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濕噴臺車安全施工要求環境防護要求配套機具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噴錨支護作業基本都采用的是濕噴臺車,這種設備可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并且有助于噴錨質量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整理了混凝土濕噴臺車安全施工要求以及環境防護要求,以供大家參考。
混凝土濕噴臺車安全施工要求
1、施工前,應認真檢查和處理作業區的危石,施工機具應布置在安全地帶。
2、在V級圍巖中施工時,支護必須緊跟開挖工作面。
3、先噴后錨,噴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50mm,噴射作業中有人隨時觀察圍巖變化情況。
4、錨桿施工宜在噴射混凝土終凝3h后進行。
5、噴射混凝土施工用的工作臺架應牢固、可靠,并應設置安全欄桿。
6、施工中,應定期檢查電源線路和設備的電器部件確保用電安全。
7、要經常檢查出料彎頭輸料管和管路接頭等有無磨薄擊穿或松脫現象,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8、處理機械故障時必須使設備斷電、停風,向施工設備送電、送風前應通知有關人員。
9、處理堵管時,應將輸料管順直,必須緊按噴頭,疏通管路的工作風壓不得超過0.4MPa。
10、非操作人員不得進人正進行施工的作業區,噴頭前方嚴禁站人。
11、施工操作人員的皮膚應避免與速凝劑直接接觸。
混凝土濕噴臺車施工環境防護要求
噴射混凝土產生的粉塵,會嚴重惡化施工環境,降低工作效率,損害施工人員健康。在施工中應從三方面進行控制:粉塵產生源;已產生粉塵的處理;人體防護。
1、粉塵產生源:對粉塵發生源,噴射混凝土施工采用濕噴工藝,保持噴射機密封良好,防止跑風漏氣,控制好工作風壓。
2、已產生粉塵:對已發生粉塵的處理,主要靠加強通風來降低粉塵濃度,掘進長度大于2km后,在距作業面30m處加入一臺抽出式通風機,以加強通風排塵;作業區的粉塵濃度不大于2mg/m3,施工中應按規范要求測定粉塵濃度。
3、人體防護:噴射混凝土作業人員采用個體防塵用具,采用防塵眼鏡、防塵面罩、防護網、手套、雨衣、長筒靴等加強對人體的防護。嚴格執行施工人員的健康體檢制度,嚴格執行工前工間和工后三個階段的健康體檢,實行施工全程動態健康監護。
混凝土濕噴臺車施工配套機具要求
1、工作臺架:根據隧道斷面大小,現場加工制作臺架長度4m(一個作業循環長度)的工作臺架。
2、上料平臺:設置上料平臺,便于混凝土運輸車直接上料。
3、混合料攪拌機:強制式混凝土攪拌機,配有自動計量、配料設備等的拌和樓。
4、供水設備:保證水壓為0.15MPa~0.2MPa,便于沖洗和養護噴水。
5、坍落度筒:10×10抗壓標準模具,抗滲模具,噴射大板底模及其它輔助工具。
篇2:鑿巖臺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工作前檢查泵、空壓機等正常;并檢查管路、接頭應無漏油、漏水和漏氣現象。
2、工作前應確定各部操作桿、控制裝置及儀表應處于正常。
3、行走作業:
1)臺車行走前,應查看場地周圍,確認前后左右無人及障礙物后,再按照引導人員的指示信號作業。切不可誤觸操作桿。
2)行走時要平穩,避免緊急操作發生意外事故,特別在上下坡時更應注意。由于臺車的機體很長,即使轉向角不大,機體的前端與尾端也會擺動,故操作時要特別慎重。
3)行走于狹窄坑道時,要特別注意四周。卷起電纜時,操作人員必須按照引導人員的指示進行作業。
4)液壓油溫應保持在30-70℃范圍,超過70℃時,應立即停止行走。
4、鑿巖及其它作業:
1)進入鑿巖作業之前,應清除作業面上的浮石,特別是在鑿鉆錨桿孔時更應注意安全。
2)連接水管前,先用壓縮空氣排除管內的塵埃。
3)將絕緣的電纜線準確地接在供電裝置上。
4)必須先張開支腿后,方可進行鑿巖作業和升降平臺上的作業。
5)要鑿巖和升降平臺上作業時,嚴禁移動機體。否則將損傷臂和導桿。
6)若臂需移位時,必須先退回導桿,使頂點離開工作面,同時注意臂下是否有人,并且注意人應在臂移位時能觸及到的安全距離以外,注意兩臂不要互相碰撞,撞壞油管。
7)嚴禁用臺車”找頂”或清除危石。
5、停車作業
1)不能將臺車停放在軟地基處,以及側壁和頂部有落石或巖崩危險的地方。
2)臺車停放后,應將導桿和臂就行走狀態擺成水平位置,各操作桿置于中位,停止電動機和發動機。
3)避免在斜坡上停車。若必須停車時,應張開支腿和墊以三角墊土,防止機器下滑。
4)操作人員因故暫離臺車而停止作業時,也應切斷臺車電源。
篇3:臺車式電阻爐安全操作規程
一、一般要求
1、操作工必須專門培訓,應能熟悉安全操作規程和掌握有關安全注意事項,經相關部門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
2、操作者必須身體健康,視力在0.7以上,無色盲癥。聽力能滿足具體工作條件的要求。
3、操作者應熟悉臺車式電阻爐及輔助設備(控制、儀表等)基本結構和性能。
4、操作者應熟悉爐體上安全裝置的作用。
5、實行專人操作制度,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非經培訓后人員,不得操作。
6、新安裝和經過大修后的電爐,必須按規定烘爐之后,按規定進行試運行,經有關部門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操作前的要求
1、在接通電源前,應首先檢查控制線路是否正確,加熱元件的連接是否符合要求,接觸情況是否良好。
2、確認爐體及爐門符合要求,爐門與爐體密封狀況是否良好。
3、爐門門軸及爐門下部承重輪是否順暢,爐門壓緊機構應輕便靈活,工作可靠。
4、檢查臺車有無明顯缺陷,如果有破損立即修復。
三、操作中的要求
●1、當檢查合格開始工作時,不得超限作業,裝殼高度不得超過70cm,寬度不得超過100cm。
●2、工件裝好后,關閉爐門,一切密封好后,接通主加熱回路,開始對爐子進行加熱,加熱一段時間要對爐子外圍觀察看有無跑溫現象,如有異常,停爐修復,修復正常后加熱爐子按正常加熱工藝規程操作。
●3、工件出爐前,必須先關閉主加熱回路電源,然后再開啟爐門進行工件出爐(裝爐)作業。
●4、保溫工序。爐子加熱至規定溫度后進行保溫,保溫期間要勤巡回檢查溫控儀表及爐子保溫情況。達到規定保溫時間后,打開爐門。運出爐內的工件,進行下道工序。
四、作業后的要求
1、工作完畢后,關閉爐門。
2、所有控制器在操作完畢后,扳到零位,切斷電源總開關。
3、整理臺車爐周圍環境,檢查爐體有無異常,做好交接班工作記錄,當面交代設備運行狀況及注意事項。
五、安全注意事項
1、操作者要穿戴好規定使用的勞動保護用品。
2、工作場地周圍要整齊,不得有妨礙操作物品。
3、嚴格按設備使用規定,不得超額定溫度使用,不得超有效加熱區區域范圍使用,注意工件與電熱元件和后墻保持一定距離。
4、嚴禁帶電操作和野蠻裝卸工件,防止觸電和碰壞工件及爐膛。
5、定期校對儀表和電熱偶,勤巡回檢查儀表溫度情況,保證爐溫控制可靠。防止跑溫事故。
6、當爐門正在運動時,不要靠近運動部件,防止被刮傷、燙傷。
7、為了防止操作出錯,操作者應熟悉所有開關盒按鈕的標準位置,不要用濕手去接觸開關和按鈕,否則會引起短路或其它電氣故障,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8、除非維修時,絕不要拆除接線防護罩,維修前一定要關閉電柜總開關,并懸掛警示標志,維修后一定要重新裝好,并保證其防護功能。
9、禁止酒后和身體不適者操作。
10、生產結束時,及時切斷總電源,將加熱爐開關旋轉到斷開控位處,同時關閉儀表電源,按生產管理和設備制度規定,對設備和生產現場進行清掃并填寫好交接班事項和當面交待清楚后方可離崗。
重要提示:
1、非專業維修人員,嚴禁接觸、靠近、操作爐體后方的電源接線處,以免造成人身傷害。
2、電爐經常處于高溫環境下雖然采用了相應防護措施,操作者還應注意被燙傷,燒傷等危險。
3、加熱元件經短期使用后,便不得碰撞,扭斷,以免斷裂。
4、在上裝工件時應注意擺放整齊、牢固,以免滑落及工件進出時造成爐體局部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