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注意事項

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注意事項

2024-07-23 閱讀 9830

1.危險、有害因素分布

為了有序、方便地進行分析,防止遺漏,宜按廠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質、生產工藝及設備、輔助生產設施(包括公用工程)、作業環境危險幾部分分別分析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列表登記,綜合歸納。

2.傷害(危害)方式和途徑

(1)傷害(危害)方式指對人體造成傷害,對人身健康造成損壞的方式,如機械傷害的擠壓、咬合、碰撞、剪切等。

(2)傷害(危害)途徑和范圍大部分危險、有害因素是通過與人體直接接觸造成傷害,爆炸是通過沖擊波、火焰、飛濺物體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造成傷害。毒物是通過直接接觸或一定區域內通過呼吸帶的空氣作用于人體,噪聲是通過一定距離的空氣損傷聽覺的。

(3)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對導致事故發生條件的直接原因,誘導原因進行重點分析,從而為確定評價目標、評價重點、劃分評價單元、選擇評價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計劃提供基礎。

(4)重大危險、有害因素不能遺漏,不僅要分析正常生產運輸、操作時的危險、有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設備、裝置破壞及操作失誤可能產生嚴重后果的危險、有害因素。

篇2:有害作業安全管理制度規范

一、基本要求

1.從事有毒物危害作業的工人要定期進行體檢;

2.對可能存在毒物危害的現場按規定采取防護措施;

3.患有皮膚病、眼結膜病、外傷及有過敏反應者,不得從事有毒物危害的作業;

4.按規定使用防護用品,加強個人防護;

5.不得在有毒物危害作業的場所內吸煙、吃食物,飯前班后必須洗手、漱口;

6.注意勞逸結合,應避免疲勞作業、帶病作業以及其他因作業者的身體條件不行、可能危害其健康或受傷害的作業;

7.搞好工地衛生,防止食物中毒;

8.作業場所應通風良好,可采用自然通風和局部機械通風;

9.凡有職業性接觸毒物的作業場所,必須采取措施限制毒物濃度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10.有害作業場所,每天應搞好場內清潔衛生;

11.當作業場所有害毒物的濃度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時,應立即停止工作并報告上級處理。

二、油漆涂料作業衛生防護措施

1.油漆配料應有較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并減少連續工作時間;

2.噴漆應采用密閉噴漆間。在較小的噴漆室內進行小件噴漆,應采取隔離防護措施;

3.施工現場必須通風良好。在通風不良的車間、地下室、管道和容器內進行油漆、涂料作業時,應根據場地大小設置抽風機排除有害氣體,防止急性中毒;

4.在地下室、池槽、管道和容器內進行有害或刺激性較大的涂料作業時,除應使用防護用品外,還應采取人員輪換間歇、通風換氣等措施;

5.以無毒、低毒防銹漆代替含鉛的紅丹防銹漆,必須使用紅丹防銹漆時,宜采用刷涂方式,并加強通風和防護措施。

三、瀝青作業衛生防護措施

1.裝卸、搬運、使用瀝青和含有瀝青的制品均應使用機械和工具,有散漏粉末時,應灑水,防止粉末飛揚;

2.從事瀝青或含瀝青制品作業的工人應按規定使用防護用品,并根據季節、氣候和作業條件安排適當的間歇時間;

3.熔化桶裝瀝青,應先將桶蓋和氣眼全部打開,用鐵條串通后,方準烘烤,并經常疏通防油孔和氣眼,嚴禁火焰與油直接接觸;

4.熬制瀝青時,操作工人應站在上風方向。

四、焊接作業衛生防護措施

1.焊接作業場所應通風良好,可視情況在焊接作業點裝設局部排煙裝置、采取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換氣措施;

2.分散焊接點可設置移動式錳煙除塵器,集中焊接場所可采用機械抽風系統;

3.流動頻繁、每次作業時間較短的焊接作業,焊接應選擇上風方向進行,以減少錳煙塵危害;

4.在容器內施焊時,容器應有進、出風口,設通風設備,焊接時必須有人在場監護;

5.在密閉容器內施焊時,容器必須可靠接地,設置良好通風和有人監護,且嚴禁向容器內輸入氧氣。

五、施工現場粉塵防護措施

1.混凝土攪拌站,木加工、金屬切削加工、鍋爐房等產生粉塵的場所,必須裝置除塵器或吸塵罩,將塵粒捕捉后送到儲倉內或經過凈化后排放,以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2.施工和作業現場經常灑水,控制和減少灰塵飛揚;

3.采取綜合防塵措施或低塵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不超過國家的衛生標準。

六、施工現場噪音防護措施

1.施工現場的噪音應嚴格控制在90dB以內;

2.改革工藝和選用低噪音設備,控制和減弱噪音源;

3.采取消聲措施,裝設消聲器;

4.采取吸聲措施;采用吸音材料和結構,吸收和降低噪音;

5.采取隔聲措施,把發聲的物體和場所封閉起來;

6.采用隔震措施,裝設減振器或設置減震墊層、減輕震源聲及其傳播;

7.采用阻尼措施,用一些內耗損、內摩擦力大的材料涂在金屬薄板上,減少其輻射噪音的能量;

8.做好個人防護,戴耳塞、耳罩、頭盔等防噪音用品;

9.定期進行體檢。

篇3:水泥廠主要有害氣體及防治

水泥生產過程中不僅產生大量煙塵、粉塵,還生成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氟化物、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等有害氣體而污染大氣。粉塵治理已有成熟的技術與裝備,本文只對主要有害氣體的危害及其防治進行淺述。

1.主要有害氣體與危害

1.1二氧化硫(SO2)

水泥工業廢氣中的SO2、主要來源于水泥原料或燃料中的含硫化合物,及在高溫氧化條件下生成的硫氧化物。對于新型干法生產來說,硫和鉀、鈉、氯一樣,是引起預熱器、分解爐結皮堵塞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種對生產有害、需要加以限制的一種組分。由于在水泥回轉窯內存在充足的鈣和一定量的鉀鈉,所形成的硫酸鹽揮發性較差、有80%以上殘留在熟料中,因而在廢氣中排放的SO2、和其它工業窯爐(如電力鍋爐)相比,要少許多。而對于干法中空窯、立窯和濕法水泥生產工藝而言,所排放的SO2量、相對要比新型干法生產大得多。

SO2是含硫大氣污染物中最重要的一種。SO2為無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氣體,不可燃,易液化。SO2是造成全球大范圍酸雨的主要原因。

1.2氮氧化物(NO*)

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排放的NO*,主要來源于燃料高溫燃燒時、燃燒空氣中的N2在高溫狀態下與氧化合生成。其生成量取決于燃燒火焰溫度,火焰溫度越高、則N2被氧化生成的NO*量越多。在新型干法生產系統中,由于50%~60%的燃料是在溫度較低的分解爐中燃燒的,因此從新型干法生產系統中排放的NO*遠低于傳統生產方法。據估計,我國水泥工業每年排放的NO*約為100萬噸左右。

氮氧化物中,NO和NO2是兩種最重要的大氣污染物。

NO為無色氣體、淡藍色液體或藍白色固體,在空氣中容易被O3和光化學作用氧化成NO2。

NO2為黃色液體或棕紅色氣體,能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亞硝酸,具有腐蝕性。NO和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CO大幾百倍,動物接觸高濃度的NO,可出現中樞神經病變。NO2對眼和呼吸氣管有刺激作用,高濃度的NO2急性中毒能引起氣管炎和肺氣腫,嚴重者可導致死亡。NO*還可形成光化學煙霧、嚴重影響視野,NO*分級濃度的危害程度見表1。

1.3SO2、NO*與酸雨

酸雨是造成全球性環境污染的元兇之一。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氣成雨過程中,被水氣凝結成的液滴吸收,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含酸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斷合并、吸附、沖刷其它含酸雨滴和含酸氣體,形成較大雨滴,最后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酸雨。酸雨酸度過高,PH值降到5.6以下時,就會產生嚴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也會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土壤粒子中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還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重金屬、使之進入水中,毒害魚類;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還可危及人體健康。

1.4氟化物

原料中含有氟的礦物質如螢石(CaF2)時,在高溫下會產生一種或多種揮發性含氟的無機化合物排放到大氣。若存在硅酸鹽化合物,則會形成SiF4排入大氣,SiF4進一步水解,生成氟化氫(HF)——氟化氫(HF)為無色氣體,在19.54℃以下為無色液體、極易揮發,在空氣中發煙,有毒,刺激眼睛,腐蝕皮膚。無水氟化氫為最強的酸性物質之一,對普通鋼材有強烈的腐蝕性。

四氟化硅(SiF4),無色非燃燒氣體,劇毒,有類似氯化氫的窒息氣味,在潮濕空氣中水解生成硅酸和氫氟酸,同時生成濃煙。

當含氟化合物在大氣中的殘留濃度超過允許的濃度時,對植物和動物生命,以致氣候都會產生顯著影響。

1.5一氧化碳(CO)

水泥煅燒過程中由于碳的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少量CO,屬易燃物質。使用電除塵器處理窯尾廢氣時,常因廢氣中CO濃度過高而引起爆炸。CO為無色無嗅氣體,極毒!不易液化和固化,微溶于水。CO燃燒時在空氣中呈藍色火焰,能與許多金屬或非金屬反應,與氯氣反應生成極毒的光氣(COCL2)。在立窯窯面或檢修除塵器時,不時發生中毒事件。

1.6二氧化碳(CO2)

1.6.1水泥生產過程中CO2氣體的產生

水泥生產過程中CO2氣體主要由水泥熟料煅燒窯及烘干設備排放。

1.在水泥煅燒窯中排放的CO2,來源于水泥原料中碳酸鹽分解和燃料燃燒。當前,生產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為石灰石。普通硅酸鹽水泥熟料含氧化鈣65%左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CaCO3=CaO+CO2)算出:每生產1噸水泥熟料生成0.511噸CO2。

2.由燃料燃燒所產生的CO2與耗用燃料的發熱量及數量有關。

水泥廠用的燃料煤發熱量為22000kJ/㎏時,約含有65%左右的固定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

C+O2=CO2可知,碳完全燃燒時、每噸煤產生2.38噸CO2。

水泥生產過程所用燃料分為熟料燒成用燃料和原燃料烘干用燃料,熟料燒成用燃料的多少與生產水泥熟料的生產工藝及規模有關,現行我國各水泥生產工藝、規模和熱耗的關系見表2。烘干用燃料的多少與對余熱的利用程度和原燃料的自然水分有關,不考慮烘干物料對余熱的利用,按原燃料的自然水分為18%、生產1噸熟料需烘干0.5噸左右原燃料計算,烘干用煤約為0.02噸。

注:煤的低位熱值22000KJ/Kg。

可見,隨生產工藝的不同、生產1噸熟料需0.161~0.296噸煤,即生產1噸熟料由燒成和物料烘干因煤燃燒產生的CO2在0.383~0.704噸范圍內變化。

以上兩項相加,每生產1噸水泥熟料排放0.894~1.215噸CO2。按我國目前水泥生產平均水平估算,每生產1噸水泥熟料,約排放1噸CO2。

3.另外,水泥生產過程中每生產1噸水泥平均消耗100kwh電能,若把由煤燃燒產生電能排放的CO2計算到水泥生產上,生產1噸水泥因電能消耗排放的CO2為0.12噸。2007年中國生產水泥13.5億噸,其中水泥熟料約9.72億噸(按1噸水泥0.72噸熟料估算),據此計算,我國2007年因水泥生產排入大氣中的CO2約11.34億噸。數量之大,令人瞠目。

1.6.2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

太陽短波輻射透過大氣射入地面,地面在接受太陽短波輻射增溫的同時,也在不斷向外輻射長電磁波而冷卻;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卻能強烈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同時它自己也向外輻射更長的長波,其中向下到達地面的部分稱為逆輻射,地面接受到逆輻射后就會升溫,這就是大氣溫室效應。大氣中屬于溫室氣體的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氮氧化物、氟里昂以及水汽等??茖W研究表明,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越來越多,將使地球的溫度越來越高。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預計,如果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不采取緊急的限制措施,那么從2000~2050年的50年里,由于全球變暖引發的頻繁的熱帶氣旋、海平面上升造成土地減少和漁業、農業及水力資源的破壞,每年將給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達3000多億美元。

全球變暖還會使動植物面臨生存危機,如果某物種遷徙的速度跟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這個物種就有滅絕的危險。

氣候的變暖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類的健康。對地球升溫最為敏感的當屬一些居住在中緯度地區的人們,暑熱天數延長以及高溫高濕天氣直接威脅著他們的健康;與此同時,氣溫增暖,“城市熱島”效應和空氣污染更為顯著,又給許多疾病的繁殖、傳播提供了更為適宜的溫床。

2.主要有害氣體的防治

2.1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技術

水泥生產中減少SO2排放有下列幾種措施:更換原料;在生料磨內吸收;加消石灰——Ca(OH)2;設D-SO*旋風筒;設水洗塔等。目前我國水泥工業只是采用在生產過程中盡量減少SO2產生的方法。其中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新型干法生產線選擇合適的硫、堿比,同時采用窯磨一體機運行和袋式除塵器。

采用窯磨一體的廢氣處理方式,把窯尾廢氣引入生料粉磨系統。在生料磨內,由于物料受外力的作用,產生大量的新生界面,具有新生界面的CaCO3有很高的活性,在較低的溫度下,能夠吸收窯尾廢氣中的SO2;同時生料磨中,由于原料中水分的蒸發,有大量水蒸汽存在,加速了CaCO3吸收SO2的過程,把SO2轉變成CaSO4,使窯尾廢氣中的20%~70%SO2固定下來。

由于袋除塵器的濾袋表面捕集的堿性物質與試圖通過濾袋的SO2、NO2酸性物質結合成鹽類,酸性氣體的濃度可削減30%~60%??梢姶龎m器可成為治理水泥工業粉塵和有害氣體的多功能設備。

2.2氮氧化物的污染防治

防治NO*的首要措施就是優化窯和分解爐的燃燒制度,保持適宜的火焰溫度和形狀,控制過??諝饬?確保喂料量和喂煤量均勻穩定,保障篦式冷卻機運行良好,采用低NO*的噴煤管等。采取這些措施后,使NO*降到1000mg/m3以下是可能的。但是要執行修訂后的新排放標準(GB4915-2004),同時考慮窯操作不正常情況,還需設置專門的脫氮措施。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氨還原脫氮法。

它是用NH3非接觸性地消除廢氣中的NO,是由美國E**on研究和工程公司開發的,并在1974年在原聯邦德國獲得專利,此后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該方法的主要原理是NH3和OH-反應成NH2和H2O,NH3再與NO反應生成各種中間產物和分子氮、水等化合物,從而消除NO。

此外,在還原性氣氛條件下,由于存在CO、H2等還原性氣體,在生料中存在的Fe2O3和Al2O3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將已被氧化生成的NO*還原成為無害的N2,從而大大降低了NO*排放。NO*的這一反應機理,為水泥窯降低NO*排放的措施指出了努力方向。

2.3氟化物污染的防治

熟料燒成過程產生的氟化物來自于原、燃料。有些粘土中含有氟,特別是目前我國部分

立窯廠出于降低熱耗的目的,以含氟礦物(螢石)摻入生料中,在燒成中大部分氟化物和CaO,Al2O2形成氟鋁酸鈣固容于熟料中,極少部分隨廢氣排出。

防治氟化物污染的可靠辦法是不用含氟化物高的物質作為原料,更不能采用螢石降低燒成溫度而使用。

2.4二氧化碳減排

2.4.1減排途徑

1.用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代替其它高熱耗水泥工藝生產線。

此種窯生產每噸熟料燒成用煤的CO2排放量分別是普通機立窯、立波爾窯、濕法窯、中空窯、預熱器窯、小型預分解窯的68.2%、79.8%、49.9%、56.8%、68.2%、88%。

據測算,若把熱耗大于3400kJ/kg熟料的生產線全部改造成熱耗小于3400KJ/kg熟料的大、中型新型干法生產線,用于水泥熟料燒成將減排耗用燃料總量9%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

2.余熱利用減排

(1)烘干原燃料。用廢氣的余熱烘干原燃料可省去烘干用煤,生產每噸水泥熟料可省去烘干用煤0.02噸,減少0.0476噸CO2排放。

(2)低溫余熱發電。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把窯尾廢氣用于原料烘干,使生料磨和窯一體化工作。一般,生料磨僅用窯尾廢氣的70%,其余用于余熱發電,冷卻熟料的尾氣可全部用于余熱發電。一些水泥廠低溫余熱發電的平均數據證實:生產1噸水泥熟料發電即30kwh。拒測算一條年產150萬噸(5000t/d)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生產線每年可減排5萬多噸二氧化碳。

3.采用替代燃料減排

用城市生活垃圾等可燃性廢棄物替代煤煅燒水泥熟料,在提供同樣熱量的情況下,用可燃性廢棄物中含有碳的總量少于煤,燃燒后排出的CO2總量也少于煤。據英、美國近年來水泥行業利用可燃廢料的經驗表明,在相同單位熱耗的情況下,每生產1噸熟料燃燒所生產的溫室氣體CO2的數量,一般只有燒煤時的一半左右。

4改變原料或熟料化學成分減排

(1)用不產生CO2且含有CaO的物質作原料。如化工行業的電石渣主要化學成分為Ca(OH)2,1噸無水電石渣含0.54噸CaO,用電石渣作為水泥生產原料,不會排出CO2。與以石灰石含65%CaO作為水泥生產原料相比,利用1噸無水電石渣相當于減排0.425噸CO2;又如高爐礦渣、粉煤灰、爐渣中都比粘土含有更多的CaO,能減少配料中石灰石的比例,這些經高溫煅燒的廢渣、在生產水泥時不會再排出CO2。上述廢渣每提供1噸CaO則減少排放0.7857噸CO2。若全用電石渣提供水泥熟料中的CaO,生產每噸水泥熟料減排0.511噸CO2。一條2000t/d新型干法生產線全部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一年可減排30.66萬噸CO2。另外,上述廢渣作為原料生產水泥還能降低熟料燒成溫度,從而降低煤耗,也起著減排CO2的作用。

(2)降低水泥熟料中CaO的含量。目前,國內外進行低鈣水泥熟料體系的研究和開發,即降低熟料組成中CaO的含量,相應增加低鈣貝利特礦物的含量,或引入新的水泥熟料礦物,可有效降低熟料燒成溫度,減少生料石灰石的用量,降低熟料燒成熱耗。低鈣高貝利特水泥可把熟料中CaO降到45%,比現行硅酸鹽水泥熟料少排10%左右(約0.16噸)的CO2。

5.提高水泥、砼質量以提高熟料強度和減少水泥中熟料含量

(1)減少水泥熟料用量。減少水泥熟料用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磨制水泥在保證水泥性能的同時多加混合材,二是在拌制混凝土時使用替代水泥材料?,F在,國內已用磨細高爐礦渣替代水泥40%左右,國外某研究單位替代到80%以上,我國進行的高摻量粉煤灰水泥研究,都為水泥工業減排CO2提供了技術途徑。

(2)大力發展綠色高性能混凝土代替常規混凝土。1994年吳中偉院士提出了綠色高性能砼(GHPC)的概念。GHPC具有以下特點:①大量節省水泥熟料。在GHPC中不是熟料水泥,而是磨細水淬礦渣和分級優質粉煤灰、硅灰等或它們的復合成為凝膠材料的主要成分,從而使原料及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大大減少。②大量使用工業廢渣為主的細摻料、復合細摻料和復合外加劑代替部分熟料,以降低污染,保護環境。國外已成功地用磨細礦渣和優質粉煤灰替代50%以上熟料制作HPC。③發揮HPC的優勢,通過提高強度、減小結構截面面積或結構體積減少混凝土用量,從而節省水泥生產量。

(3)發展高標號水泥。設立建筑質量標準,使高質量、高標號水泥和其他建材制品擴大生產,促進先進生產技術的發展。

6.引進、開發更為先進的燒成技術

熟料的理論熱耗約為1759kJ/kg。70年代發明水泥預分解技術以后,加上預熱系統的進一步改善,熟料熱耗降低到2929kJ/kg,熱效率已達60%;要進一步降低熟料熱耗,必須研制開發更新的窯型,譬如沸騰層煅燒流態化窯等,同時采取其它一系列輔助措施,如改進預熱器系統、提高換熱效率、降低阻力損失等。

沸騰煅燒工藝被認為是目前煅燒水泥熟料的最先進技術。它的主要特征是取消回轉窯,在傳熱效率更高的流化床中完成水泥的煅燒。占地面積小、熱效率提高,NO*和CO2的排放量也隨之減少。

2.4.2利用清潔發展機制(CDM)

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源于巴西提出的通過征收發達國家未能完成溫室氣體減排義務而提交的罰金所建立的"清潔發展基金",經過談判達成目前在京都議定書第12條所確立的合作機制,是《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溫室氣體減排的三種靈活履約機制之一。CDM允許締約方與非締約方聯合開展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這些項目產生的減排數額可以被發達國家作為履行他們所承諾的限排或減排量。也就是說,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環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減排溫室氣體,同時從發展中國家購買因此得到的“可核證的排放削減量(CERs)”以履行“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減排義務。對發達國家而言,和發展中國家合作實施的CDM項目提供了一種靈活而且較低成本的履約方式;而對于發展中國家,通過CDM項目可以獲得部分資金援助和先進技術。

中國水泥工業減排的潛力非常大,潛在的水泥工業CDM項目很多,應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