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柱風巷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煤柱風巷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9599

己二煤柱風巷原支護為:頂錨桿為¢22*2200mm高強錨桿;幫錨桿為¢20*2000mm等強錨桿,錨桿間排距為600*600mm(+100,-100)mm,現根據礦領導要求,將支護變更為:頂錨桿為¢20*2000mm讓壓錨桿;幫錨桿為¢20*2000mm等強錨桿錨桿,間排距為700*700(+100,-100)mm

一、安全技術措施:

1、堅持正確使用前探梁并及時前移。

2、頂錨桿為¢20*2000mm讓壓錨桿;幫錨桿為¢20*2000mm等強錨桿。

3、過斷層時或頂板破碎時,頂梁使用原錨桿梁。

4、臨時支護必須緊跟掌子頭,爆破后要及時前移前探梁,鋪網聯好、護住空頂區,無法使用前探梁時,可使用3根戴帽頂柱護住空頂區以減少空頂時間。

6、堅持“敲幫問頂”、“專人觀山”制度,進行每道工序施工前都必須由有經驗的老工人進行敲幫問頂,并有專人觀山。

7、嚴格局部通風管理,風筒無脫節、漏風,風筒末端風量充足,前探頭掛在距掌子頭不超過10m的回風側,班組長帶便攜,以隨時監控掌子頭瓦斯變化,遇有瓦斯增大,立即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8、嚴格工程質量管理,消滅不合格的支護。

9、班組長入井必須帶便攜,施工時懸掛于掌子頭以便隨時觀察瓦斯情況,瓦斯大于1%時必須停止施工。

10、爆破工必須持證上崗,并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聯鎖放炮”制度;

11、打眼前,打眼地段幫頂的活石、活煤必須找凈。

12、堅持使用水炮泥,炮眼必須用黃泥封存滿;

13、嚴格按規程341條處理瞎炮,瞎炮處理不完不準交接班。

二、工程質量標準及要求

錨網、w鋼帶支護工程質量標準

1、中心:由測量定,誤差:±50mm。

2、頂錨桿為¢20*2000mm讓壓錨桿;幫錨桿為¢20*2000mm等強錨桿。

3、間排距:700×700±100mm;

4、巷道凈寬:4500mm。誤差:0~+200mm

5、巷道凈高:巷道中間頂板至底板3000mm。誤差:0~+200mm

6、錨固力:頂板不小于10噸,兩幫不小于7噸。

7、錨梁扭距≤100mm

8、片網:頂部采用4.0m×1000m的鋼絲網,兩幫2.9m×1000m的鋼絲網或機制網,網與網之間搭接不小于50mm,不大于100mm,用錨桿盤壓緊,局部用10#雙股鐵絲扎結牢固。

9、頂梁:采用鋼笆梁:¢16*3800*80mm.

幫梁:采用鋼笆梁:¢16*(1450+1450)*80mm

10、錨桿外露:高強露出螺帽≤30~50mm,等強露出托板≤30~50mm。

11、錨桿角度:與頂板巖層面的夾角大于75度。

其它嚴格執行開二制定的《己二煤柱風巷作業規程》及審批意見、開二制定的<<己二上山煤柱支護補充措施》及審批意見、《己二煤柱風巷補充安全技術措施》及審批意見、三大規程、本措施審批意見。

篇2:運輸巷回風巷放炮安全管理規定

為了進一步加強放炮安全管理,堅決杜絕放炮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特對12101運輸巷、回風巷放炮安全管理作如下補充規定。

1、放炮站的設立:兩垱頭放炮時放炮站設在21#進料巷與副井車場交叉口處。

2、警戒點的設立:○121#進料巷與副井車場交叉口處;○2原11602回風巷防突風門內側(即靠21#回風上山一側)。

放炮前本垱頭的安全(瓦檢)員必須認真檢查各警戒點的警戒人員是否到位。

3、放炮撤人規定:12101運輸巷及回風巷任何一個垱頭放炮時,必須由所需放炮垱頭的安全(瓦檢)員負責將21#運輸下山及兩掘進垱頭所有人全部撤至21#進料巷防突風門以外的副井車場內。

4、發爆器、放炮母線箱鑰匙由本垱頭安全(瓦檢)員隨身攜帶,不得轉交他人保管,放炮時安全(瓦檢)員必須在放炮站現場進行安全監督。

織金縣三甲煤礦

2009年5月10日

篇3:我礦高壓電纜在局部回風巷安裝使用安全措施

為了嚴格落實“安全第一”的方針,根據本礦的實際情況,對回風巷使用高壓電纜制定安全措施如下:

一、一通三防管理

(一)通風管理

?1、加強通風管理,局部通風機必須有專職人員掛牌管理,保證正常運轉。任何人員不得隨意停開局部通風機。

?2、風筒要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吊掛平直,無脫節,無破口,礦車和支架不得磨擦擠壓風筒,風筒出口距工作工作面不大于5米,以保證工作面有足夠的風量。

?3、局部通風機要保持24小時正常運轉,局部通風機不能正常運轉時,要把人員撤至井口,并在井口位置設置柵欄,懸掛“嚴禁人員入內”的警戒牌。

?4、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20m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5、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并向調度室報告。

?6、必須使用風電閉鎖、使用裝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的供電線路供電。

?7、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二十九條開啟局部通風機的條件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超過濃度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不超過3.0%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或二氧化碳超過濃度超過3.0%時,必須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

(二)、瓦斯治理

?1、加強局部通風管理,防止發生局部瓦斯積聚。

?2、建立完善的瓦斯檢查制度,保證工作面每班至少檢查兩次。

?3、加強機電設備管理,杜絕機電失爆。

?4、嚴格控制和管理生產中可能引火的熱源。

?5、安裝瓦斯監控系統,及時監測瓦斯動態。

?6、堅持使用風電閉鎖和瓦斯電閉鎖。

(三)、防塵管理

?1、必須采取沖洗井壁巷幫、水炮泥、爆破噴霧、裝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2、作業人員必須配戴個人防護用品。

?3、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設一道能封閉全斷面的水幕,爆破員在聯炮前向外敷設母線時開啟噴霧,爆破并等炮煙散凈后關閉噴霧。

?4、防塵管路必須接至迎頭,每100米設支管和閥門一個,以便降塵時使用。

(四)、防火管理

?本工程防火的重點是控制和杜絕引火源,防止設備、電纜線和人為火災。

?1、電氣設備、電纜線著火時,首先切斷電源,用沙子、巖粉直接滅火。

?2、因機械磨擦生熱、紗布或其它引發火災,可利用身邊物件,水管直接滅火。油脂和電氣火不可用水直接滅火。

?3、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設井下消防管路。消防管路每隔100米設置支管和閥門。

?4、工作面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筒內。使用過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也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5、井下清洗風動工具時,必須在專用的硐室內進行,并必須使用不燃性和無毒性洗滌劑。

二、機電管理

?(一)井下電纜的選用應遵守下列規定:

?(1)、電纜敷設地點的水平差應與規定的電纜水平差相適應。

?(2)、電纜應帶有供保護接地用的足夠截面的導體。

?(3)、電纜主線芯的截面應滿足供電線路負荷的要求。

?(二)敷設電纜(與手持式或移動式設備連接的電纜除外)應遵守下列規定:

?(1)、電纜吊掛必須用電纜鉤。

?(2)、巷道中懸掛的電纜應有適當的弛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時自由墜落。其懸掛高度應保證電纜在礦車掉道時不受撞擊,在電纜墜落時不落在軌道和輸送機上。

?(3)、電纜鉤的懸掛間距不得超過3m。

?(三)電纜不應懸掛在風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電纜上嚴禁懸掛任何物件。電纜與壓風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側敷設時,必須敷設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離。

?(四)電纜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電纜與電氣設備的連接,其芯線必須使用齒型壓線板(卡爪)或線鼻子與電氣設備進行連接。

?(2)、不同型號電纜之間嚴禁直接連接,必須經過符合要求的接線盒、連接器或母線盒進行理連接。

?(3)、三臺以上的電氣設備必須設置局部接地極,可設置在巷道水溝內或其他較近的潮濕處。設置在水溝內的局部接地極可采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m的鋼管制成,管上應至少鉆有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

?(五)井下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必須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壞的電氣設備,必須立即處理或更換,嚴禁繼續使用。

?(六)井下過流保護的整定值必須根據使用設備功率進行計算整定,各類過流保護要按照規定進行定期試驗,下井前必須進行通流試驗。

?(七)嚴禁甩掉停用井下各種電氣保護。非專業人員嚴禁操作檢漏繼電器。

?(八)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停電必須掛牌,工作前進行驗電、放電、嚴禁帶電作業。

?(九)使用中的各種電纜必須按規定要求吊掛,嚴禁用鐵絲吊掛。

(十)回風巷要加強巷道維護,并定期灑水滅塵,清除浮煤,保持好良好的衛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