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及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規范
物業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自然損壞和人為損壞,會導致物業使用功能降低或喪失,為恢復其原有功能,必須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定期維修和日常養護工作。
1.維修養護原則
因地制宜,合理修繕;定期檢查,確保安全;及時維修,保證正常使用;最有效合理使用維修費用,最大限度發揮物業的使用功能。
2.檢查、鑒定周期
正常情況下,安全管理部巡邏員對公共建筑物和設備設施每天巡視一次,綜合管理部每周對房屋及公共設施逐項巡視檢查一次,遇暴雨等重大情況時,重點巡視檢查;每年對房屋及公共設施勘查、鑒定一次,根據完損情況,制定年度修繕方案,分配年度修繕資金。
3.建筑物維修養護項目及頻率
①房屋本體共用部位
A、房屋承重及抗震結構部位:每周、每年
B、公共屋面:每日、每季、每年
C、吊頂:每周、每月
D、共用照明:每日、每月
E、公共通道及門廳:每周、每季、每半年、每年
F、地面及墻面:每月、每年
G、上、下水主管:每周、每年
②公共設施
A、路面路基:每周
B、路燈及線路:每日、每周、每季、每半年
C、停車場:每日、每月
D、溝、渠、池、井:每周、每季
E、園林綠地:每日、每周
F、公用標志設施:每周、每半年
G、垃圾中轉站:每周
H、地下室管網:每半年
4.建筑物及公共設施養護效果:
①確保建筑物及公共設施的完好正常使用;
②及時修補損壞建筑物及設施;
③做好巡回檢查記錄;
④建筑物及公共設施完好率達98%以上。
篇2:某醫院建筑物室內設施保護病人安全制度
醫院建筑物及室內設施保護病人安全的制度
一、在總務科長的領導下,負責全院的供水、供電、供暖、供氣及日常維護工作,并對全院建筑物室內外設施進行不定期維護。
二、水工、電工、電梯操作工、木工、瓦工等工種,應熟知本職工作范圍內的工作性質,在維修工作中嚴格執行院內崗位責任制和各自職責,在工作中作好各項保護措施,不能傷及病人。
三、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接到報修電話應及時維修,不得找借口推諉、扯皮。
四、認真執行三通、三下、無兩漏制度,切實保護病人合法權益,創造良好就醫環境。
五、各種設施不得帶病運行,尤其是電氣設施、各種電梯、電熱水器要定期進行檢查、維護,做到萬無一失,確保病人安全。
六、在冬季下雪天,各主要通道應鋪設防滑腳墊,室內水房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摔傷病人。
七、在檢查工作中,凡出現有傷害病人的各種不安全隱患,應立即進行維修,可先維修,后報告。
八、與各維保公司保持良好通訊,設備出現故障,立即通訊聯系,要在最短時間內排除故障,以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九、及時更換破損、脫落的提示牌,保持各種提示牌醒目,起到應有的作用。
十、各樓屋面不得堆放雜物,防止大風天雜物漂落,砸傷病人。
十一、要有預見性的對建筑物及室內設施加強維護,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關制度,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維護工作。
篇3:現場地下管線地上設施周圍建筑物保護措施
現場地下管線、地上設施、周圍建筑物保護措施
1.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信息,擬建筑物下無任何地下管線,地上無任何設施。
2.如由于地下管網不明或走向變化情況,在施工過程中確有地下管線、地上設施時,應采取如下措施:
2.1在施工前詳細了解地下管網情況,高壓、通信電纜和燃氣管道情況,依據建設方提供的圖紙,以人工橫向挖溝,確定標高位置,并記錄留出數據,繪出平面圖,待中標后布置與之交叉和保護的具體措施。工地相應配備消防器材和各部門的通信聯絡。(煤氣,電業部門)作好應急措施。
2.2如有距現場較近或距隔墻邊較近的管線都要有防護措施。在其上不允許堆放施工器材。對于高壓輸電線路,要通知有關電業部門,按安全施工防護操作規程搭設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的高壓防護架體,防止發生影響線路的事故。
2.3具體工作范圍由現場項目經理部制定相關的措施報請有關部門辦理。
3.擬建建筑物距原有建筑距離較近時,施工期間采用在新建筑物與原建筑物相鄰處的外腳手架上封掛雙層密目安全網方法,并在新建筑物主體結構施工高度超過原建筑物時,搭設懸挑防護棚方法,保護原有建筑物。
4.現場臨時水電線路在敷設時要求埋深,臨水埋深800mm,臨電埋深600mm。穿越道路時要在其上部鋪設防護蓋板,防止碾壓破壞。
5.信息施工:基坑開挖前做好支護結構信息施工前的基點設置,開挖過程中設專人隨時監測基坑變化,同時做好臨近建筑沉降觀測記錄,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如基坑支護變形速度快,項目部應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的同時,采取果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