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施工防火防雷擊防毒
一、防雷擊小知識
1.在危險來臨之前,你一定要讀懂警示。如果你能夠聽到雷聲,那就說明你在雷擊的距離之內,非常危險。提示:大部分的雷擊事故發生在夏季。
2.尋找庇護所時,要挑選那些封閉式的建筑物,開放式的建筑物是不安全的。遠離建筑物內的電線、有線電話以及水管,因為電可以通過電線和水管傳播的。一定要在雷電停止后30分鐘再離開庇護所。
3.如果附近沒有封閉式的建筑物,但是你有一輛車,那就躲進車里吧。關上車窗,遠離車內的帶電裝置。
4.在沒有庇護所也沒有車的情況下,你只能雙腳并攏,屈膝蹲下,這個動作可以幫助你最大限度地減小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用雙手捂住耳朵,以預防耳膜被雷聲震傷。如果你不止一個人,彼此之間的距離至少要6米,因為多人站在一起很可能會群體遭到雷擊。
5.在預計會有雷雨的情況,不要坐船。但萬一雷雨突發而至,而你又不能下船,這時你需要打開發動機,躲進船艙里,如果沒有船艙,盡可能把身體壓低,躲在船內。不要接觸任何金屬物體,也不要使用任何帶電設備。
6.如果你發現有人遭雷擊,立刻打急救電話,并在救援人員到達的這段時間內,觀察一下受害者的狀況。如果受害者已經沒有意識,但還在呼吸,那你就等待救助;如果受害者已經停止呼吸,立即運用心肺復蘇法按壓,直到受害者恢復呼吸或者是救援隊到達為止。
提示:在沒有確定受害者身上是否帶電時,絕對不要直接觸摸受害者,因為這樣做很有可能讓自己也遭電擊。
二、施工防火注意事項
1.要建立健全安全防火責任制和規章制度,責任到人。項目經理為施工現場安全防火第一責任人,對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制定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義務消防安全應急搶救隊,負責日常防火巡查工作和對突發性火災事件的處理。同時指定專人負責停工前后的安全巡查,及時發現和排除各種安全隱患,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2.科學、合理地規劃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布局,最大限度減少火災隱患。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劃分作業區。特別是明火作業區、可燃材料堆放區、危險物品倉庫等,并設置明顯的防火警示標志。
3.安全教育。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教育,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常識,學會使用消防滅火器材,掌握撲救火災初期的應急方法。特別要加強對電、氣焊等特殊工種作業人員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使之持證上崗。
4.規范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管理。臨時用電必須采用TN-S系統,符合“三級配電、兩級保護”,達到“一機一閘一漏一箱”的要求;配電箱設置、線路敷設、接零保護、接地裝置、電氣聯接、漏電保護等各種配電裝置應符合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施工電源線的拆裝必須統一由專業電工操作,杜絕亂扯亂掛的現象;員工食堂、宿舍等場所嚴禁用電爐子做飯、取暖,不得用“熱得快”燒水,照明燈具、電熱毯等必須定時開關,人員離開時必須關閉電源。
5.加強施工現場用火管理。嚴格落實易燃易爆場所動火審批制度,氧氣、乙炔兩者不能混放,焊接作業時要設專人監護,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點附件采用非燃材料做遮擋隔離板,防止焊珠四處迸濺而造成火災隱患;施工現場應設吸煙室,不得在庫房、宿舍和床上等易燃易爆場所吸煙。
6.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基本方針,同心同德,齊抓共管。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減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有效地消除安全事故隱患,防止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防毒
1、有毒作業,有窒息危險崗位人員,必須進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識教育。
2、工作環境(設備、容器、井下、地溝)氧含量必須達到20%以上,毒害物質濃度符合國家安全規定時,方能進行工作。
3、在有毒場所作業時,必須佩帶防護用具必須有專人監護。
4、進入缺氧或有毒氣體設備內作業時,應將與其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絕。
5、在有毒或有窒息危險的崗位,要制訂防救措施和設置相應的防護用(器)具。
6、對有毒有害場所的濃度情況,要定期檢測,使它符合國家標準。
7、對各類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須有專人管理,并定期檢查。
8、對生產和散發有毒物質的工藝設備、機動設備,監護儀器(如易燃、易爆氣體的報警器)要加強維護,定期檢查。
9、發生人員中毒、窒息時,處理及救護要及時正確。
10、健全有毒有害物質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長期達不到規定衛生標準的作業場所,應停止作業。
篇2:某外國語中學防雷擊傷害應急預案
外國語中學防雷擊傷害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雷擊災害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之一,其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避免和減輕雷電災害,保護師生生命和園產安全,根據上級工作安排,結合我園實際,特制定防雷擊應急措施和應急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揚中市教育系統雷擊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三)工作原則
1.預防和處置校園突發性雷擊事件工作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要本著“內緊外松”的原則,不麻痹大意,不掉以輕心,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布置、及時處理。預防和處置校園突發性雷電時間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雷擊發生前,要立足防范,掌握主動,加強宣傳,從細節抓起,適時演練,提高防范措施和自救技能,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操作性,提高應急反應水平;二是雷擊發生后,要迅速反應,緊急疏散,迅速判明性質,并報告當地雷擊救災指揮部和上級主管部門,同時,依法辦事,注意方法,及時果斷處置;三是雷擊平息后,要全面排查,妥善安置,加快協調,形成合力,積極做好災后重建和教學秩序恢復工作。
2.雷擊災害事件發生后,幼兒園立即按照預案采取應急措施,全體教職工要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幼兒的思想”,在出現公共突發性事件的危機時刻,校園領導和教師,特別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中青年教師一定要發揚不怕犧牲,勇于奉獻,英勇頑強,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全力保護幼兒的安全為宗旨開展救援活動。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1.成立防雷擊工作小組
報警:110
總指揮:z
副總指揮:z
通訊組:z
安全保衛組:z
人員疏散組:z
后勤組:z
運輸組:z
救援組:z
醫療組:z
根據雷擊發生的具體情況,由總指揮統一部署,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學校人員到達指定位置展開工作,學校各部門必須給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2.主要職責
(1)普及雷電知識,制定相應措施。雷電的形成和種類:雷電是大氣中的放電現象,多形成在積雨云中,積雨云隨著溫度和氣流的變化不停的運動,運動中摩擦生電,就形成了帶電荷的云層。某些云層有正電荷,另一些云層帶有負電荷。另外,由于靜電感應常使云層下面的建筑、樹木等有異性電荷。隨著電荷的積累,雷云的電壓逐漸升高,當帶有不同電荷的雷云與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溫度時,其間的電場超過25―30kv/cm,將發生激烈的放電,同時出現強烈的閃光。空氣受熱急劇膨脹,隨之發生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閃電與雷鳴。雷電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動情況,與各個地區的地形、氣象條件及所處的緯度有關。一般山地雷電比平原多,沿海地區比大陸腹地要多,建筑物越高,遭雷擊的機會越多。雷電可分為四種:(1)直擊雷:直擊雷是云層與地面凸出物之間的放電形成的(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種球形、發紅光或極亮白光的火球,運動速度大約為2m/s。球形雷能從門、窗、煙囪等通道侵入室內。及其危險。(3)雷電感應,也稱感應雷:雷電感應分為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兩種。靜電感應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頂部感應出大量異性電荷所致。電磁感應是由于雷擊后,巨大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大磁場所致。(4)雷電侵入波:雷電侵入波是由于雷擊而在架空線路上或空中金屬管道上產生的沖擊電壓沿線或管道迅速傳播的雷電波。傳播速度為3*108m/s雷電可毀壞電器設備的絕緣,使高壓竄入低壓,造成嚴重的觸電事故,例如:“雷雨天”室內電器設備突然爆炸起火或損壞,人在屋內使用電器或打電話時突然遭電擊身亡都屬于這類事故。防雷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上安裝避雷針、避雷網、避雷帶、布雷線,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或在金屬設備,供電線路上采取接地保護。
三、預防預警機制
學校雷擊救災工作領導機構,負責組織、處理本區域內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重大校園突發性雷擊事件的具體工作。學校校長室負責搶險救援資金的籌集,救援裝備的準備工作,總務處負責做好處理雷擊的后勤保障工作,教導處及德育處協助衛生室負責傷員的救護和防疫的技術準備工作。
各處室具體職責如下:
1.校長室必須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破壞性雷擊及雷擊減災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教導處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雷擊傷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體師生對防雷電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雷擊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防雷擊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總務處要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照預案要求積極籌措、落實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設備等物資落實,校長室要保證各項經費的落實,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破壞性雷擊發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雷擊減災工作,把雷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社會安全穩定。
四、應急響應
(一)正常抗雷電救災工作
學校在每年春季開學初制定抗雷電救災工作計劃,安排部署全年的抗雷電知識宣傳和演練工作;通過舉辦專題展覽,知識競賽、召開主題班會等方法,加強對雷電基本知識、應急求生技能、防雷電法律法規的宣傳,切實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學校要定期組織師生開展雷電應急和自救互救演練,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用性。
(二)臨雷電應急行動
接到上級雷電、臨雷電預(警)報后,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召開會議,宣布進入臨雷電預報期,布置防雷電工作,全體教職工應臨雷電應急狀態做好雷電應急準備工作。學校要采取緊急措施迅速有序地在教職工的帶領下將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同時,要保證通訊線路的暢通,聽取上級有關雷電情況和實情,提出求援請示,并隨時匯報救援工作情況。
當發生雷擊死亡現象,要及時通知其家長,并協商處理好事后工作。
五、應急保障措施
(一)應急通訊保障
進入防雷電應急狀態后,抗雷電救災領導小組通過電話、口授等形式傳達各種命令、指示,并根據相關領導指示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上級政府報告相關信息。
(二)生命線工程設施搶修、次生災害源遏制保障。
由抗雷電救災領導小組確定本單位重點用水、用電對象,對本單位的水、電系統等進行全面檢查和加固,準備必要的一定量的飲用水和小型發電設備,安裝各種自動保護裝置,并制定相應的購置、保管、維
護、使用制度;對本單位及系統內存在的易燃、易爆、劇毒、有害污染等次生災害暴發區認真監護,采取切實可行的防災減災措施,對職工進行躲避方法的教育和宣傳。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易燃易爆、放射性和有毒物品的登記和保管工作。安裝各種隔斷、切斷、自動保護裝置。對各要害部位定期認真進行檢查和維修。
(三)緊急避難場所保障
學校要對本單位疏散的路線和臨時避難場所進行規劃。
六、應急終止
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所轄范圍或鄰近地區發生破壞性雷電后,各小組立即趕赴本級指揮所,各搶險救災隊伍必須在雷電后1小時內在本單位集結待命。
2.各小組在總指揮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本部門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仍滯留在各種建筑物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雷電后滋生其它災害。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并送至附近救護站搶救。
(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和歷史文物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迅速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地區的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
七、附則
破壞性雷電發生后,學校防雷電減災領導機構,要依法對雷電預案的執行情況進行事后調查。因領導不力,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堅持、工作推諉扯皮、應急處置不當,造成工作停滯和嚴重后果的將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本預案由校長室制訂與解釋,上交市教育局安保科備案。
篇3:某幼兒園防雷擊應急預案
幼兒園防雷擊應急預案
本著預防為主,宣傳教育為輔,防患于未然的原則,為做好抗雷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雷擊造成的損失,根據我園實際,特制定防雷擊應急預案
一、組織領導及職責
(一)成立防雷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二)領導小組職責:
1.全面負責本園雷擊應急工作,進行自救互救、疏散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單位應急意識和抵御雷擊災害的能力。
2.對本園雷擊防災應急預案組織演練。
3.一旦發生雷擊,全面負責本單位雷擊應急工作,指揮各專業組按預案確定的職責投入抗雷救災。
(三)各應急專業工作組:
1、應急疏散組組長:**
成員:各班班主任
2、宣傳組組長:**
成員:各班班主任
3、后勤保障組組長:**
二、防雷安全宣傳教育:
1.防雷安全全園集中宣傳教育工作,主要由辦公室負責;分班宣傳教育工作,主要由各班班長負責。
2.防雷安全宣傳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如何防雷包括室內、室外如何“避雷”;打雷時應該往哪里躲被雷電擊中后如何搶救、自救、互救等等。
3.防雷安全宣傳教育的主要形式有集中宣講、掛圖、發放資料手冊、知識競賽等。
三、防雷應急處置:
1.幼兒園上空暴雨、閃電、雷鳴即將發生時,應當切斷園內包括微機、各教室、各辦公室等在內的一切電源;
2.各班主任應當召集、通知正在室外活動的幼兒安全地回到教室。
3.雷電正在發生時,應當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滾雷)竄入室內造成危害,不得打電話、手機,不要靠近室內的金屬設備(如水管)及門窗等容易被雷擊中的地方。、
4.受雷擊被燒傷或嚴重休克的人,身體并不帶電。應馬上讓其躺下,撲滅身上的火,并對他進行搶救。若傷者雖失去意識,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則自行恢復的可能性很大,應讓傷者舒適平臥,安靜休息后,再送醫院治療。若傷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臟跳動,應迅速對其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在送往醫院的途中要繼續進行心肺復蘇的急救。
5.發生雷擊傷害事故后,不管現場有沒有臨時急救人員,都要立即撥打120,讓專業醫生組織搶救。并通知受傷學生的監護人馬上趕赴現場或醫院。
四、防雷報告制度:
1.檢查發現幼兒園防雷裝置不能發揮正常作用,可能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時,要及時報告園長,由園長向上級報告。
2.在遭受雷電災害后,應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報告災情,并協助氣象主管機構組織做好雷電災害的調查、鑒定工作,分析雷電災害事故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和措施
注:我園于六月八日星期五上午九點準時舉行防雷安全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