按時換班作業,采取8小時作業換班制度,及時發放工人工資,穩定工人情緒。
?檢查措施:工人勞動強度適宜,文明施工,工作時間不超時,工人工資發放情況。
(七)?、高溫中暑的預防控制措施: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高溫期間,為職工備足飲用水或綠豆水、防中暑藥品、器材。
個人防護措施:減少工人工作時間,尤其是延長中午休息時間。
檢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飲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備,工人勞逸適宜,并指導提高中暑情況發生時,職工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篇3:針對建筑業危害職業健康因素及防治措施
針對建筑業,首先要知道危害源在哪里,然后針對危害源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并在工作中積極采用預防和進行自我保護??梢哉f在生產勞動中,預防和進行自我保護人人有責。
(一)、職業健康安全事故是危害職業健康的因素之一
職業傷害事故是指因生產過程及工作原因或與其相關的其他原因造成的傷亡事故。
1)按照事故發生的原因分類
2)按照我國《企業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標準規定,職業傷害事故分為20類:
①物體打擊:指落物、滾石、錘擊、碎裂、崩塊、砸傷等造成的人身傷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體打擊。
②車輛傷害:指被車輛擠、壓、撞和車輛傾覆等造成的人身傷害。
③機械傷害:指被機械設備或工具絞、碾、碰、割、戳等造成的人身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設備引起的傷害。
④起重傷害:指從事各種起重作業時發生的機械傷害事故,不包括上下駕駛室時發生的墜落傷害,起重設備引起的觸電及檢修時制動失靈造成的傷害。
⑤觸電:由于電流經過人體導致的生理傷害,包括雷擊傷害。
⑥高處墜落:由于危險勢能差引起的傷害,包括從架子、屋架上墜落以及平地墜人坑內等。
⑦坍塌:指建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塌方等引起的事故傷害。
2)防止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的綜合措施:
①作業人員應當遵守建設工程安全標準、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使用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等產品。(正確佩戴安全帽,高空作業需正確佩戴安全帶)
②認真對待現場技術人員及其他管理人員的安全技術交底,在各項施工工序前都掌握現場施工要點及安全施工措施及個人防護要求,做到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積極應對,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
③“三寶”、“四口”和臨電防護設施應嚴格按《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和《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支搭。
④樓梯口必須設置防護欄桿;電梯井口必須設置防護門并宜采用定型、標準、工具化產品;通道口必須搭設防護棚;預留洞口根據具體情況必須采取設防護欄桿、加蓋件、張擋安全網、裝柵門等措施。臨邊作業必須設置防護措施。以上措施必須符合《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及《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規定。
⑤因作業必須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設施時,必須經施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相應可靠措施,作業后應立即恢復原安全防護設施。
(二)、施工環境因素是職業危害的主要因素,其受危害工種及預防措施主要有:
1、粉塵
施工現場粉塵主要是含游離的二氧化硅粉塵、水泥塵(硅酸鹽)石棉塵、木屑塵、電焊煙塵、金屬粉塵引起的粉塵;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砼攪拌司機、水泥上料工、材料試驗工、平刨機工、金屬除銹工、石工、風鉆工、電(氣)焊等工種;
預防措施有:
(1)水泥除塵措施:在攪拌機拌筒出料口字安裝活動膠皮護罩,擋住粉塵外揚;在拌筒上方安裝吸塵罩,將拌筒進料口飛起的粉塵吸走;在地面料斗側向安裝吸塵罩,將加料時揚起的粉塵吸走,通過風機將空氣粉塵吸走送入旋風濾塵器,再通過器內水浴將粉塵降落,被水沖入蓄集池。
(2)木屑除塵措施:在每臺加工機械塵源上方或側向安裝吸塵罩,通過風機作用,將粉塵吸入輸送管道,再送到蓄料倉內,可達到各作業點的粉塵濃度降至2mg/m3。
(3)金屬除塵措施:用抽風機或通風機將粉塵抽至室外,凈化處理后向空氣排放。
(4)灑水措施:現場清掃時先進行灑水,以防止揚塵。
2、生產性毒物
施工現場生產性毒物主要是鉛、錳、苯、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通風工、油漆工、噴漆工、電焊工、氣焊工、電鍍工等工種;
預防措施有:
(1)防鉛毒措施:允許濃度,鉛煙0.03mg/m3,鉛塵0.05mg/m3,超標者采取措施。采用抽風機或用鼓風機升壓將鉛塵、鉛煙抽至室外,進行凈化處理后向空中排放;以無毒、低毒物料代替鉛丹,消除鉛源。
(2)防錳毒措施:集中焊接場所,用抽風機將錳塵吸入管道,過濾凈化后排放;分散焊接點,可設置移動式錳煙除塵器,隨時將吸塵罩設在焊接作業人員上方,及時吸走焊接時產生的錳煙塵;現場焊接作業聲狹小,流動頻繁,每次焊接作業時間短,難以設置移動排毒設備裝置焊接時應選擇上風方向進行操作,以減少錳煙塵的危害。
(3)防苯毒措施:允許濃度,苯40mg/m3以下,甲苯和二甲苯為100mg/m3以下,超標者采取措施。噴漆,可采用密閉噴漆間,工人在噴漆間外操縱微機控制,用機器手自動噴作業,以達到質量好對人無危害的目的;通風不良的地下室、污不池內涂刷各種防腐涂料等作業,必須根據場地大小,采取多臺抽風機把苯等有害氣體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施工現場油漆配料房,應改善自然通風條件,減少連續配料時間,防止苯中毒和鉛中毒;涂刷冷瀝青,凡在通風不良的場所和容器內涂刷冷瀝青時,必須采取機械送風、送氧及抽風措施,不斷稀釋空氣中的毒物濃度。
3、噪聲
施工現場噪聲主要是來源于樁機、攪拌機、電動機、空壓機、鋼筋加工機械、木工加工機械、人為噪聲、交通工具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混凝土振動棒工、打樁機工、推土機工、平刨工、等工種及現場施工人員;
預防措施有:
(1)聲源控制:在各種機械設備排氣口安裝消聲器和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代替高噪聲設備與加工工藝。
(2)傳播途徑的控制:在室內用多孔材料進行吸聲或對發生的物體、場所與周圍進行隔絕。
(3)接收者的防護:讓處于噪聲環境下的人員使用耳塞、耳罩等防護用品,減少相關人員在噪聲環境中的暴露時間,以減輕噪聲對人體的危害。
(4)嚴格控制人為噪聲:進入施工現場不得高聲喊叫、無故甩打模板、亂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
(5)控制強噪聲作業的時間:凡在人口稠密區進行強噪聲作業時,須嚴格控制作業時間。
4、振動
施工現場振動主要是有砼振動棒、風鉆、打樁機、推土機、挖掘機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程有砼振動棒工、風鉆工、打樁機司機、推土機司機、挖掘機司機等;
預防措施:在振源與需要防振的設備之間,安裝具有彈性性能的隔振裝置,使振源產生的大部分振動被隔振裝置所吸收;改革生產工藝,降低噪聲;有些手持振動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墊,工人操作時戴好專用的防振手套,也可減少振動的危害。
5、防止職業病危害的綜合措施:
(1)在思想上認識職業病對職工的危害,從業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必須按規定進行定期職業衛生知識培訓,了解并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
(2)設置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定期對職業危害場所進行測定,重視職業病危害工程技術工作,建立健全職業病管理制度。
(3)根據危害的種類、性質、環境條件等,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使用有效的防護用品、用具;從事粉塵、有毒作業人員,應及時使用淋浴設施,定期進行體檢,配合管理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發現有不適宜某種有害作業的疾病患者,及時報告并申請
調換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