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調查取證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調查取證行為,查明違法事實,獲取與案件事實相關的證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實施行政執法,進行調查取證應當遵守本規則。
第三條執法大隊承辦人員、案件審理人員應當依法全面、客觀、公正地收集、調取證據材料。執法人員在實施調查取證過程中,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四條執法人員對調查取證中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或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聽證或庭審中出示的,應作出明確標記,并事先告知聽證主持人或法庭,以不公開方式舉證、質證。
第二章證據種類
第五條執法人員應當依法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證據包括以下幾種:
一、書證?二、物證?三、詢問筆錄?四、證人證言?
五、視聽資料?六、鑒定結論?七、勘驗、檢查筆錄。
以上規定的證據應當符合法律關于證據的規定并查證屬實后,方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六條書證是指以用紙、布、木料、塑料、金屬、石塊或其他物品上記載,表達一定思想的文字、符號、圖案等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證據形式。
第七條物證是指以物品的存在、形狀、特征、質量、規格、標志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證據形式。
第八條證人證言是指了解案件事實情況的人就自己知道的事實情況向執法機構或者執法人員所作的書面或口頭陳述。
第九條詢問筆錄是指執法人員在進行調查取證時,詢問違法案件的當事人、證人時制作的筆錄。
第十條視聽資料和其他電子數據資料是指以錄音帶、普通攝影、*射線膠片、錄像帶、電影膠卷、光盤、電子計算機和其他電磁方式記錄儲存的音像信息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證據形式。
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資料包括:錄音資料、錄像資料、電子計算機存儲的資料以及其他音像、電子資料。
第十一條鑒定結論是指委托的法定鑒定機構,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對案件待證事實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在科學、客觀分析的基礎上作出和提供的結論性意見。
第十二條勘驗、檢查筆錄是指執法人員為了弄清一定的案件事實,對于與爭議有關的物證或現場通過進行拍照、測量等勘驗活動,將勘驗結果制成的筆錄。
第三章調查取證
第十三條執法人員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二人。執法人員查處違法行為,應當主動出示行政執法證件。
第十四條執法人員需要從有關單位查閱、復制與違法活動有關的合同、發票、賬冊、單據、記錄、文件、業務函電和其他材料的,應當出示市級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協助調查函。
第十五條執法人員應當收集、調取與案件有關的原始憑證作為證據,調取原始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將原件復印、復制、摘抄、拍照,并由原始證據持有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復印件、復制件、摘抄件、照片與原件相符。
第十六條執法人員應當收集視聽資料的原始載體。收集原始載體有困難的,可以收集復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時間、制作人等情況。視聽資料應當附相關話語的文字記錄。第十七條提取物證應當當場清點,出具物品清單并由執法人員、當事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當事人拒絕確認或者不在場的,應當有二名以上見證人在場確認,見證人不足二名或者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物品清單上注明情況并簽字。
第十八條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時,作為證據的事實數量較大且采取抽樣取證對認定案件事實沒有實質影響的,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
第十九條執法人員因案件的需要,向當事人、證人調查收集證言時,應制作詢問筆錄。
第二十條執法人員詢問當事人、證人應當單獨進行,并向其說明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提供偽證或者隱匿證據的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條執法人員向當事人、證人調查收集證言時,必須收集附有居民身份證復印件等證明當事人、證人身份的文件。
第二十二條執法人員向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調查收集證言時,應邀請其監護人在場,并請監護人在詢問筆錄上簽名。
第二十三條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核對,被詢問人閱讀有困難的,應當向其宣讀。經核對無誤后,由被詢問人在筆錄上逐頁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詢問筆錄有差錯、遺漏的,應當允許被詢問人更正或者補充,涂改部分應當由被詢問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被詢問人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筆錄上注明情況并簽字。?
第二十四條執法人員在向證人調查收集證據時,可以記錄、錄音、錄像、照相或復制。
第二十五條對涉嫌違法行為發生的現場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應當制作檢查筆錄并交當事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當事人拒絕確認或者不在場的,應當有二名以上見證人在場確認,見證人不足二名或者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檢查筆錄上注明情況并簽字。
第二十六條執法人員調查取證需要郵政、電信、銀行等單位予以協助、配合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七條執法人員不得偽造、變造證據,不得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證據,不得協助或誘導當事人偽造證據,不得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八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本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依法對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證據進行先行登記保存。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應當出具先行登記保存通知書,由執法人員、當事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后,分別交當事人和本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拒絕確認或者不在場的,應當有二名以上見證人在場確認,見證人不足二名或者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先行登記保存通知書上注明情況并簽字。先行登記保存期間,任何人不得銷毀或者轉移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
第三十條對于依法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根據情況在七日內采取下列措施:
一、及時采取復制、拍照、錄像等證據保全措施。
二、需要鑒定的,及時送交有關機構鑒定并告知當事人所需時間。
三、依法應當移送其他有關部門處理的,作出移送決定并書面告知當事人。
四、違法事實不成立或者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解除先行登記保存措施并告知當事人。
第三十一條在調查取證過程中,當事人以各種行為阻撓、妨礙執法人員調查取證,或轉移、銷毀證據的,執法人員可提出警告,如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由公安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二條執法人員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立案事由以外的涉嫌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報請主管部門負責人決定是否對該涉嫌違法行為一并進行調查。
第三十三條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審查,發現事實不清或者手續不全,需要補充調查的,應對案件進行補充調查。
第三十四條調查取證應當自批準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終結。案情重大、復雜需要延長調查取證期限的,應當經本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并書面告知當事人。
第三十五條調查終結的,執法人員應當提交案件處理呈批表。案件處理呈批表包括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經調查核實的事實和證據、對涉嫌違法行為的定性意見、處理建議及其法律依據等內容。
第三十六條本制度由市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制定并解釋。
第三十七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2: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調查取證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調查取證行為,查明違法事實,獲取與案件事實相關的證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實施行政執法,進行調查取證應當遵守本規則。
第三條執法大隊承辦人員、案件審理人員應當依法全面、客觀、公正地收集、調取證據材料。執法人員在實施調查取證過程中,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四條執法人員對調查取證中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或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聽證或庭審中出示的,應作出明確標記,并事先告知聽證主持人或法庭,以不公開方式舉證、質證。
第二章證據種類
第五條執法人員應當依法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證據包括以下幾種:
一、書證?二、物證?三、詢問筆錄?四、證人證言?
五、視聽資料?六、鑒定結論?七、勘驗、檢查筆錄。
以上規定的證據應當符合法律關于證據的規定并查證屬實后,方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六條書證是指以用紙、布、木料、塑料、金屬、石塊或其他物品上記載,表達一定思想的文字、符號、圖案等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證據形式。
第七條物證是指以物品的存在、形狀、特征、質量、規格、標志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證據形式。
第八條證人證言是指了解案件事實情況的人就自己知道的事實情況向執法機構或者執法人員所作的書面或口頭陳述。
第九條詢問筆錄是指執法人員在進行調查取證時,詢問違法案件的當事人、證人時制作的筆錄。
第十條視聽資料和其他電子數據資料是指以錄音帶、普通攝影、*射線膠片、錄像帶、電影膠卷、光盤、電子計算機和其他電磁方式記錄儲存的音像信息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證據形式。
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資料包括:錄音資料、錄像資料、電子計算機存儲的資料以及其他音像、電子資料。
第十一條鑒定結論是指委托的法定鑒定機構,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對案件待證事實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在科學、客觀分析的基礎上作出和提供的結論性意見。
第十二條勘驗、檢查筆錄是指執法人員為了弄清一定的案件事實,對于與爭議有關的物證或現場通過進行拍照、測量等勘驗活動,將勘驗結果制成的筆錄。
第三章調查取證
第十三條執法人員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二人。執法人員查處違法行為,應當主動出示行政執法證件。
第十四條執法人員需要從有關單位查閱、復制與違法活動有關的合同、發票、賬冊、單據、記錄、文件、業務函電和其他材料的,應當出示市級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協助調查函。
第十五條執法人員應當收集、調取與案件有關的原始憑證作為證據,調取原始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將原件復印、復制、摘抄、拍照,并由原始證據持有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復印件、復制件、摘抄件、照片與原件相符。
第十六條執法人員應當收集視聽資料的原始載體。收集原始載體有困難的,可以收集復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時間、制作人等情況。視聽資料應當附相關話語的文字記錄。第十七條提取物證應當當場清點,出具物品清單并由執法人員、當事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當事人拒絕確認或者不在場的,應當有二名以上見證人在場確認,見證人不足二名或者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物品清單上注明情況并簽字。
第十八條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時,作為證據的事實數量較大且采取抽樣取證對認定案件事實沒有實質影響的,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
第十九條執法人員因案件的需要,向當事人、證人調查收集證言時,應制作詢問筆錄。
第二十條執法人員詢問當事人、證人應當單獨進行,并向其說明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提供偽證或者隱匿證據的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條執法人員向當事人、證人調查收集證言時,必須收集附有居民身份證復印件等證明當事人、證人身份的文件。
第二十二條執法人員向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調查收集證言時,應邀請其監護人在場,并請監護人在詢問筆錄上簽名。
第二十三條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核對,被詢問人閱讀有困難的,應當向其宣讀。經核對無誤后,由被詢問人在筆錄上逐頁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詢問筆錄有差錯、遺漏的,應當允許被詢問人更正或者補充,涂改部分應當由被詢問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被詢問人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筆錄上注明情況并簽字。?
第二十四條執法人員在向證人調查收集證據時,可以記錄、錄音、錄像、照相或復制。
第二十五條對涉嫌違法行為發生的現場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應當制作檢查筆錄并交當事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當事人拒絕確認或者不在場的,應當有二名以上見證人在場確認,見證人不足二名或者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檢查筆錄上注明情況并簽字。
第二十六條執法人員調查取證需要郵政、電信、銀行等單位予以協助、配合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七條執法人員不得偽造、變造證據,不得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證據,不得協助或誘導當事人偽造證據,不得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八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本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依法對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證據進行先行登記保存。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應當出具先行登記保存通知書,由執法人員、當事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后,分別交當事人和本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拒絕確認或者不在場的,應當有二名以上見證人在場確認,見證人不足二名或者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先行登記保存通知書上注明情況并簽字。先行登記保存期間,任何人不得銷毀或者轉移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
第三十條對于依法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根據情況在七日內采取下列措施:
一、及時采取復制、拍照、錄像等證據保全措施。
二、需要鑒定的,及時送交有關機構鑒定并告知當事人所需時間。
三、依法應當移送其他有關部門處理的,作出移送決定并書面告知當事人。
四、違法事實不成立或者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解除先行登記保存措施并告知當事人。
第三十一條在調查取證過程中,當事人以各種行為阻撓、妨礙執法人員調查取證,或轉移、銷毀證據的,執法人員可提出警告,如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由公安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二條執法人員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立案事由以外的涉嫌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報請主管部門負責人決定是否對該涉嫌違法行為一并進行調查。
第三十三條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審查,發現事實不清或者手續不全,需要補充調查的,應對案件進行補充調查。
第三十四條調查取證應當自批準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終結。案情重大、復雜需要延長調查取證期限的,應當經本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并書面告知當事人。
第三十五條調查終結的,執法人員應當提交案件處理呈批表。案件處理呈批表包括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經調查核實的事實和證據、對涉嫌違法行為的定性意見、處理建議及其法律依據等內容。
第三十六條本制度由市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制定并解釋。
第三十七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某鎮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細則
某鎮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細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根據《鎮20*年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狀》要求和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年”和我省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各項工作部署,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細則:
一、各單位、各部門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該項指標為10分)。把安全生產納入全年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納入干部政績業績考核主要內容(2分)。完善安全監管主體責任,落實各單位、部門責任人負責制,分管領導“一崗雙責”制及包保責任制,建立并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3分);每季度召開由主要負責人主持召開的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作出部署安排,并形成記錄,層層抓好落實(3分);監督檢查本單位、本部門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督促本單位、本部門與經營單位簽訂責任書,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并上墻(2分)。
二、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系統,落實監控和管理責任,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該項指標為25分)。召開會議部署,制定方案(3分);檢查督促經營單位落實安全隱患大檢查、大整治主體責任,全面開展本單位、本部門自身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4分);加強監督檢查,在搞好日常監督檢查的同時,每個月對各本單位、本部門進行大檢查、大整治,做到不走過場,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看記錄)(6分);掌握本轄區經營生產單位安全隱患整治情況、重大危險源情況并登記建臺帳(4分);建立事故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和危險源管理制度(4分);及時上報安全隱患整改信息(4分)。
三、制定年度實施方案(該項指標為25分)。制定規劃、實施方案(5分);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按要求建立監管機構,完善監管網絡(5分);加大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專項經費投入(5分);按規定建立各項工作制度、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基礎工作臺賬及資料數據庫建設(10分)。
四、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并進行應急演練(該項指標為8分)。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年內至少組織一次演練(4分);督促經營生產單位建立完善應急預案并加強演練(2分);高危行業和規模以上生產企業、醫院、學校等較大公眾聚集場所預案制定達到100%(2分)。
五、認真做好安全生產方面的調度統計報表工作(該項指標為8分)。調查年內新增加企業(含招商企業)情況及時統計上報(2分)。發現有1戶未上報新增企業(含招商企業)扣1分;對本區域內生產安全事故要嚴格執行國務院493號令,生產事故及時上報不遲報、漏報、瞞報(2分);每月報送一份安全隱患大檢查林整治統計表及一篇安全信息(4分)。
六、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20分)。認真組織安排部署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采取各種形式宣傳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常識、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跡(要有宣傳形式和具體典型)(6分);要以“安全生產年、責任落實年”為主題,扎實有效地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有方案、總結并完成上級部署任務)(8分)。加強培訓教育工作,及時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培訓,持證上崗率達100%,并報鎮登記建檔(6分),發現上述1人無證上崗的扣1分。
七、安全生產“三同時”情況(4分)。認真排查本轄區內企業在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未執行“三同時”制度情況并及時上報(4分);發現1戶未執行“三同時”的企業扣1分。
八、控制指標情況。本轄區內發生一例安全生產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