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氨鋼瓶常見事故緊急處置措施規程

液氨鋼瓶常見事故緊急處置措施規程

2024-07-15 閱讀 3318

液氨鋼瓶在運輸過程中,如遇到液氨泄漏,應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化工企業,并及時營救和安全疏散周圍人員,實施緊急處置措施。

一、參加液氨鋼瓶泄漏事故應急處置的人員應獲取液氨的理化性質、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進行液氨鋼瓶泄漏處置。

二、液氨鋼瓶事故通常有:

(1)泄漏

(2)燃燒爆炸

三、液氨少量泄漏應急處置措施

(一)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

(二)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以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

四、液氨大量泄漏應急處置措施

(一)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全身防護服,戴呼吸設備。消除附近火源。

(二)向當地政府和“119”及當地環保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三)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增強通風。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噴霧狀水,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清洗以后,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性服裝和設備洗消。

五、燃燒爆炸應急處置措施

常溫下氨是一種可燃氣體,但較難點燃。爆炸極限為16%~25%,最易引燃濃度為17%。產生最大爆炸壓力時的濃度為22.5%。

(一)報警、隔離、疏散、轉移遇險人員到安全區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并迅速撤離無關人員。

(二)進入火場前,應穿著防化服,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氨氣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員要注意對人體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門等部位的防護。

小火災時用干粉或CO2滅火器,大火災時用水幕、霧狀水或常規泡沫。

儲罐火災時,盡可能遠距離滅火或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救。

切勿直接對泄漏口或安全閥門噴水,防止產生凍結。

安全閥發出聲響或變色時應盡快撤離,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

篇2:液氨泄漏處置措施

液氨泄漏的處置措施

a)巡檢崗位立即切斷泄漏源;

b)若不能切斷泄漏源,班長立即向值班調度、消防救護隊和車間主任報告,組織清點人員,搜救傷亡人員,疏散無關人員;

c)組織人員配合消防隊和檢修人員對泄漏點進行處理;

d)若處理無效泄漏增大無法控制或液氨泄漏造成現場情況不明,班長立即組織工藝系統緊急停車:

主控按下甲銨泵、氨泵緊急停車按鈕和系統停車按鈕,并向調度匯報通知停送液氨,工藝人員在主控室完成系統封塔停車操作,打開PV-203放空防止PIC-203超壓;

e)若液氨泄漏擴散至壓縮廠房及操作室,班長立即組織全系統緊急停車,壓縮機組停下后,壓縮崗位人員戴好空呼或氧呼撤離壓縮崗位;

f)若現場大量氨泄漏,致使現場和操作室情況不明,班長立即組織全系統緊急停車,切斷原料,高壓系統封塔,主控兩人穿好防化服完成DCS封塔停車操作,其余人員佩戴好空呼或氧呼撤離。

篇3:液氨鋼瓶泄漏事故緊急處置措施

液氨鋼瓶在運輸過程中,如遇到液氨泄漏,應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化工企業,并及時營救和安全疏散周圍人員,實施緊急處置措施。

一、參加液氨鋼瓶泄漏事故應急處置的人員應獲取液氨的理化性質、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進行液氨鋼瓶泄漏處置。

二、液氨鋼瓶事故通常有:

(1)泄漏

(2)燃燒爆炸

三、液氨少量泄漏應急處置措施

(一)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

(二)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以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

四、液氨大量泄漏應急處置措施

(一)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全身防護服,戴呼吸設備。消除附近火源。

(二)向當地政府和“119”及當地環保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三)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增強通風。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噴霧狀水,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清洗以后,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性服裝和設備洗消。

五、燃燒爆炸應急處置措施

常溫下氨是一種可燃氣體,但較難點燃。爆炸極限為16%~25%,最易引燃濃度為17%。產生最大爆炸壓力時的濃度為22.5%。

(一)報警、隔離、疏散、轉移遇險人員到安全區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并迅速撤離無關人員。

(二)進入火場前,應穿著防化服,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氨氣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員要注意對人體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門等部位的防護。

小火災時用干粉或CO2滅火器,大火災時用水幕、霧狀水或常規泡沫。

儲罐火災時,盡可能遠距離滅火或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救。

切勿直接對泄漏口或安全閥門噴水,防止產生凍結。

安全閥發出聲響或變色時應盡快撤離,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