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臨時風橋施工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臨時風橋施工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3274

一、工程概況

111304工作面臨時風橋總工程量約44.8m,澆筑段長×寬×厚=17.94×5×1.5m,澆筑用料多,為了減輕施工勞動強度,特編制本補充安全技術措施,以指導施工。

二、施工方法

1、首先安設一臺5t慢絞,安裝位置在探巷四岔門向東15m處。

2、在絞車安裝處打4根φ22mm×2500mm錨桿作為地錨,用于固定慢絞。并在慢絞操作側施工兩根地錨用于二次保護。

3、在需卸料位置上方打吊掛錨桿以便安設回頭滑輪。

4、回頭滑輪安設完畢后,啟動絞車,吊起車進行卡料。

三、安全技術措施

(一)頂板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及施工中人員必須對施工點進行“敲幫問頂”,及時將頂部及幫部浮矸活危巖找凈,排除隱患確保安全。找頂工作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找頂工作應由兩名有經驗的人員擔任,一人找頂、一人觀察頂板和退路。找頂人必須站在安全地點,觀察人員應站在找頂人的側后面,并保證退路暢通。

(2)找頂人員應從有完好支護的地點開始,先頂部、后兩幫依次進行,找頂范圍內嚴禁有找頂工作無關人員進入。

(3)找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找頂時防止矸石順桿而下傷人。

(二)絞車固定安全技術措施

1.所有絞車地錨和起吊錨桿均采用全長錨固,每根錨桿使用1卷msk2850樹脂藥卷和3卷msm2850樹脂藥卷,絞車地錨和起吊錨桿外露150-200mm。

2.絞車安裝好后用錨鏈將絞車與絞車操作側的二次保護地錨連接牢固,對絞車進行二次保護。

3.絞車地錨施工需打旱眼時,要干打濕噴,施工人員要佩戴好防塵口罩,做好防塵工作。

(三)卸料安全技術措施

1.牽引鋼絲繩采用φ15.5mm鋼絲繩。

2.控制器采用低防開關qbz2-30n型開關控制。

3.在慢絞操作側設置好護網,操作慢絞時人員應站在絞車大繩擺動、回彈范圍之外,防止卸料時鋼絲繩崩斷傷人。

4.卡料時鉤頭連接好后,人員和礦車保持5米的安全距離。開始啟動慢絞,吊起車皮卡料。

5.卡完料放車時,用留繩在距車5米外拉動鉤頭,剩余少量的料人工卸掉,但不得在礦車吊起時人工卸料。人工卸料時必須將絞車停電閉鎖掛牌。

6.卡料的吊點與回頭滑輪用錨鏈連接,滑輪與錨鏈連接必須閉鎖防止回頭滑輪松脫。

7.慢絞每次使用前要對慢絞地基,傳動機構及電氣控制和吊點檢查,確認完好后再使用,每次停用時,開關必須打到停止位置。

8.每天安排絞車維護工對慢絞的減速箱、傳動機構、地基和吊點固定情況、鋼絲繩的運行情況檢查,并做好記錄。

9.每班交接必須講明接清上一個班慢絞的運行情況,否則不得交接班。

10.卡料時必須有專人指揮聯系卡料,聯系必須清晰準確。

11.卡料時必須有跟班隊長或跟班隊長以上人員進行現場監督把好安全關。

12.采用慢絞卸料時,啟動絞車前,必須對所有連接裝置進行安全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卸料。

13.卸料前在卸料地點前后10m處安設專人進行警戒,卸料及澆筑期間嚴禁有人在風橋處進行其他施工,警戒時人、牌、繩齊全,嚴禁人員闖警戒。

14.卸料時用鋼絲繩、錨鏈穿過車輪,連接牢固,然后與絞車繩頭固定好。

15.jh-5型慢絞提升安全系數:?(1)絞車選用jh-5型慢絞,電機功率18.5kw。?(2)天輪:10t的單槽滑輪。?(3)提升鋼絲繩,ф15.5㎜,破斷力12.4t。?(4)鋼絲繩采用6道元寶卡子卡出繩頭。(5)其提升安全強度校核如下:每次提升力達1.9噸即可將礦車翻倒。

鋼絲繩安全系數為:12.4/1.9=6.53>;6.5?提升鋼絲繩安全。?以上計算說明,111304工作面臨時風橋澆筑施工卡料設備選型符合要求。

(四)慢絞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1.絞車必須有足夠的操作空間,操作按鈕要上架;絞車盤繩時,嚴禁用手撥或腳蹬進行盤繩。

2.絞車在運轉中,司機應經常注意電機和機械的響聲,如聲音不正常或有特殊的震動時,應立即停車檢查原因。

3.機電檢修工每天必須對絞車進行檢查維護、并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絞車不用時,鋼絲繩必須收回盤好,使用時,滾筒上留繩不少于3圈。鋼絲繩在下列情況下必須更換:

(1)在一個捻距內斷絲斷面積與鋼絲繩總斷面積之比達到10%。

(2)以鋼絲繩標稱直徑為準計算的直徑減少量達到10%。

(3)鋼絲繩銹蝕嚴重、變黑、失去柔韌性、外層鋼絲松動等。

5.巷道的安全間隙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設備安置及物料堆放要留有不少于0.5m的安全間隙。

6.絞車司機要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嚴禁不帶電松車,嚴禁超掛車,嚴禁放飛車。絞車運行前必須在摘掛鉤地點向外10米處拉警戒繩進行警戒,絞車停止運行后及時撤除警戒。

7.嚴禁超掛車輛,嚴禁絞車司機兼做摘掛鉤工作。固定絞車的錨桿要齊全、牢固、可靠,并且絞車的最突出部位距軌道外沿不小于0.5m。

8.絞車在運轉中,司機應經常注意電機和機械的響聲,如聲音不正常或有特殊的震動時,應立即停車檢查原因。

(五)車輛復軌安全技術措施

1.車輛復軌現場必須有副隊長或以上人員組織人員和準備必要的復軌工具,現場統一指揮;

2.參加復軌作業的人員必須聽從統一指揮,協調作業。雙腳站在軌道外300毫米外;無論從車前或車后上道,人員必須站在同一側,另一側不準站人;

3.車輛掉道后要就地復軌,復軌前先將車輪固定好,確認牢固后方可進行復軌。

4.復軌時,如果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可借助杠力復軌,但人員站在空間較大且在杠桿的同一側,嚴禁身體壓在或騎在杠桿上。

5.復軌過程中,若人力不能將車輛拿上道,可借用千斤頂、液壓起道機等機械復軌;

6.嚴禁使用絞車等動力設備硬拉復軌;

7.處理復軌的車輛時,要檢查掉道車輛地點的巷道安全情況,如果采用起吊方式復軌,要安排專人檢查起吊車輛時巷道頂部的頂板情況,發現異常立即撤人。

8.卸完料的礦車復軌時首先在車輛一頭系上麻繩,麻繩長度不小于8m,開動絞車后將礦車緩慢起吊,人員在另一頭用麻繩牽引車輛至軌道處,人員距離礦車起吊點不得小于5m,將車輛放置到軌道上,絞車停電閉鎖后摘掉鉤頭,將礦車推走。

四、避災路線

(一)發生煤塵、瓦斯、火災或瓦斯突出事故時,人員應立即戴上自救器,在跟班隊長的帶領下按下面避災線路迅速撤離:

事故地點→111304工作面膠帶機順槽→中央(13-1)采區第三中部車場→中央(13-1)采區軌道上山→中央(13-1)采區下部車場→北翼軌道石門→-967m水平井底車場第八號交岔點→副井等候硐室→副井→地面。

(二)發生水災或頂板事故的避災路線:

事故地點→111304工作面膠帶機順槽→中央(13-1)采區第三中部車場→中央(13-1)采區軌道上山→中央(13-1)采區下部車場→北翼軌道石門→-967m水平井底車場第八號交岔點→副井等候硐室→副井→地面。

避災路線圖見圖1

其它未盡事宜按《111304工作面臨時風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操作規程》及《煤礦安全規程》等相關規定執行。

篇2:臨時風橋施工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111304工作面臨時風橋總工程量約44.8m,澆筑段長×寬×厚=17.94×5×1.5m,澆筑用料多,為了減輕施工勞動強度,特編制本補充安全技術措施,以指導施工。

二、施工方法

1、首先安設一臺5T慢絞,安裝位置在探巷四岔門向東15m處。

2、在絞車安裝處打4根Φ22mm×2500mm錨桿作為地錨,用于固定慢絞。并在慢絞操作側施工兩根地錨用于二次保護。

3、在需卸料位置上方打吊掛錨桿以便安設回頭滑輪。

4、回頭滑輪安設完畢后,啟動絞車,吊起車進行卡料。

三、安全技術措施

(一)頂板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及施工中人員必須對施工點進行“敲幫問頂”,及時將頂部及幫部浮矸活危巖找凈,排除隱患確保安全。找頂工作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找頂工作應由兩名有經驗的人員擔任,一人找頂、一人觀察頂板和退路。找頂人必須站在安全地點,觀察人員應站在找頂人的側后面,并保證退路暢通。

(2)找頂人員應從有完好支護的地點開始,先頂部、后兩幫依次進行,找頂范圍內嚴禁有找頂工作無關人員進入。

(3)找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找頂時防止矸石順桿而下傷人。

?(二)絞車固定安全技術措施

1.所有絞車地錨和起吊錨桿均采用全長錨固,每根錨桿使用1卷MSK2850樹脂藥卷和3卷MSM2850樹脂藥卷,絞車地錨和起吊錨桿外露150-200mm。

2.絞車安裝好后用錨鏈將絞車與絞車操作側的二次保護地錨連接牢固,對絞車進行二次保護。

3.絞車地錨施工需打旱眼時,要干打濕噴,施工人員要佩戴好防塵口罩,做好防塵工作。

?(三)卸料安全技術措施

1.牽引鋼絲繩采用Φ15.5mm鋼絲繩。

2.控制器采用低防開關QBZ2-30N型開關控制。

3.在慢絞操作側設置好護網,操作慢絞時人員應站在絞車大繩擺動、回彈范圍之外,防止卸料時鋼絲繩崩斷傷人。

4.卡料時鉤頭連接好后,人員和礦車保持5米的安全距離。開始啟動慢絞,吊起車皮卡料。

5.卡完料放車時,用留繩在距車5米外拉動鉤頭,剩余少量的料人工卸掉,但不得在礦車吊起時人工卸料。人工卸料時必須將絞車停電閉鎖掛牌。

6.卡料的吊點與回頭滑輪用錨鏈連接,滑輪與錨鏈連接必須閉鎖防止回頭滑輪松脫。

7.慢絞每次使用前要對慢絞地基,傳動機構及電氣控制和吊點檢查,確認完好后再使用,每次停用時,開關必須打到停止位置。

8.每天安排絞車維護工對慢絞的減速箱、傳動機構、地基和吊點固定情況、鋼絲繩的運行情況檢查,并做好記錄。

9.每班交接必須講明接清上一個班慢絞的運行情況,否則不得交接班。

10.卡料時必須有專人指揮聯系卡料,聯系必須清晰準確。

11.卡料時必須有跟班隊長或跟班隊長以上人員進行現場監督把好安全關。

12.采用慢絞卸料時,啟動絞車前,必須對所有連接裝置進行安全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卸料。

13.卸料前在卸料地點前后10m處安設專人進行警戒,卸料及澆筑期間嚴禁有人在風橋處進行其他施工,警戒時人、牌、繩齊全,嚴禁人員闖警戒。

14.卸料時用鋼絲繩、錨鏈穿過車輪,連接牢固,然后與絞車繩頭固定好。

15.JH-5型慢絞提升安全系數:?(1)絞車選用JH-5型慢絞,電機功率18.5kw。?(2)天輪:10T的單槽滑輪。?(3)提升鋼絲繩,Ф15.5㎜,破斷力12.4t。?(4)鋼絲繩采用6道元寶卡子卡出繩頭。(5)其提升安全強度校核如下:每次提升力達1.9噸即可將礦車翻倒。

鋼絲繩安全系數為:12.4/1.9=6.53>6.5?提升鋼絲繩安全。?以上計算說明,111304工作面臨時風橋澆筑施工卡料設備選型符合要求。

(四)慢絞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1.絞車必須有足夠的操作空間,操作按鈕要上架;絞車盤繩時,嚴禁用手撥或腳蹬進行盤繩。

2.絞車在運轉中,司機應經常注意電機和機械的響聲,如聲音不正常或有特殊的震動時,應立即停車檢查原因。

3.機電檢修工每天必須對絞車進行檢查維護、并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絞車不用時,鋼絲繩必須收回盤好,使用時,滾筒上留繩不少于3圈。鋼絲繩在下列情況下必須更換:

(1)在一個捻距內斷絲斷面積與鋼絲繩總斷面積之比達到10%。

(2)以鋼絲繩標稱直徑為準計算的直徑減少量達到10%。

(3)鋼絲繩銹蝕嚴重、變黑、失去柔韌性、外層鋼絲松動等。

5.巷道的安全間隙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設備安置及物料堆放要留有不少于0.5m的安全間隙。

6.絞車司機要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嚴禁不帶電松車,嚴禁超掛車,嚴禁放飛車。絞車運行前必須在摘掛鉤地點向外10米處拉警戒繩進行警戒,絞車停止運行后及時撤除警戒。

7.嚴禁超掛車輛,嚴禁絞車司機兼做摘掛鉤工作。固定絞車的錨桿要齊全、牢固、可靠,并且絞車的最突出部位距軌道外沿不小于0.5m。

8.絞車在運轉中,司機應經常注意電機和機械的響聲,如聲音不正常或有特殊的震動時,應立即停車檢查原因。

?(五)車輛復軌安全技術措施

1.車輛復軌現場必須有副隊長或以上人員組織人員和準備必要的復軌工具,現場統一指揮;

2.參加復軌作業的人員必須聽從統一指揮,協調作業。雙腳站在軌道外300毫米外;無論從車前或車后上道,人員必須站在同一側,另一側不準站人;

3.車輛掉道后要就地復軌,復軌前先將車輪固定好,確認牢固后方可進行復軌。

4.復軌時,如果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可借助杠力復軌,但人員站在空間較大且在杠桿的同一側,嚴禁身體壓在或騎在杠桿上。

5.復軌過程中,若人力不能將車輛拿上道,可借用千斤頂、液壓起道機等機械復軌;

6.嚴禁使用絞車等動力設備硬拉復軌;

7.處理復軌的車輛時,要檢查掉道車輛地點的巷道安全情況,如果采用起吊方式復軌,要安排專人檢查起吊車輛時巷道頂部的頂板情況,發現異常立即撤人。

8.卸完料的礦車復軌時首先在車輛一頭系上麻繩,麻繩長度不小于8m,開動絞車后將礦車緩慢起吊,人員在另一頭用麻繩牽引車輛至軌道處,人員距離礦車起吊點不得小于5m,將車輛放置到軌道上,絞車停電閉鎖后摘掉鉤頭,將礦車推走。

四、避災路線

(一)發生煤塵、瓦斯、火災或瓦斯突出事故時,人員應立即戴上自救器,在跟班隊長的帶領下按下面避災線路迅速撤離:

事故地點→111304工作面膠帶機順槽→中央(13-1)采區第三中部車場→中央(13-1)采區軌道上山→中央(13-1)采區下部車場→北翼軌道石門→-967m水平井底車場第八號交岔點→副井等候硐室→副井→地面。

(二)發生水災或頂板事故的避災路線:

事故地點→111304工作面膠帶機順槽→中央(13-1)采區第三中部車場→中央(13-1)采區軌道上山→中央(13-1)采區下部車場→北翼軌道石門→-967m水平井底車場第八號交岔點→副井等候硐室→副井→地面。

避災路線圖見圖1

其它未盡事宜按《111304工作面臨時風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操作規程》及《煤礦安全規程》等相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