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政府門戶網站安全應急處置工作預案崇義縣

政府門戶網站安全應急處置工作預案崇義縣

2024-07-23 閱讀 4515

為切實做好我縣網絡突發事件的防范和應急處理工作,進一步提高我縣預防和控制政府門戶網站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減輕或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影響,確保我縣政府門戶網站安全,特別是北京奧運會期間的網站安全,結合我縣工作實際,加強安全監管,防范非法入侵、有害信息傳播等違法犯罪的行為,保障信息安全,特制訂本預案。

一、以“三個代表”及“十七大”重要思想為指導,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堅持積極防御、綜合防范的方針,本著以防為主、注重應急工作原則,預防和控制風險,在發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時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維護社會穩定,盡快使政府門戶網站系統恢復正常,做好網站運行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網站安全事件定義

1、縣政府門戶網站受到黑客攻擊,主頁被惡意篡改、民意反饋等欄目里發表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故意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暴力、兇殺、恐怖;發送危害國家安全、宣揚“法*”等*及宗教極端勢力的信息;破壞社會穩定的信息及損害國家、我縣聲譽和穩定的謠言。

2、門戶網內網絡應用服務器被非法入侵,應用服務器上的數據被非法拷貝、修改、刪除,發生泄密事件。

3、在門戶網站上發布的內容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侵犯知識產權等,已經造成嚴重后果。

三、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加強和完善政府門戶網安全管理,落實各責任事件的直接責任人,簽定奧運期間安全責任書。信息中心要建立健全內部安全保障制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落實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和職責,細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加強信息的審查和備案工作,確保網絡與信息安全。積極貫徹*中央《關于嚴禁用涉密計算機上國際互聯網的通知》精神,加強我縣網絡信息安全管理。

四、加強信息審查工作,若發現主頁被惡意更改,應立即停止主頁服務并恢復正確內容,同時檢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開放主頁服務。各級各類服務器提供信息服務,必須事先登記、審批,建立使用規范,落實責任人,并具備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日志留存、安全認證、實時監控、防黑客、防病毒等),加強網絡設備日志分析,及時收集信息,排查不安定因素。加強民意反饋等交互式欄目的專人管理,交互式欄目內容發布實行審核制度,未經審核不得發布,以預防萬一有繞過審核的信息被發布,若出現未經審核信息發布情況,應立即關閉信息發布功能,直至找到原因并排除為止。建立有效的網絡防病毒工作機制,及時做好防病毒軟件的網上升級,保證病毒庫的及時更新。

五、信息中心對我縣政府門戶網實施24小時監控,必要時實行遠程控制。網絡管理人員應每12小時對政府門戶網的硬件設備進行一次狀態檢查。對用戶上網實行實時監控,若發現有異常行為應立即關閉該用戶的網絡連接,及時記錄在案,并對其警告和批評教育,嚴重違法行為立即上報有關部門。所有服務器的相關責任人要做到天天檢查,認真做好檢查記錄,了解服務器的服務水平,對異常現象和事故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六、加強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負責信息上傳的單位具體責任人要確保使用的電腦沒有病毒,上傳完畢信息后及時關閉后臺。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縣政府門戶網站出現安全問題及時報告給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要有嚴格的網絡信息監管,有必要對所有用戶輸入而且有可能顯示給其他用戶的信息進行內容檢測和嚴格過濾。網絡管理員具體負責相應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不允許有任何觸犯國家網絡管理條例的網絡信息,對突發的信息網絡安全事件應做到:

(1)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在發現后及時向上一級領導及部門報告。

(2)保護現場,立即與網絡隔離,防止影響擴大。

(3)及時取證,分析、查找原因。

(4)消除有害信息,防止進一步傳播,將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

(5)在處置有害信息的過程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保留、貯存、散布、傳播所發現的有害信息。

(6)追究相關責任。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口頭警告、書面警告、停止使用網絡,情節嚴重和后果影響較大者,提交縣委、縣政府及國家司法機關處理,追究部門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責任。

七、及時整頓,加強防范。要積極配合上級網絡安全管理部門的例行檢查,并接受其技術指導。針對網絡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治方案并具體落實到位,完善網絡安全機制,防范網絡安全事件再度發生。逐步建立網絡信息安全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實現網絡安全管理,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八、在重要、敏感時期,尤其是北京奧運會期間,要加大網絡安全教育宣傳力度,加強政務內網上網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開展安全文明上網的教育引導工作,凈化網上環境,及時收集信息,排查不安定因素;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開通值班電話,保證與上級主管部門、電信部門和縣公安機關的熱線聯系,積極做好預防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患于未然。

九、做好機房及戶外網絡設備的防火、防盜竊、防雷擊、防鼠害等工作。若發生事故,應立即組織人員自救,并報警。

篇2:新地幼兒園安全事故處理預案報告制度

新世紀幼兒園安全事故處理預案和報告制度

"安全第一",是幼兒園工作的核心和重點,在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隨時都要注意安全,在保證正常教育活動的同時,萬一發生事故,要及時做好事故的處理工作和報告工作,為此特設以下預案:

一、假如發生火災,應先組織幼兒迅速疏散,在疏散人員同時,撥打火災電話"119"和"120",具體疏散方案:三樓四個班和二樓兩個班走正樓道,二樓兩個班走側樓道,附樓兩個班走附道。

二、做好食物衛生,若不慎發生食物中毒,首先要撥打"120"急救電話,然后立即送中毒人員去醫院進行搶救。

三、若幼兒發生跌傷、燙傷、碰傷等一般事故,應立即送保健室進行處理,若保健醫生處理不下,立即送醫院進行治療。

四、若發生觸電、溺水等現象,首先將人員救治脫離電源或水源,然后進行人工呼吸,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進行搶救。

五、若園內發生傳染病,應立即將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同時,保健室立即將班級、教室進行徹底消毒,病愈后持醫院證明方可入園。

六、若發生以上各項事故,均按一定的程序報告有關部門。

篇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西聯鄉

西聯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一、總則(一)工作目的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食口安全事故的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和指導應急處理工作,切實提高救助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二)編制依據依據《武義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武政發〔2005〕22號)和《武義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訂本預案。(三)事故分級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為四級。1、特大食品安全事故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3、較大食品安全事故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四)適用范圍在食物(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運輸、流通、消費等環節中發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會公眾病亡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生大危害,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食品安全事故,以及由本鄉鎮發生,涉及外鄉鎮行政區域或需由鄉人民政府負責的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對工作適用本預案。(五)工作原則1、加強預防、防控結合。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和物質準備。2、快速反應,果斷處置。一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迅速反應,及時啟動本應急預案,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嚴格控制危害蔓延,減輕危害后果。二、組織體系及其職責(一)領導和指揮機構及其職責鄉人民政府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機構,在鄉長領導下,研究決定、部署和開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工作。鄉人民政府其他領導成員協助鄉長處理有關工作。鄉人民政府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指揮機構,負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和管理。指揮機構由鄉食品安全委員會全體成員組成,總指揮一般由鄉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擔任。鄉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人員為指揮機構工作人員。指揮機構的職責:1、領導、組織、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2、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重大事項的決策;3、負責事故重要信息的發布;4、審議批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辦公室提交的處置方案等。(二)工作機構及其職責指揮機構下設重大食品事故應急處理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兼任,成員由鄉農辦、衛生院、工辦、社會事業辦、人武部等工作人員組成。辦公室職責:1、貫徹落實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機構的各項部署,組織實施事故應急處置工作。2、檢查督促各村、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事故危害蔓延。3、研究協調解決事故應急處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必要時決定采取有關控制措施。4、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揮機構報告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情況。5、為新聞機構提供有關信息。6、完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機構交辦的其它任務。三、運行機制(一)監測和預測鄉政府協調本鄉各部門、村、單位建立統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監測、報告網絡,并對食品安全事故進行預測,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二)報告及責任報告人1、對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制訂報告制度,一發現本轄區有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第一時間向鄉食品安全委員會及辦公室和上一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瞞報、遲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遲報、謊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2、在各村、企業、單位專門指定一人為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人,各村、企業、單位的負責人為當然的報告人。3、報告時限和內容要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單位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當地政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事故發生地村、企業、單位應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小時內作出初次報告,在事故處理結束后10日內作出總結報告。初次報告應盡可能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數、事故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單位聯系人員及聯系方式、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的采取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等,如有可能應當報告事故的簡要經過。階段報告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也要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故原因、預測等。總結報告要對事故的處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事故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今后對類似事故的防范和處置建設。(三)先期處置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或可能發生時,有關村和事發單位就及時、主動、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并將事件和有關先期處理情況按規定上報鄉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事故應急處置辦公室。2、對于重大突發食品安全事故,鄉政府在接到信息后,根據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展態勢,視情況決定趕赴現場指導、組織應急處置隊伍,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并做好啟動本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四)預案的啟動對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經鄉政府分管領導批準,啟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向縣食品安全委員會事故應急處置辦公室報告。(五)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應急響應由重大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或辦公室組織實施,內容包括:1、向上級政府、應急指揮部報告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程等。2、向指揮部成員通報事故情況,組織有關單位立即進行調查確認,根據調查結果,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3、提出應急處理方案或建議,組織有關單位到位指導,相應工作小組立即啟動工作,組織、協調、落實各項應急措施。4、開通與事故發生地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故發展動態。5、根據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建議,通知有關應急救援機構隨時待命,為指揮機構提供技術支持。6、派出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協調專業應急力量救援。7、及時向上級其它有關部門通報情況。事故發生地按照預案做出應急響應,并及時向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縣應急指揮辦公室報送救援進展情況8、組織協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必要時召集有關應急指揮部有關成員和辦公室一同協調指揮。9、做好物資的準備工作,根據情況調動求援物資到事故現場。當事故發生時按照預案作出應急響應,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并及時向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縣應急指揮辦公室報送救援進展情況。四、后期處理應急響應結束后,做好對事故的善后處理、調查評估、信息發布和通報、責任追究的工作,并及時做好總結報告,報送縣政府和縣食品藥品監管局。五、其它事項將根據本預案在事故發生時制訂具體的實施辦法。本案將在實施中及時的進行修訂和補充。在事故處置和救助過程中,出現本案未明事項,由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臨時予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