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氨儲罐火災爆炸事故樹

液氨儲罐火災爆炸事故樹

2024-07-23 閱讀 3143

液氨儲罐火災爆炸事故樹建造過程見圖1(1)將后果嚴重且較易發生的事故“液氨儲罐火災爆炸”作為頂上事件(第一層)。(2)調查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點火源”和“氨氣達可燃濃度”。這兩個事件要現時發生,且在“達到爆炸極限”時,火災爆炸才會發生,故用“條件與門”與頂上事件連接。(3)調查“點火源”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明火火源”、“儲罐靜電放電”、“人體靜電放電”、“機械火花”、“雷擊火花”。只要這四個事件中的一個發生,就會構成火災爆炸的“點火源”,故將其用“或門”與中間事件“點火源”連接。(4)調查“明火火源”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吸煙”、“動火”。這兩個事件都是“明火火源”,故將其用“或門”與中間事件“明火火源”連接。(5)調查“機械火花”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黑色金屬與儲罐撞擊”、“鞋釘與地面摩擦發火”。只要這兩個事件中的一個發生,就會構成“機械火花”,故將其用“或門”與中間事件“機械火花”連接。(6)調查“雷擊火花”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直擊雷”、“雷電感應”。只要這兩個事件中的一個發生,就會構成“雷擊火花”,故將其用“或門”與中間事件“雷擊火花”連接。(7)調查“儲罐靜電放電”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液休流速高”、“管道內壁粗糙”、“液休與空氣摩擦”、“測量操作失誤”、“接地不良”。只要這幾個事件中的一個發生,都會使儲罐產生靜電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會放電,故將其用“或門”與中間事件“儲罐靜電放電”連接。(8)調查“接地不良”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安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未設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合要求”、“接地線損壞”。這3個事件都是接地不良的典型表現,故將其用“或門”與中間事件“接地不良”連接。(9)調查“人體靜電放電”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未著防靜電工裝”、“作業中產生摩擦”。這兩個事件同時發生,就會發生人體靜電積累,故將其用“與門”與中間事件“人體靜電放電”連接。(10)調查“氨氣達可燃濃度”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儲罐泄漏”、“庫區內通風不良”。這兩個事件同時發生,就可使氨氣濃度達到可燃濃度,故將其用“與門”與中間事件“氨氣達可燃濃度”連接。(11)調查“儲罐泄漏”的直接原因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質和邏輯關系。直接原因事件為“非資質廠家生產”、“未定期檢測”。這兩個事件任一個發生差錯,都會構成儲罐泄漏的潛在因素,故用“或門”與中間事件“儲罐泄漏”連接。2基本事件結構重要度分析事故樹分析的目的就是求出事故樹的全部最小割集或最小徑集。如果事故樹化簡后的等效樹或門多,最小割集就越多,說明該系統比較危險;如果與門比較多,最小割集就少,說明系統比較安全。最小割集就是能夠引起頂上事件發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每個最小割集都是頂上事件發生的一種可能渠道。最小徑集就是使頂上事件不發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最小徑集的數量代表采取措施使頂上事件不發生的渠道的多少。最小徑集越多,系統就越安全。在求最小割(徑)集時,常用布爾代數運算法則,化簡代數式。2.1求結構函數事故樹的結構函數T=[*1+*2+*12+*13+*14+*15+*10*11+(*3+*4+*5+*6)(*7+*8+*9)](*16+*17)*18a根據“加乘法”判別得該事故樹的最小割集數為38個原事故樹的成功樹的結構函數:得5組最小徑集為:P1={*1,*2,*3,*4,*5,*6,*10,*12,*13,*14,*15};P2={*1,*2,*3,*4,*5,*6,*11,*12,*13,*14,*15};P3={*1,*2,*7,*8,*9,*10,*12,*13,*14,*15};P4={*1,*2,*7,*8,*9,*11,*12,*13,*14,*15};P5={*16,*17}P6={*18}P7={a}2.3求結構重要度由于最小徑集的數目比最小割集數目少,故利用最小徑集判別基本事件結構重要度更為方便。*18、a是一階最小徑集,分別在P6、P7中出現。因此:*16、*17出現在2階最小徑集P5中,并且在其它徑集中沒有出現,故:IΦ(1)=IΦ(2)=IΦ(12)=IΦ(13)=IΦ(14)=IΦ(15)=*10、*11在1l階最小徑集中出現兩次,在l0階最小徑集中出現兩次,故:IΦ(10)=IΦ(11)=*3、*4、*5、*6在11階最小徑集中出現一次,在l0階最小徑集中出現一次,故IΦ(3)=IΦ(4)=IΦ(5)=IΦ(6)=*7、*8、*9在10階最小徑集中出現兩次,故:IΦ(7)=IΦ(8)=IΦ(9)=所以基本事件結構重要度順序為IΦ(18)=IΦ(a)>IΦ(16)=IΦ(17)>IΦ(1)=IΦ(2)=IΦ(12)=IΦ(13)=IΦ(14)=IΦ(15)>IΦ(7)=IΦ(8)=IΦ(9)>IΦ(10)=IΦ(11)>IΦ(3)=IΦ(4)>IΦ(5)=IΦ(6)2.4事故樹分析的結論通過對事故樹的定性分析,得到最小割集38個,最小徑集7個。導致液氨儲罐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可能性有38種,但若從控制7個最小徑集出發,只要控制7個最小徑集中的任何一個不發生,頂上事件“儲罐火災爆炸”就不會發生。首選方案是(*18),氨氣火災爆炸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條件,而濃度的積累有一個過程,只要保持儲罐區域范圍內通風良好就可以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第二方案是(*16、*17),正常情況下的氨氣存在較難積累到可燃濃度,要重點防范的是由于儲罐質量原因引起的泄漏,所以儲罐要采用有資質廠家生產的,并對儲罐進行定期檢測,發現隱患及時處理;第三方案是(*1,*2,*12,*13,*14,*15),預防明火火源、機械火花以及雷擊火花的產生;嚴禁在儲罐區吸煙,嚴格執行動火制度,防范鐵質工具等與儲罐的撞擊,進入庫區不應穿釘鞋,采取相應的防雷措施;第四方案是(*7,*8,*9),使儲罐良好接地;第五方案是(*10,*11),防止人體靜電的產生;第六方案是(*3,*4,*5,*6),防止儲罐靜電的積累。3防止火災爆炸的措施3.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加強作業現場的通風條件,必要時可采取強制通風措施,防止可燃氣體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在條件允許時可在工作現場安裝氣體濃度檢測設備,超過濃度警戒線時要進行強制通風。也可以在危險空間充填惰性氣體,隔絕空氣或稀釋爆炸性混合物,儲罐清理時應先轉換掉可燃氣體再敞開,以達到防火防爆炸的目的。3.2加強壓力容器的安全監察檢查加強壓力容器的安全監察,嚴格按國務院發布的《鍋爐壓力容器產品安全性能監督檢驗規則》執行。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和使用等環節都必須符合有關規定,要杜絕無證設計、無證制造,壓力容器投人使用前應先辦理使用登記手續。領取使用證。對壓力容器開展深入地安全大檢查。對制造質量低劣的存有安全隱患的壓力容器,要采取嚴格措施進行處理,缺陷嚴重的要堅決停用。對超期未檢驗的壓力容器要進行檢驗,對自行改造的壓力容器不符合要求的要進行更新。新壓力容器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必須由具有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的單位制造,以杜絕質量低劣的壓力容器投入使用。3.3提高人員素質、嚴格操作規程提高人員素質,要查清設備狀況和事故隱患,消除不安全素,以保證壓力容器的安全使用。操作人員必須先經培訓,懂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嚴格按規程操作。3,4嚴格全面地控制火源(1)明火管理劃定禁火區、動火區,制定相應的區域火源管理制度;嚴格控制流動明火如禁止吸煙,機動車輛帶防火帽等,對于固定明火,要采取必要的分隔手段防止明火的輻射加熱、火焰接觸;動火作業應由經防火安全考核和取得相應資質的人員擔任,業前辦理動火手續,擬定方案及防范措施,明確動火負責人,經批準并逐項檢查落實措施后方可動火作業。(2)機械火花的預防緊固設備,防止零件松動;不要選擇鋼、鐵等易氧化發熱量大的材料作工具;禁止穿帶釘子的鞋,必要時做不發火花地面。防止由于設備損傷形成的點火源,包括飛散物的沖擊、倒塌物的沖擊、管道及設備破裂時的撞擊。(3)雷擊火花的預防裝設避雷針可防直擊雷,為防止雷電感應,應將室內外金屬設備、金屬管道、結構鋼筋予以接地。防感應雷的接地電阻不得大于5~1Of/。某些具體規定可詳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年版體)。(4)設備靜電的預防靜電與大地連接是消除靜電的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是防止儲罐靜電的最基本的措施,將積聚電荷用導電體與大地連接形成通路。接地系統的電阻是衡量靜電荷外界導出通路良好與否的依據,數值不應小于100Ω。液體在管道內流動速度高,產生的流動電荷和電荷密度就越大,因此控制流速是減少靜電產生的有效措施;管道內壁粗糙,液體流動時也會產生大量的靜電積累,這需要量在充裝及卸產品時選擇合適的輸送管道;從頂部噴濺充裝時,液體與設備或空氣高速接觸摩擦也會產生靜電,故充裝后要有一定的靜置時間;另外,作業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如使用符合標準要求的作業器具。(5)人體的防靜電措施作業時工作人員應穿戴防靜電工裝,鞋和手套,不得穿化纖衣物。防靜電鞋的電阻值應小于10Ω,并不大于10Ω。穿著防靜電鞋時要考慮所穿襪子的導電性,嚴禁在鞋內外粘貼絕緣墊,并應定期作檢查。工作中不應搞使人體帶電的活動,如接近或接觸帶電體;在作業區域內穿脫衣服、鞋及劇烈運動。合理使用規定的勞保用品和工具。工作時應有條不紊、果斷穩重,避免急驟性動作。不得攜帶與工作無關的金屬物品,不準使用化纖材料制作的拖布或抹布擦洗物體或地面。4結論(1)分析了引起液氨儲罐火災爆炸和各種因素,所建事故樹共有19個基本事件,38個最小割集,7個最小徑集。這些最小徑集為預防火災爆炸事故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據。通過對基本事件結構重要度的分析,確定了影響事故樹頂上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2)事故樹分析法簡潔直觀,能找出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事件和間接原因事件,以分析系統的安全問題或系統的運行功能問題,便于查明系統內固有的或潛在的各種危險因素并對其邏輯關系做出全面、簡潔和形象的描述,為設計、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緊急洗眼及沖淋設備是在有毒有害危險作業場所現場使用的應急救援設施。當人的眼睛或身體接觸有毒有害及腐蝕性化學物質時,可使用這種設施對眼睛及身體進行緊急沖洗或沖淋,以避免化學物質對人體進一步傷害。鑒于目前國內尚未制定緊急洗眼及沖淋設備的有關標準,現結合國內該設施的使用情況及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ANSI)有關緊急洗眼及沖淋設備的標準(ANSIZ358.1—2004),將緊急洗眼及沖淋設備的選擇、安裝、使用、廢水處理及維護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項介紹如下。1.設備的選用在選用緊急洗眼及沖淋設備時,除了考慮使用現場方面的因素外,還必須考慮到緊急設備自身應符合的標準和要求,生產廠家的質量信譽,設備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等。由于緊急洗眼及沖淋設備的特殊用途,對其材質也會有一些特殊要求。目前國內市場上,進口產品的噴淋頭、洗眼器噴頭一般為ABSSE程塑料制造,其他部件為銅管表面加鍍ABS塑料涂層,ABS強化塑料制成的;國內產品的管子、管路附件、洗眼噴頭、沖淋噴頭、手動拉桿

篇2:液氨設備泄漏事故處置作業指導書

1.總則

1.1目的。

為了及時控制和消除液氨設備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省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本作業指導書。

1.2適用范圍。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省轄區內的液氨球形儲罐、臥罐、管道、鐵路罐車、汽車罐車、氣瓶等特種設備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作業指導。

2介質特性

2.1理化特性。

氨氣是一種無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相對密度0.60(空氣=1)。氣氨加壓到0.7—0.8MPa時就變成液氨,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相反液態氨蒸發時要吸收大量的熱,所以氨可作致冷劑,接觸液氨可引起嚴重凍傷,因其價廉的特點在制冰和冷藏行業得到廣泛使用。

2.2危險特性。

危險性類別:第2、3類有毒氣體,8類腐蝕品。火災爆炸危險性類別為乙類。與氟、氯等能發生劇烈反應。氨與空氣混合到一定比例時,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極限為15.5~25%。

氨具有較高的體積膨脹系數,滿量充裝液氨的鋼瓶,在0—60℃范圍內,液氨溫度每升高1℃,其壓力升高約1.32—1.80MPa,因而液氨氣瓶超裝極易發生爆炸。

2.3健康危害。

低濃度氨對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濃度氨可引起組織溶解性壞死、皮膚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學性炎癥及燒傷、肺充血、肺水腫及出血等。

2.3.1中毒癥狀。

輕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聲音嘶啞、吞咽困難,頭昏、頭痛,眼結膜充血、水腫,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悶和胸骨區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濃度氨時,可引起喉頭水腫、喉痙攣,發生窒息。外露皮膚可出現II度化學灼傷,眼瞼、口唇、鼻腔、咽部及喉頭水腫,粘膜糜爛、可能出現潰瘍。

2.3.2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應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要特別注意清洗腋窩、會陰等潮濕部位。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2.4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大氣可造成污染,對動植物造成凍傷。

3容易發生事故的部位

3.1液氨儲罐的氣相進出口、液相進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計接口、安全閥接口、壓力表接口等接管、閥門、法蘭連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氨管道法蘭、閥門、法蘭連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3氨罐車裝卸用軟管泄漏或爆裂。

3.4氨氣瓶庫內氣瓶泄漏或爆炸。

4裝備與器材

4.1消防裝備及器材。

消防車、消防水幕、消防水槍、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4.2防護器材。

過濾式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濕毛巾、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全密封阻燃防化服、防凍襯紗橡膠手套、工作靴。

4.3設備物資儲備。

吊車、可燃氣體濃度測試儀、風向儀、救援繩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傷員和拖曳氣瓶)、不同規格帶壓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電筒、密封膠、稀鹽酸等。

4.4醫療救護車、2%—3%硼酸溶液、生理鹽水、其它常用救護藥品。

5緊急處置

5.1發生泄漏或泄漏火災事故時應同時進行以下處置:啟動本企業(生產單位、使用單位、貯存單位)、本地區(運輸過程中)應急救援預案。搶險救援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5.1.1報警。

通知本企業管理、維修、應急搶險等相關人員到場處置。

撥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門報警,通知供水部門對事故發生地段管線增壓,并將事故情況及時報告當地質監、安監等有關部門。

5.1.2關閥、斷源。

事故單位工程技術人員或熟悉現場的人員關閉輸送物料的管道閥門,切斷事故源。打開噴淋裝置,用水稀釋、吸收泄漏的氨氣。消防人員在上風向負責用開花或噴霧水槍掩護、協助操作。關閥人員防護用品必須穿戴齊全。

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穩定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如有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5.1.3搶救傷員、設定區域、疏散人員。

(1)救援小組:穿好全封閉防化服,戴上氧氣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護下,查找泄漏發生的部位及形態,尋找和搶救傷員。

(2)疏散小組:根據地形、風向、風速、事故設備內液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邊道路、重要設施、建筑情況和人員密集程度等,對泄漏影響范圍進行評估,在專家的指導下設定危險區域、緩沖區域、疏散區域,實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導。

(3)堵漏小組:根據救援小組現場偵察獲得的信息,會同專家組確定堵漏方案。如果設備有爆炸危險須迅速撤離。

5.2泄漏處置及堵漏方法。

5.2.1泄壓排空。當罐體開裂尺寸較大而無法止漏時,迅速將罐內液氨導入空罐或其它儲罐中。

5.2.2大量泄漏時,用帶壓力的水和稀鹽酸溶液,在事故現場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嚴實的水網,中和、稀釋、溶解泄漏的氨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廢水。對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網入口進行封堵,防止可燃物進入,造成二次事故。

5.2.3體積較小的液氨鋼瓶在運輸途中發生泄漏,無器具堵漏或泄漏無法控制時,可將其浸入水中。

5.2.4器具堵漏。

5.2.4.1管道壁發生泄漏,又不能關閥止漏時,可使用不同形狀的堵漏墊、堵漏楔、堵漏膠、堵漏帶等器具實施封堵。

5.2.4.2微孔泄漏可以用螺絲釘加粘合劑旋入孔內的辦法封堵。

5.2.4.3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氣袋、充氣墊等專用器具從外部包裹堵漏。

5.2.4.4帶壓管道泄漏可用捆綁式充氣堵漏袋,或使用金屬外殼內襯橡膠墊等專用器具施行堵漏。

5.2.4.5閥門、法蘭盤或法蘭墊片損壞發生泄漏,可用不同型號的法蘭夾具并注射密封膠的方法實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專門閥門堵漏工具實施堵漏。

5.2.4.6對液氨鋼瓶可先用密封器堵漏,然后用專用工具處置。

5.3現場洗消處理。

根據液氨的理化性質和受污染的具體情況,可采用化學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處理,或對污染區暫時封閉等,待環境檢測合格后再行啟用。

5.4現場恢復。

經有關部門、專家對事故現場的安全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允許人員進入進行事故現場清理、維修設備、恢復生產等。

6安全防護

6.1處理液氨設備泄漏時安全注意事項。

6.1.1實施堵漏人員必須經過專門訓練,并配備專門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防火、防靜電、防中毒等安全技術要求。

6.1.2佩戴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較大泄漏時,應穿棉衣褲,外穿防化服,在處理液態氨泄漏時佩戴防凍傷防護用品。

無防護用品時,可以用濕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風方向轉移。

6.1.3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堵漏方案。如現場情況變化,應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隨意蠻干。

6.1.4事故救援應以人員安全為首要任務,在必要的情況下,應迅速撤離事故現場。

6.2傷員處置。

6.2.1醫護人員及相關人員負責事故現場接觸人群的檢傷分類,分類類別為:表癥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輕度中毒;重傷;輕傷等。

6.2.2對表癥呼吸停止者,事故現場給予吸氧、人工呼吸及心臟擠壓術,并立即由120急救轉送醫院;重度中毒、重傷者現場作簡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轉送醫院。輕度中毒、輕傷人員事故現場清洗、包扎護理并根據情況轉送醫院。

6.2.3對現場接觸人群,有不適感的,進行現場觀察至轉為正常。

6.3應委派一人專門負責清點進出事故現場搶險人員的人數和名單,以及事故現場人員及傷殘人員的人數和名單。

7.1附則

7.1應急工作結束后,應急作業單位應總結本次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在應急工作結束后的15日內提出總結報告,送交省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中心。

7.2應急帶壓堵漏人員應經過培訓,持有相應的作業資格證書。

7.3本作業指導書是事故應急搶險的指導性文件。發生事故后,應視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在專家組的指導下開展應急工作。

7.4本作業指導書發布后生效。

篇3:液氨泄漏處置措施

a)巡檢崗位立即切斷泄漏源;

b)若不能切斷泄漏源,班長立即向值班調度、消防救護隊和車間主任報告,組織清點人員,搜救傷亡人員,疏散無關人員;

c)組織人員配合消防隊和檢修人員對泄漏點進行處理;

d)若處理無效泄漏增大無法控制或液氨泄漏造成現場情況不明,班長立即組織工藝系統緊急停車:

主控按下甲銨泵、氨泵緊急停車按鈕和系統停車按鈕,并向調度匯報通知停送液氨,工藝人員在主控室完成系統封塔停車操作,打開PV-203放空防止PIC-203超壓;

e)若液氨泄漏擴散至壓縮廠房及操作室,班長立即組織全系統緊急停車,壓縮機組停下后,壓縮崗位人員戴好空呼或氧呼撤離壓縮崗位;

f)若現場大量氨泄漏,致使現場和操作室情況不明,班長立即組織全系統緊急停車,切斷原料,高壓系統封塔,主控兩人穿好防化服完成DCS封塔停車操作,其余人員佩戴好空呼或氧呼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