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概況

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概況

2024-07-23 閱讀 7870

1前言我國目前共有壓力管道約67萬km,其中工業管道20萬km,公用管道約10萬km,長輸管道7萬km(美國48萬km,俄羅斯30萬km),集輸管道約30萬km。壓力管道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一旦發生爆炸或泄漏,不但影響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往往并發火災,中毒等災難性事故,如1996年2月18日,江蘇省揚州市南門街一居民樓,因煤氣管道泄露發生爆炸,造成19人死亡,6人受傷。2006年1月20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位于四川省仁壽縣的富加輸氣站發生一起壓力管道爆炸特大事故,造成10人死亡,50人受傷。隨著我國壓力管道數量的迅猛增加、使用范圍的日益擴大和老舊管道使用年限的增長,壓力管道的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地暴露出來,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壓力管道安全監督管理。2實施壓力管道安全監察的法律依據依據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和國務院“三定”規定,國家質檢部門實施壓力管道安全監督管理。其具體依據是:(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條規定,特種設備目錄由國務院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執行。2004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依法制定了特種設備目錄,并經國務院批準后予以頒布執行(見國家質檢總局國質檢鍋[2004]31號)。該目錄明確壓力管道包括工業管道、公用管道、長輸(油氣)管道。(2)《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二條,將壓力管道與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和大型游樂設施一同納入特種設備范圍,由國務院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實施安全監察,該條例第八十八條對壓力管道的含義作了詳細的表述。(3)《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第249項規定,壓力管道的設計、安裝、使用、檢驗單位和人員資格認定等行政許可項目,由國家質檢總局和縣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實施。(4)《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第二條將壓力管道和鍋爐、壓力容器等一并納入此規定的調整范圍,發生事故將依法追究地方政府和負有監管職責相關部門的責任。(5)國務院辦公廳20**年關于質檢總局的“三定”規定明確了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局的職能,即負責實施對……壓力管道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修理、改造等環節和進出口進行監督檢查,2003年,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局更名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的通知中,又進一步明確了對壓力管道的安全監察、監督職能。3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當前面臨的困難及下一步工作思路由于該項工作起步較晚,管理薄弱,現在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立法不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于2003年3月11日頒布,并從當年6月1日起實施。該部條例將壓力管道納入特種設備范圍,明確了安全監管主體,但是由于當時的客觀原因,沒有將壓力管道的設計、安裝、使用三個環節的安全監督管理做出具體規定,因此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難以全面、有效地開展。二是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對于壓力管道的安全監管在國務院辦公廳有關的“三定”規定中是明確的,職責是清楚的,但在具體工作中仍然存在部門間交叉和多頭管理的情況。如在事故處理方面與安監總局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三是歷史欠帳多,基礎薄弱。石油化工企業使用20年以上的管道。約占20%。油氣田企業使用30年以上油氣管道占20%以上。部分城市燃氣管道(如東北地區)使用已達55年。已建油氣管道60%以上已進入事故多發期,由于安全管理基礎差,安全投入不足,檢驗工作不到位,存在很多事故隱患。四是安全檢測與評價技術尚不能滿足壓力管道安全的需要。尤其是在埋地管道檢測技術、剩余壽命預測、安全評定、風險檢驗技術、壓力管道安全狀況監測:監控和事故應急救援、搶險搶修技術和完整性管理方面,這些支撐和指導企業設備維護管理的重要技術,離實際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為了更好地履行職能,落實壓力管道安全監管的責任,近幾年來,國家質檢總局經過認真研究,明確了以下三點工作思路:(1)積極促進立法,加快壓力管道法規標準體系構建國家質檢總局向國務院法制辦積極匯報《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修訂完善工作,國務院法制辦予以高度重視,已將該條例修訂工作納入今年的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同時國家質檢總局也要抓緊制定壓力管道法規標準體系。(2)堅持雙管齊下,生產環節抓“優生”,使用環節抓整治堅持全過程安全監察的基本制度,對壓力管道設計、制造、安裝、檢驗等環節實施行政許可,從源頭上嚴把安全質量關,為壓力管道“優生”提供保障。使用環節抓專項整治,組織普查,開展檢驗,掌握安全狀況,消除事故隱患,落實使用單位主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使用登記并逐步實現動態監管。(3)堅持改革創新,發揮企業作用,實行科學監管①對壓力管道行政許可和使用、檢驗環節,在保證政府部門依法監管到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國有大型企業、協會和社會檢驗機構的作用。②根據壓力管道系統性強,跨地域等技術特性和目前國內管理現狀,對壓力管道實行分類監察。國家質檢總局直接負責國有大型企業運營的和跨省際長輸管道的安全監察。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工業管道、城市公用管道和省內長輸管道的安全監察。③借鑒國外工業國家的經驗,積極開展基于風險的檢驗和完整性管理工作試點,實現科學監管。4安全監察總體目標和進展情況(1)總體目標到2010年,建立以控制風險為核心的完整性管理制度,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壓力管道動態監管體系、法規標準體系、安全責任體系、應急救援體系和安全評價體系,力爭壓力管道使用登記率、定期檢驗率、持證上崗率和事故結案率實現100%。(2)工作進展情況①加快規章規范的制定,初步實現了安全監管有章可循依據現行法規和國務院決定,原勞動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先后頒布了壓力管道相關的制造、安裝、檢驗、使用等22個行政規章和安全技術規范(見附件1),其中有4個部門規章、18個安全技術規范。②嚴把生產、檢驗環節準入關,確保了壓力管道“優生”國家質檢總局依法開展了對管道設計、元件制造、安裝、檢驗檢測的行政許可工作,建立了質量體系。加強和完善了安全管理,使管道生產、檢驗檢測處于可控狀態,從源頭上為壓力管道安全運行提供保障。已經取得的壓力管道設計、元件制造、安裝許可的企業已經基本滿足市場需要。形成了壓力管道設計、元件制造、安裝無相應許可不得使用的氛圍。截止2006年11月底,已經取得壓力管道設計資格的單位801家:管道元件制造資格的單位有1166家(其中PE燃氣管(件)98家,燃氣用PE混配料目前還未有許可的制造單位):安裝單位1262家,檢驗檢測單位360家。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統一部署,依據《壓力管道元件制造監督檢驗規則》(埋弧焊管、PE燃氣管)和《壓力管道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規則》,全國各省(區、市)均開展了壓力管道制造、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工作,對壓力管道制造、安裝工作進行了有效監管。通過對壓力管道的監督檢驗,及時發現和解決安全質量問題,提高管道的安全質量。保障了壓力管道的安全運行。

②深入開展在用壓力管道普查整治,促進了使用環節的規范管理國家質檢總局先后發出《關于開展壓力管道專項普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質檢鍋函[2003]417號),《關于加強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的意見》(國質檢特[2006]148號)和《關于開展長輸(油氣)管道專項普查整治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質檢特函[2006]436號)等文件,布置壓力管道普查整治工作。---完成了工業管道的普查工作。截止2006年7月,共普查工業管道19.28萬km,查出隱患1.7萬處,檢驗治理6.7萬km,辦理使用登記13.2萬多km。---公用管道普查整治全面開展。現已普查公用管道6.6萬km,檢驗治理1.2萬km,辦理使用登記9000km。---長輸(油氣)管道普查整治基本完成。長輸(油氣)管道普查6.8萬km,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公司5.1萬km,共檢驗治理長輸(油氣)管道16430.64km,消除事故隱患2600多處。其中浙江、安徽、海南、湖南、上海、內蒙古、河南、青海、寧夏等省(市、區)開展了本行政區域內長輸(油氣)管道使用登記工作,登記注冊發證3267km。開展了完整性管理工作。各地針對各省管道的特點和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按照“合乎使用”的原則開展了冷庫管道、氧氣管道的檢驗整治,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保證了管道安全運行和促進經濟發展,④組織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為壓力管道安全監察提供了技術支撐根據國內壓力管道檢驗技術和裝備落后情況,質檢總局加強科技攻關和檢驗能力建設,壓力管道科研工作取得多項成果,檢驗能力進一步提高。在“九五”和“十五”期間,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中心負責承擔了《在役工業壓力管道安全評估與重要壓力容器壽命預測技術研究》、《城市燃氣管道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等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其中《在役工業壓力管道安全評估與重要壓力容器壽命預測技術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PE燃氣管焊接無損檢測方面,杭州特種設備檢測院等單位取得了進展,在PE燃氣管混配料國產化方面,總局和中石化正在重點抓這項工作。在提升檢驗能力建設上,總局投入5000多萬,重點裝備了11個重點城市檢驗機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推動安全監察方式的改革創新,有效預防和整治事故隱患,減低政府和企業安全管理成本。質檢總局認真考慮中石化、中石油提出的建議,組織專家開展基于風險的檢驗技術(簡稱RBI)和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多次專題調研,并取得成果。頒發了“關于開展基于風險檢驗(RBI)技術試點應用工作的通知”(國質檢特[2006]198號)。12年來,我國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壓力管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見附件2),逐步形成了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國情的壓力管道全過程安全監察的工作機制。我們相信在國家相關部門重視支持下,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進展,為保障運行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附件1:頒布的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安全技術規范4個部門規章:(1)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2)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3)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行政處罰規定;(4)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18個安全技術規范:(1)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設計單位資格許可與管理規則;(2)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規則;(3)壓力管道型式試驗機構資格認可與管理辦法;(4)壓力管道安裝單位資格認可實施細則;(5)壓力管道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規則;(6)壓力管道元件制造監督檢驗規則;(7)壓力管道使用登記管理規則;(8)在用工業管道檢驗規程;(9)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及特種設備檢驗人員資格考核規則;(10)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焊工考試規則;(11)壓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考核大綱;(12)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帶壓密封作業人員考核大綱;(13)安全閥維修人員考核大綱;(14)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無損檢測單位監督管理辦法;(15)鍋爐壓力容器無損檢測人員資格考核規則;(16)特種設備行政許可鑒定評審管理與監督規則;(17)燃氣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術規則;(18)安全閥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附件2:壓力管道情況在《規定》頒布之前,1995年4月14日,勞動部發布“關于壓力管道重大事故的通報”勞部發[1995]173號,通報了1994年3月至1995年3月發生的8起壓力管道重大事故,造成56人死亡,150人受傷,經濟損失2304萬。自1997年對壓力管道事故進行統計,情況見表1。表1年事故數量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經濟損失(萬元)1994年年921541998年2126149207.971999年91760603.992000年1842643161.320**年10214675.620**年183333159.12003年151528411.52004年162363207.62005年年919932007年1117

篇2:壓力管道安全監察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為了加強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規范壓力管道生產、使用、檢驗檢測和安全監察活動,保障壓力管道安全運行,根據《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壓力管道定義范圍)本規定適用于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管道及其附屬設施:

(一)最高工作壓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壓,下同),公稱直徑大于25mm,輸送介質為氣(汽)體、液化氣體的管道;

(二)最高工作壓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壓,下同),公稱直徑大于25mm,輸送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的液體或最高工作溫度高于等于標準沸點的液體管道;

(三)前二項規定的管道的附屬設施及安全保護裝置等。

壓力管道按其用途劃分為長輸管道、公用管道和工業管道,具體定義、代號、分級見附件1。

第三條?(調整范圍)壓力管道的生產(含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檢驗檢測及其監督檢查,應當遵守本規定。

軍事裝備、核設施、航空航天器、鐵路機車、海上設施和船舶等交通工具上所使用的壓力管道、礦井下使用的壓力管道和設備本體所屬壓力管道不適用本規定。

第四條(監察職責分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全國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縣以上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以下簡稱質檢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壓力管道的安全監察工作。其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跨省)和中央企業所屬的長輸管道,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實施安全監察;其他長輸管道,由省級質檢部門負責實施安全監察。

第五條?(管理責任)壓力管道生產單位(含設計、元件制造、安裝、改造、維修單位,下同)、建設單位、使用單位應當對壓力管道安全質量和安全使用負責。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壓力管道的安全全面負責。

第六條各級壓力管道安全監察機構在實施壓力管道的安全監察時,應當發揮中央企業、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

第二章?壓力管道設計與制造

第七條(設計單位資格許可)壓力管道設計單位應當取得許可,方可從事壓力管道的設計活動。

第八條?GA類、GC1級壓力管道的設計許可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發證;GB類、GC2級、GC3級壓力管道的設計許可,由設計單位所在地的省級質檢部門批準、發證。

第九條?壓力管道設計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企業或者事業法人資格;

(二)有適應設計工作需要的設計、校核人員以及符合要求的設計審批人員(審核、審定技術工作人員);

(三)有健全的設計管理制度、責任制度和質量保證體系;

(四)有專門的設計工作機構、工作場所、必要的設計裝備和技術法規、標準;

(五)有壓力管道設計經驗和獨立承擔設計的能力。

(六)能夠保證設計的管道安全性能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和有關標準的要求。

第十條(設計單位許可條件)壓力管道設計單位的具體許可條件、設計審批人員資格認定以及許可程序等事項,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設計單位責任)設計單位應履行下述責任:

(一)對所設計的壓力管道安全技術性能負責;

(二)持續滿足壓力管道設計單位應具備的條件;

(三)對從事壓力管道設計、校核、審核、審定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聘用符合要求的壓力管道設計審批人員負責壓力管道設計審批工作;

(四)所設計的壓力管道平面布置圖有審批人員簽字并加蓋設計單位資格印章。

第十二條?壓力管道設計許可證書全國有效,其有效期為4年,期滿前6個月應當申請換證,逾期未換發許可證的,不準繼續從事壓力管道設計工作。

第十三條?(制造單位資格許可)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單位(以下簡稱制造單位)應當取得許可,方可從事壓力管道元件制造活動。

第十四條?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分為A級、B級。A級制造許可和A、B級境外制造許可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發證。B級制造許可由制造單位所在地的省級質檢部門批準,由總局發證。

第十五條?(制造單位條件)制造單位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二)有與元件制造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三)有與元件制造相適應的場地、設備和檢測手段;

(四)有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各項管理制度,并能有效運轉;

(五)技術負責人和質量保證負責人經過專業培訓;

(六)能夠保證制造的管道元件安全質量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和有關標準的要求。

第十六條?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的A級、B級的范圍、許可方式、制造單位的具體許可條件以及許可程序等事項,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制造單位責任)制造單位應履行以下責任:

(一)對所制造的壓力管道元件安全質量負責;

?(二)保證壓力管道元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和現行國家標準;

?(三)保證壓力管道元件應按安全技術規范和國家標準要求經型式試驗合格;

?(四)所制造的壓力管道元件上有安全標記。

?(五)接受監督檢驗。

第十八條?(型式試驗)按照安全技術規范和現行國家標準的要求,應當進行型式試驗的壓力管道元件,必須進行型式試驗。型式試驗由經質檢總局核準的檢驗檢測(型式試驗)機構進行。

第十九條?(監督檢驗)壓力管道元件的制造過程應當經國家質檢總局核準的檢驗檢測機構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監督檢驗。

第二十條(安全標記和出廠文件)壓力管道元件出廠時,應在本體上標注安全標記(安全標記形式見附件2),并附有壓力管道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修說明、監督檢驗證明等文件。

第二十一條?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證書全國有效,其有效期為4年,期滿前6個月應當申請換證,逾期未換發許可證的,不準繼續從事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工作。

第三章壓力管道安裝改造維修

第二十二條?(安裝單位資格許可)壓力管道安裝單位(以下簡稱安裝單位)應當取得許可,方可從事壓力管道安裝活動。

第二十三條?安裝單位資格許可實行分級管理。GA類、GC1級壓力管道的安裝單位資格許可由國家質檢總局受理、批準、發證,GB類、GC2級、GC3級壓力管道的安裝單位資格許可由安裝單位所在地省級質檢部門受理、批準、發證。

第二十四條?(安裝單位條件)安裝單位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二)有滿足壓力管道安裝需要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三)有滿足壓力管道安裝需要的場地、設備和檢測手段;

(四)有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各項管理制度,并能有效運轉;

(五)安裝技術負責人和安裝施工項目質量保證負責人經過專業培訓;

(六)能夠保證安裝的壓力管道安全質量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和有關標準的要求。

第二十五條(專業無損檢測單位)受建設單位或者安裝單位委托,在新建、擴建、改建壓力管道生產活動中承擔無損檢測工作的機構,應當取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無損檢測機構核準證書。

第二十六條?安裝單位、無損檢測機構的具體許可條件以及許可程序等事項,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壓力管道安裝許可證書、無損檢測核準證書全國有效,有效期為4年,期滿前6個月應當申請換證,逾期未換發許可證的,不準繼續從事壓力管道安裝工作。

第二十八條(安裝告知)新建、擴建、改建壓力管道,安裝單位應當在施工前告知質檢部門。其中,跨省和中央企業所屬的長輸管道,告知國家質檢總局;其他長輸管道,告知安裝所在地的省級質檢部門;工業管道和公用管道,告知安裝所在地的市級質檢部門。

第二十九條?告知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可以采取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直接送達等多種方式進行。

告知內容主要包括:安裝單位名稱、地址、聯系人、電話、許可證書號、許可范圍,建設單位名稱、地址、聯系人、電話,安裝設備名稱、施工地、開工日期和期限等。

第三十條?告知后即可施工,無需質檢部門批準。安裝單位告知質檢部門后應當索要告之部門的告知回執,質檢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出具。

第三十一條(安裝監督檢驗)新建、擴建、改建壓力管道,其安裝過程以及重大改造、維修過程應當經國家質檢總局核準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

監督檢驗的內容、方法、程序等事項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竣工驗收)對監督檢驗合格的壓力管道,建設單位應當及時組織竣工驗收。

第三十三條(建設單位管理責任)建設單位(或其委托的單位)應當對新建、擴建、改建的壓力管道安裝活動實施管理,并履行以下責任:

(一)貫徹執行有關壓力管道安全的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二)按照本規定的要求,招標具有相應設計資格、安裝資格的單位進行壓力管道設計或者安裝;

(三)使用具備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資格的單位制造的壓力管道元件;

(四)配合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的壓力管道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

(五)設專人負責壓力管道安裝施工的安全質量管理,按有關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的規定組織階段驗收,及時處理施工中發現的壓力管道安全質量問題。

(六)組織壓力管道竣工驗收,拒絕驗收安全質量不合格的壓力管道;

(七)不得將安全質量不合格的壓力管道投入使用或者交付使用單位。

第三十四條(安裝單位責任)安裝單位應當履行以下責任:

(一)對其所安裝施工的壓力管道工程安全質量負責;

(二)持續保持符合安裝單位條件;

(三)使用有安全標記的壓力管道元件用于壓力管道安裝工程;

(四)接受和配合安裝過程監督檢驗;

(五)聘用有相應資格人員從事安裝工作;

(六)施工前向質檢部門辦理告知手續。

第三十五條?(擋案移交)建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擋案管理的規定和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及時收集、整理設計、元件制造、安裝、檢驗檢測等各環節的文件資料,建立健全安全技術擋案,并在竣工驗收后30日內,向使用單位移交。

第三十六條(焊工資格)在壓力管道制造、安裝、改造和維修活動中從事壓力管道焊接工作的焊工,應當按照《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焊工考試規則》的規定取得資格,并在資格證書允許的范圍內從事相應焊接工作。

第三十七條(無損檢測人員資格)在壓力管道制造、安裝、改造和維修活動中從事壓力管道無損檢測的人員,應當按照《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核與監督管理規則》取得資格,并在資格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壓力管道無損檢測工作。

第四章壓力管道使用

第三十八條(使用單位責任)長輸管道、公用管道的營運單位以及工業管道使用單位(以下統稱為使用單位),應當嚴格執行本規定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使用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壓力管道,保證壓力管道的安全使用。

第三十九條(使用登記)壓力管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使用單位應當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向質檢部門登記。工業管道和公用管道使用登記由所在地的市級質檢部門負責,跨省和中央企業所屬長輸(油氣)管道使用登記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其他長輸管道使用登記由所在地的省級質檢部門負責。

第四十條壓力管道登記后,負責使用登記的質檢部門(以下簡稱登記部門)向使用單位頒發使用登記證和登記標志。使用登記證有效期為6年。使用登記證的復核期限和程序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執行。

第四十一條(使用登記變更、注銷或復核)使用的壓力管道出現下列情況之一,使用單位應當履行下列手續:

?(一)因租賃、轉讓、繼承等原因更換壓力管道的主要負責人或者使用單位時,新的主要負責人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在租賃、轉讓、繼承后30日內向原登記部門辦理使用登記證變更;

(二)壓力管道停用6個月以上的,使用單位應當在停用后的30日內告知原登記部門;

(三)報廢壓力管道的使用單位,應當在報廢后的30日內到原登記部門辦理使用登記證注銷;

第四十二條(安全技術檔案)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壓力管道安全技術檔案。安全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壓力管道的類別、名稱、技術參數、元件質量合格證明、安裝質量合格證明、安裝質量監督檢驗證書和設計文件(包括平面布置圖、單線圖等圖紙)、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

?(二)壓力管道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三)壓力管道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四)壓力管道及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五)壓力管道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第四十三條(定期檢驗)在用壓力管道應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定期檢驗,未經定期檢驗或定期檢驗不合格的壓力管道,不得繼續使用。

定期檢驗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根據安全狀況和使用經驗可適當延長或者縮短定期檢驗周期。

第四十四條使用單位每年應當制定壓力管道定期檢驗計劃,并將定期檢驗計劃告知負責登記部門。

第四十五條壓力管道使用單位設立的壓力管道檢驗機構,經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可以負責本單位特定范圍內的壓力管道定期檢驗工作。

第四十六條(使用管理人員)長輸(油氣)管道、公用管道和較大數量工業管道的使用單位,應設置壓力管道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其他使用單位,應根據情況設置壓力管道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兼職的安全管理人員。

第四十七條(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員資格)使用單位負責組織對壓力管道操作和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壓力管道安全技術培訓,經登記部門考核合格,方可從事相應的安全管理和操作工作。

第四十八條(操作人員要求)壓力管道操作人員在作業中應當嚴格執行壓力管道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操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

第四十九條(自行檢查)使用單位應根據壓力管道的具體情況,定期自行檢查。自行檢查至少每月進行一次,并做出記錄。自行檢查記錄至少保存3年。自行檢查時發現異常情況的,應當及時處理。壓力管道的安全管理人員應對壓力管道使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

第五十條(維護保養)使用單位應當對壓力管道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安排或進行壓力管道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和附屬儀器儀表的定期檢查、檢修,并對上述維護保養和檢查、檢修情況做出記錄。發現情況異常的,應當及時處理。

第五十一條(公共安全教育)輸送可燃、易爆或有毒介質的壓力管道使用單位應制定公共安全教育計劃并組織實施,使用戶、居民和從事相關作業的人員了解預防壓力管道事故知識,提高安全意識。

第五十二條(事故預防)對于輸送可燃、易爆或有毒介質的壓力管道,使用單位應作到:

(一)制定事故預防方案(包括應急措施和救援方案);

(二)建立巡線檢查制度;

(三)根據需要建立搶險隊伍,并定期演練。

第五十三條(事故隱患處理)在用壓力管道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使用單位應當查明原因,及時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對自行安全檢查、定期檢驗和運行中發現的壓力管道事故隱患或缺陷,使用單位應及時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或缺陷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重大事故隱患,使用單位應以書面形式報告登記部門。

第五十四條(報廢)壓力管道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使用年限的,使用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

?使用單位應對停用或報廢壓力管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五十五條(事故報告)發生壓力管道事故時,使用單位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及時向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和質檢部門報告。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五十六條(監察任務與責任)各級質檢部門對壓力管道的設計單位、制造單位、建設單位、安裝、修理、改造單位、使用單位、檢驗機構等單位及有關人員執行本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現場安全監察的重點和方式。對危害程度高的壓力管道應加強預防性的安全監察。當發現壓力管道事故隱患或問題時,應當發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責令相應單位和人員改正或督促其及時予以解決。

第五十七條(審批工作要求)各級質檢部門辦理本規定所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時,應當嚴格依照本規定規定條件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審查。不符合本規定規定的條件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不得許可、核準、登記。

?已經取得許可、核準、登記的壓力管道的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質檢部門發現其不再符合本規定規定條件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應當依法撤消原許可、核準、登記。

第五十八條(審批時限)各級質檢部門在辦理本規定所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時,其工作程序必須公開,并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做出相應決定;不予審批的,應當書面向申請人說明理由,檢驗和鑒定評審時間除外。?

第五十九條(監察人員條件)壓力管道安全監察人員應當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技術規范,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并經國家質檢總局考核,取得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證書。

壓力管道安全監察人員應當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

第六十條(監察記錄)質檢部門對壓力管道生產、使用單位、檢驗檢測機構實施安全監察時,應當對每次安全監察的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做出記錄,并由參加安全監察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和被檢查單位的有關負責人簽字后歸檔。被檢查單位的有關負責人拒絕簽字的,安全監察人員應當將情況記錄在案。

第六十一條(事故處理)各級質檢部門應當按照事故處理的有關要求,對壓力管道事故進行報告、調查,督促處理和結案批復,做好事故統計工作,并按照規定期限逐級上報。

第六十二條(監察員權限規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憑其監察員證件,在所負責監察范圍內,有權隨時進入壓力管道的建設單位和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修理、改造單位及所涉及的相關單位進行有關壓力管道的監督檢查;有權要求這些單位報告有關壓力管道安全情況,要求提供有關技術資料;有權向有關人員調查詢問。

第六十三條(資格許可管理紀律)省級質檢部門沒有嚴格按本規定進行其分工范圍的壓力管道相關許可管理的,國家質檢驗總局應予以糾正,并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暫停壓力管道相關許可管理工作,并對外公布。被停止壓力管道相關許可管理工作的省級質檢部門應在規定期間內進行整頓。停止壓力管道相關許可管理工作期間,相應管理工作由國家質檢總局承擔。

第六章罰則

?第六十四條(一般罰則)有下列情況之一并拒絕按照質檢部門發出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及時進行整改的,由質檢部門按照以下規定處罰:

?(一)違反本規定第七條,未經設計許可,設計壓力管道者,責令廢止其設計資料,并處1萬元至3萬元罰款;經許可但超出設計許可范圍設計壓力管道者,責令廢止其設計資料,吊銷其許可證書;

?(二)違反本規定第十三條,未經制造許可而制造壓力管道元件者,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處罰;經制造許可但超出制造許可范圍制造者或擅自使用安全標記的,吊銷許可證書;

(三)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求應進行型式試驗而未進行相應型式試驗的,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處罰。如重新進行的型式試驗不合格,責令招回已出廠的壓力管道元件;

(四)違反本規定第十九條,壓力管道元件制造過程未經國家質檢總局核準的檢驗機構監督檢驗的,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處罰。

(五)違反本規定第二十條,經許可的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單位其生產壓力管道元件上沒有安全標記,處1萬元至3萬元罰款;未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要求附有設計文件、產品質量證明、監督檢驗證明等文件,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處罰;

?(六)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二條,未經安裝許可而安裝壓力管道者,責令停止安裝,并處1萬元至3萬元罰款,經安裝許可但超出許可范圍安裝者,吊銷其許可證書;

(七)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五條,無特種設備無損檢測資格從事壓力管道安裝無損檢測工作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責令其停止承擔工作,并處1萬元至3萬元罰款;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超出允許資格范圍進行無損檢測的,吊銷其資格證書;

(八)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八條,應在壓力管道安裝前履行告知,而未履行者,責令重新履行手續,并處2000元至1萬元罰款;

(九)違反本規定第三十一條,導致壓力管道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未及時進行的責任者,責令改正,并處5000元至2萬元罰款;

?(十)違反本規定第三十三條,建設單位或使用單位未履行應履行的管理責任,責令其改正,并處5000元至2萬元罰款;

(十一)違反本規定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派遣無資格焊工或無損檢測人員進行壓力管道焊接或無損檢測的用人單位,處2000元至1萬元罰款;超出其資格范圍進行焊接或進行無損檢測的焊工或無損檢測人員,吊銷其焊工資格證或無損檢測人員資格證;

(十二)違反本規定第三十九條,應辦理壓力管道使用登記證而未辦理的使用單位,責令其改正,并處1萬元至3萬元罰款;

(十三)違反本規定第四十一條,應在規定時限履行使用登記證變更、告之和注銷手續而未及時履行的使用單位,責令其改正,并處2000元以下罰款

(十四)違反本規定第四十三條,未進行壓力管道定期檢驗的使用單位,責令其改正,并處5000元至2萬元罰款;

(十五)違反本規定第四十七條,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未經培訓和考核合格而從事相應安全管理和操作工作,責令其改正,并處2000元至1萬元罰款;

(十六)違反本規定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應制訂公共安全教育、事故預防方案而未制訂或應采取事故預防措施而未采取、應實施公共安全教育而未實施者,責令改正,并處2000元至1萬元元罰款;

(十七)違反本規定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未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壓力管道缺陷或隱患的、應報廢的壓力管道未及時予以報廢的使用單位,責令其改正,并處5000元至2萬元罰款;

?(十八)違反本規定第五十六條,妨礙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執行安全監察任務的單位,責令其改正,并處1000元至3000元罰款;

(十九)對偽造、涂改、轉借壓力管道設計、元件制造、安裝許可證或者壓力管道使用登記證等質檢部門頒發的有關安全監察專用證件者,沒收或者吊銷其相應的證書,并處1萬元至3萬元罰款。?

第六十五條(特殊罰則1)違反本規定第五十五條規定,壓力管道發生事故后未按照規定及時報告事故以及隱瞞事故不報的,予以警告,并處以1萬元至3萬元罰款。

?第六十六條(特殊罰則2)對違反本規定進行壓力管道的設計、制造、安裝、修理、改造、使用、檢驗檢測,并因此造成事故的,責令停止使用相關壓力管道,并處以1萬元至3萬元罰款;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安裝監督檢驗人員、型式試驗單位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泄露或者剽竊商業秘密的,由所在單位視其情節和后果,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八條(特殊罰則4)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安裝監督檢驗機構、壓力管道定期檢驗機構、型式試驗單位,不能按照有關規定履行職責或因管理不嚴,造成工作失職的,由授予許可或核準的部門予以警告,并視情節暫時停止或者取消其資格。對因漏檢、錯檢、誤判造成事故的,處1萬元至3萬元罰款,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特殊罰則5)法律、行政法規對違反本規定行為的處罰機關、處罰方式有明確規定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七章附則

?第七十條有關壓力管道的安全技術規范,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組織制定。原已頒布的有關壓力管道的安全技術規范,未予廢止的仍然有效。?

第七十一條國外引進裝置中壓力管道的設計和驗收可按協議規定的規范或標準進行,其中重要的安全技術指標不得低于我國現行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求。

?第七十二條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組織安全技術規范的制訂、修訂工作,并協調有關壓力管道的現行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

第七十三條實施各類壓力管道行政許可和檢驗檢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

第七十四條對本規定實施前使用的壓力管道,依據有關檢驗規程、國家或行業標準和設計文件,按照合乎安全使用原則,經核準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或風險評估合格,經使用登記后,可繼續使用。

?第七十五條本規定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七十六條本規定自200*年*月*日起實施,自實施之日起,原勞動部頒發的《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勞部發[1996]140號)同時廢止。

附件1:

壓力管道類別定義及范圍

一、長輸(油氣)管道系產地、儲存庫、使用單位間的用于輸送商品介質的管道,代號為GA,劃分為GA1級和GA2級。

?(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長輸管道為GA1級:

1.輸送有毒、可燃、易爆氣體介質,最高工作壓力大于4.0MPa的長輸管道;

2.輸送有毒、可燃、易爆液體介質,最高工作壓力≥6.4MPa且輸送距離(指產地、儲存地、用戶間的用于輸送商品介質管道的直接距離)≥200km的長輸管道。

(二)GA1級以外的長輸管道為GA2級。

二、公用管道

公用管道系指城市或鄉鎮范圍內的用于公用事業或民用的燃氣管道和熱力管道,代號為GB類,劃分為GB1級和GB2級。

(一)GB1級:城鎮燃氣管道;

?(二)GB2級:城鎮熱力管道。

三、工業管道

工業管道系指企業、事業單位所屬的用于輸送工藝介質的工藝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輔助管道,代號為GC,劃分為GC1級、GC2級、GC3級。

?(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工業管道為GC1級:

1.輸送現行國家標準《職業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5044中規定的毒性程度為極度危害介質(苯除外)、高度危害氣體介質(包含苯)和工作溫度高于標準沸點的高度危害液體介質的管道;

2.輸送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及《建筑防火規范》GBJ16中規定的火災危險性為甲、乙類可燃氣體或甲類可燃液體(包括液化烴),并且設計壓力≥4.0MPa的管道;

3.輸送流體介質并且設計壓力≥10.0MPa或設計壓力≥4.0MPa,并且設計溫度≥400℃的管道;

(二)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工業管道為GC2級:

除本規定(三)GC3級管道外,介質毒性危害程度、火災危害(可燃性)、設計壓力和設計溫度低于4.1條規定GC1級的管道。

(三)符合下列條件的工業管道為GC3級:

輸送無毒、非可燃流體介質,設計壓力≤1.0MPa且設計溫度高于-20℃但不高于186℃的管道。

四、壓力管道元件指用于連接或裝配成管道的組成件。包括管子、管件、閥門、法蘭、以及密封件、緊固件、膨脹節、阻火器、安全保護裝置等。

篇3:壓力管道安全管理監察辦法

1目的

為了保障壓力管道安全運行,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訂本制度。

2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全公司的壓力管道管理。

3編制依據

--勞部發[1996]140號《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

4管理要求或規范

4.1安全管理

4.1.1有關部門應履行下列職責

a貫徹執行有關安全法律、法規和壓力管道的技術規程、標準、建立、健全本部門各項壓力管道管理制度。

b按有關規定組織審定本部門新建、改建、擴建壓力管道工程項目設計,督促檢查施工質量,并組織竣工驗收。

c制訂本部門壓力管道安全管理的年度計劃和長期規劃,組織并幫助有關單位對壓力管道重大事故隱患進行檢查、安全評估和整改,消除隱患,保障安全。

d按有關規定及時報告壓力管道事故,并參加或組織事故調查和處理。

e負責組織本部門壓力管道安全檢查、評比和考核工作,表彰先進,總結和交流壓力管道安全工作經驗。

f組織研究并推廣壓力管道先進的安全科學技術及安全生產管理。

g開展壓力管道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負責組織對壓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

h按有關規定應負責的其他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4.1.2壓力管道使用單位負責本單位的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并應履行以下職責:

a貫徹執行有關安全法律、法規和壓力管道的技術規程、標準,建立、健全本單位的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b應有專職或兼職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c壓力管道及其安全設施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的壓力管道及其安全設施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時,有權拒絕驗收。

d建立技術檔案。

e對壓力管道操作人員和壓力管道檢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

f制訂壓力管道定期檢驗計劃,安排附屬儀器儀表、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的定期校驗和檢修工作。

g對事故隱患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重大事故隱患應書面形式報告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h對輸送可燃、易燃、易爆或者有毒介質的壓力管道應建立巡視檢查制度,指定應急措施和救援方案,根據需要建立搶救隊伍,并定期演練。

i按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向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壓力管道事故,并協助做好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工作,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防止事故的發生。

j按有關規定應負責的其他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4.2安全監察

4.2.1新建、改建、擴建的壓力管道應由有資格的檢驗單位對其安裝質量進行監督檢驗,在用壓力管道應由有資格的檢驗單位進行定期檢驗。

4.2.2壓力管道修理改造單位應具備一定的條件,對壓力管道進行重大改造時,其技術和管理要求應與新建壓力管道的要求一致。

4.2.3從事壓力管道焊接的焊工和無損檢測的檢測人員,必須按有關規定取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