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漆作業指導書
1.?目的
規定了噴漆的設備操作、工藝范圍、工藝流程、工具、質量控制標準以及安全操作規程。
2.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設備內部各個構件及產品外觀涂裝的操作方法、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3B0
3.術語及定義/L+Y6@4O"^2S
(1)涂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膠體混合物的溶液,將其涂布在物面上能干結成膜,學名叫“有機涂料”,俗稱“油漆”。
(2)涂裝:將涂料涂布在物面上的施工過程,即油漆施工。
(3)稀釋劑:用來溶解及稀釋涂料,以達到施工應用目的的物料。
(4)底漆:直接涂布在物體表面的打底涂料。
(5)防銹漆:由防銹顏料和適當的漆料配置而成,用以防止大氣
中的氧氣和水分對鋼鐵本體銹蝕的涂料。
(6)起泡:漆膜干結后,局部與被涂物體表面失去附著力,成直徑不同的球狀小泡向上膨脹隆起,內部包藏著液體或氣體,或者發生破裂的現象。
(7)流掛:涂料施工于垂直物體表面,未干前涂層下流,干后漆膜厚度不勻,并成流痕的現象。
(8)針孔:漆膜在干結過程中,表面出現的一種凹陷的透底的針尖細孔現象。
(9)滲色:在底層漆上涂覆一層漆后,底層漆的顏色由于新漆層溶劑的作用而滲透于表面的現象。
(10)桔皮:涂料噴涂施工后,由于漆臘流平性差,干燥后的漆臘表面形成起伏不平的類似桔皮的現象。'v:t0I*F"L.w"F
(11)褪色:色漆漆膜在暴露中,由于光、熱或其它因素的作用,顏色減退失去其原有的顏色的現象。
(12)附著力:指漆膜與被涂物件兩種物質表面通過物理和化學力的作用結合在一起的堅牢程度。
(13)脫落與脫皮:由于涂層和物體表面或新舊涂層之間喪失了附著力,涂層表面形成小片或鱗片脫離的現象稱為脫落。當涂層和底表面間的附著力完全喪失,使涂膜整張脫落時稱為脫皮。
4.0作業程序:檢查——掛鉤——拋丸——清整——罩漆——烘烤——下架
5.0操作步驟:-Q$O8j/g#R$
5.1工作前2L-{#C9G-g&r
5.1.1上班首先閱讀當天生產指令,了解并記錄有特殊噴漆要求的單
號。
5.1.2檢查工作過程中需要的工具,如掛鉤、吹槍等是否到位,完好。
如果沒有或損壞需及時上報。
5.1.3檢查當天使用的原、輔材料,如果不夠需向上級領導反映,班
組長做好材料的領取工作。"V*t0n'z(Q0{3M;l7f&j
5.1.4打開拋丸機電源、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如有異常需修理完好后
方可使用。
5.1.5完成上述工作后,將工作場地清理干凈。(d!M5K']3I)b'i0
5.2工作中
?5.2.1檢查:對上道工序的來料進行檢查,查看是否有磕碰、劃傷等情況,如有則退回上道工序處理。
?5.2.2清整:左手拿除塵布,右手拿吹槍,邊吹邊用氣槍吹,將整個都擦一布。在吹灰過塵中同時注意有無劃傷、撞傷等情況,如有則做好標示,返回上道工序處理。
5.2.3噴漆:o$^6@5c5n5t0f!s
5.2.3.1噴漆人員在噴漆時需做好個人防護工作,戴上防護眼鏡、
防護面具和防護手套,以防油漆等濺入眼中。
5.2.3.2油漆配比夏季為油漆:稀料=1:1;冬季為1:0.8-0.6左右。
5.2.3.3氣壓調整為0.25-0.4MPA。
5.2.3.4噴漆時將噴槍調到3-4左右,噴時再次進行檢查,如有不良
的退回上道工序。噴漆時應噴均勻,不可漏噴或噴溥,但也不可過厚導致流掛現象的出現。
5.2.3.5烤漆:烘房溫度上限為160℃,下限為150℃。保溫時間為15分鐘。
5.2.3.6下架:出爐時要小心從烘箱架上滑脫造成損傷。下架時要檢查質量,如有明顯不良的需挑出。
5.3工作后7M$^8b#~$`$q?G5K
5.3.1下班時需清理打掃場地,把可回收的垃圾分開放到指定區域,不可回收的垃圾倒到垃圾池中。"
,r5.3.2清潔工具設備,關掉電源、水、氣及門窗和工具箱。4j$r.{+t;e?5.3.3做好當班的工作記錄,總結當天的工作情況。
6.0檢驗標準
?A外觀:漆膜必須光潔平整,無氣泡,允許有輕微的桔皮,少量細小的突起和縮孔。
B光澤度;75度
C沖擊強度;≥50KG/CM測試標準按GB1727-79進行
D附著力;準備1塊規格為200mm×200mm的試片。試片經表面處理后,與產品涂裝方式一樣涂上一層,待徹底干透后,用鋒利的專用刀片或保險刀片,在試片表面劃一個夾角為60℃的叉,刀痕要劃至本體。然后貼上專用膠帶,使膠帶貼緊漆膜,接著用手迅速將膠帶扯起,如刀痕兩邊涂層被粘下的總寬度最大不超過2mm即為合格。
E硬度:>2H
F厚度:檢查方法是:用電磁漆膜測厚儀測量。每0.5m2測一個點,管路等細長體每0.5~1m長測量一個點,三點平均值應超過標準總涂層厚度的90%;但三點平均的最小值不應小于標準涂層總厚度的70%。測得的涂層厚度分配標準誤差(三點平均值)應小于標準涂層總厚度的20%。外觀必須100%檢驗,其余項目每月一次。每批油漆投入生產時或發生異常情況時必須用標準試片測試漆膜性能。
7.0工具輔料及設備-C.S*r1*(U?/_(N"j3l8T,l!D)
7.1油漆氣動泵
7.2噴槍?#K1y0**u1s.E"c*y#H!/"f$r
7.3攪拌器?-]"L9P;u0R9|7g$h2
7.4吸塵布(*!B&R4H1T$b+
7.5氣槍0j,z"*;T6m'f4B6
8.0設備維護
8.1每天維護5M$Q;l2I1[2V.N$p"p&W
8.1.1每天需對使用過的噴槍進行清洗,防止堵塞。9v
8.1.2每天將油水分離器中的水放一次,保證油霧器中有油,并有合適的油量。
8.2每周維護:徹底清洗噴槍。8b-d8a1T,M
8.3每月維護(N/^$Y/f8|"S
8.3.1徹底清理整個工作場地內的衛生。
8.3.2檢查電器控制的狀況。
8.4每半年將設備系統的檢修一次。2h!Y)U2e#K/*
9.0噴漆安全操作規程/u9T4z;O:~,/0e
9.1噴漆時,噴槍應對準需要噴漆的位置上下左右移動,不可歪斜。
9.2操作時要注意噴槍頭不能松動,應防止回氣將油漆濺入眼睛。9.3操作臺旁存油漆的容器應放置平穩并加蓋。
9.4經常注意油漆容器的滴漏液情況,對滴漏的容器要及時更換,
對油漆桶等的蓋閥等,在使用后要隨手關緊,嚴禁滴漏。
9.5操作人員應穿純棉織品工作服,不能穿帶釘鞋進入生產崗位,
各操作點不得使用化纖類織物的拖把、揩布等工具。?e(}%C"Z&|;*1~
9.6車間內的設施因維修用明火時,要嚴格注意防火。
9.7各種油漆要堆放規格化,油漆桶堆放高度不應超過1.5m,最多
存量不宜超過兩天的使用量。
篇2:噴漆作業安全生產管理基本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企業噴漆作業安全生產行為,防止和減少噴漆作業引發的火災、爆炸事故和職業危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安全管理通則》(GB7691-2003)和《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噴漆安全技術規定》(GB14444-2006)等相關法規標準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使用涂料及有關化學品(包括有機溶劑)在金屬或非金屬表面的噴涂作業使用的涂料及有關化學品、噴涂設備設施和作業場所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一般要求
第三條總平面布置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規定。
第四條涂料倉庫(存放場所)、調漆室、噴漆場所、烘干室的火災危險性屬甲類,廠房(倉庫)的耐火等級、防火間距、防爆和安全疏散措施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規定。
第五條噴漆作業的廠房一般采用單層建筑。噴漆作業車間的出入口至少應有兩個,并且保持暢通。噴漆作業車間的門應向外開,車間內通道寬度應不小于1.2m。作業人員距離最近安全出口的步行距離不得大于25米。
第六條噴漆車間應設專用配漆室,配漆室宜靠近噴漆區域,使用噴涂量較少時(一般少于2公斤),允許在噴漆區內現場配制。噴漆作業現場存放的噴漆原料,以不超過一個班的用量為宜。
第三章設備設施
第七條噴漆作業中使用的涂裝設備設施,應具備必要的安裝使用說明書和產品合格證書。靜電噴漆器具應符合GB12367的有關要求。
第八條噴涂設備設施應定期檢查、專人維護,并建立檔案。
噴涂設備操作人員應按設備技術與維護要求,做好日常檢查工作。檢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通風系統運行是否正常;
2)、設備外部是否有外力損傷或變形;
3)、設備、管路連接是否松動;
4)、自動聯鎖控制和信號、報警裝置是否完整有效;
5)、防爆電氣設備及防爆照明燈具是否完整與運行正常;
6)、漆垢、粉塵及現場雜物等是否及時清除。
第九條與噴漆室配套的機械傳動部位的防護罩、欄應完整、可靠。
第十條噴漆車間內的壓力管道、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定期檢驗檢測。第十一條烘干室控制系統的聯鎖,開機時應使循環風機及排氣風機啟動后,才能繼續啟動加熱系統及工件輸送系統;相反,停機時應使加熱系統和工件輸送系統關閉后,才能繼續停止風機運行。
第十二條烘干室內使用空氣流量調節閥時,在系統的正常調節范圍內,應使安全通風系統能達到所需的風量。安全通風系統使用調節閥時,應設置閥門最小安全開度的限位裝置。
第十三條烘干室的相關烘干設備符合《烘干設備安全性能檢測方法》AQ5214的規定。
第四章防火防爆
第十四條爆炸危險區域劃分應符合以下要求:
1)噴漆區及其附近的爆炸危險區域應按照GB14444的規定劃分;
2)烘干室工作空間應為爆炸危險區按照GB14443的規定劃分;
3)通風管道系統內爆炸性氣體環境劃分為1區危險區域;
4)涂料倉庫、調漆間等生產場所的爆炸危險區域應按照GB50058的規定劃分。
第十五條爆炸危險區域應符合以下要求:
1)噴漆區內不應設置電氣設備,如工藝有特殊要求時,應符合GB50058和GB14444的規定;
2)噴漆區和爆炸危險區域2區內不應設置有引起明火、火花的設備和外表超過噴涂涂料自燃點溫度的設備;
3)產生火花或炙熱金屬顆粒的設備,設置在2區內時,應是全封閉型或防爆型的;
4)噴烘兩用噴漆室應符合GB14444第9章的要求;
5)噴漆區及其附近區域的燈具設置應當符合GB14444-2006第6.4節的規定;
6)噴漆室或噴漆房、烘干室的所有導電部件、排氣管、噴漆設備、被噴涂的工件、供漆容器及輸漆管路均應可靠接地,電氣設備外殼必須接地;
7)設置專用的靜電接地體干式漆霧去除裝置、導流板、分布板、撞擊板、均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制備,并應方便取出,經常清理;
8)大型噴漆室送風系統所配置的加熱器,無論何種類型,均不得布置在室體內;
9)地面應采用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成,或覆蓋不產生火花的材料。采用手工靜電噴漆設備的噴漆室地面應鋪設導電面層。
第十六條凡布置在爆炸危險區域內的電動機,電器和其他電氣設施必須符合其相應的電氣防爆安全技術與管理規定。烘干室使用的電動機如設置在非爆炸危險區內,其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44的要求。
第十七條噴漆室所在的建筑物內,應在室體附近配置自動或手動滅火裝置或滅火器。每50平方米至少配置2只4公斤以上的滅火器。
第十八條噴漆作業場所占地面積大于300平方米的應按規定配置室內消防栓。無市政供水的,應設置消防水池與加壓泵,消防水池與噴漆作業點距離不得少于25米,其儲水量按火災持續時間3小時計算。
第十九條排風管的防雷措施應符合GB50057的規定。
第二十條封閉式噴漆間、涂料倉庫、調漆室、烘干室應設置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
第五章作業環境
第二十一條噴漆作業場所應實行定置擺放,工位器具、產品堆放整齊、平穩,高度合適。
第二十二條噴漆作業場所車行道、人行道寬度符合標準,且通道線明顯清晰,路面平坦;車間地面平整,無障礙物和絆腳物,無積油積水。
第二十三條噴漆作業場所工作臺面和安全通道采光照明完好,設備設施與墻、柱間以及設備設施之間應留有足夠的距離。
第二十四條噴漆作業場所應有良好的通風,崗位作業點的有毒氣體、有害粉塵含量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五條噴漆作業場所入口處及周圍,應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標識和職業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告知信息。
第六章基礎管理
第二十六條企業應根據國家有關安全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噴漆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一)安全規章制度
1、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度;
2、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3、設備操作維護保養制度;
4、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安全管理制度;
5、噴漆作業場所現場安全管理制度;
6、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7、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
8、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9、危險作業管理制度。
(二)安全操作規程
1、調漆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2、噴漆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3、烘干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4、危險化學品倉儲安全操作規程;
5、與從事噴漆作業相關重要設備安全規程等。
第二十七條從事相關噴漆作業人員應經安全技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培訓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涂料及有關化學品火災爆炸危險特性、對人體急慢性健康影響;個人防護知識,中毒急救措施;
2、工藝過程危險有害因素,安全防護措施,故障情況下應急措施;
3、涂噴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4、使用的涂料及在關化學品危險特性,防止火災措施,滅火器材使用方法;
5、勞動防護用品、安全設施性能及使用方法等。(相關企業類似崗位事故案例)
第二十八條噴漆作業場所應設置更衣室,設置淋浴室和盥洗室;配置事故應急箱,應急用品應完好。
第二十九條從業人員應按規定對新參加噴漆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健康檢查,查出職業禁忌者,不準安排從事噴漆作業。按規定每年一次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檔案。
第三十條企業應當按規定為從業人員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并督促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第三十一條企業應對單班連續作業,或噴漆量大的作業場所定期進行安全評估。
第三十二條企業應制訂噴漆作業場所事故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本規定由永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第三十四條本規定從下發之日起試行。
篇3:汽修鈑金噴漆作業流程
汽車修理鈑金和噴漆作業流程
噴漆實操考試主要在于選手在噴漆操作流程方面的規范性,包括除油處理、原子灰的涂抹和打磨、中涂和中涂打磨、調漆以及面漆的噴涂。其中,打磨和調漆是考察的重點。
打磨:鈑金和噴漆過程中,推行干磨的方式代替傳統的水磨。采用干磨最大的優點是效率高。使用干磨技術后,整個鈑噴修復的時間節約了40%。另外,采用干磨技術節約了大量的水,而且不會造成鈑金件的銹蝕。在國內,干磨技術剛剛起步,即使在應用此項技術比較早的廣州本田售后服務網絡中,干磨技術的落實率也不過20%。本屆大賽,廣州本田將干磨技術作為考察的重點,也希望借此進一步推廣干磨技術。
調漆:作為一名噴漆維修人員,掌握熟練的調漆技能是非常必要的。采用事先調好的漆,這種漆與標準色的面漆相比差了一種色母,需要噴漆選手找到這種色母并確定它的比例。最終使漆色與標準色達到一致。
鈑噴常識須知
很多車主對鈑金和噴漆的了解都很膚淺,認為只要將碰撞車輛通過機械的方法恢復形狀,并噴涂漆面就可以了。其實,在碰撞車輛修復過程中,鈑金和噴漆的操作工藝非常復雜,對維修人員的維修技術和經驗要求也非常高。為了讓車主能夠對鈑金和噴漆的操作過程能夠有所了解,現就以本次廣州本田鈑噴大賽中,對鈑金和噴漆操作人員制定的操作規范為例,簡單介紹一下鈑金和噴漆的操作流程。
鈑金操作流程(局部凹陷)
(1)鈑金件拆卸。將碰撞車輛受損部位的鈑金件通過切割等方式拆離原車身。
(2)損傷確認。將受損部位清潔后,確認受損程度,從而確立修復方法。
(3)去除舊漆膜。將受損部位的原車漆打磨至露出鐵板層。
(4)鈑金件拉平。根據鈑金件損傷程度,采用相應的鈑金工具將凹陷部位拉平。拉平作業后,鈑金件表面要經過平整度精調。
(5)收火處理。通過收火處理,將金屬在恢復原來的形狀和厚度過程中產生的拉伸和擠壓應力消除,保持鈑金件的剛度和強度。
(6)打磨羽狀邊。在受損部位與周邊漆膜連接部位打磨出一個緩沖的坡面,便于其后新噴的漆面與原車漆面更好地連接在一起。
(7)涂抹環氧底漆。將打磨完的受損面再次清潔除油,涂抹上環氧底漆并烘干,進行防銹處理。
以上鈑金操作流程適用于受損程度不大的鈑金件。如果車體碰撞嚴重,傷及車架,則需要在車架矯正機上進行整車構架的矯正,操作難度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