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
一、電(氣)焊作業說明
施焊單位:掘進三隊二組編制人:宋兵武
作業起因:預防皮帶機轉載點撒煤作業地點:4102輔運機頭處
作業內容:焊接4102輔運皮帶機轉載點擋煤板
作業時間:2015年1月22日16:00時至24:00時
二、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的周邊環境
支護形式:錨桿+錨索+金屬網
頂板圍巖情況:頂板穩定、支護完好
供水管路安裝情況:供水管路已經連接到作業地點,供水正常
存放易燃易爆品情況:作業地點沒有易燃易爆物品
三、施工過程:在地面裁剪好合適的鋼板,入井后焊接在4102主回撤通道皮帶機尾,形成溜煤槽。
四、通風系統及避災路線:
通風系統:新鮮風流→副斜井→4煤暗副斜井→4煤一盤區集中輔運大巷→4102輔回撤通道→風機→4102輔運→作業地點。污風流→作業地點→4102輔運→4102輔運與主回風大巷調節風窗→主回風大巷→回風立井→地面。
避災路線:作業地點→4102輔運→4煤一盤區集中輔運大巷→4煤暗副斜井→副斜井→地面。
五、作業人員貫徹學習簽字確認
電(氣)焊工:跟班隊長:
灑水人員:其他作業人員:
瓦斯檢查員:安全員:
六、電(氣)焊作業完成確認:
現場負責人:安全員:
七、安全技術措施
為進一步加強大地精煤礦井下電(氣)焊作業安全管理,預防事故發生,理順管理流程,明確責任,結合煤礦實際,制定本措施。
(一)電(氣)焊是指電焊、氣焊等作業的一種或幾種。
(二)各單位要嚴格控制電(氣)焊作業次數,小件機電設備的電(氣)焊在地面進行。錨桿和錨索的切割使用液壓剪進行切割,嚴禁氣割。
(三)施工隊每次電(氣)焊作業必須提前制定安全技術措,分級會審,由礦長批準,分級備案管理。
1.煤礦主井井筒、副井井筒、主運輸大巷、輔助運輸大巷等進風巷道的電(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的程序簽批后,報調度室、安質科、通風隊、安監站各一份,電(氣)焊現場留有一份,以備檢查。
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地點一般嚴禁電(氣)焊,如特別需要,制定安全技術措施,由總工程師組織煤礦相關部門會審,經礦長批準后報安質科備案,并嚴格執行。
(四)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由施工單位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編制,一個措施只能在規定時間內一個地點使用一次,嚴禁使用“通用”措施或同一地點多次使用一個措施。
(五)電(氣)焊一般規定
1.電(氣)焊工必須由受過專門培訓、取得相應資格的人員擔任,并要求持證上崗,嚴格執行本工種的操作規程并個體防護措施到位。
2.在施工前、施工過程中及施工后,應進行三位一體的安全檢查(安全員、瓦檢員和班組長應共同進行安全檢查)。重點對頂板、支護處的瓦斯、氧氣及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進行檢查,若發現異常情況,必須停止作業進行處理,確認安全后方可再組織施工。
3.電焊機絕緣必須良好。電焊機的電源線應使用良好的橡膠絕緣線,電源線的長度應盡量短。如因生產急需確需較長的電源線時,應距巷道底板2.3m以上吊掛。
4.禁止將氧氣瓶和可燃氣瓶放在一起,氧氣、乙炔瓶使用時相距10米以外,氧氣、乙炔膠管不得混用。
5.禁止在離乙炔、氧氣瓶10米以內進行明火作業,乙炔瓶在使用時只能直立,且必須安裝防止傾倒的保護裝置。
6.氧氣瓶、乙炔瓶在備用和運輸時應擰緊瓶帽,檢查并確保瓶口不得漏氣。運輸時必須分車放置,單獨運輸,并有可靠的防撞、防震裝置。
7.電(氣)焊前必須將電(氣)焊地點20m范圍內的易燃物清理干凈,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
8.現場必須有與該地點作業內容相符的、經批準的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
9.氧氣、乙炔瓶應放置在進風側,氧氣瓶、氧氣表及焊割工具上嚴禁沾染油脂。
10.電(氣)焊后清理現場,用水噴灑消滅火種,并由施工負責人指明一人在現場監護1小時以上,若發現異常異狀,立即處理,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現場。
11.電(氣)焊施工作業完工后,必須及時將井下的氧氣、乙炔瓶等電(氣)焊工具護送升井,嚴禁井下存放氧氣、乙炔瓶。
12.在高處電(氣)焊作業時,電(氣)焊工及施工人員必須佩帶合格的安全帶,并正確使用安全帶。氣瓶、電源、膠管應妥善固定。電(氣)焊過程中,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并灑水,以防止火星引燃。
13.工作點配備至少兩臺8kg以上完好滅火器,施工人員需熟練滅火器使用方法,同時工作地點必須儲存體積不少于0.2m3的砂子備用。
14.井下施焊火種只能使用火柴,不準使用打火機或其他火種,火柴必須由瓦斯員或專職安全員攜帶和保管,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查人員匯報火柴使用情況。
(六)電(氣)焊特殊規定
1.檢查電(氣)焊地點20m范圍內頂板及兩幫支護是否安全可靠,并將易燃物品清理干凈,確實無法清理的應采取防燃燒措施。
2.電(氣)焊地點20m范圍內進行沖塵,嚴禁煤塵堆積。
3.電(氣)焊前由測風員測定作業地點風速,風速必須滿足《煤礦安全規程》要求,當風速不足或超速時,由通風隊進行調節;瓦檢員測電(氣)焊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是否小于0.5%,并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內無瓦斯積存。瓦斯濃度超過0.5%或有瓦斯積聚時嚴禁電(氣)焊。
4.對電(氣)焊設備及相關設備停電掛牌。
5.電(氣)焊過程中,距離電(氣)焊地點上、下風側10m位置巷道頂板處分別懸掛多種氣體檢測儀,用于檢測有毒有害氣體情況,同時瓦檢員隨時監測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和風速,發現瓦斯濃度超過0.5%或風速不符合措施規定,立即停止電(氣)焊,消滅火種。
6.電(氣)焊過程,除電(氣)焊工和相關工作人員外,禁止任何人接觸電(氣)焊機,并在電焊機一側懸掛有電危險警示牌版。需要移動電(氣)焊機時,必須停掉電源。
7.電(氣)焊過程中由施工負責人或由其安排專人監視火花,采取措施防止引燃膠帶或其他易燃物。
(七)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
1.電(氣)焊工作應提前一個班通知調度室、安質科、通風隊和安監站,以便工作協調安排。
2.現場施工中瓦斯員負責電(氣)焊前、電(氣)焊過程中的瓦斯及有毒有害氣體檢查,電(氣)焊工作結束后在電(氣)焊審批書上簽字。
3.現場施工中安全員負責監督檢查電(氣)焊前、電(氣)焊過程中及電(氣)焊結束后各項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落實情況,電(氣)焊工作結束在電(氣)焊審批書簽字。
4.現場施工中瓦檢員、安全員不在現場嚴禁電(氣)焊。
5.井筒和進風大巷的電(氣)焊作業,由施工負責人現場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落實;井下其他地點的電(氣)焊作業,由礦總工程師或跟班礦領導負責現場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落實;每次電(氣)焊工作由安全員現場監督。
6.電氣焊結束后,由施工單位負責人向調度室、安質科、駐礦安監站匯報作業情況。
(八)其他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及《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煤礦井下電(氣)焊作業暫行管理規定》執行。
篇2:煤礦井下電氣焊作業安全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氣焊)作業引發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電氣焊作業必須制定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并有專職瓦檢員、安監員現場監督檢查。
第二條每班內只允許有一個地點進行電氣焊作業。
第三條有條件拆裝運輸的設備、部件需要動用電氣焊維修時,必須升井進行,不得在井下維修。
第四條設備安裝需要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在設備入井前進行,不得在井下進行電氣焊作業。
第五條能夠移至全負壓通風區域進行的電氣焊作業,必須移至全負壓通風區域進行。在綜采工作面和回風巷內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采取特殊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六條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礦機電、通風、安監、調度和監理公司等部門審查,由礦總工程師審批。
第七條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中應明確施工時間(計劃)、地點、作業內容、現場負責人、專職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和攜帶火種人員。
第八條一個措施只能在一個地點使用一次,嚴禁一個措施多次使用。
第九條進行電氣焊作業有可能影響到相關聯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施工單位應在作業前以書面形式通知關聯單位,以便關聯單位做好防范措施。
第十條電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作業。
第十一條電氣焊作業前,作業現場負責人應組織有關作業人員貫徹學習已審批過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
第十二條電氣焊割作業前,施工單位應到礦調度室進行登記,調度人員應對電氣焊作業地點附近的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統一協調,以保證作業安全。電氣焊作業結束后,作業負責人要在觀察1小時以后及時匯報調度室,調度員要做好記錄。
第十三條作業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現場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攜帶火種人員、作業時間、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以上任何一項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審批措施。
第十四條電氣焊作業地點必須配備消防器材。應至少備有兩具4kg干粉滅火器和0.2m3的滅火砂,并有可靠的滅火水管,由噴灑水人員負責噴灑水。
第十五條電氣焊作業前及作業過程中,瓦斯檢查員必須全程監測作業場所有害氣體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時,立即停止作業。安監員必須全程監督檢查施焊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攜帶火種人員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只允許使用火柴)使用情況。
第十六條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帶電設備以及正在運轉的機械上進行電氣焊。
第十七條進入設備或容器內部作業時,施焊人員要穿干燥工作服和絕緣鞋,并設專人監護。禁止將泄露乙炔氣的焊炬、割炬攜帶到設備內和容器內,以防混合氣體遇明火爆炸。
第十八條電氣焊設備及工具必須完好、絕緣良好。焊機外殼必須接地,必須雙線作業。
第十九條電氣焊作業時,應在工作地點及其附近設置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渣等高溫物品,并及時撲滅明火。
第二十條電氣焊工作完畢或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由焊后留守人員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第二十一條電氣焊作業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必須全部回收并及時運至地面存放,不得在井下存放。
第二十二條井口房,地面煤倉內,煤倉上、下口,皮帶走廊,洗煤廠篩分破碎車間等可能有粉塵或瓦斯積聚的地方進行電氣焊作業,視同于井下作業。
第二十三條電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作業完成后措施必須交由施焊地點所在單位安全管理部門統一存檔。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制度進行電氣焊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制止,并參照《李家壕煤礦安全處罰管理辦法》進行處罰。
第二十五條本制度適用于神華包頭礦業公司李家壕煤礦所屬各單位及各外委單位。
第二十六條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井下動用電氣焊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礦井因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引發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等規定,制定堿溝煤礦井下動用電焊、氣焊管理制度。
一、電焊、氣焊報告審批:
1.井下動用電焊、氣焊作業必須嚴格執行電焊、氣焊項目審批制度,電焊、氣焊申請單位是電焊、氣焊項目的安全責任主體,全面負責電焊、氣焊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必須由礦生產指揮中心、通風隊、設備辦、本安辦審查,由分管礦領導、礦總工程師、礦長審批。審批程序如下:
施工單位:區隊隊長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的相關業務內容進行核查,明確電氣焊時間、地點、作業人員。
各職能部門: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的相關業務內容進行審查。
生產指揮中心和設備辦:對動用電焊、氣焊作業是否符合礦井的安全生產要求進行審查。
通風隊:對電焊、氣焊地點環境條件是否安全可靠審查。
本安辦:對《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審查。
分管領導:根據礦領導責任分工,對是否必須在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審批。
總工程師:對是否必須在井下電焊、氣焊及電焊、氣焊地點環境條件是否安全可靠審批。
礦長: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最終審批。
2.電焊、氣焊申請單位必須提前一天審批《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及編制符合現場實際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在礦調度晨會上進行通報。特殊情況(如夜班設備出現問題,確實需要動電、氣焊)進行電焊、氣焊作業時,按程序審批電、氣焊報告。
3.安全技術措施要結合現場,要按照工作任務里的每項程序進行編制,并依據風險類型的不同針對管理對象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4.《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一式4份,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報告審批后,在動用電焊、氣焊前,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交給通風隊一份、本安辦一份、生產指揮中心一份、電焊、氣焊操作人員一份(必須隨身攜帶)。由通風隊、本安辦管理人員交給瓦檢員、安全員帶入井下,交給生產指揮中心的一份報告不入井。
5.執行“一焊一審批”原則,一個作業地點必須有一份《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現場實際施工內容必須與電焊、氣焊報告審批的內容相符。
二、電、氣焊作業安全管理:
1.井口把鉤工、檢身工負責檢查電焊、氣焊設備入井的情況。入井前的綁扎、運輸是否安全可靠;電焊、氣焊設備憑《電焊、氣焊報告》方可入井。
2.氧氣瓶、乙炔瓶必須使用礦車或平板車運輸,嚴禁氧氣瓶、乙炔瓶同車運輸,不得同人、油脂、易燃、易爆物品同車運輸,輕裝輕放、綁扎牢固,防止滾動。氧氣瓶、乙炔瓶必須裝設防震膠圈、防護帽,搬運前檢查防護帽是否擰緊。
3.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升井時,機運隊井口人員必須進行登記。登記內容包括:使用單位、使用地點、入井時間、升井時間。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作業后,必須及時將電焊、氣焊設備升井,電焊、氣焊設備在井下存放的時間嚴禁超過12小時。機運隊負責監督,對在井下存放的電焊、氣焊設備超過12小時的單位在調度晨會上進行通報。
4.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必須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每次審批時在電氣焊報告臺賬上進行記錄,且各單位臺賬必須相符。
5.通風隊瓦檢員負責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全程現場檢測,確保作業區域各種氣體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否則嚴禁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6.動用氣焊所需火種必須是火柴,嚴禁使用打火機等其他火種;火柴必須由持《電焊、氣焊報告》、執行現場瓦斯檢查的瓦檢員攜帶。
7.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間距必須保持在5米以上,各類氣瓶要距動火點20米以上,并且乙炔瓶必須放置在電焊、氣焊點的下風側,以防止乙炔瓶閥門、氣帶漏氣造成乙炔燃、爆等事故。
8.電焊、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焊、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從事井下電焊、氣焊作業。
9.電焊、氣焊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專用手套、焊帽、防護眼鏡,衣領袖口必須全部扎緊。
10.電焊、氣焊設備必須完好。各種氣瓶連接處、膠管接頭、減壓器等完好可靠,氣割用具、氣帶接頭連接處使用專用卡子并固定可靠;嚴禁沾染油脂。電焊設備及工具的絕緣和焊機外殼接地必須良好,使用專用的焊鉗線、接地線,嚴禁使用其他電纜代替。
11.電焊、氣焊作業影響到相關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施工單位應在作業前以書面形式通知相關單位,以便相關單位做好防范措施。
12.在電氣設備、開關(無法升井的)等物體上焊接時,停電后方可焊接。在皮帶機上方焊接時,帶面必須用不燃性材料進行保護。
13.施工單位電焊、氣焊工作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回收電焊、氣焊設備,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現場負責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14.井下電焊、氣焊開始到結束,現場負責人、噴灑水人員、瓦檢員、安全員必須在現場實時監管。開始前,必須由瓦檢員電話通知生產指揮中心后方可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15.電焊、氣焊作業結束后,現場負責人、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瓦檢員、安全員在電焊、氣焊報告上簽字并由瓦檢員電話通知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員。井下三份電焊、氣焊報告當天必須由瓦檢員收集齊全,交回到礦生產指揮中心存檔,此項工作方可結束。
16.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
17.井下有電焊、氣焊作業時,跟班礦領導必須到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督促措施落實到位。
18.生產指揮中心負責協調與電焊、氣焊作業有關聯的所有工作。
19.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帶電設備以及正在運轉的設備上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20.施工單位在審批電焊、氣焊報告前必須計劃準確施工時間,完成電焊、氣焊報告審批后,施工單位必須在審批的時間內完成電焊、氣焊工作,瓦檢員、安全員必須在審批的時間段內在現場進行監督、檢查,嚴禁超時,特殊情況(如工作面回撤)除外。
21.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等動火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現場檢查和監督:本安辦安全員負責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行使安全監管職責;通風隊瓦檢員負責井下電焊、氣焊作業環境的檢查與監督。
(2)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地點前后兩端各10米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前后10米范圍內各懸掛一臺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電焊、氣焊操作人員必須隨身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
(3)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承接火星。
(4)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經檢查確認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
三、電、氣焊作業的考核:
1.《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審查、審批簽字記錄不全就在現場作業的,對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0元。
2.安全技術措施未結合現場實際編制的或與現場環境不符的,對單位第一責任者和編制人各罰款100元。
3.施工單位未執行“一焊一審批”原則,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500元。
4.電、氣焊報告及措施審批完后,未及時將《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交給通風隊一份、本安辦一份、生產指揮中心一份,對施工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5.電、氣焊作業人員未隨身攜帶《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對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罰款100元。瓦檢員、安全員未將各自的《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帶入井下,對本安辦、通風隊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6.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前,監督檢查人員未到位就進行作業,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500元。
7.通風隊瓦檢員未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進行檢測,施工單位人員就進行電焊、氣焊作業,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0元。
8.動用氣焊所需火種除火柴外,使用打火機等其他火種,對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罰款200元,瓦檢員罰款200元。
9.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擺放位置不符合要求的,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元。
10.未取得電焊、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從事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對操作人員罰款500元,對現場負責人罰款200元。
11.施工單位電焊、氣焊工作暫停時,施焊人員未按程序進行清理就離開作業現場,對作業人員罰款100元。
12.井下三份電焊、氣焊報告由現場人員簽字后未交回到礦生產指揮中心存檔,對瓦檢員罰款100元。
13.未指定瓦檢員、安全員在現場檢查和監督,對相關單位負責人罰款100元;瓦檢員、安全員未在電、氣焊審批的時間到達現場,延誤現場作業時間,對遲到的監督檢查人員罰款100元。
14.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地點未按要求設置消防設施,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元。
15.電焊、氣焊操作人員未隨身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對現場操作人員罰款100元。
16.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作業后,未及時將電焊、氣焊設備升井,電焊、氣焊設備在井下存放的時間超過12小時,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200元。
17.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未按要求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對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18.機運隊負責井口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升井記錄,如與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不符,對機運隊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19.施工單位未在電焊、氣焊報告審批的時間內完成電焊、氣焊施工,對現場負責人罰款100元。
20.電焊、氣焊設備憑《電焊、氣焊報告》方可入井,井口放料人員未見《電焊、氣焊報告》下放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對井口放料人員罰款200元。
21.井口放料人員下放電焊、氣焊設備前,必須進行認真檢查,發現不符合要求的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對井口放料人員罰款100元。
22.電焊、氣焊作業區域環境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而進行電焊、氣焊作業,按照事故進行調查,相關人員從嚴處理。
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