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場所使用燃氣基本安全要求
一、在地下、半地下空間嚴禁使用和存放液化石油氣,在地下、半地下空間使用管道天然氣的,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室內凈高不宜小于2.2米;
(二)應有良好的通風設施,房間換氣次數不得小于3次/小時,并應有獨立的事故機械通風設施,其換氣次數不得小于6次/小時;
(三)應有固定的防爆照明設備;
(四)必須設置燃氣濃度檢測報警裝置和燃氣緊急自動切斷閥;
?二、室內燃氣管道與電氣設備、相鄰管道之間的凈距
管道和設備
與燃氣管道的凈距(cm)
平行敷設?
交叉敷設
電氣設備
明裝的絕緣電線或電纜
25
?10
暗裝或管內絕緣電線
5(從所做的槽或管子的邊緣算起)
?1
電壓小于1000V的裸露電線
?100
100
配電盤或配電箱、電表
30
不允許
電插座、電源開關
15
不允許
相鄰管道
保證燃氣管道、相鄰管道的安裝和維修
2
?三、用氣設備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用氣設備之間及用氣設備與對面墻之間的凈距應滿足操作和檢修的要求;
(二)用氣設備與可燃或難燃的墻壁、地板和家具之間應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熱措施。
四、使用管道燃氣的,燃氣用具與管道之間的連接宜采用燃氣用不銹鋼波紋軟管。
五、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的,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存瓶總重量超過100千克(折合2瓶50千克或7瓶以上15千克氣瓶)時,應當設置專用氣瓶間。存瓶總重量小于420千克時,氣瓶間可以設置在與用氣建筑相鄰的單層專用房間內。存瓶總重量大于420千克時,氣瓶間應當為與其他民用建筑間距不小于10米的獨立建筑;
(二)氣瓶間高度應當不低于2.2米,內部須加裝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且不得有暖氣溝、地漏及其他地下構筑物;外部應當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應當使用防爆型照明等電氣設備,電器開關設置在室外;
(三)氣相瓶和氣液兩相瓶必須專瓶專用,使用和備用鋼瓶應當分開放置或者用防火墻隔開;
(四)燃具與鋼瓶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0.5米,放置鋼瓶、燃具和用戶設備的房間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使用明火;同一房間內不得同時使用液化石油氣和其他明火;
(五)液化石油氣鋼瓶應定期檢測,液化石油氣鋼瓶減壓器正常使用期限為5年,密封圈正常使用期限為3年,到期應當立即更換并記錄;
(六)鋼瓶供應多臺液化石油氣灶具的,應當采用硬管連接,并將用氣設備固定。鋼瓶與單臺液化石油氣灶具連接使用耐油橡膠軟管的,應當用卡箍緊固,軟管的長度控制在1.2米到2.0米之間,且沒有接口;橡膠軟管應當每2年更換一次;若軟管出現老化、腐蝕等問題,應當立即更換;軟管不得穿越墻壁、窗戶和門;
(七)液化石油氣鋼瓶在使用過程中嚴禁下列行為:
1、倒灌液化石油氣;
2、摔、砸、滾動、倒置液化石油氣鋼瓶;
3、加熱液化石油氣鋼瓶、傾倒鋼瓶內殘液或者拆修鋼瓶閥等附屬設施;
4、使用明火檢查液化石油氣泄漏。
(八)嚴禁在液化石油氣氣瓶中摻混二甲醚。
六、.應當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燃氣作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操作規程。
七、從業人員經安全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企業負責人、從業人員要定期參加安全教育培訓,掌握燃氣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
八、應當定期進行燃氣安全檢查,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或應急處置方案,保證從業和施救人員掌握相關應急內容。
九、應當與燃氣供應企業簽訂安全供氣合同,明確雙方的安全責任。
篇2:餐飲業燃氣安全使用制度
為切實加強餐飲業燃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公共安全,根據《燃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定燃氣安全使用制度及規定:
1、應該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正確使用瓶裝液化氣或管道天然氣;
2、應當落實燃氣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燃氣設施的使用、管理,適時組織防火檢查,及時消除火險隱患。操作維護人員應當受過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燃氣安全知識;
3、使用燃氣必須遵守有關燃氣管理的法規、規章,并符合國家《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城鎮燃氣設計規范》和《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等有關技術規范,所使用的燃氣、設施必須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質量標準,不得擅自拆改或超期使用;
4、餐廳、廚房內的燃氣設施(鋼瓶、減壓閥、管道、法蘭、接頭、儀表、閥門、爐具等)必須每日檢查,發現泄漏、閥門堵塞、失靈,膠管老化、破損等情況,應及時關閉閥門。檢修時,不得在火險隱患未消除前使用明火;
5、餐廳、廚房和存放液化石油氣的鋼瓶的庫房必須保持空氣流通。不得將裝有液化石油氣的鋼瓶倒置、加熱、露天堆放;
6、液化石油氣瓶應定期檢查,應定期查看液化石油氣瓶閥下的檢驗標志環,不應使用超期未檢或報廢的鋼瓶。對于一般民用,YSP-35.5型(15公斤)液化石油氣瓶每四年應檢驗一次,YSP-118型(50公斤)液化石油氣瓶每三年應檢驗一次,對于使用期限15年的鋼瓶應做報廢處理;天然氣計量調壓裝置應定期檢測;
7、不得對氣瓶瓶體進行焊接和更改氣瓶的鋼印或者顏色標記。嚴禁將氣瓶內的液化石油氣向其他氣瓶倒裝;嚴禁自行處理氣瓶內的殘液;
8、燃氣會導致橡膠和塑料老化,應使用專為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而設計的專用軟管,軟管和減壓閥等易損易耗件應定期更換;
9、停止使用燃氣后,應及時關閉閥門,切斷氣源;
10、按規定配置防火、滅火器材,并逐步推行安裝燃氣泄漏報警裝置;
11、與供氣單位簽訂安全用氣協議,接受供氣單位安全檢查及技術指導;
12、遇到燃氣泄露的緊急情況,應立即消除所有明火,不要操作或動用任何電器或電子設備,打開所有門窗,保證足夠室內通風,較大的氣體泄露或著火,應立即疏散所有室內人員,并向119報警。
篇3:餐飲部燃氣作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為加強燃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本公司內燃氣的使用、設施保護和燃氣器具的銷售、安裝與維修,以及相關的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一章
使用管理
第一條管道燃氣用戶需擴大用氣范圍、改變燃氣用途或者安裝、改裝、拆除固定的燃氣設施和燃氣器具的,應當到燃氣經營企業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條單位燃氣用戶應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其操作維護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燃氣安全知識,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第三條燃氣用戶應當配合燃氣經營企業入戶進行燃氣安全檢查,遵守安全用氣規則,并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盜用燃氣、損壞燃氣設施;
(二)用燃氣管道作為負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線;
(三)從事危害室內燃氣設施安全的裝飾、裝修活動;
(四)安裝、使用明令淘汰的燃氣器具;
(五)使用超期限未檢驗、檢驗不合格或者報廢的鋼瓶;
(六)擅自拆卸、安裝、改裝燃氣計量裝置和燃氣設施;
(七)加熱、摔、砸燃氣鋼瓶或者在使用時倒臥燃氣鋼瓶;
(八)傾倒燃氣鋼瓶殘液;
(九)擅自改換燃氣鋼瓶檢驗標志和漆色;
(十)在不具備安全使用條件的場所使用瓶裝燃氣;
(十一)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章
設施與器具管理
第三條燃氣經營企業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燃氣設施的所在地、敷設有燃氣管道的道路交叉口及重要燃氣設施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在生產經營場所設置燃氣泄漏報警裝置。
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損壞、覆蓋、移動、涂改安全警示標志。
第五條在燃氣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內,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建造建筑物、構筑物;
(二)排放腐蝕性液體、氣體;
(三)未經批準開挖溝渠、挖坑取土;
(四)未經批準打樁或者頂進作業;
(五)未經批準動用明火作業;
(六)其他損壞燃氣設施或者危害燃氣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六條燃氣器具應當由具備法定資格的檢測機構抽樣進行氣源適配性檢測。
第七條使用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對燃氣設施和燃氣器具進行定期檢驗、檢修和更新。
第八條報廢的燃氣鋼瓶應當進行破壞性處理,并不得翻新使用。
第九條燃氣器具的安裝維修應當符合國家和省頒布的技術規范和標準。
第三章
監督檢查與事故處理
第十條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燃氣的工程建設、經營、使用、設施保護、器具安裝維修等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和個人限期消除。
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在實施批準或者核準時,程序必須公開,并依法接受監督。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燃氣事故隱患時,應當立即向燃氣經營企業、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公安消防等部門報告。
燃氣經營企業接到事故隱患報告后應當立即組織搶險搶修,并同時報告當地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
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消防等部門應當建立燃氣安全預警聯動機制,接到事故隱患報告后,立即處理。
第十二條搶險搶修人員在處理燃氣事故緊急情況時,對影響搶險搶修的其他設施,可以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并妥善處理善后事宜。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新建、改建、擴建燃氣工程項目的,由燃氣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章
附則
第十四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燃氣,是指人工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氣體燃料的總稱。
(二)燃氣工程,是指燃氣設施和燃氣供應站點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
(三)燃氣設施,是指氣源生產廠家以外的儲氣廠、門站、氣化站、混氣站、儲配站、調壓站、各種燃氣管網及其附屬設施的總稱。
(四)燃氣器具,是指使用燃氣的爐灶、熱水器、沸水器、取暖器、空調器和燃氣計量器等器具。
(五)燃氣供應站點,是指為用戶供氣的瓶組氣化站、瓶裝供應站、燃氣車輛加氣站等。
第十五條本條例自****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