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作面配電點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配電點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9673

一、工程概況

121106工作面現開始安裝,為下綜采面設備運行需要。根據礦領導安排,由我隊負責在東三軌道大巷2600m處和121106工作面膠帶順槽提料斜巷下部車場兩處施工121106工作面供電設備平臺和沿途電纜吊掛眼及起吊錨桿。為確保施工安全,特編制此措施。

二、施工方案

1、嚴格按機電部門提供的施工位置施工平臺、吊掛眼及起吊錨桿。

2、對于挖臺階后赤腳的地方要進行補打錨桿、掛網。

3、施工平臺長度嚴格安機電部門提供尺寸要求,長40m,寬度不小于1.5m,地坪厚度不小于200mm(在東三軌道大巷打平臺的厚度要根據軌道施工原則除了上不的超過軌面)。在東三軌道大巷打平臺施工要保證離主軌道的安全距離不小于600mm,在放設備的副道打平臺時要在軌道內側邊緣留有寬度不小于50mm,且低于軌道面不小于50mm的縫隙,為擺放移變用。

4、施工起吊錨桿及錨桿吊掛眼時的位置全部有使用單位進行點眼后我隊按照眼位進行施工。

5、在施工時要保護好巷道的水溝,對于損壞的水溝要重新修補,損壞嚴重及水溝挖除的要重新挖打,對水溝沒有水溝蓋板的進行鋪蓋水溝蓋板。

6、地坪采用水泥:混合料(黃沙:瓜子片=1:1)=1:4進行施工。水灰比為0.3~0.5。水泥為po.32.5普硅水泥,黃砂為中粗砂,瓜子片粒徑為5~10mm。地坪表面平整光滑,無麻面、無蜂窩。

7、對于施工的起吊錨桿必須經做過抗拔力實驗后方可使用。

8、登高作業超過1.5m,時要搭設腳手架做施工平臺。

三、材料參數及技術要求

1、錨桿:規格為ф22㎜l=2500㎜的左旋金屬強力錨桿,起吊錨桿施工時每根錨桿使用3卷z2850型樹脂錨固劑,外露在100mm-300mm之間,錨桿的錨固力不小于7t;電纜鉤吊掛眼錨桿采用規格為ф22㎜l=1200㎜的左旋金屬強力錨桿,使用1卷z2850型樹脂錨固劑,外露在100mm-200mm之間,

2、錨桿支護工藝

(1)施工錨桿孔:頂部采用錨索機按錨桿孔位打眼,幫部采用風煤鉆按錨桿孔位打眼巷道錨桿孔深總長2450mm。打眼完畢后,及時用掃眼器掃眼,確保錨桿的錨固力。

(2)送樹脂錨固劑:穿過鋼筋網孔眼向錨桿孔裝入樹脂錨固劑,用備好的錨桿慢慢將樹脂錨固劑推入孔底。

(3)攪拌樹脂錨固劑:用攪拌頭將鉆機與錨桿螺母連接起來,然后升起鉆機推進錨桿,推入孔底,停止推進鉆機,攪拌25~35s后停機,攪拌時風動錨注器要快轉慢進。

3、地坪采用水泥:混合料(黃沙:瓜子片=1:1)=1:4進行施工。水灰比為0.3~0.5。水泥為p.c32.5級硅酸鹽水泥,黃砂為中粗砂,瓜子片粒徑為5~10mm。地坪表面平整光滑,無麻面、無蜂窩。

四、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一)頂板安全管理

1、進入巷道必須敲幫問頂,由班隊長從外向里檢查頂、幫支護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可入內。施工中,要有專人對巷道頂板進行巡查,進行經常性敲幫問頂,發現問題,立即處理。

2、找頂工作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找頂工作應有2名有經驗的人員擔任,1人找頂、1人觀察頂板和退路,找頂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地點,觀察人員應站在找頂人的側后面,并保持退路暢通,找頂前要看好退路。

(2)找頂應從有完好支護的地點開始,找頂要由外向里、先頂后幫依次進行,找頂范圍內嚴禁有其他人員進入。

(3)找頂工具使用6分鍍鋅鋼管加工,分別為2m、3m、4m三種長度規格,一頭制作成斜尖形。找頂人員應戴手套,用長柄工具找盡頂幫危巖活矸,找頂時應防止煤矸順桿而下傷人。

(4)頂幫遇有大塊煤矸斷裂或較大面積離層時,應首先設置臨時支護,保證安全后,再由外而里順著裂隙、層理慢慢找下,不得強挖硬刨。危巖活矸未處理完時,嚴禁在該地點進行其他工作。

(5)每天應加強行走路線的找頂工作,每班安排專人對行走路線的頂板進行檢查,發現頂板有離層跡象應及時找掉,并完善找頂記錄,記錄必須齊全,有備可查。

(二)打平臺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卸料時料車兩端要用木楔楔穩,卸料人員要必須把料卸完以免浪費,卸料人要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卸料時要注意下方是否有人,要注意不要碰到其他人員。

2、拌料人員要佩戴防塵口罩,有必要時要采取灑水防塵。

3、打設備平臺時要按線立模,混合料要拌均勻,嚴禁平臺內有干料,地坪表面必須平整,無蜂窩麻面。

4、占道施工要在施工前、后不超過10m范圍內安設阻車器。阻車器有兩根道木“十”字型擺放在軌道上或用礦專用阻車器。當車輛過后阻車器要及時復位。

5、在施工時要有有車輛通過時,施工人員要注意避讓,要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在施工時如果有料在運輸軌道上要及時清理干凈,防止影響運輸車輛通行。

(三)工具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1、風鎬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1)使用時,裝上風鎬釬,握住手柄向沖擊力方向施力使風鎬進行工作。

(2)風鎬工作時,每隔2-3小時加潤滑油一次,注油時卸掉氣管接頭,斜置風鎬,按壓鎬柄,由聯接管處注入。

(3)在軟礦層工作時,勿使鎬釬全部插入礦層,以防空擊。鎬釬卡在巖縫中,不可猛力搖動風鎬,以免缸體和聯接套螺紋部分受損。

(4)如濾網被污物堵塞,應及時排除,不得取掉濾網。

(5)工作時應檢查鎬釬尾部和襯套的配合情況,間隙不得過大、過小,以防鎬釬偏歪和卡死。

(6)風鎬在使用期間,每星期至少拆卸兩次,用清潔的柴油洗清,吹干,并涂以潤滑油,再裝配和試驗,發現有易損件嚴重磨損或失靈,應及時調換。

(7)風鎬和風管必須連接牢固,擰緊擰牢,并用鐵絲帶上勁,以防脫落傷人。

2、風煤鉆使用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打眼前及打眼過程中,要首先檢查風煤鉆的完好情況、供風管路的連接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風帶要扎牢,嚴禁跑風、漏風。管路連接處要加好雙保險,用鐵絲綁好,防止脫扣傷人。

(2)領釬人袖口要扎緊,嚴禁戴手套。

(3)打眼時,嚴禁騎在風煤鉆上打眼,以免斷釬傷人。

(4)打眼前領釬人要用手鎬刨出眼窩,防止鉆頭亂跑。

(5)打眼時,扶鉆人員要做到在風錘左右兩側穩鉆,嚴禁身體直對鉆孔,嚴防斷釬桿傷人。

(6)打眼人員要作好個人防護,防止衣服、毛巾、燈帶等被釬桿絞住傷人。

3、風錘使用管理措施

(1)、打眼前及打眼過程中,要經常檢查風、水管路的連接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風錘與風、水帶連接要扎緊扎牢,嚴禁跑風、漏水。管路連接處要加好雙保險,用鐵絲綁好,防止脫扣傷人。

(2)、領釬人袖口要扎緊,嚴禁戴手套。領釬定位硬巖不少于50mm,軟弱巖不少于100mm。

(3)、打眼時,要隨時注意兩幫、頂板情況,發現有片幫、冒頂危險時,必須立即停鉆處理。

(4)、打眼前領釬人要用手鎬刨出眼窩,防止鉆頭亂跑。

(5)、打眼時,扶鉆人員要躲開眼口方向,站在風錘側面穩鉆,兩腿前后錯開,嚴禁身體直對鉆孔,禁止踩空或騎在氣腿上鉆眼,嚴防斷釬風鉆撲倒傷人。鉆桿下方不要站人,以免斷釬傷人。

(6)、多臺風鉆同時作業時,要劃分好區域,做到定鉆具、定人、定開眼順序,不準交叉作業。

(7)、鉆完眼后,應將鉆眼工具、設施撤出工作面,存放在安全地點;將風、水管閥門關閉;軟管盤放整齊。

(8)、打眼過程中,發現鉆具零部件、設施等出現異常時,必須停鉆處理。

(9)、嚴禁打眼與裝藥平行作業和在殘炮眼內繼續打眼,并必須堅持濕式打。

4、錨索機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要檢查施工點的安全情況,若有安全隱患,必須處理完畢后方可開機作業。

(2)施工前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找盡施工點處的浮矸和漿皮。

(3)開機前要認真檢查風管連接情況,確保不漏風。鉆機旋轉時,禁止用手觸摸旋轉的鉆桿。

(4)當鉆機收縮時,手不要握在氣腿上,以免擠傷手。

(5)鉆孔時,禁止使用太大的推進力,以防造成卡鉆和損壞鉆桿或鉆頭。

(6)施工錨索時,操作人員不得站在錨索機下作業,人員應站在錨索機人員應位于左側,使操作臂在右側。

(7)錨索按設計要求安裝后,及時使用張拉機具加壓。

(8)錨索施工時,如需搭設腳手架,腳手加必須搭設牢固,登高作業時人員要配帶保險帶。

(9)腳手架上施工錨索時,必須用8#鐵絲在頂板上固定好錨索機,防止摔錨索機傷人。

(10)操作工在施工前必須檢查風管是否扎緊,上緊聯接鏍絲后,必須用鐵絲將風管帶牢在風動工具上,防止脫落傷人。

(11)打錨索眼時,要高度注意觀察鉆進情況,在異常時必須立即停止檢查,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處理好后方可繼續打眼,防止斷釬傷人,周圍不得有閑雜人員。

(四)、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1、人力推車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一次只準推一輛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嚴禁在礦車前方拉車。同向推車的間距,在軌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時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5‰時,不得小于30m。

2)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或有障礙物,從坡度較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接近道岔、彎道、巷道口、風門、峒室出口時,必須安排專人在前方押車,及時發出警號。

3)嚴禁放飛車,嚴禁用車撞開風門。

4)坡度大于7‰時嚴禁人力推車。

2、車皮在平巷內停留必須采用木剎穩牢。

3、掉道事故處理安全技術措施

(1)、掉道時要有班隊長現場指揮,車輛復軌時前后5m范圍內要設好警戒。

(2)、重車掉道時要要先把物料卸掉后進行復軌,嚴禁重車復軌。

(3)、嚴禁用動力復軌。

(4)、平行車輛復軌要把鉤頭先摘掉。

(五)、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時高度不夠時應搭設腳手架,并按以下方法進行搭設。

(1)搭設腳手架采用1.5寸鋼管和管扣(管卡子)扣緊,或用雙股8#鐵絲交叉捆綁牢固,腳手架上方物品用鋼絲捆綁牢固,以防竄下傷人。

(2)腳手架上面平鋪不小于70mm厚的木板,鋪設寬度不小于1000mm,木板兩端要使用雙股8#或10#鐵絲與鋼管連接牢固,以防木板竄下傷人。

(3)在腳手架上施工的人員必須佩帶保險帶,保險帶要生根牢固可靠,保險帶應做到高掛低用。

(4)腳手架搭設時必須在非靠幫側加設“*”型斜撐,在腳手架下方增設防護欄,防止人員掉和工具或煤矸掉落傷及下方施工人員。

2、腳手架上煤矸、雜物及時清理干凈。常用工具必須拴牢,防止其墜落傷人。

3、腳手架上施工時,設好警戒,嚴禁人員通過。

4、腳手架前后10m必須設置警戒牌,任何人不得隨便拆除。

5、高空作業人員注意力要高度保持集中,要防止作業工具掉下傷人,同時,下面的人員要遠離可能掉物傷人的危險區域。

6、搭設腳手架所用大板、鋼管等物件的強度必須足夠,綁扎必須牢固、不晃動,作業時人員要避免在腳手架外沿從事作業。所有帶尖頭的雜物要及時清理干凈,需要使用的桿形材料必須橫放。

7、腳手架拆除時必須從上向下,且人員必須正確配戴保險帶和使用好人行梯,防止人員拆除時從腳手架下摔倒和腳手架倒架傷人。

8、人員上下腳手架平臺時必須使用人字梯,并且保證面向人字梯,抓住扶手上下。

9、在腳手架上刷擴或放頂時大塊必須破碎,連接的錨網必須剪斷,嚴禁將大塊開裂煤(矸)塊直接撬下砸在腳手架上。

10、搭設雙層腳手架時必須每根站柱用正規的管卡子卡牢固,并用雙股8#鐵絲綁扎做二次加固,每根站柱都必須加設斜撐加固。

(六)、打起吊錨桿及吊掛眼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起吊錨桿為φ22mm,l=2500mm的強力螺紋鋼左旋錨桿,每根錨桿采用3卷msk2850型樹脂錨固劑。錨桿外露300mm,錨桿抗撥力不得低于7t。

3、打起吊錨桿、錨索需要搭設腳手架,按搭設腳手架安全措施執行。

4、電纜吊掛錨桿為φ22mm,l=1200mm的強力螺紋鋼左旋錨桿,采用1卷msk2350型樹脂錨固劑,錨固長度不小于1200mm。

5、施工完畢后要聯系總工辦礦壓組進行抗拔力試驗,不合格的要進行補打。

(七)其它安全措施

1、巷道要定期灑水滅塵。

2、巷道要保持退路通暢,巷道內備足支護材料。

3、巷道停放輕、重車車輛及卸料時,每輛車都必須使用木楔掩牢。

4、現場人員在行走和作業必須佩戴好安全帽及穿好工作服,防止頂幫掉矸傷人。

5、施工人員在剪錨網、敲擊金屬物件等施工時必須佩戴防護眼鏡及手套。

6、所有職工都必須持證(入井證)上崗,特殊工種還須持特殊工種證上崗,嚴格按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各類司機必須由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的專職或兼職人員擔任。

7、井下不得大量存放水泥、速凝劑,以防長時間存放受潮失效。

8、發現有誤事的軌道要及時進行整道。用大錘作業時,必須先檢查工具是否牢靠,打錘人和撬枕木人不準對面作業,以免走錘、甩頭傷人。

9、斜巷堆放閑置的材料或工具在巷道幫部必須用鐵絲帶緊在幫部。

10、起吊重物的起吊錨桿(索)使用前先要做錨拉力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起吊。

11、吊掛管路要多人協作完成,相互配合好,喊清保安口號。

12、嚴禁人員站在礦車外沿上從事登高作業。

13、各種設備、工器具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不合格或有故障的嚴禁使用。

14、施工產生的廢舊金屬雜物嚴禁丟入皮帶進入系統,應集中堆放在幫部交接班時集中轉走到車場空車皮內。大塊矸石要及時用風鎬或大錘破碎后在進入系統。

15、每個出貨的茬口要在茬口的上方下皮帶安設合格的掃煤器,并及時清理掃下的煤。

16、施工人員需要進入皮帶里側施工時必須搭設牢固可靠的行人過橋,過橋要設好護網,施工人員要在皮帶下施工時皮帶嚴禁運行,皮帶運行時嚴禁在皮帶施工,如果皮帶下高度超過2m在下施工時必須把皮帶兩側用錨網做好可靠的防護網,并且皮帶架要要用雙股8#鐵絲或鋼絲繩吊掛到頂板牢固的地方,否則不準施工。

五、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一)、煤礦職業危害因素:

(1).粉塵:煤塵、巖塵、水泥塵等。

(2).化學物質: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氫等。

(3).物理因素:噪聲、高溫等。

(二)、相關規定及防治措施

1.煤礦粉塵危害防治

1.1煤礦作業場所粉塵接觸濃度管理限值判定標準如下:

粉塵種類?游離sio2含量(%)?呼吸性粉塵濃度(mg/m3)

煤塵?≤5?5.0

巖塵?5~10?2.5

10~30?1.0

30~50?0.5

≥50?0.2

水泥塵?<10?1.5

1.2防塵管路應鋪設到所有可能產生粉塵和沉積粉塵的地點,管道的規格應保證各用水點的水壓能滿足降塵需要,且必須安裝水質過濾裝置,保證水質清潔。

1.3施工時,必須采用濕式鉆眼,沖洗井壁巷幫,采用高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于8mpa)或壓風噴霧降塵、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1.4在煤、巖層中鉆孔,嚴禁打旱眼,應采取濕式作業。打幫部錨桿眼時為保證樹脂錨固劑的錨固效果可以不帶水,但打眼后要及時灑水除塵,其降塵效率不得低于95%,并確保捕塵、降塵裝置能在瓦斯濃度高于1%的條件下安全運行。

1.5施工時應采取濕式鉆眼法。應沖洗煤巖壁,應采用高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于8mpa)或壓氣噴霧降塵,出煤時應當灑水降塵。

1.6在施工地點迎頭向后50m設置三道能覆蓋全斷面的新型便攜式凈化噴霧,噴霧間距3~5m,出貨時對迎頭20m范圍內巷道及煤堆灑水除塵。

1.7轉載及運輸防塵。轉載點落差應小于0.5m,若超過0.5m,必須安裝溜槽或導向板。各轉載點應實施噴霧降塵(噴霧壓力應大于0.7mpa)或采用密閉塵源除塵器抽塵凈化措施。在裝煤點下風側20m內,必須設置一道風流凈化水幕。

1.8每圓班對整條巷道進行灑水滅塵一次。

1.9加強個體防護,對井下有粉塵的地帶,堅持使用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以控制粉塵對人體的危害。

2.煤礦噪聲危害防治

2.1煤礦作業場所噪聲危害判定標準:煤礦作業場所從業人員每天連續接觸噪聲時間達到或者超過8小時的,噪聲聲級限值為85db(a)。每天接觸噪聲時間不足8小時的,可根據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按照接觸噪聲時間減半、噪聲聲級限值增加3db(a)的原則確定其聲級限值,最高不得超過115db(a)。

2.2近距離接觸噪聲源人員,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規定要求,實際施工中可通過互換崗位、班中休息等方法進行調節。

3.煤礦高溫危害防治

3.1煤礦生產礦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26℃,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30℃。當空氣溫度超過上述要求時,必須縮短超溫地點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并給予高溫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超過30℃、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超過34℃時,必須停止作業。

3.2應當實行通風降溫,采取減少風阻、防止漏風、增加風機能力、加強通風管理等措施保證風量,并采用分區式開拓方式縮短入風線路長度,降低到達工作面風流的溫度。

3.3局部熱害嚴重的工作面應采用移動式制冷機組進行局部降溫,局扇前方設置制冷風機直接降低新鮮風的溫度。

3.4施工地點須24小時備有防暑降溫藥品,并不定期檢查藥品的存放情況以及藥品的有效期限,過期藥品嚴禁使用。

4.煤礦職業中毒防治

4.1煤礦作業場所主要化學毒物濃度限值如下:

化學毒物名稱?最高允許濃度(%)

一氧化碳co?0.0024

氧化氮(換算成二氧化氮no2)?0.00025

二氧化碳co2?0.5

硫化氫h2s?0.00066

4.2加強施工地點通風,采用通風的方法將各種有害氣體濃度稀釋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標準以下。加強個體防護,佩戴合格的個體防護用品。

4.3。需要進入閑置時間較長的巷道進行作業的,必須先通風、后作業。盲道或廢棄巷道應及時予以密閉或用柵欄隔斷,并設立警示牌。

4.4經常檢查和測量井下有毒有害氣體,對超過《規程》規定的有毒有害氣體,及時采取措施,加強通風,進行處理。

六、避災路線:

(一)施工中要堅持以下四條災害處理原則

1、及時匯報;

2、積極穩妥地開展自救,安全的消除和控制災害;

3、戴好自救器,安全撤離;

4、妥善避災,自救互救。

(二)各種災害事故的應急措施

1.避災應急原則:滅、護、撤、躲、報。

2.發生煤塵、瓦斯、火災災害時應急措施:

施工點發生煤塵、瓦斯、火災災害時,一定要鎮靜,不要驚惶失措,所有人員應迅速戴好自救器,按照就近進入新鮮風流側的原則撤退,根據災害地點的火情狀況,靠近事故點回風側人員,應盡可能避開火勢繞過著火點,進入新鮮風區域中。在瓦斯、煤塵爆炸的瞬間,應就地俯臥在水溝中,將面部及身體皮膚裸露部位盡可能浸在水中,等沖擊波過后,迅速戴好自救器,沿避災路線撤離災變現場。

3.出現瓦斯突出預兆和發生突出事故后的應急措施:

由班組長立即組織作業人員迅速戴好自救器,沿避災路線撤離,當避災路線受阻或其它原因不能撤退時,應就近進入避難設施進行避災,等待救援,同時向生產調度中心匯報。

4.發生突水預兆和發生水災事故后的應急措施:

發生水災時必須就近向高處撤離,及時向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匯報清水情,由生產調度指揮中心負責通知受水害威脅地點及附近工作人員按避災線路撤到安全地點。打鉆時鉆桿出水,嚴禁拔出鉆桿。

5.發生冒頂事故的應急措施:

施工中一旦發生冒頂事故,班、隊長首先將人員撤離危險區,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組織現場人員自救、互救,同時應立即向生產調度指揮中心詳細匯報事故情況。

(三)避災路線

施工地點發生事故后,現場管理人員和安全檢查人員要立即向礦調度和安監處進行匯報,并組織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并盡可能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減少財產損失。

發生水災、火災、煤塵、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災害時,避災路線:

施工地點→東三軌道大巷→中央軌道石門→副井→地面。

其他未盡事宜按照《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有關內容執行。

篇2: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配電箱開關箱設置規定

1、配電系統應設置配電柜或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實行三級配電,三級保護,各級配電箱中均應安裝漏電保護器。總配電箱以下可設若干分配電箱;分配電箱以下可設若干開關箱。總配電箱應設在靠近電源的區域,分配電箱應設在用電設備或負荷相對集中的區域。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得超過30m。開關箱與其控制的固定式用電設備的水平距離不宜超過3m。配電箱、開關箱周圍應有足夠2人同時工作的空間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礙操作、維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雜草。

2、動力配電箱與照明配電箱、動力開關箱與照明開關箱均應分別設置。

3、每臺用電設備必須有各自專用的開關箱,嚴禁用同一個開關箱直接控制2臺及2臺以上用電設備(含插座)。

4、配電箱的電器安裝板上必須設N線端子和PE線端子板。N線端子板必須與金屬電器安裝板絕緣;PE線端子板必須與金屬電器安裝板做電氣連接。進出線中的N線必須通過N線端子板連接;PE線必須通過PE線端子板連接。

5、隔離開關應設置于電源進線端,應采用分斷時具有可見分斷點,并能同時斷開電源所有極的隔離電器。漏電保護器應裝設在配電箱、開關箱靠近負荷的一側,且不得用于啟動電氣設備的操作。

6、配電箱、開關箱的進、出線口應設置在箱體的下底面,出線應配置固定線卡,進出線應加絕緣護套并成束卡固在箱體上,不得與箱體直接接觸。移動式配電箱、開關箱的進、出線應采用橡皮護套絕緣電纜,不得有接頭。配電箱、開關箱的電源進線端嚴禁采用插頭和插座活動連接。

7、配電箱、開關箱應裝設端正、牢固。固定式配電箱、開關箱的中心點與地面的垂直距離應為1.4~1.6m。移動式配電箱、開關箱應裝設在堅固的支架上。其中心點與地面的垂直距離宜為0.8~1.6m。

8、配電箱、開關箱應編號,表明其名稱、用途、維修電工姓名,箱內應有配電系統圖,標明電器元件參數及分路名稱。

9、配電箱、開關箱應進行定期檢查、維修。檢查、維修人員必須是建筑電工,持證上崗。檢查、維修時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鞋、手套,必須使用電工絕緣工具,并應做檢查、維修工作記錄。

10、配電箱、開關箱內的電器配置和接線嚴禁隨意改動。熔斷器的熔體更換時,嚴禁采用不符合原規格的熔體代替。漏電保護器每天使用前應啟動漏電試驗按鈕試跳一次,試跳不正常時嚴禁繼續使用。

篇3:施工現場變配電維修安全規定

1、現場變配電高壓設備,不論帶電與否,單人值班不準超越遮攔和從事修理工作;

2、在高壓帶電區域內部分停電工作時,人體與帶電部分,應保持安全距離,并需有人監護;

3、變配電室內、外高壓部分及線路,停電工作時:

①切斷有關電源,操作手柄應上鎖或掛標示牌;

②驗電時應帶絕緣手套,按電壓等級使用驗電器,在設備兩側各相或線路各相分別驗電;

③驗明線路或設備確認無電后,即將檢修設備或線路做短路接地;

④裝設接地線,應由兩人進行,先接接地端,后接導體端,拆除時順序相反。拆接時,均應穿戴防護用品;

⑤接地線應使用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多股軟裸銅線和專用線夾。嚴禁用纏繞的方法,進行接地和短路;

⑥設備或線路檢修完畢,應全面檢查無誤后方可拆除臨時短路接地線;

4、電器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接地或接零。同一設備可做接地和接零。同一供電網不允許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5、電器設備所用保險絲的額定電流應與其負荷容量相適當。禁止用其他金屬線代替保險絲;

6、施工現場夜間臨時照明電線和燈具,高度不低于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