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混凝土路面的常見裂縫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的常見裂縫防治措施

2024-07-23 閱讀 5083

水泥混凝土路面經常出現裂縫,有些路面還是使用高品質的商品混凝土之后出現了裂縫,不光外觀難看,甚至影響使用性能,不得不把混凝土板塊打掉重來,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費和經濟損失,還會引發商品混凝土供應企業與施工企業之間的經濟糾紛。因此,本文試圖就混凝土路面常見的幾種裂縫進行分析、找出原因、設法防治。

1龜裂

1.1成因

混凝土路面龜裂亦稱塑性收縮裂縫,是指混凝土澆注后仍處于塑性狀態時,由于表面水分蒸發過快而產生的裂縫。這類裂縫縫隙多在表面出現,形成不規則長短寬窄不一,呈龜裂狀,肉眼可見,深度一般不超過50mm,這種裂縫對結構性能影響不大,但外觀難看。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澆注完畢后表面沒有及時覆蓋,特別是在炎熱或大風天氣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過快,或者是被基礎吸水過快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產生急劇收縮,此時混凝土強度趨近于零,不能抵抗這種變形應力而導致開裂。商品混凝土由于為了滿足可泵性、流動性,出機時混凝土的塌落度和砂率比普通混凝土大很多,如道路混凝土施工塌落度規范為2.5cm,實際往往為5~7cm,甚至更大,尤其是夏季施工,摻緩凝減水劑的混凝土早期強度低,表面容易形成裂縫。

1.2防治

預防的措施是在澆注混凝土后要及時覆蓋養護,增加環境濕度,特別是夏季施工,應盡量選在下午施工或者夜間施工。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滿足可泵性、和易性、流動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小出機塌落度,使用中砂或者粗砂,降低砂率,嚴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并采取摻加粉煤灰、高效減水劑等措施。如果已出現裂縫,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進行二次抹光,然后做下一道工序并及時覆蓋灑水養護。

2斷板

2.1成因

斷板是指混凝土板面出現橫向斷開條形裂縫。這種裂縫嚴重影響結構使用性能,在施工中要嚴加禁止,一旦出現,須打掉重新澆注混凝土,造成很大的材料浪費。它的成因主要來自二個方面:一是由于混凝土收縮變形引起的,主要是物理收縮即干燥收縮,通常收縮值高達150×10-6-1000×10-6;一是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在通常情況下,溫度每變化1℃,混凝土變形值為7-13×10-6,白晝高溫,可使混凝土板體頂面溫度高于底面溫度,造成板體中間拱起,夜間溫度降低,可使混凝土板體頂面溫度低于底面溫度,造成板體兩頭翹曲,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熱脹冷縮,從而產生溫度應力,使混凝土被拉裂。這種裂縫常出現在混凝土板塊中間、雨水口和檢查井等薄弱部位。

2.2防治

對于上述裂縫,可采取以下措施:

1.減少混凝土單位用水量,一般礫石不大于160kg/m3,碎石不大于170kg/m3。

2.嚴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現場攪拌不大于2.5cm,商品混凝土不大于7cm。

3.嚴格控制水泥用量,增加骨料含量,水泥用量不宜超過350kg/m3。

4.使用中砂或粗砂,不宜用細砂。

5.粗骨料級配良好,一般采用連續級配,且石子最大粒徑為40mm。

6.選擇好外加劑,一般不宜摻用普通緩凝減水劑,宜摻用高效減水劑或微膨脹劑,冬天可用早強劑。

7.合理選用水泥品種品牌,一般選用普硅425(R)、525(R),且收縮變形小的水泥。

8.精心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注意水灰比不大于0.50,砂率不宜過大。

9.混凝土攪拌均勻不離析不泌水。

10.施工方面要避免夏天中午施工,要及時覆蓋并灑水養護,切縫要及時,防裂鋼筋要放好,不能變形移位等。

3開裂

3.1成因

開裂是指混凝土板面呈縱向或斜向斷開的裂縫。這種裂縫短則幾十厘米,長達十幾米,這種裂縫處理起來比較困難,一般以預防為主,一旦出現,只好打掉重新澆注混凝土。它的主要成因有二個方面:一是施工工藝引起的,如基層沒有壓實、接搓不良、沒有噴水濕潤,混凝土攤鋪厚度不均勻、振搗不密實,切縫深度不夠,脹縫沒有搞好等;二是使用不當引起的,有的過早開放交通,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造成局部集中受力而開裂,還有的混凝土板塊邊緣沒有采取保護措施,汽車橫向碾壓而開裂。

3.2防治

施工上要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確保施工質量,力求做到基層壓實、接搓良好、路基保持濕潤,混凝土攤鋪均勻、振搗密實,養護充分,切縫及時且深度夠,冬天可采用真空吸水。使用上要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才能開放交通,同時在混凝土板塊邊緣要考慮保護性措施。

篇2:學生公寓外墻防水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學生公寓外墻防水及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一)外墻防水

1.外圍磚墻與柱或樓板連接的部位是外墻防水的薄弱環節。因為兩種不同質地的材料相互連接時,材料本身的收縮和環境的溫度變化將導致交界處細微的裂縫。處理好這些交界線是防止外墻滲水的關鍵,因此在外墻抹灰和貼面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在外墻砌體與柱和樓板的連接處,用18#鋼絲網,用射釘和20*20mm的小鐵皮固定在縫的兩邊。

2.外墻抹灰按規范要求分層進行,遇到鋼絲網處應同時抹灰,但鋼絲網處要分三次抹灰至與外墻抹灰平,垂直度、平整度與外墻一樣控制。

3.外墻防水的另一個薄弱環節是鋁合金窗及窗框與四周的接縫處理,為了防止該處漏水,除按門窗和裝飾工程的要求施工之外,還要注意如下幾點:

(1)將接縫清理干凈,可用水沖洗,刷一道素水泥漿。外墻水泥砂漿底需增加丙烯酸添加劑,以增強外墻體的抗滲及抗漏能力。

(2)用水泥漿摻膨脹劑堵縫,順序是從窗框中心開始,向兩邊堵,分三~四次堵嚴,并且要保證鋁合金框不變形。

(3)堵縫后的窗框經質檢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4)窗扇的安裝按鋁合金門窗安裝規范進行,主要是保證窗扇的嚴密性防止窗扇與窗框的連接處漏水。

4.內窗臺要比外窗臺高1~1.5cm,且外窗臺要有向外的5%的坡度,以利外窗臺泄水。

5.窗扇安裝完畢作噴水試驗,噴水2~3小時若不滲水,則說明該窗的防水性能好。

6.密封膠的做法:先將橡膠壓條放在玻璃兩側擠緊,檢查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應不堵塞排水孔,然后將橡膠壓條拿出,在壓條上均勻地刷膠(硅酮系列密封膠),重新將壓條依次嵌入玻璃凹槽內固定。橡膠壓條的規格應與凹槽實際尺寸相符,其長度應短于玻璃周邊長度,拐角處應將膠條切成八字角連接并用膠粘牢。膠條應與玻璃和槽口緊貼,不得松動,安裝不得偏位,不得強行填入膠條。

(二)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1、樓板

1)縱向受力鋼筋配筋率>0.2%,受力鋼筋及分布鋼筋間距<200,建議設計采用雙層板筋。

2)沿梁方向的構造負筋,在主次梁相交處不能省去,應重疊布置,伸入板的長度大于板計算跨度的1/4,間距<200。

3)板角設雙層雙向加強鋼筋或設輻射筋。

4)樓板開洞設加強筋,大洞口要用邊緣構件(小梁)加強。

5)為保證板支座(尤其是陽臺、雨蓬及檐口挑板)負筋位置準確,在板中布置一定數量的"馬蹄筋"。

6)砼澆筑前,清除垃圾、泥土、油污,合理組織施工,防止產生冷縫,施工縫嚴格按規范要求處理,用平板振動器搗實,板砼面采取二次抹壓密實。

7)用麻袋或薄膜在4~12h內用覆蓋法保溫保濕養護不少于7d,不宜用澆水法養護,掌握合適的拆模時間,不得過早拆模,禁止過早上人(強度未達12N/mm2)或承受較大施工荷載。

2、梁

梁高超過700,必須在梁兩側設腰筋,沿高度間距10,梁下部鋼筋保護層應控制準確,不宜超厚,并不得>40mm。

篇3:安置房外墻防水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安置房工程外墻防水及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一)外墻防水

1.外圍磚墻與柱或樓板連接的部位是外墻防水的薄弱環節。因為兩種不同質地的材料相互連接時,材料本身的收縮和環境的溫度變化將導致交界處細微的裂縫。處理好這些交界線是防止外墻滲水的關鍵,因此在外墻抹灰和貼面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在外墻砌體與柱和樓板的連接處,用18#鋼絲網,用射釘和20*20mm的小鐵皮固定在縫的兩邊。

2.外墻抹灰按規范要求分層進行,遇到鋼絲網處應同時抹灰,但鋼絲網處要分三次抹灰至與外墻抹灰平,垂直度、平整度與外墻一樣控制。

3.外墻防水的另一個薄弱環節是鋁合金窗及窗框與四周的接縫處理,為了防止該處漏水,除按門窗和裝飾工程的要求施工之外,還要注意如下幾點:

(1)將接縫清理干凈,可用水沖洗,刷一道素水泥漿。外墻水泥砂漿底需增加丙烯酸添加劑,以增強外墻體的抗滲及抗漏能力。

(2)用水泥漿摻膨脹劑堵縫,順序是從窗框中心開始,向兩邊堵,分三~四次堵嚴,并且要保證鋁合金框不變形。

(3)堵縫后的窗框經質檢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4)窗扇的安裝按鋁合金門窗安裝規范進行,主要是保證窗扇的嚴密性防止窗扇與窗框的連接處漏水。

4.內窗臺要比外窗臺高1~1.5cm,且外窗臺要有向外的5%的坡度,以利外窗臺泄水。

5.窗扇安裝完畢作噴水試驗,噴水2~3小時若不滲水,則說明該窗的防水性能好。

6.密封膠的做法:先將橡膠壓條放在玻璃兩側擠緊,檢查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應不堵塞排水孔,然后將橡膠壓條拿出,在壓條上均勻地刷膠(硅酮系列密封膠),重新將壓條依次嵌入玻璃凹槽內固定。橡膠壓條的規格應與凹槽實際尺寸相符,其長度應短于玻璃周邊長度,拐角處應將膠條切成八字角連接并用膠粘牢。膠條應與玻璃和槽口緊貼,不得松動,安裝不得偏位,不得強行填入膠條。

(二)結構裂縫防治措施

1、樓板

1)縱向受力鋼筋配筋率>0.2%,受力鋼筋及分布鋼筋間距<200,建議設計采用雙層板筋。

2)沿梁方向的構造負筋,在主次梁相交處不能省去,應重疊布置,伸入板的長度大于板計算跨度的1/4,間距<200。

3)板角設雙層雙向加強鋼筋或設輻射筋。

4)樓板開洞設加強筋,大洞口要用邊緣構件(小梁)加強。

5)為保證板支座(尤其是陽臺、雨蓬及檐口挑板)負筋位置準確,在板中布置一定數量的"馬蹄筋"。

6)砼澆筑前,清除垃圾、泥土、油污,合理組織施工,防止產生冷縫,施工縫嚴格按規范要求處理,用平板振動器搗實,板砼面采取二次抹壓密實。

7)用麻袋或薄膜在4~12h內用覆蓋法保溫保濕養護不少于7d,不宜用澆水法養護,掌握合適的拆模時間,不得過早拆模,禁止過早上人(強度未達12N/mm2)或承受較大施工荷載。

2、梁

梁高超過700,必須在梁兩側設腰筋,沿高度間距10,梁下部鋼筋保護層應控制準確,不宜超厚,并不得>40mm。

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