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灌注樁施工要點事故處理
鉆孔灌注樁適用于地下水位較低、地質復雜且常需護壁的情況,水下砼灌注是成樁的關鍵環節。目前,此工藝正日益完善,但往往由于工藝不當,斷樁、堵管、夾泥、蜂窩、少灌等質量問題時有發生。因此,運用科學、實用的砼灌注工藝以確保工程質量極為重要。如某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共117根,圍護采用鉆孔灌注樁加水泥攪拌樁作為止水帷幕,共169根,鉆孔樁數量大、樁身長,由于正確選用科學合理的施工工藝,使鉆孔灌注樁單樁靜載試壓達到全部優良。
一、原料選擇與下料
砼原料宜選用卵石、石子含泥量小于2%,以提高砼的流動性,防止堵管。一般砼初凝時間僅3~5小時,只能滿足淺孔小樁徑灌注要求,而深樁灌注時間約為5~7小時,因此應加緩凝劑,使砼初凝時間大于8小時。為了使砼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動性,應按合理的配合比將水泥、石子、砂子倒入料斗后,先開動攪拌機并加入30%以上的水,然后與拌合料一起均勻加入60%的水,最后再加入10%的水,最后加水到出料時間控制在60秒內,坍落度應控制在180+20毫米之間,砼灌注距樁頂約5米處時,坍落度控制在160~170毫米,以確保樁頂浮漿不過高。氣溫高,成孔深,導管直徑在250毫米之內,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二、選擇打樁順序
打樁順序一般分為:由一側向單一方面打,自中間向兩個方面對稱打,自中間向四周打。打樁順序直接影響打樁速度和樁基質量。因此,應結合地基土壤擠壓情況、樁距大小、樁機性能工程特點及工期要求,綜合考慮予以確定,以確保樁基質量。減少樁機的移動和轉向,加快打樁速度。在后續灌注中,當出現非連續性灌注時,漏斗中的砼下落后,應當牽動導管,并觀察孔口返漿情況,直至孔口不再返漿,再向漏斗中加入砼。牽動導管的作用有兩點:
1.有利于后續砼的順利下落,否則砼在導管中存留時間稍長,其流動性能變差,與導管間摩擦阻力隨之增強,造成水泥漿緩緩流墜,而骨料都滯留在導管中,使砼與管壁摩擦阻力增強,灌注砼下落困難,導致斷樁。同時,由于粗骨料間有大量空隙,后續砼加入后形成的高壓氣囊,會擠破管節間的密封膠墊而導致漏水,有時還會形成蜂窩狀砼,嚴重影響成樁質量。
2.牽動導管增強砼向四周邊擴散,加強樁身與周邊地層的有效結合,增大樁體摩擦力,同時加大砼與鋼筋籠的結合力,從而提高樁基承載力。
在砼灌注后期,由于孔內壓力較小,往往上部砼不如下部密實,這時應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實度。當然在控制砼初凝時間的同時,必須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這時提高的灌注質量十分重要,因此應做好灌注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以及灌注過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三、鉆孔灌注樁易產生的質量問題及處理:
1.斷樁。斷樁一般常見于地面下1~3米不同較硬層交接處。其裂痕呈水平或略傾斜,一般都貫通整個截面,其主要原因有:樁距過小,鄰樁施打時土的擠壓所產生的水平橫向抵力和隆起拔力的影響;軟硬土層間傳遞水平力大小不同,對樁產生剪力;樁身砼終凝不久,強度弱,承受不了外力的影響。避免斷樁的措施有:1)樁的中心距宜大于3.5倍樁徑;2)考慮打樁順序及樁架行走路線時,應注意減少對新樁的影響;3)采用跳打法或控制時間法以減少對鄰樁的影響。斷樁檢查,在2~3米深度內可用木錘敲擊樁頭側面,同時用腳踏在樁頭上,如樁已斷,會感到浮振。亦可用動測法,由波形曲線和頻波曲線圖形判斷樁的質量和完整程度。斷樁一經發現,應將斷樁段拔出,將孔清理干凈后,略增大面積或加上鐵箍聯接,再重新灌注砼補做樁身。
2.縮頸。縮頸的樁又稱瓶頸樁。部分樁徑縮小,截面不符合要求。其原因有: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中沉管時,土體受強烈擾動和擠壓產生很高的孔隙和壓力。樁管拔出后,這種壓力便作用到新灌注的砼樁上,使樁身發生不同程度的頸縮現象,拔管過快,砼量少或和易性差,使砼出管時擴散差等。施工中應經常測定砼落下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一般可用復打法處理。
3.吊腳樁。即樁底部分砼隔空或砼中混進泥砂而形成松軟層。原因為樁靴強度不夠,沉管時被破壞變形,水或泥砂進入樁管,或活瓣未及時打開。處理方法:將樁管拔出糾正樁靴或將砂回填成孔后重新澆筑。
4.樁靴進水進泥。常發生在地下水位高、飽和淤泥或粉砂土層中。原因為樁靴活瓣閉合不嚴,預制樁靴被打壞或活瓣變形。處理方法:拔出樁管消除泥砂,整修樁靴活瓣,用砂回填后重打。如地下水位高,可待樁管沉至地下水位時,先灌入0.5米厚的水泥砂漿作封底,再灌1米高砼增壓,然后再繼續沉管。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建筑新技術及新工藝也不斷發現并完善起來。相當多的科研人員及業內人士非常重視鉆孔灌注樁的發展。作為水下施工的一把利劍,注意收集有關地質資料及學習各種復雜的基礎施工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在沿海地帶有許多地區采用箱形基礎和筏形基礎來代替樁基,使用這種基礎類型必須考慮到地下潛水及承壓的分布情況和土層之間的變化,尤其是對當地地質歷史的深入了解,而且利用現代高技術的電子實驗及檢測設備(如電阻感應片)來觀察土體在被開挖后的變化極為重要。
篇2:鉆孔灌注樁安全技術規定
1鉆孔灌注樁施工順序、機具位置,泥漿池及沉淀池位置、出渣路線、鋼筋籠加工區域的位置、場內運輸、供水供電線路等,必須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
2陸上鉆孔樁施工一律采用硬地坪施工法,即鉆機應置于地基處理堅實平整的混凝土地面上,確保鉆機運轉時平穩。
3鉆孔樁機在陡坡或水上作業時,必須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設置堅固穩定的工作平臺(如水中鋼平臺等)。平臺應設有規范的防護和供人員上下的設施,經驗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同時應在各作業點配備相應的救身、防護設備。
4護筒埋設應嚴格按樁位中心軸線和垂直位置進行,埋設深度必須確保成孔過程中不發生筒邊竄水坍孔事故。若樁孔附近有管線時,宜將護筒的埋入深度超過管線埋入深度,確保管線在鉆孔樁成孔過程中的安全。埋設后的護筒應加蓋。
5鉆孔就位時,機架不能靠在護筒上,以免機械振動引起護筒漏水導致坍孔。沖抓鉆或沖擊鉆操作時,不準任何人進入落鉆區。
6裝、拆鉆桿時,應注意吊、放操作與人員之間的配合。在鉆進過程中,若鉆機發生卡鉆跡象時,必須立即停機。
7樁孔成型后,應盡快灌注混凝土,否則應在護筒上加蓋。
8鋼筋籠子的吊點必須焊接牢固,起吊前經驗收合格。起吊時必須設專人指揮,不準斜吊或橫向拖拉,確保鋼筋籠子垂直于鉆孔。
9除全護筒鉆孔施工法外,其它幾種成孔方法,應保持孔內水位穩定。在潮汐地區或河道中鉆孔時,必須有專人隨時觀測、記錄、調整護筒內水位變化。
10每根樁開鉆起至混凝土澆注完成必須連續作業,防止坍孔。
11電氣線路及其設施,必須符合先行規范《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的要求。設備的電源線必須是整根導線,不得有破皮、接頭。控制電箱應符合規范要求,并嚴禁外接任何用電設備。水上施工應采用發電機供電。
12鉆孔樁機在地面移位時,應采用外動力拖動,禁止采用鉆機主、副鉤的垂直動力經轉向后直接快速拖動。鉆機滾筒下禁止采用磚塊等易碎物體墊襯。采用千斤頂調整鉆機水平度或垂直度時,同樣禁止千斤頂下用磚塊等易碎物體墊襯,調整應緩慢平穩地進行。
13鉆孔樁機的承重、連接銷,必須采用原廠的產品,禁止采用鋼筋等物件代替。
14在地面指揮混凝土車輛進行混凝土灌注的人員,必須隨時關注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否安全,車輛倒車時,嚴禁進入車尾與樁架構件或其他構筑物之間,嚴禁車輛撞擊樁架。
篇3:鉆孔灌注樁監理實施細則
鉆孔灌注樁工程
(一)依據標準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鉆孔灌注樁施工規程》(DBJ08-202-9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50204-92)
《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2-83)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97)
(二)基本要求
1.灌注樁用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成孔深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以摩擦力為主的樁,沉渣厚度嚴禁大于300mm以端承樁為主的樁,沉渣厚度嚴禁大于50mm,以摩擦為主的樁或圍護樁沉渣厚度嚴禁大于100mm
3.實際澆筑混凝土量嚴禁小于計算體積,樁身任意一段平均直徑與設計直徑之比嚴禁小于1
4.澆筑后的樁頂標高及浮漿的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5.混凝土灌注樁冬期施工要求
⑴長螺旋鉆孔機的鉆頭宜選用椎型鉆頭并鑲合金刀,鉆過凍土時應加大鉆桿對上層的壓力,并防止擺動和偏位。鉆成的柱孔應及時覆蓋。
⑵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宜在初冬或春融期施工,泥漿溫度不低于5℃,并不得摻氯鹽防凍劑。
⑶人工挖孔,其孔應保溫,孔內作好通風。
⑷錘擊(振動)套管成孔應制定保證相臨樁身砼質量的施工順序,提拔套管應及時清除管壁上的泥土,防止凍結在管壁上,當成孔施工有間歇時,宜將套管埋入樁孔中。
⑸混凝土灌注樁的混凝土冬期施工要求,參照(3)基礎混凝土工程①質量標準(三)冬期施工要求。混凝土填入土孔的溫度不低于5℃,沉管灌注樁混凝土填入孔的溫度應根據熱工計算確定。
⑹在地基土最大凍深內和露出地面部分的樁身混凝土養護可采取負溫養護法,水泥宜使用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澆筑后起始養護溫度不應低于5℃并應以澆筑5d內的預計日最低氣溫或選用防凍劑。混凝土澆筑后,裸露表面應采用塑料薄模覆蓋保護。采用負溫養護法應加強測溫。當混凝土內部溫度降到防凍外加劑規定溫度之前,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應為設計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40%,并不低于4Mpa。
⑺鋼筋工程冬期施工要求,參見(3)基礎混凝土工程①質量標準(四)鋼筋工程冬期施工要求。
(三)允許偏差
1.鋼筋籠制作允許偏差主筋間距±10mm,箍筋間距±20mm,鋼筋籠直徑±10mm,鋼筋籠長度±50mm
2.鋼筋籠安裝允許偏差鋼筋籠安裝深度±100mm,鋼筋籠保護層±10mm
3.樁的位置偏移:單樁條形樁基垂直軸線方向和群樁基礎邊樁1/6d,且不大于100mm,條形樁基順軸線方向和群樁基礎中間樁1/4d,且不大于150mm,支護樁1/12d,樁徑偏差:-0.1d,且≤-50mm。
4.成樁垂直度≤H/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