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路基施工安全預防要點

路基施工安全預防要點

2024-07-22 閱讀 3497

(1)載重汽車按規定噸位裝載,不得超載、超高,不得人貨混裝,駕駛室內不得超額坐人。車輛裝土場地必須平整堅實,當用機械裝土時汽車就位后拉緊手閘,裝載要均勻,不得偏載。

(2)在陡坡、高坡、坑邊或填方邊坡處卸土時,停卸地點必須平整堅實,地面設反坡,與邊緣必須保持安全距離;在危險地段卸土,要有專人指揮。

(3)卸土起斗時,應檢視上空有無電線,防止掛斷。

(4)壓路機、平地機必須在機前后,左右無人和障礙物時才能起動。

(5)變換壓路機、平地機前進后退方向應待滾輪停止后進行。嚴禁利用換向離合器作制動用。

(6)壓路機靠近路堤邊緣作業時,應根據路堤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離,碾壓傍山道路時,必須由里側向外側碾壓。上坡時變速應在制動后進行,下坡時嚴禁脫檔滑行。

(7)兩臺以上壓路機同時作業時,其前后間距不得小于3米,在坡道上縱隊行駛時,其間距不得小于20米。

篇2:駐地辦路基工程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駐地辦路基工程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一、填方路堤原地面處理不徹底;預防措施:

1、做好原地面臨時排水設施,并與永久排水設施相結合。

2、路堤修筑范圍內,原地面的坑、洞等,應用原地面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規定進行壓實。

3、路堤基底為腐植土的,應先清除有機土,種植土,平整后按規定要求壓實。

4、路堤基底原狀土的有彈簧時,及時按設計要求進行換填。

二、老路路基加寬處未設臺階,出現路基橫移。預防措施:

1、在老路路基加寬處開挖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1米。

2、原地面挖成臺階,及時進行碾壓,填筑應由最底一層臺階填起,并分層夯實。

3、檢查該處的土工材料鋪設,一定要符合設計要求。

三、土工合成材料易破壞、鋪設不平整。預防措施:

1、土地鋪設材料前,先將場地整好,以免土層表面有堅硬凸出物穿破土工合成材料。

2、下承層必須平整良好,碾壓密實后方可攤鋪土工合成材料。

3、攤鋪時應拉順,緊貼下承層。

4、攤鋪前應先把一側固定,然后依次攤鋪。

5、鋪設時要檢查搭接寬度。

6、鋪設完成后,用壓路機靜壓,保證與下承層密貼、平整。

四、包邊土壓實度不足。預防措施:

1、包邊土施工時,增加包邊土的寬度,也就量增加路基寬度。

2、壓路機作業時,碾壓一定到邊。

3、壓實前要對包邊土灑水,保證含水量符合要求。

4、增加壓實功。抽檢及時,壓實度不符合要求的及時處理。

五、路基填筑壓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預防措施:

1、路基填料須符合設計和有關規定的要求。

2、路基填料的含水量必須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圍內碾壓。

3、路基應水平分層填筑,每層需鋪厚度不應超過試驗段所確定的松鋪厚度。

4、碾壓機具組合、碾壓速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均應與試驗段確定的參數符合。

六、臺背回填質量達不到要求。預防措施:

1、選用天然礫石料填筑,控制填料的粒徑、級配。

2、臺背回填前對基底處理要徹底,并符合填筑寬度、長度。

3、臺背后回填應兩側對稱均勻回填。回填前,標明填筑層次。

4、在最佳含水量狀態下分層填筑,分層壓實,每層松鋪厚度不宜超過20厘米,壓實厚度為15厘米。

5、為保證填土壓實質量,采用壓路機與小型夯配合作業,在比較寬闊部位應盡量使用大型壓實機械,只是在臨近構造物邊緣大型機械到不了的地方處,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夯實機械,分層夯實。

6、做好臺背回填的各項記錄。

7、現場檢測及時,頻率、操作符合規范要求。

篇3:道路路基施工常見問題預防處治措施范本

道路路基施工常見問題預防處治措施一、路基網裂(一)原因分析1、土的塑性指數偏高或為膨脹土;2、路基碾壓時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時覆土;3、路基壓實后養護不到位,表面失水過多;4、路基下層土過濕。(二)預防及處治措施1、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摻加石灰、水泥改性處理措施;2、選用塑性指數符合規范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時碾壓;3、加強養護,避免表面水分過分損失;4、若因下層土過濕,應查明其層位,采取換填土或摻加生石灰粉等技術措施處治。二、路基縱向開裂甚至形成錯臺(一)原因分析1、清表不徹底,路基基底存在軟弱層或坐落于古河道處;2、溝、塘清淤不徹底、回填不均勻或壓實度不足;3、路基壓實不均;4、舊路利用路段,新舊路基結合部未挖臺階或臺階寬度不足;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規范要求設置臺階并壓實;6、使用滲水性、水穩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時,錯誤地采用了縱向分幅填筑。(二)預防措施1、應認真調查現場并徹底清表,及時發現路基基底暗溝、暗塘,消除軟弱層;2、徹底清除溝、塘淤泥,并選用水穩性好的材料嚴格分層回填,嚴格控制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3、提高填筑層壓實均勻度;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橫坡大于l:5及舊路利用路段,應嚴格按規范要求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1.0m的臺階并壓實;5、滲水性、水穩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應分層或分段填筑,不宜縱向分幅填筑;6、軟弱層填土路基完工后應進行超載預壓,預防不均勻沉降;7、嚴格控制路基邊坡,符合設計要求,杜絕虧坡現象。(三)處理措施采取邊坡加設護坡道的措施。三、路基橫向裂縫路基出現橫向裂縫,將會反射至路面基層、面層,如不能有效預防,將會加重地表水對路面結構的損害,影響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2、同一填筑層路基填料混雜,塑性指數相差懸殊;3、路基頂填筑層作業段銜接施工工藝不符合規范要求;4、路基頂下層平整度填筑層厚度相差懸殊,且最小壓實厚度小于8cm。(二)預防及處治措施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當選材困難,必須直接使用時,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2、不同種類的土應分層填筑,同一填筑層不得混用;3、路基頂填筑層分段作業施工,兩段交接處,應按要求處理;4、嚴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層的標高、平整度,確保路基頂填筑層壓實厚度不小于8cm。四、路基壓實度不夠(一)原因分析1、壓實遍數不夠,壓路機質量偏小;2、填土松鋪厚度過大;3、碾壓不均勻,局部有漏壓現象;4、含水量偏離最佳含水量,或超過有效壓實規定值;5、沒有對緊前層表面浮土或松軟層進行處治;6、土場土質種類多,出現不同類別土的混填;7、填土顆粒過大,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二)預防及處治措施1、確保壓路機的質量及壓實遍數符合規范要求;2、選用振動壓路機配合三輪壓路機碾壓,保證碾壓均勻;3、壓路機應進退有序,碾壓輪跡重疊、鋪筑段落搭接超壓應符合規范要求;4、填筑土應在最佳含水量±2%時進行碾壓;5、當下層因雨松軟或干燥起塵時,應徹底處治至壓實度符合要求后再進行當前層施工;6、優先選擇級配較好的粗粒土等作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強度應符合規范要求。路基填料強度指標填挖類型路床頂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方0~30cm830~80cm580~150cm4>150cm3零填或挖方0~30cm830~80cm57、不同類的土應分別填筑,不得混填,每種填料累計總厚度一般不宜小于0.6m;8、填土應水平分層填筑、分層壓實,通常壓實厚度不超過30cm,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小于15cm。五、路基“彈簧”路基土壓實時受壓處下陷,四周彈起,呈軟塑狀態,體積得不到壓縮,不能密實成型。(一)原因分析1、填土為粘性土時的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較多;2、碾壓層下有軟弱層,且含水量過大,在上層碾壓過程中,下層彈簧反射至上層;3、翻曬、拌和不均勻;4、局部填土混入凍土或過濕的淤泥、沼澤土、有機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樹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5、透水性好與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壤”。(二)預防及處治措施1、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數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兩個百分點的土作為路基填料;2、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3、對產生“彈簧”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拌和均勻后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量適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4、對產生“彈簧”且急于趕工的路段,可摻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適宜后重新碾壓;5、嚴禁異類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6、填筑上層時應開好排水溝,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7、填筑上層時,應對下層填土的壓實度和含水量進行檢查,待檢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層。六、路基表面松散,起皮路基填筑層接近壓實度時,表面起皮、松散、成型困難。(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筑起皮的原因一般為:填筑層土的含水量不均勻且表面失水過多;為調整高程而貼補薄層;碾壓機具不足,碾壓不及時,未配置膠輪壓路機;含砂低液限粉土、低液限粉土自身粘結力差,不易于碾壓成型;2、基填筑層松散的原因一般為:施工路段偏長,拌和、粉碎、壓實機具不足;粉碎、拌和后未及時碾壓,表層失水過多;填料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過多;碾壓完畢,未及時養護,表面遭受冰凍;(二)預防及處治措施1、防治路基填筑層起皮的措施是:確保填筑層的含水量均勻且與最佳含水量差值在規定范圍內;合理組織施工,配備足夠合適的機具,保證翻曬均勻、碾壓及時;嚴禁薄層貼補,局部低洼之處,應留待修筑上層結構時解決;路基秋冬或冬春交接之際施工,填筑層碾壓完畢,應及時封土保溫,以免凍害;當利用粘結力差的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時,碾壓過程中應適量灑水,補充填筑層表面含水量,可防止“起皮”現象的出現;2、防治路基填筑層松散的措施是:合理確定施工段落長度,合理匹配壓實機具,保證碾壓及時;適當灑水后重新碾壓;確保填料含水量與最佳含水量差值在規定范圍內。七、高路堤施工時該注意的問題不均勻沉降與邊坡變形是高路堤施工的主要質量問題。(一)原因分析1、基底處理不徹底,壓實度達不到要求;2、基底處于山坡或谷底時,未按“先處置谷底,后挖臺階處理坡面”的程序施工。(二)預防措施1、高填方路堤的基底應按“規范”進行場地清理,并按設計要求的基底承壓強度進行壓實;路基壓實度填挖類型路床頂以下深度車行道最低壓實度(重型)人行道最低壓實度(重型)填方0~80cm≥95%≥93%80cm~150cm≥93%≥90%>150cm≥90%≥90%零填或挖方0~80cm≥95%≥93%2、高填方路堤的基底處地形較陡時時,應按先處置低處,后挖臺階處理坡面,并嚴格分層填筑分層壓實;3、高填方的邊坡加設護坡道,上下邊坡采用不同的邊坡比;4、路堤填土的壓實不能代替土體的固結,而土體固結過程中沉降是隨時間遞減的,因此高路堤(高度大于20m)填筑不宜一次完成,應留有固結沉降期。(三)處理措施1、采用“預壓法”,待其穩定后,整修路基頂面;2、采用“粉噴樁”或“灌漿法”遏制沉降發展,再對路基頂面整修。八、高填方路堤超限沉降的防治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超限是較常見的病害之一,如不很好的防治,將會影響公路的正常營運和使用壽命。(一)原因分析1、路基兩側超寬填筑不夠,隨意增大路堤填筑層厚度,壓實工藝不符合規范要求,壓實度不均勻,且達不到規定要求;2、工程地質不良,選用填料不當,且未作地基土空隙水壓觀測;3、填料土質差,路堤受水浸部分邊坡陡,施工過程中排水不利,土基含水量過大;4、路堤填筑使用超粒徑填料。(二)預防及處治措施1、填前清表時應注意觀察,若發現地基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時,必須進行加固處理;2、高填方路堤應嚴格按設計邊坡度填筑,不得貼補幫寬,路堤兩側超填寬度一般控制在30-50cm,逐層填壓密實,然后削坡整型;3、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淹部分在常水位0.5m以上應采用植草防護,以下在坡腳采用漿砌片石防護;4、在軟弱土基上進行高填方路堤施工時,除應對軟基進行必要的處理外,從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圍內不得填筑細粒土,應填筑硬質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縫、整平、壓實;5、高填方路堤填筑過程,注意防止局部積水;在半填半挖的路段,除應挖成階梯與填方銜接分層填壓外,要挖好載水溝;6、對軟弱土基的高填方路堤,應注意觀測地基土空隙水壓力的情況,當空隙水壓力增大,導致穩定系數降低時,應放慢施工速度或暫停填筑,待空隙水壓力降低到能保證路堤穩定時,再行施工;7、對于高填方路堤的路床頂面以下0~50cm范圍內的填料粒徑要求不大于10cm;8、高填方路堤考慮到沉降因素超填時,應按設計要求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