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身施工的技術交底安全措施
一、?工程概況:?王崗特大橋橋墩根據叁橋(02)4023結構形式,圓端型橋墩為無筋墩身,均采用C20普通混凝土。施工時,因橋墩高為6~25.5m,分1-3次支模,分1-3次灌注,施工縫按照《》規范第條處理。托盤和頂帽混凝土灌注前先處理好施工縫,再安裝頂帽和墊梁石鋼筋,安裝電化預埋件及預留孔,檢驗無誤后在灌注混凝土。橋墩臺混凝土擬采用自動計量攪拌站生產,混凝土運輸車運輸,混凝土輸送泵灌注。二、?施工方法:2.1防護措施1#、3#、5#橋墩所處的位置附近有電氣化桿干擾施工,可將電氣化桿移動,接觸網回流線改成電纜走地下,或者回流線做絕緣防護。2.2施工準備:2.2.1墩臺施工前應在基礎頂面放出墩、臺中線和墩、臺內外輪廓線的準確位置。2.2.2墩身及頂帽鋼筋:4#墩身鋼筋及其他墩臺頂帽鋼筋,采用鋼筋加工車間統一下料,現場制作綁扎成型,汽車吊吊裝到位。2.2.3墩身模板:橋墩圓端部位模板采用定型模數模板,側模采用拼裝定型夾條組合大塊鋼模板,端模及側模選用6mm厚的鋼板,定型制作,框架采用角鋼或槽鋼。制作時要求表面平整,幾何尺寸偏差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穩定性,且拆裝方便,接縫嚴密不漏漿。安裝時采用螺栓連接,并在托盤模板四角及墩身中部四角用鋼絲纜繩對稱拉于地錨上,形成多方位立體加固體系。模板吊裝就位后用兩臺經緯儀在十字線方向檢查模板軸線及垂直度,水準儀檢查模板高程,符合設計要求后加固模板,四角用鋼絲繩、地錨固定,保證模板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不變形、不移位。支模支架采用鋼制腕扣式支架體系,支架結構的立面和平面均應安裝牢固,并能抵擋震動時的偶然撞擊。2.3墩身混凝土:2.3.1橋墩混凝土澆筑采用墩身、托盤、墊梁石連續灌注到位的施工方法。澆筑前對模板及預埋件進行檢查,把基礎表面鑿毛、清理并沖洗干凈。混凝土澆注高度不大于2m時,利用串筒,以防止離析。混凝土灌注到頂帽鋼筋位置時,停止灌注,吊車吊裝頂帽及墊梁石鋼筋到位,支立墊梁石模板并抄平,檢查預埋件、預留孔的位置,符合規范要求后,繼續灌注。墩臺頂帽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對頂面進行及時修整、抹平,定漿后再抹第二遍進行壓光。2.3.2在施工中混凝土的生產、運輸、澆筑速度相互匹配,避免產生部分環節待工。澆注質量應從準備工作、混凝土、操作技術、和灌后養生這四方面加以控制。2.3.3混凝土灌注:采用輸送泵配合串通灌注,防止落差過大產生離析、泌水現象。混凝土澆注要連續操作,如因故中途停止,應按施工縫處理。同時控制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與模板的溫度,從而使混凝土表層不致出現裂紋,保證混凝土的內實外美。2.3.4混凝土搗固:采用插入式振搗器群棒振搗法振搗。振搗時,移動間距不超過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保持5~10cm的距離,避免振搗器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10cm~20cm,灌注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2.3.5預埋件的施工:為保證預埋件位置準確,應對預埋件采取固定措施,以免振搗混凝土時發生移動;預埋件下面及附近的混凝土應注意振搗密實;預埋件在墩、臺帽上的外露部分要有明顯標識,澆至頂層混凝土時,要注意外露部分尺寸準確;在已埋入墩、臺帽內的預埋件上施焊時,應盡量采用細焊條、小電流,分層施焊,以免燒傷混凝土。2.3.6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應隨時觀察設置的預埋件、預留孔、預埋支座的位置是否移動,若發現移位應及時校正,澆注過程中還應注意模板、支架情況,如有變形或沉陷應立即校對并加固。認真填寫混凝土澆注施工原始記錄。2.3.7混凝土的養護:帶模養護不少于3天,拆模后用塑料薄膜或定型大塑料袋包裹,繼續封閉養護一周以上。墩、臺結構屬大體積混凝土,夏季施工應采取必要措施來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2.3.8試驗檢驗每個墩臺除留足標準養護試件外,還應制作隨墩、臺同條件養護的試件3組,作為拆模等下道工序的強度控制依據。三、質量保證措施3.1結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注地點隨機抽取。取件與試件的留置應符合以下規定:3.1.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小于1次。3.1.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1次。3.1.3當一次連續澆注超過1000立方米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樣不得少于1次。3.1.4混凝土運輸、澆注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應連續澆注。并應在底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注完畢。3.1.5當底層混凝土初凝后澆注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中對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四、安全措施4.1總體安全預防措施4.1.1所有施工人員施工前必須進行既有線施工安全培訓和崗位安全操作技術教育,并通過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考試不合格者嚴禁上崗作業。4.1.2施工人員在工作時間內,嚴禁打逗,酒后作業。4.1.3施工人員必須堅持“我不傷害他人、他人不傷害我、我不被他人傷害”的“三不傷害”原則。4.1.4施工機械,電氣設備,需專人負責,持證上崗,其他人員不得擅動。4.1.5各工種在作業前,必需檢查操作環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管道是否暢通,機具是否牢固安全設施是否配套,防護用品是否安全,經檢查符合要求后再進行施工。4.1.6作業人員及其攜帶物品,與接觸網的距離必須保持在2米以上;無論已斷電線是否有電,嚴禁任何人員靠近、接觸。4.1.7在同一垂直面內有交叉作業時,必須設置安全隔離層,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4.1.8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嚴禁夜間在無任何照明設施的工地現場區域內行走。4.1.9嚴禁進入掛有“禁止出入”或設有危險警示標志的區域。4.1.10在施工中,精神要集中,不準打鬧嘻笑,不準上下投擲物件等。4.1.11施工現場行走的機械,時速不得超過5公里。4.1.12各種機械使用前必須仔細檢查,各種防護、剎車裝置必須求全、可靠,嚴禁帶病作業,4.1.13距地面3米以上作業時,要有防護欄桿、擋板、安全網、安全帶,安全網要定期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嚴禁使用。4.1.14從事高空作業的人員要定期檢查,經醫生診斷凡患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病的,以及不適于高空作業的,不得從事高空作業,超過5級風時禁止高空作業。4.1.15無論用雙輪車運各種材料,都不準倒拉車。4.1.16施工中各種施工用料和機具嚴禁侵入鐵路行車限界。4.1.17加強隱患檢查,杜絕火災發生。成立以項目副經理為組長的消防小組備齊消防工具,邀請公安消防人員進行培訓訓練,作到行之有效,落實崗位責任。4.2分項安全生產預防措施:4.2.1混凝土在灌注時,不得亂踩鋼筋,防止鋼筋絆倒跌傷,并派專人看鋼筋,以防鋼筋變型、移位、松動。4.2.2使用震動棒應穿膠鞋,濕手不得接觸開關,電源線不能有破皮漏電。灌注混凝土時,應搭設臨時工作臺,不得站在模板上操作和行走。4.2.3構件起吊時,指揮應有技術熟練懂得機械性能的人指揮,所發出的信號事先統一,并做到準確宏亮和清楚。超過五級風時應停止作業。所有人員嚴禁起重臂下和吊起的物體下行走,停留。鋼絲繩如有打結、變形、斷絲、銹蝕等現象不能使用。起重臂,物件必須與架空電線保持安全距離。4.2.4所有絕緣、檢查工具,應妥善保管,嚴禁他用,并定期檢查效驗。現場施工,用高底化設備及線路,應按照施工設計及有關電氣安全技術規程安裝和架設。4.2.5施工用電要嚴格按照“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原則執行。線路上禁止帶負荷接電,或斷電,進行急救,電氣著火應立即將有關電源切斷,使用泡沫滅火器,或干砂滅火。4.2.6有人觸電,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急救,電氣著火應立即將有關電源切斷,使用泡沫滅火器,或干砂滅火。五、環保措施5.1對有害物質(如燃料、廢料、垃圾等)要遵守有關部門規定,運至指定地點進行掩埋,防止對動植物造成損害。5.2在運輸水泥等易飛揚物料時用蓬布覆蓋嚴密,并裝量適中,不得超限運輸。5.3對使用的工程機械和運輸車輛安裝消聲器并加強維修保養,降低噪音。5.4機械車輛途經居住場所時應減速慢行,盡量不鳴喇叭,以減少擾民。5.5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車輛出入頻率,夜間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施工機械,減少噪音污染擾民。夜間不得大于75分貝,白天不得大于85分貝。5.6對鋼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構件預制等場地選擇時,要盡量遠離居民區。5.7車輛由施工道路駛向正式公路時,應檢查車輛裝載情況及輪胎有無泥污,保證公路的路面清潔。5.8施工中盡量減少對樹木、植被的破壞,如需站用,待施工完畢后要及時恢復并保證成活率。六、應急措施因混凝土施工造成樁基、承臺、墩身、頂帽損壞不能正常使用時,要采取應急措施。6.1現場配置必須的通信設備,就近車站派常駐站聯絡員,一旦發生故障,及時通知車站。6.2及時通知應急小組,積極組織搶修。聯系電話:?經理:郝建國0451—?調度:李建國0451—?火警:119?急救中心:120
篇2:某大橋墩身施工工藝描述
大橋墩身施工工藝描述
P15墩身已施工至標高164.578m,P16墩墩身已施工至標高164.047m處。P15、P16墩身從上述標高處接高至墩頂,P17、P18、P19、P20墩墩身施工從承臺頂面開始接高。采用滑模施工,內模采用新制鋼模組拼成型。每次灌注高度5米。
墩身滑模施工工藝流程:承臺與墩身接觸面砼鑿毛處理→拼裝腳手架→安裝墩身內模→安裝墩身鋼筋→安裝墩身外模板→灌注砼、養護→拆除底節模板→接高墩身鋼筋→提升墩身模板→灌注下一節墩身砼、養護→重復上述步驟逐段向上施工墩身砼直至墩頂。
根據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安排,P15-P18橋墩墩身施工在枯水期完成,施工便道通至各墩施工點。材料、設備均由汽車運到墩旁,利用墩旁塔吊起吊安裝。
砼采用商品砼,由供應站集中攪拌,攪拌運輸車運到現場,再通過砼泵輸送入模。
1勞動力組織和工期安排
進場后首先進行墩身施工,P15、P16、P17、P18四個橋墩同時作業。上下游墩柱,同步進行,每個墩柱一個作業班組。每個作業班組配30人,共需240人。負責各作業點的模板安裝,鋼筋制作、安裝及砼灌注、養護工作等。
20**-7-01以后,P15、P16墩身部分施工作業人員轉移到P19、P20橋墩墩身施工。
為消除光照溫差的影響,立模放線和檢測安排在日出之前的清晨進行;
各節段的施工誤差在下一個節段施工中及時予以糾正,防止出現誤差累計;
每澆注三節墩身混凝土,以全站儀、水準儀、鉛直儀對中心、標高和垂直度進行核對一次。
橋墩墩身施工工藝示意圖
篇3:墩身施工防護安全技術交底
在墩臺施工前進行腳手架搭設,防止原基礎進行不均勻沉降,腳手架傾斜及傾覆,在承臺輪廓外側地基整平夯實,腳手架立桿及橫桿底部鋪墊枕木,腳手架最外側距線路中心為7.65米,距路肩為5.02米,吊車傾覆后距路肩3.8米。施工時,采用定做的組合鋼模板,強度高,穩定性好,2m為一節,一節一節用吊車吊裝。吊車大臂伸出最大長度為13米,最大直板模板為2*2.4米,每塊吊裝過程中用纜風繩與吊車拔桿和地錨連接,松緊狀態以不影響吊車15°范圍內轉動工作為準,模板頂部和底部均系牽引繩,人工牽引,以減小模板在吊裝過程中的搖擺。每吊裝一節模板,均應在模板頂部采用纜風繩向四周拉住,模板加固穩當后吊車方可松鉤。在最后一節模板吊裝完成后,在其頂部應用纜風繩固定牢固。在裝模及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精心組織施工。材料運輸汽車,起重吊車,混凝土運輸車,混凝土泵車等機械,安排專人進行現場指揮、布局,機械操作活動范圍控制在營業鐵路外側,嚴禁影響鐵路交通安全。墩臺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戴好防護用品,拆模時,也亦采用人工配合吊車,自上往下逐節拆除,輕拆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