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尿素脫蠟工藝注意事項

尿素脫蠟工藝注意事項

2024-07-22 閱讀 7761

1.工藝簡述

尿素脫蠟是輕質油脫蠟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油中正構烷烴與尿素生成固體絡合物,然后加熱絡合物又分解為正構烷烴與尿素,從而脫除油中的正構烷烴,得到凝點低的油品。可制取凝點—500C以下的潤滑油或凝點小于—350C的專用柴油。

尿素脫蠟方法按使用固體尿素或尿素水溶液的不同分為干法和濕法。干法是把固體尿素和活化劑(如酒精)加入被脫蠟的原料中,在300C下攪拌反應一定時間后形成絡合物。濕法是把600C尿素飽和水溶液和活化劑(如異丙醇)一起加到脫蠟原料中,降溫至300C進行反應。由于溫度降低,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尿素析出與烷烴形成絡合物。以上兩種方法的尿素及活化劑均可循環使用。

2.危險部位

2.1反應器

一般使用帶攪拌裝置的反應器(干法)或換熱式絡合物套管反應結晶器(濕法)作反應器。因絡合反應是放熱反應,故反應器中需用水盤管或水套管冷卻,或用一部分尿素溶液循環冷卻。應嚴格控制攪拌器的轉速、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及原料油與尿素溶液的比例。否則會影響產品質量,或發生尿素牢固附在器壁上的結壁現象。如溫度過低,尿素結晶析出,易使管道堵塞而影響正常生產。

2.2冷分離沉降器

利用絡合物密度較大的特性把絡合物與脫蠟油液在沉降器內分開。分離要有足夠的沉降時間,并控制好油與絡合物的界面,否則會影響產品質量。

2.3機泵管帶區

本裝置操作溫度雖不高,但所用物料大都為易燃、易爆物品。如苯的閃點為—140C,爆炸極限為1.5—9.5%;異丙醇閃點為120C,爆炸極限為2—12%;乙醇閃點為110C,爆炸極限為3.3—18%。一旦物料泄漏易形成易爆混合氣。

3.注意事項

3.1反應器

生產中應嚴格控制反應器的溫度和原料油與尿素溶液的比例。注意壓力變化,如發現超壓應檢查管路有無堵塞現象。安全閥應定期校驗,保持靈活好用。

3.2冷分離沉降器

經常檢查油與絡合物的界面,避免界面過低使絡合物中含油過多或液面過高使油中含蠟超標。

3.3機泵管帶區

應按時進行巡回檢查,發現泄漏及時處理。對苯、乙醇、異丙醇等計量容器區可加設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進行監測。

篇2:酮苯脫蠟脫油工藝注意事項

1.工藝簡述

酮苯脫蠟脫油工藝是以潤滑油餾分或精制油為原料,丁酮和甲苯為二元混合溶劑,或丙酮和苯及甲苯為三元混合溶劑,利用丁桐和甲苯混合溶劑具有易溶解油而難溶解蠟的特性,在低溫下將潤滑油料中的石蠟結晶分離出來,使潤滑油獲得良好的低溫流動性,生產出脫蠟油。

同時利用溶劑的選擇性,通過向含油蠟中加入混合溶劑,將其溫度提到高于脫蠟溫度的條件下,使蠟再結晶、過濾,脫除蠟中的油,得到脫油臘。

生產工藝分為結晶脫蠟、過濾、氣提、脫油和溶劑回收等。

1.1結晶

原料用泵打入一組套管結晶器與過濾后的冷濾液進行換冷,同時加入一、二次稀釋溶劑,經氨冷后降至脫蠟溫度,進入濾機進料罐。含油蠟經過二段脫油。二段脫油采用新鮮溶劑,實行全逆流生產。

1.2過濾

將進料罐物料送至真空過濾機,在負壓下連續操作,經過濾、冷洗、反吹、刮蠟后,分成濾液(脫蠟油及溶劑)和含油蠟液(含油蠟及溶劑)兩部分,完成脫蠟過程。為安全和保護溶劑,過濾系統有惰性氣體循環設施。

1.3蒸發和汽提

換冷后的去蠟油和蠟下油濾液經過加熱、三次蒸發、一次汽提,從濾液汽提塔底出來脫蠟油和蠟下油。

濕溶劑經干燥后再回溶劑罐,其他各塔頂的揮發溶劑也經換冷、空冷或水冷回溶劑罐循環使用,完成溶劑回收過程。含油蠟的溶劑回收和濾液相似,只是含油蠟液含的溶劑較少,只需經過兩次蒸發和一次汽提。

2.危險部位

2.1氨冷區及氨壓機

2.1.1中冷器液面指示和低壓分離器液面指示都要符合要求,中冷器液面過高易引起二段缸抽液,低壓分離器液面過高易引起一段缸抽液,氨壓機嚴重抽液時,易引起氣缸爆炸。

2.1.2氨壓機是本裝置的主要設備,容易發生設備及操作事故。

2.2結晶套管區

2.2.1結晶套管區各壓蓋、彎頭、法蘭、鏈輪、軸承較多,密封點多,容易泄漏。氨和物料有毒易燃、污染環境。

2.2.2濾液、濾膏、溶劑系統,冷換設備集中,流程復雜,介質溫差較大,物料易凝,溶劑易燃易爆,若泄漏極易引起火災事故。

2.3真空過濾區

2.3.1氨具有一定的腐蝕性,若設備材質抗腐蝕性較差,或設備使用時間長,氨竄入惰性氣進入過濾機,則對過濾機的銅質繞線及配件危險極大;過濾機的機械密封泄漏溶劑,容易引起火災,且不易補救;此外,要注意過濾機的分配頭、大蓋、輸蠟管、溶劑管道的泄漏。

2.3.2濾液接受罐、蠟液接受罐及各濾機進料罐、密閉氣緩沖罐。這些罐的液位過高,易引起真空泵抽液體或管道蠟堵塞,從而發生設備和操作事故。

2.3.3真空壓縮機是真空過濾系統的心臟,一旦發生故障,真空度下降,就會打亂過濾系統的正常操作,甚至引起事故。因此,必須加強維護、監督和正確操作。

2.4溶劑罐區

2.4.1溶劑罐區集中,儲量大,極易發生火災。干、濕溶劑罐的液面是全裝置循環溶劑使用平衡的標尺。

2.4.2本裝置的溶劑使用分布廣,易揮發,閃點低,易燃易爆。因此,裝置的所有電器應符合防爆要求、防雷防靜電。

3.注意事項

3.1氨冷區及氨壓機

3.1.1要經常檢查中冷器、低壓分離器的液位,以小于30%為宜。要定時校驗儀表液位指示值,使其與實際相符。

3.1.2要按規程監聽氨壓機缸體運行的響聲,如發現抽液立即關閉進口閥,并卸荷運行或停機。要經常檢查各連接及插銷是否緊固、齊全,各操作參數,如油壓、油位、軸溫、電流等是否符合規定。各套管蒸發器液面應保持平衡,否則易使低壓分離器液面上升,造成氨壓機一段抽液氨事故。

3.2結晶套管區

要認真檢查各套管及壓蓋、彎頭、法蘭、鏈輪、軸承是否正常。套管壓力應小于2.5MPa。要加強堵漏,抗、溝不準積溶劑。

3.3真空過濾區

3.3.1要定期測試酮吸收塔水溶液的pH值。pH值大于7時,則可能有竄氨現象,氨冷卻器應及時更換。

3.3.2檢查蠟膏泵運行情況,蠟液面是否過高,防止蠟液滿至濾機。

3.3.3檢查轉鼓繞線是否松斷,輸蠟運轉是否正常。濾機啟動臺數應滿足工藝需要,防止因濾機負荷大而造成濾機液面過高和進料罐液面過高。要控制惰性氣中的含氧量,使之在規定范圍內。

3.3.4要經常檢查真空壓縮機的運行狀況,保證各參數在正常范圍內。

3.4溶劑罐區

各溶劑罐液面不得超高,以防冒罐。罐底脫水應有人監護,防止跑溶劑。

3.5全裝置區

對全裝置的防雷、防靜電、接地及電氣防爆等設施,應定期檢查,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篇3:脫蠟工安全操作規程

1.生產前,應檢查脫蠟槽內蒸氣管道是否完好,氣閥是否漏氣,并控制槽內水溫。不允許熱水翻滾飛濺,以防燙傷。

2.起吊模殼用的電動葫蘆應定人操作。不允許超負荷,不允許鋼絲繩斜拉吊物,起吊時應注意操縱吊物平穩緩慢進入脫蠟槽內。起吊前、后,電動葫蘆不應停留在脫蠟槽上方,以防蒸汽潮濕電機。

3.抽蠟泵入水工作時,不要沾濕電機,停止工作后應立即將泵升離水面,泄除管道內余蠟,并切斷電源。

4.回收蠟槽的液面不應超過槽高的3/4。加入鹽酸時應關閉蒸氣閥門,并戴橡皮手套操作,要在液面平靜時,再緩緩加入。所用鹽酸應有專人妥善保管。

5.裝盛蠟液和轉運蠟液的桶盒,不得盛裝過滿,以免抬動時溢出燙傷。回收蠟塊不許堆放在電熱設備或明火附近。

6.操作者開閉所有電源時,手上不許潮濕,并要定期檢查電器部分是否潮濕。

7.工作完畢后應切斷總電源,清除設備上的殘蠟,保持工作場地清潔暢通。

——摘自《機械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