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井下修筑防水墻安全技術措施

井下修筑防水墻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6068

為了消除……水害隱患,確保安全生產,經礦務會研究決定,設計在回風上山第四聯絡巷口后修筑防水閉墻兩道,具體措施如下:

一、墻體施工位置

第一道墻體修筑在回風上山第四聯絡口往東14m后,第二道墻體修筑在第一道墻前7m處,兩道墻體規格相同。(具體位置見附圖)

二、墻體設計

1、混凝土澆注中段:寬×高×厚(5800×4200×3000mm),使用強度為c30(水:175kg水泥:461kg砂:512kg石子:1252kg配合比為:0.38:1:1.11:2.72)混凝土澆注施工。前后兩段用料石砌筑,規格為:寬×高×厚(4800×3500×500mm);使用m10水泥砂漿(水泥:240kg;砂:1221kg;水:390kg)砌筑,使用風鎬開槽,在巷道頂板開深為200mm截口槽(后面直,前面斜)、底板開深為500mm截口槽,左、右幫開深為500mm截口槽(見圖)。在距底板及煤壁均為700mm處安設直徑為108mm的排水管一根,貫穿兩道墻體,中間用支架支撐牢固;鋼管一端安裝u型管(位置見圖),墻體以外管口安設閥門、壓力表;鋼管用80100目過濾網雙層包好,用10#14#鐵絲捆綁,再用鐵篩子網包一層。

2、墻體中間橫排6根11#礦用工字鋼,長5500mm,間距為500mm;豎排4根11#礦用工字鋼,長3500mm,距兩邦為900mm,工字鋼之間為1000mm,豎排工字鋼上下用長2000mm,直徑20mm錨桿固定,錨桿與工字鋼之間用u型鐵板連接;橫豎排工字鋼之間用8#鐵絲交叉捆綁。

三、施工順序

先將后部料石墻全部砌完,放好工字鋼,前部料石墻每砌20cm,然后澆注混凝土,頂部采用橫向澆注。

四、材料運輸方式及路線:

地面椏蟪副斜井椆斕老鏤膊調度絞車椈胤緦縵回風上山検┕は殖?

五、工程量與技術要求

1、施工前,首先由通風工區制定啟閉措施,排放有害氣體,同時觀察積水情況,并排放積水,確認安全后,方可施工,瓦檢員堅持現場跟班作業。

2、開槽時應先開頂板,再開兩幫,由上往下施工,開槽尺寸必須按設計要求施工;底子兩幫、頂部圍巖必須清理干凈,并用水沖洗防水墻硐室,經礦工程技術人員驗收后,方可澆灌。

3、用于澆灌混凝土的碎石粒徑規格為5~50mm,碎石內嚴禁混土、木屑、煤粉及鋁土巖等雜物,澆灌前碎石必須用水沖洗干凈。

4、水泥標強度不能小于c30,砂為中砂,砂內不得有任何雜物。

5、必須連續澆灌混凝土,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尤其是水灰比,混泥土必須由攪拌機攪拌均勻,嚴禁在墻體內攪拌混凝土。

6、混凝土澆灌前,墻體底子應先鋪一層50~100mm厚的砂漿。

7、在澆灌過程中,必須用振動棒搗實,增加20cm厚時,要全面搗實一次,特別是墻體邊緣,振搗第二層時,應將振動棒插入上一層中,以消除層間接縫獲得整體效果。澆灌的混凝土必須均勻致密,嚴禁出現蜂窩狀或局部地方砂漿與碎石分離的現象。

8、交接班時,墻體所留接觸面必須拉毛,否則下班施工前必須拉毛。

9、防水墻最后封頂時,必必須使用砂漿,并用錘子或木棍等物體將其搗實,以防漏水、滲水。

10、防水墻澆灌完工后,必須對料石墻面進行摸面。

11、防水墻修筑完畢,經驗收組驗收合格后,在直墻外掛防水墻觀測牌板,定期觀察并如實填寫觀察記錄。

六、安全措施

1、作業人員必須遵守礦制定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2、施工前貫徹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施工時嚴格按措施執行。

3、施工人員必須是經礦安全培訓合格,方可下井作業。

4、施工前必須處理好施工地點的安全,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施工人員方可作業。

5、開槽前要對槽兩邊煤幫做相應的固定,開槽時把槽內部重新用錨網支護,防止片幫傷人和開槽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

開槽時腳手架要固定牢靠,防止倒落;截幫煤與矸石時,要防止落物傷人。一人施工一人監護。開頂部槽時,前面要留出足夠的斜度,以便合頂時注入混凝土。

6、筑墻使用到腳手架時,要有專人監護,防止人員掉落以及腳手架傾倒,搬運料石時要小心砸腳,無關工作人員不得靠近。腳手架寬度應大于1米以上。當防水墻砌到1米以上時,在頂板合適位置打長2000mm,直徑20mm錨桿吊掛滑輪,用鐵筒起吊料石,每次只能起吊一塊,并由兩個人進行上料。

7、所有錨桿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拉力測試,測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8、料石墻每筑50cm,要停工等混凝土凝固后再施工,防止墻體強度不夠而壓毀;澆注混凝土前要由專業人員查檢料石墻的強度,防止混凝土擠壞料石墻,碰傷工作人員。

9、斜井運輸時必須做到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

10、加強通風,嚴禁無風作業,人員嚴禁進入沒有風的地點。

11、注漿時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

后附施工地點圖、平面圖。

篇2:修筑井下防水墻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徹底消除風井底部與紅杏老巷道相通處的水害隱患,確保安全生產,經礦經理會議研究決定,設計在各相通巷道口修筑永久性防水閉墻,具體措施如下:

一、設計依據

1、經調查,紅杏煤礦與我礦靜壓水的高程為895.00,風井底部巷道實測高程為780.00,高差為115m。按理論計算,此范圍內靜水水壓為1.13MPa。

2、水壓計算公式

?=1000D_Dd______

D_

D_Dd

g---重量

h---水頭高度

二、防水墻的長度計算

L?=

B--閘門墻體前、后巷道凈寬m

-凸緣基座支承面與硐室中心線的夾角,一般20°--30°

-其值由規定的C20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值乘以系數0.95確定,N/mm2(C20?值為12.5)

-結構的重要性系數,取1.1

-作用的分項系數,取1.3

?-結構系數,取1.2-1.75,硐室凈斷面大時取大值

P-防水閘門硐室設計承受的水壓,N/mm2

?H-閘門墻體前后巷道凈高,m

L-閘門墻體長度,m

根據公式計算

L

L

L=0.42(m)

為了進一步保證安全,決定修筑防水墻厚度為1500mm。

三、墻體設計

1、規格為:寬×高×厚(4000×2000×1500mm)楔形設計,前后兩段各500mm,300×250×200mm的料石修筑,中段500mm使用標號為32.5#水泥、水沙,石子,按0.44:1:1.42:3.16(水:水泥:沙子:石子)配比混凝土澆注施工。在巷道上、下、左、右幫開深為350mm截口槽。距底板300mm處安設一根直徑為80mm的排水管,墻體以內管口安設水箅,墻體以外管口安設閥門;距頂板300mm處安設一根直徑為52mm的排氣管(觀察孔)。

2、水閘墻刻槽深度:

式中E-水閘墻刻槽深度:

K-水閘墻設計安全系統取2.5

P-最大凈水壓力

f-水閘墻迎水面凈面積

l-水閘墻被水面凈周長

-混凝土設計抗壓強度

?(米)取0.35米

四、施工位置:風井正北20m處為1#墻;風井正南20m,向西6m處為2#墻;3#回風聯巷向北40m,往西40m處筑3#墻;3#回風聯巷往西60m處為4#墻;9109運輸、回風順槽停采線內分別筑5#、6#墻。(后附圖)

五、材料運輸方式及路線:地面-礦車--副斜井---軌道巷尾部-人工--回風聯巷---風井底部---施工現場。

其中,運料最遠距離為200m,人工運輸80米(從軌道巷運到回風巷20米,從上部車場到施工地點60米)。待9109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再分別在運輸、回風順槽停采線內修筑兩道防水墻。

六、工程量與技術要求

1、防水墻修筑完畢,經驗收組驗收合格后,在直墻外掛防水墻觀測牌板,定期觀察并如實填寫觀察記錄。

2、施工前,首先由通風部制定啟閉措施,排放有害氣體,確認安全后,方可施工,瓦檢員堅持現場跟班作業。

3、水閘墻位置必須選在圍巖穩定的地方,由礦工程技術人員現場確定后,方可施工。

4、必須按設計要求刻槽,底子兩幫、頂部圍巖必須清理干凈,并用水沖洗水閘墻硐室,經礦工程技術人員驗收后,方可澆灌。

5、用于澆灌砼的碎石粒徑規格為5~50mm,碎石內嚴禁混凝土、木屑、煤粉及鋁土巖等雜物,澆灌前碎石必須用水沖洗干凈。

6、水泥標號不能小于32.5#,砂為中砂,砂內不得有任何雜物。

7、必須連續澆灌砼,嚴格控制好砼的配比,尤其是水灰比,混泥土必須在地鐵板上攪拌均勻,嚴禁在墻體內攪拌混凝土。

8、混凝土澆灌前,墻體底子應先鋪一層50~100mm厚的砂漿。

9、在澆灌過程中,必須用振動棒搗實,增加20cm厚時,要全面搗實一次,特別是墻體邊緣,振搗第二層時,應將振動棒插入上一層中,以消除層間接縫獲得整體效果。澆灌艱的砼必勝均勻致密,嚴禁出現蜂窩狀或局部地方砂漿與碎石分離的現象。

8、模板與模板之間,模板與圍巖之間,必須封嚴,防止振動時砂漿流出模板外。

9、交接班時,墻體所留接觸面必須拉毛,否則下班施工前必須拉毛。

10、注漿管的長度和安放位置,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但安放在水閘墻內的一端必須要用水泥紙包扎,以防被水泥漿堵塞。

11、水閘墻最后封頂時,必必須使用砂漿,并用鋤頭或木棍等物體將其搗實,以防漏水、滲水。

12、水閘墻澆灌完工后,必須有專人定期噴水對水閘墻進行養護,養護期不少于15天,

六、安全措施

1、作業人員必須遵守礦制定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2、施工人員必須是經礦安全培訓合格,方可下井。

3、施工前必須處理好施工地點的安全,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施工人員方可作業。

4、斜井運輸時必須做到開車不行人,行人不開車。

5、加強通風,嚴禁無風作業,人員嚴禁進入沒有風的地點。

6、施工地點需要放炮時必須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7、注漿時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

后附施工地點圖、平面圖、斷面圖。

篇3:井下修筑防水墻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消除……水害隱患,確保安全生產,經礦務會研究決定,設計在回風上山第四聯絡巷口后修筑防水閉墻兩道,具體措施如下:

一、墻體施工位置

第一道墻體修筑在回風上山第四聯絡口往東14m后,第二道墻體修筑在第一道墻前7m處,兩道墻體規格相同。(具體位置見附圖)

二、墻體設計

1、混凝土澆注中段:寬×高×厚(5800×4200×3000mm),使用強度為C30(水:175kg水泥:461kg砂:512kg石子:1252kg配合比為:0.38:1:1.11:2.72)混凝土澆注施工。前后兩段用料石砌筑,規格為:寬×高×厚(4800×3500×500mm);使用M10水泥砂漿(水泥:240kg;砂:1221kg;水:390kg)砌筑,使用風鎬開槽,在巷道頂板開深為200mm截口槽(后面直,前面斜)、底板開深為500mm截口槽,左、右幫開深為500mm截口槽(見圖)。在距底板及煤壁均為700mm處安設直徑為108mm的排水管一根,貫穿兩道墻體,中間用支架支撐牢固;鋼管一端安裝U型管(位置見圖),墻體以外管口安設閥門、壓力表;鋼管用80100目過濾網雙層包好,用10#14#鐵絲捆綁,再用鐵篩子網包一層。

2、墻體中間橫排6根11#礦用工字鋼,長5500mm,間距為500mm;豎排4根11#礦用工字鋼,長3500mm,距兩邦為900mm,工字鋼之間為1000mm,豎排工字鋼上下用長2000mm,直徑20mm錨桿固定,錨桿與工字鋼之間用U型鐵板連接;橫豎排工字鋼之間用8#鐵絲交叉捆綁。

三、施工順序

先將后部料石墻全部砌完,放好工字鋼,前部料石墻每砌20cm,然后澆注混凝土,頂部采用橫向澆注。

四、材料運輸方式及路線:

地面椏蟪副斜井椆斕老鏤膊調度絞車椈胤緦縵回風上山検┕は殖?

五、工程量與技術要求

1、施工前,首先由通風工區制定啟閉措施,排放有害氣體,同時觀察積水情況,并排放積水,確認安全后,方可施工,瓦檢員堅持現場跟班作業。

2、開槽時應先開頂板,再開兩幫,由上往下施工,開槽尺寸必須按設計要求施工;底子兩幫、頂部圍巖必須清理干凈,并用水沖洗防水墻硐室,經礦工程技術人員驗收后,方可澆灌。

3、用于澆灌混凝土的碎石粒徑規格為5~50mm,碎石內嚴禁混土、木屑、煤粉及鋁土巖等雜物,澆灌前碎石必須用水沖洗干凈。

4、水泥標強度不能小于C30,砂為中砂,砂內不得有任何雜物。

5、必須連續澆灌混凝土,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尤其是水灰比,混泥土必須由攪拌機攪拌均勻,嚴禁在墻體內攪拌混凝土。

6、混凝土澆灌前,墻體底子應先鋪一層50~100mm厚的砂漿。

7、在澆灌過程中,必須用振動棒搗實,增加20cm厚時,要全面搗實一次,特別是墻體邊緣,振搗第二層時,應將振動棒插入上一層中,以消除層間接縫獲得整體效果。澆灌的混凝土必須均勻致密,嚴禁出現蜂窩狀或局部地方砂漿與碎石分離的現象。

8、交接班時,墻體所留接觸面必須拉毛,否則下班施工前必須拉毛。

9、防水墻最后封頂時,必必須使用砂漿,并用錘子或木棍等物體將其搗實,以防漏水、滲水。

10、防水墻澆灌完工后,必須對料石墻面進行摸面。

11、防水墻修筑完畢,經驗收組驗收合格后,在直墻外掛防水墻觀測牌板,定期觀察并如實填寫觀察記錄。

六、安全措施

1、作業人員必須遵守礦制定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2、施工前貫徹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施工時嚴格按措施執行。

3、施工人員必須是經礦安全培訓合格,方可下井作業。

4、施工前必須處理好施工地點的安全,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施工人員方可作業。

5、開槽前要對槽兩邊煤幫做相應的固定,開槽時把槽內部重新用錨網支護,防止片幫傷人和開槽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

開槽時腳手架要固定牢靠,防止倒落;截幫煤與矸石時,要防止落物傷人。一人施工一人監護。開頂部槽時,前面要留出足夠的斜度,以便合頂時注入混凝土。

6、筑墻使用到腳手架時,要有專人監護,防止人員掉落以及腳手架傾倒,搬運料石時要小心砸腳,無關工作人員不得靠近。腳手架寬度應大于1米以上。當防水墻砌到1米以上時,在頂板合適位置打長2000mm,直徑20mm錨桿吊掛滑輪,用鐵筒起吊料石,每次只能起吊一塊,并由兩個人進行上料。

7、所有錨桿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拉力測試,測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8、料石墻每筑50cm,要停工等混凝土凝固后再施工,防止墻體強度不夠而壓毀;澆注混凝土前要由專業人員查檢料石墻的強度,防止混凝土擠壞料石墻,碰傷工作人員。

9、斜井運輸時必須做到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

10、加強通風,嚴禁無風作業,人員嚴禁進入沒有風的地點。

11、注漿時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

后附施工地點圖、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