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工作面疏排水安全技術措施
隨著葦子溝煤礦礦建二期工程向前的推進,將揭露b6、b7、b8上、b8煤層,西山窯組上段下段與煤層間(b6—b8煤層間含水層)含水層段為主要含水層,施工中的防治水原則為:鉆孔探水,疏放降壓,以疏為主,探注結合,排水保障,先探后掘。為保證二期工程的安全施工,特編制此措施。
一、工程概況
回風井井筒已施工完,現施工集中回風上山,已施工至里程285m。主斜井井筒已施工至1145m。副斜井井筒已施工完,現施工井底車場,已施工至里程74m。
根據《新疆準南煤田呼圖壁縣葦子溝井田水文地質補充勘查報告》評審驗收意見:
1、初步查明礦井直接充水含水層段為中侏羅統西山窯組中砂巖,含水層段厚度20—110m,平均65m;間接充水含水層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統洪沖孔隙潛水含水層、燒變巖層空隙裂隙含水層。
2、預測首采區開采涌水量及主、副斜井筒涌水量:
礦井正常用水量為q1=725m³/h,最大涌水量q2=1160m³/h;
主斜井涌水量b5煤頂板以上含水層涌水量為q1=88.04m³/h,q2=140.87m³/h;b5-b8煤層間含水層涌水量為q1=63.77m³/h,q2=102.04m³/h;
副斜井涌水量b5煤頂板以上含水層涌水量為q1=88.15m3³/h,q2=141.04m3/h;b5-b8煤層間含水層涌水量為q1=58.69m3³/h,q2=93.91m3/h
二、各工作面排水方案
1、目前回風斜井總涌水量30.5m³/h,在臨時水倉設置3臺d85排水泵,已形成一臺工作、一臺檢修、一臺備用。集中回風上山160m設置臨時水倉,配備2臺d46排水泵,集中回風上山的掘進至中部車場,在中部車場設置臨時水倉,配備2臺d46排水泵。使中部車場臨時水倉排水至回風井臨時水倉,再由回風井臨時水倉排至地面。
2、目前主斜井總涌水量32m³/h,在里程1110m臨時水倉,計劃設置2臺d85排水泵,形成一臺工作一臺備用排水條件。隨著主斜井的向前推進,在與井底車場貫通前,根據工作面涌水量和排水能力向前設置臨時水倉。與井底車場貫通后,主斜井不再設置臨時水倉,井筒水自流至副井底井底車場臨時水倉,從副井底井底車場臨時水倉排至地面。
3、目前副斜井及井底車場總用水量28m³/h,在副斜井井筒1200m處設臨時水倉,設2臺d85排水泵,形成一臺工作一臺備用。在翻罐籠附近設置積水坑,安裝7.5kw電泵,把積水排至1200m處臨時水倉。副井井底盡快形成外水倉臨時水倉排水條件,采用一級排水方案,在外水倉設臨時泵房,利用永久水倉的部分外水倉(有效容積1610m3)做臨時水倉,配1臺md155—67×7水泵、4臺md85—67×7水泵,其中1臺md155泵、1臺md85泵為工作泵,2臺md85泵為備用泵,1臺md85泵為檢修泵;井筒內新敷設1趟φ219×8mm無縫鋼管做排水管,留用一期1趟φ159×5mm排水管、1趟φ108×4mm供水管做備用排水管,管路采用井壁吊掛形式固定。臨時排水系統設計滿足二期施工排水要求。
順槽施工前,永久水倉、泵房要施工完畢并形成排水能力。永久排水系統形成后,施工利用永久排水系統排水。
葦子溝煤礦礦建二期工程臨時排水設備技術數據
設備
名稱規格
型號單位數量流量(m3/h)揚程(m)功率(kw)電壓(kv)備注排水泵md155-67×7臺臨時泵房排水泵md85-67×7臺4854691850.66臨時泵房風動潛水泵bqf-50/25臺62550工作面
三、保證措施
(一)巷道頂板淋水處理措施
1、若巷道頂板錨桿(錨索)眼內淋水則在淋水的錨桿(錨索)下懸掛接水漏斗將水排至指定的水溝或積水坑。
2、當巷道頂板淋水大無法控制時,視情況在淋水處周圍打眼注漿從而控制水勢。
3、底板出水時使水自流至水溝或積水坑。
4、防治水機構人員必須對井下淋水進行觀察,記錄水壓、水量、淋水水源的層位等情況變化,收集數據掌握井下水文地質資料。
(二)疏放水安全措施
1、探放水時探到水源后,在出水量不大時,用探水鉆孔放水;放水鉆孔的孔口必須安裝套管加固,鉆孔放水時指定專人監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如果巖層松軟,水壓較大時,還應對巷道全斷面進行加固,如遇有水量突然變化時,必須進行現場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當水量很大時,需另打放水鉆孔。
2、放水前應進行水量、水壓及巖層透水性試驗,并根據排水設備能力及水倉容量,擬定放水順序和控制水量,避免盲目性。
3、排放頂板水過程中隨時注意水量變化,出水情況,有無有害氣體涌出,有無特殊聲響等,發現異狀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報告調度室。
4、事先定出人員撤退路線,沿途要有良好的照明,保證路線暢通。
未盡事項嚴格執行《葦子溝煤礦礦建二期工程(主副井區)施工組織設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篇2:井下排水設備檢修及管理制度
一、檢修管理制度
排水系統是井下礦山生產活動的保障系統之一,擔負著井下的疏干和排洪任務。因此它是設備管理和安全生產的要點。礦各級領導、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操作工人必須高度重視,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做到人人有專責,事事有人管。
(一)具體要求
1、各潛水排污泵運轉正常;
2、檢查各水泵電機接線端子是否堅固、檢測電機運轉是否正常;
3、水泵在累計運行2000小時后進行一次大檢修,應該由熟悉水泵的工人檢修;
4、水泵電機及水泵開關表面必須清潔;
4、水泵機組有無振動及異常響聲;
5、泵葉泵殼的腐蝕泵殼及機座定期涂除銹油漆;
6、各水倉內應無大量堆積淤泥;
7、水倉外圍的護欄完整;
8、水倉附近不得有雜物阻礙水泵工作暢通;
9、各閥門開關位置要正常;
10、各閥門管道應無漏水現象,壓力表讀數應該正常;
11、檢查所有管道閥門的防銹保護是否完好,必要時做油漆大保養,更換已腐蝕及老化的密封件和不能繼續使用的管道;
12、電機接線盒有無發熱現象;
13、檢查連接水泵的開關是否運轉正常,電纜、開關是否漏電;
14、聯軸節填料松緊情況,排除不正常的漏水現象;
15、密封環磨損情況,測量記錄運動間隙,軸承的腐蝕情況,密封填料,必要時更換或修理。
刮板機管理維修制度
l、根據《煤礦規程》規定,刮板機在使用前應檢查是否有產品合格證,并檢查在運輸或存放過程中有無損壞,如有問題及時處理,否則不準使用。
2、機組一旦安裝調試后,不得隨意搬動。
3、機組應定期檢修。
4、機組應設專業的維護人員,確保機組安全使用。
篇3:井下排水管理規定(新)
井下排水管理
1、中央水泵房水泵必須保證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可以在20h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目前中央水泵房有五臺D155-67×9型水泵,額定流量為155m3/h,額定揚程為603m。二臺工作,二臺備用,一臺檢修。必須經常保證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完好。
2、中央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8小時的礦井正常涌水量。盤區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4h的盤區正常涌水量。水倉的空倉容量必須經常保持總容量的50%。中央水倉有效長度270m,凈斷面9.1m2,有效容量2457m3。
3、井下所有各排水點必須安排專人開泵、排水、清煤泥,保持管轄巷道內無積水或水倉水位處于最低位。
4、各排水點必須懸掛水倉警示牌及排水設備管理牌,管理牌內容包括水倉編號、隊組名稱、水泵編號、型號、排水量。
5、中央水泵、盤區水泵及綜采工作面主要排水系統必須建立水泵運行日志,并要求存檔1年。
6、地質測量部必須加強對井下各采掘開生產頭面的排水管理,加大監督、考核力度。
掘進工作面防治水管理
1、各掘進隊組按本工作面防治水措施要求,在工作面安裝排水系統,配足水泵及管路,加強排水設備、管路、供電的日常檢修、維護,確保排水系統正常運行,保持巷道內無積水或水倉水位處于最低位,定期安排人員對水倉或水溝進行清淤。排水系統隨工作面掘進必須向前延伸,距工作面不大于30米。
2、地質測量科對可能與采空區或密閉巷道貫通的掘進頭面必須提前50米下發貫通通知書,生產技術部根據預報通知書提前安排施工隊組制定專門的防治水措施,如巷道密閉拆開排水前,通風管理部要預先安排瓦斯排放工作。
3、在巷道工程移交時,由機電管理部牽頭,有關單位配合將排水系統做為一項主要工作進行移交,無排水系統或排水系統不完善無法正常排水的巷道嚴禁移交,必須限期整改完后方可移交。
4、各開掘隊組在巷道掘進期間,根據地質測量部提供的預測最大涌水量,必須安裝排水系統,包括配備水泵及排水管路,及時在低洼處掘打標準水倉。標準水倉的規格設計和施工由生產部具體負責。
5、各掘進隊組根據水文地質預報,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則,杜絕冒險蠻干的行為。對過地質構造可能造成的涌水異常應超前備足水泵及管路,做到早準備、早預防。
6、掘進巷道頂板淋水、涌水影響人員通行和正常施工作業時,要采用雨布遮擋、接水器導流、挖溝引流等方式,加強水害治理,并嚴禁將淋、涌水引入皮帶或刮板輸送機,造成煤質水分超標或煤倉跑水煤等事故的發生。
回采工作面防治水管理
1、生產技術科做好防治水工程設計、組織實施及驗收工作,機電管理部做好水泵、管路選型及組織安裝和業務管理工作。各有關單位按照綜采工作面防排水方案,完成分管范圍內防治水工程,并在工程完成后嚴格履行移交驗收手續,相關業務部室及隊組要在移交單上簽字。綜采隊組要根據回采過程中工作面及順槽巷道實際底板起伏情況,再掘打臨時水倉并安泵接管進行動態排水,隨時將工作面及順槽低洼處積水排出。
2、綜采隊在回采過程中必須注意觀測老塘出水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匯報調度室。
3、綜采工作面的開工驗收也必須將工作面的排水系統作為一項主要項目進行驗收,驗收不合格,必須限期整改后方可驗收移交。
4、綜采工作面回采開始后兩側順槽內排水工作歸綜采隊管理。包括巷道文明生產及排水點清挖煤泥工作。
5、地質測量部必須加強由于受采動影響發生綜采工作面順槽煤柱底鼓裂隙滲漏水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