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風巷打鉆安全技術措施
為確保證礦井安全生產,1101回風巷在打探放蘇田老井采空區積水鉆孔時確保安全,同時在掘進中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探清前方水情、瓦斯煤層賦存情況,擬使用dy—1250型煤礦液壓坑道鉆機于2014年2月20日進行打鉆,為確保打鉆施工安全,特編制本措施貫徹執行。
一、探放水目的:
為了查明消除1101回風巷掘進工作面前方頂部蘇田老井采空區老窯水、含水層、積水區域等水體的具體位置、產狀等,有效的防治礦井水害做好必須的準備工作,實現對井下水害探、防、堵、截、排的綜合治理措施。保證安全生產,嚴格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打鉆進行探放水。
二、探放水原則:
(1)先隔離后探放。礦井水害與地表水有密切水力聯系且雨季可能接受大量補充的老空水,老空積水量較大,水質不好(酸性大),為避免負擔長期排水費用,對這種積水區應先設法隔斷或減少其補給水量,然后再進行探放水,若隔斷水源有困難無法進行有效的探放,則應留設煤巖柱與生產區隔開,待到礦井生產后期再進行處理。
(2)先降壓后探放。對水量大、水壓高的積水區,應先從頂、底板巖層打穿層放水孔,把水壓降下來,然后再沿巖層打探水鉆孔。
(3)先堵后探放。當老空區為強含水層水或其它大小水源水所淹沒,出水點有很大的補給量時,一般應先封堵出水點,而后再探放水。
三、水文地質:
1、地下水類型、含水層及隔水層
1)地表水
礦區位于珠江水系北盤江上游巴郎河支流流域范圍內,地表水系不甚發育,多為山區雨源型沖溝。在礦區中部有一條自西流向東的小河,流量受大氣降雨的控制,雨季降水時流量增大,冬季(枯水季節)流量較小。
2)含(隔水層)
下二疊茅口組(p21)和下三疊統永寧鎮組(t1yn)的碳酸鹽巖,巖溶較發育,含巖溶水,富水性較強。上二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p2β),含基巖裂隙水,淺部風化帶裂隙較發育,富水性較強,深部則富水性較差,含水微弱,上二疊統龍潭組(p21)和下三疊統飛仙關組(t1f)以碎屑巖為主,含基巖裂隙水,其富水性差,含水微弱,第四系(q)殘坡積沖積層含孔隙水,富水性差含水較弱。
3)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
礦區地下水主要來自匯水面積內大氣降水的入滲補給和流經區內小河的補給,補給量受降水量及其季節的控制明顯。地下水總體由西向東逕流,并經井、泉等天然露頭排泄流入北盤江上游的巴郎河。
2、老窯水及采空區水
依據楊家寨煤礦開采設計,首采區1101采面西部,部署在原蘇田礦井2112采面工作面深部,原蘇田礦井2007年關閉,老井積水。
1)積水原因
蘇田礦井時建于1996年,采用斜井開拓,主采c1#煤層,2007年底關閉,該礦井口位于通仲河河床一側,通仲河長年流水,受地表水影響,礦井被水淹沒至今。
2)蘇田礦井積水量
整合關閉前蘇田礦井,主斜井口標高+1596米,開采標高+1504米,根據調查資料,估計c1#煤層采空面積1.7萬m2;預計礦井積水2.萬m?;,加井下正常涌水量。
3)1450水平情況
首采區1101采煤工作面回風巷,設計標高+1450m,1101采煤工作面位于蘇田老井2121工作面深部,該工作面運輸巷標高+1504m,與1101采煤工作面相對垂直標高54m。
3、礦床沖水因素分析
大氣降水、地表水、老窯積水及第四系孔隙潛水是礦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一般以沿節理裂隙滲入礦井,裂隙發育地段水量有所增加。同時礦區中部的小河沿煤系地層經過,而由于礦山開采,在采空區頂板的變形破壞加劇情況下,小河水、大氣降水等沿裂隙灌入井下將形成礦床充水的主因素。經調查目前煤礦涌水量為120~200立方/日。今后,隨著礦井開采規模的擴大,采空區增加,礦井涌水量將會增大,在進行排水設備選型時,礦井涌水量將采取類比法近似計算。
3、水紋地質類型及復雜程度
礦區內溝谷切割較深,地表水有良好的排泄條件,同時煤系地層含水性弱,雖其上覆、下伏地層含水性較強,但仍屬弱含水層,且煤系上、下均有較良好的隔水層,其間水力聯系較差。由于礦區中部的小河沿煤系地層經過,礦區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區域上出露地層主要有:下三疊統飛仙關組(t1f),二疊系上統長興(p3c)、龍潭組(p31),中二疊統茅口組(p2m);t1f(中上部)、p3c、p2m等為含水層(組),p31及t1f中下部碎屑巖為相對隔水巖組。但由于當地煤礦開采有悠久歷史,有的廢棄老硐及采空區,由于受到地表及地下水的補給而充滿積水,但因硐口垮塌,掩蓋,其具體位置已無法調查。已經揭露,勢必造成嚴重事故,必當防范。
三、礦井涌水量預計
(1)方法選擇
礦區工作較少,資料不多,當地煤礦開采深度較淺,調查結果偏少,只能以類比法近似計算,根據條件相似的煤礦礦山產煤量(m)與涌水量(q)之間的比例計算礦井充水含水層的富水系數(k),再以本礦井未來設計產煤量乘富水系數預測礦井涌水量。
(2)預測結果
近似礦山已獲得的富水系數k=0.01738l/s.t
設計日產量m=455t/日
預計礦井涌水量q=km=0.01738×455=7.91l/s即683m3/d
預計正常涌水量28.46m3/h;最大涌水量85.4m3/h;由于該區域現有生產礦井規模小,采深淺(+1500以上),涌水量相對較小,不能作為整合礦井涌水量依據,預測礦井涌水量,又會因為大氣降水量數據的差異而改變,所以預測數據僅供參考。在今后的建井和生產過程中,必須加強礦井涌水量測定工作,對礦井涌水量進行統計,以便及時修訂正,以指導礦井正常生產。
四、探放水設計
1、探放水巷道的布置,斷面規格、支護形式、巷道坡度、施工程序以及巷道內的水溝斷面。1101回風巷工作面巷采用單巷掘進,巷道按288度方位掘進,巷道坡度按3‰上坡。
巷道設計采用馬蹄形半圓拱斷面,采用錨網噴支護;巷道凈斷面5.77㎡,設計掘進長度400米。
(1)確定依據:《煤礦安全規程》、《地方煤礦設計手冊》、《防治水管理規定》。
(2)詳見附后鉆孔設計布置圖。
五、施工鉆探探放水小組:
組長:胡正行
副組長:田志付
探放水操作人:胡小平、胡正國、陳燕
成員:鉆機隊所有人員。
組長是探放水直接責任人,探放水的總監督人和指揮人,對探放水過程負全部責任。
副組長負責探放水設計、措施傳達給所有隊員,并協助組長探放水指揮工作,落實成員職責。
探放水操作人帶領鉆機隊人現場施工,并給予施鉆技術指導。
成員輪流現場跟蹤探放水過程,現場收集探放水資料,保證探放水安全、順利進行,探放過程中,若發現突水及其他災害征兆時,迅速組織受災害威脅區域人員沿規定路線撤到安全地點(附避災路線圖)。
三、探放水前準備工作及技術要求
1.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資料,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2.工作面選用75mm探水鉆,水泥、海綿和棉紗封孔,做到有控制放水。
3.打鉆前,有關單位要把風、水、電送到探放水地點,以保證探放水工作順利進行。
4.掘進巷道安裝專門電話,便于聯系。
5.預備專門的排放水管路,設置好水閘門和擋水墻。
六、鉆機工操作規程
1、鉆機在搬運過程中,應防止碰撞而損壞(包括擠壓)機械或油管,斜坡提升應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散件運輸時,保護好油管及螺紋接口,防止泥沙煤渣進入。
2、鉆機進入工作地點后,應選擇好適當位置,將機架放到最低點,然后將動力頭部分吊到機架上方,根據選定的位置用螺栓固定在機架上,調整好方位角,用立柱錨固機架。
3、接通電源開機前,先檢查整體安裝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轉動電機檢查有無卡阻,系統連接是否正確,如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啟動電機,檢查電機旋轉方向與標定方向是否一致,電機、變速系統有無異常聲響,然后啟動電機進行試運轉,檢查系統工作是否正常,接頭處有無漏油。
4、按照鉆機操作說明書操作進行鉆孔施工。
5、操作人員衣服、毛巾、燈線必須穿戴栓綁好,上下鉆桿人員必須站在鉆機側面,不能與給進鉆桿方向一直線,也不能遮擋著操作鉆機人員的視線。
6、施工瓦斯抽放孔、如遇鉆孔噴孔時應立即停止進鉆,待噴孔停止再慢速給進。打探放水孔時應嚴格按照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如孔內來水量增加時,不得拔出鉆桿,并及時匯報。施工地質孔時,要控制好給進速度,以求得完整巖芯。在回風區域和掘進迎頭打鉆時,應定時檢查瓦斯,同時要懸掛甲烷便攜式檢測儀于鉆機5米內的回風側。放炮時施鉆人員必須撤到指定的安全地點,施工地點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0%,否則不準送電開鉆。
7、嚴禁設備帶病運行,每班開機前均要全面檢查設備各部件的完好情況,運行中的軸承、油泵、馬達、電機等溫升不得超過60℃,否則立即停機檢查處理,進鉆時要選擇好鉆頭,鉆桿,對鉆桿的拆卸不要敲打,以免損壞接頭部位的梯形扣。
8、加強鉆機的維護檢修:每班要對運轉部位要定時注油,特別是六方軸的潤滑,并定時清洗或更換過濾器。
9、每班工作完畢后,要嚴查設備,做好交接班工作,將開關手把打到零位并鎖閉好后方能離開現場。
七、施工準備
1、現場施工人員必須熟悉掌握透水和煤與瓦斯預兆,熟悉避災路線。
2、掘進隊提前將壓風、水、電接到施工現場。
3、安裝鉆機前由掘進隊清理施工現場,挖好排水溝,加固支護。
4、操作鉆機人員準備好施工用的管鉗、羅盤、度尺等工具。
5、操作鉆機人員提前將鉆機檢修完好及準備120根鉆桿。
八、安全技術措施
(一)鉆機運輸和鉆探操作安全技術措施。
1.鉆機在搬運過程中,必須防止碰撞而損壞(包括擠壓)機械或油管。散件運輸時,保護好油管及螺紋接口,防止泥沙煤渣進入。裝運鉆機、鉆具時要捆綁扎實。
2.鉆機進入工作地點后,加強鉆場附近的巷道支護。打眼前須將鉆機擺好,調整好方位角,穩牢并至底板抬高1.2m。確保鉆進過程安全,把施工措施、排水路線、避災路線傳達到每個人。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溝。有關部門在探水地點附近安設專用通訊電話,保證隨時和調度室,水泵房取得聯系。
3.打透老空時,必須有瓦斯檢查員在現場測量氣體成分,若有害氣體過量,要立即關閉鉆機,但不得拔出鉆桿,并向調度室匯報。
4.打鉆過程中,調度室、安監科等人員必須親臨現場。
5.探水期間要保證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轉。
6.水過大時,人員應撤離危險地帶,待水壓下降后再采取措施進行排放水。
7.在鉆孔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常現象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要及時匯報并派人監測水情。情況危急時要立即撤出受水害威脅區域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8.在鉆孔設計時,在覆蓋本工作面的上層的一個或幾個工作面,都要布置鉆孔,并且每個地點一般要布置兩個鉆孔。在判斷鉆孔是否探透老空時,要根據瓦斯量的變化、鉆孔口風流的變化及聲音的情況等進行確定。
9.放水量要認真觀察水量變化,并根據情況進行2次或3次的鉆孔疏通,以防煤矸堵塞鉆孔造成無水或放完水的假象。
10.在尾巷排水時,要制定專門安全措施,一方面配備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測瓦斯,一方面要安設瓦斯監控閉鎖設施,以確保在瓦斯不超限的情況下安全進行。
11.排水時,一定要強化現場管理,堅持坑口和隊組的管理人員跟班指揮制度,實行現場交接班。同時,要調動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服務于此項工作。建立巡回檢查制度,防止管路的跑、冒、滴、漏現象并及時維修,確保探放水工作的順利完成。
(二)安裝套管
1、按設計確定鉆孔位置、角度、方位后使用鉆機打設孔口,孔口大于套管直徑,鉆孔過程中應在鉆桿上做好標記,鉆至預定位置后停鉆并將孔內煤(巖)塵用水沖凈。
2、將套管插入孔內在孔口做上輔助加固盤,4個固定孔口的眼位標記,打上錨桿固定套管。
3、使用注漿機向套管與孔壁之間注漿固定套管,保證水泥漿充分凝固,同時將套管固定在四根錨桿上,緊貼巖面上緊固牢。
4、待水泥漿充分凝固后進行掃孔,掃孔深度為10.5m。掃孔后對套管進行進行耐壓試驗。使用鉆機向孔內注水,水壓必須大于采空區積水壓力并穩定30min后,如孔口周邊不漏水,方可開始打鉆施工,打鉆期間要重新加固探水安全擋板及錨桿預緊力。
九、鉆孔施工著火事故預防措施
1、必須對施工鉆孔人員進行專門培訓,使其了解鉆機、鉆具運行原理,熟悉作業操作程序和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施工鉆孔人員必須隨身攜帶自救器,同時在作業地點配備不少于2臺滅火器,沙箱和不少于0.3立方的黃土。滅火器、沙箱和黃土應當放置在鉆機5米范圍內。
3、在施工鉆孔2米范圍內必須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或便攜式報警儀、若報警必須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進行處理,當鉆孔發生燃燒時,在打開供水閥門的同時,使用滅火器,黃土等滅火,要通過返水溫度和一氧化碳濃度等方法,確認鉆孔燃燒消除后,方可停止供水和退出鉆桿,然后用黃土等不然材料封孔,封孔長度不少于2米。
4、在施工鉆孔過程中,現場人員發現鉆頭脫落、鉆桿滑扣、斷裂或折斷等情況時,立即停止鉆進,進行處理,發現卡鉆頂鉆、排粉不利或鉆進速度變慢等情況時,立即停止打鉆,進行處理。
5、現場作業人員應當經常檢查鉆桿和孔口溫度以及瓦斯情況,發現溫度升高時,立即停止鉆進,進行處理。
6、發現瓦斯噴孔時立即停止鉆進,停電撤人,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十、避災路線
詳見附后避災路線圖
十一、探放水發生水害事故時應急預案: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水害應急救援指揮部:
成立水害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礦調度室。
總指揮:耿慶邦(礦長)
副總指揮:鄭曉蘇(總工程師)
成員:張天明(安全礦長)、孫呈軍(機電礦長)、趙長松(通防副總)、張久貴(生產礦長)王建林(后勤礦長)田儒飛(采掘副總)謝三貴(技術科)、馬玉蒲(調度主任)、翁石金(施工隊隊長)、胡應恒(辦公室主任)、六枝工礦集團救護大隊駐楊家寨煤礦救護隊所有成員。
2、指揮部設救援組和后勤組:
救援組負責人:袁龍輝(救護隊隊長)
救援組的職責:
(1)具體制定并實施防止事故擴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2)查明事故的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制定救援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實施;
(3)統一指揮施救隊伍,組織指揮現場搶險救災;
(4)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后勤組負責人:王建林
后勤組職責:
(1)負責組織醫療隊伍搶救受傷人員;
(2)負責救援人員所用物資、器材的調配;
(3)負責施救人員生活安排;
(4)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井下設現場水害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井下現場救援。現場水害應急救指揮部負責人由總指揮指定,按指揮部要求負責指揮協調現場救援工作。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專人記錄救災全過程。
3、有關人員及單位的職責:
(1)礦長:是處理水害事故的總指揮,在礦總工程師、救護隊長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具體措施。
(2)副礦長:是礦長處理災害事故的主要助手,負責準備救災所必需的物資及總指揮分配的其它任務。
(3)礦總工程師:是礦長處理事故的主要助手,協助礦長制定具體措施并根據礦長命令,負責指揮救災工作。
(4)救護隊:負責災區偵查及遇險人員救援和事故處理。
(5)辦公室:負責對搶救工作的各項措施的監督落實和對入井人員控制監督。
(6)調度室:負責調度搶險救災工作,包括及時向救護隊下達命令,向指揮部及公司領導報告災情,并通知礦各有關單位組織搶險救災,保障現場通訊暢通,必要時向醫療、救護等上級有關部門聯系救援,并負責事故記錄。負責保障車輛使用及后勤服務。
(7)技術人員:負責提供相關的技術圖紙、資料,并參與搶救方案的制定。
(8)供應科:負責搶險救災所用的器材和物資的組織準備工作。
(9)各單位:負責完成指揮部指定的救災任務。
(二)、應急預案的啟動:
當收到井下事故匯報后,調度值班人員立即向總指揮匯報,請求指示。接總指揮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后,按后附電話通知表迅速通知指揮部成員及相關單位。指揮部成員在接到通知后必須立即趕到指揮部。
(三)、處理事故的組織程序:
1、井下發生水害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當立即打電話(800)向調度室匯報事故發生地點、現場狀況及遇險人員情況。
2、礦調度室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報告時,要問清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范圍及人員傷害情況等,并立即通知受水害威脅地區人員按避災路線撤離。
3、礦調度值班人員首先召請救護隊,同時報告礦長、總工程師、副礦長、公司領導,通知指揮部成員到指揮部集合,按總指揮的命令啟動礦井水害應急救援預案,迅速進行救災工作。
4、救護隊接到救災命令后按應急預案要求做好救災準備。
5、各部門和有關隊負責人要服從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組織搶險人員積極參加救災工作。
6、現場人員在撤離時,應啟動日常排水設備。當日常排水設備不能滿足排水要求或被淹不能工作時,指揮部應迅速組織人員啟動備用應急設備。根據情況,若有必要,應迅速就近從鄰區或地面調用其它應急設備到位投入救災。
7、救援組根據現場報告制定救援方案,搶救被困人員。同時按其職責制定和實施疏水或排水安全措施,對事故造成的后患進行積極排查處理。
8、后勤組及時到位并按其職責做好相應的準備及搶救工作。
9、當水害不能有效控制,需要外援時,指揮部應迅速與公司、水城縣有關救災部門聯系救援。
(四)、應急設備、設施:
所需救災物資表
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離心式清水泵is100-65-250臺32塑料管子4"米4003潛水泵高揚程臺5660v4雨衣大號、中號套205編織袋個1000堵水6板鋤把77糞箕只1008塑料管子3"米3009離心式清水泵is100-65-200臺210多級泵55kw臺211軟管2寸米80012開關qbz-80臺613電纜35平方米80014背籮個10
(五)、災后恢復:
1、水災處理過程中,未經指揮部總指揮授權,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受水威脅區域內。
2、水災處理完畢,由指揮部總指揮宣布應急取消,恢復正常秩序。
3、災后由指揮部確定相關人員或單位對受災區域進行檢測和監測,并進行調查和記錄。
(六)、水災危害程度確定:
水災發生后,根據總指揮命令啟動水災應急救援預案,指揮部根據現場水情匯報,初步確定水災危害程度,并立即派人對水情進行偵察和監測,最終確定水災危害程度。
十二、附探放水設計圖
十三、附避災路線圖
篇2:打鉆工通風管理安全工作責任制
1、認真學習《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熟練掌握突出預兆、一般規律和防治措施。
2、堅守崗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打鉆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3、完成各項鉆探任務,保證施工質量,自覺遵守礦有關規章制度。
4、打鉆過程中認真操作,發現異常及時停車處理,保證鉆機正常運轉。
5、熟練掌握所用鉆機基本結構、性能及操作方法,愛護設備,定期保養,保證設備完好。
6、負責打鉆施工地點的文明生產。
7、負責打鉆原始數據記錄,數據準確,及時匯報。
篇3:打鉆工防突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
1、堅守崗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打鉆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2、完成各項鉆探任務,保證施工質量。自覺遵守礦有關規章制度。
3、打鉆過程中認真操作,發現異常及時停車處理,保證鉆機正常運轉。
4、訓練掌握所用鉆機基本結構、性能及操作方法,愛護設備,定期保養,保證設備完好。
5、負責打鉆施工地點的文明生產。
6、負責打鉆原始數據記錄,數據準確,及時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