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庫防靜電防雷電措施
在油品儲運系統,因雷擊、靜電產生的電火花都會引起油罐、罐車著火或爆炸,其危險和損失往往也是很大的。因此,熟悉雷擊、靜電有關知識,認清其產生原因和對儲運生產與經營的危害,吸取教訓,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防止雷擊、靜電工作,以消除火災和爆炸的各種因素。
1靜電
1.1靜電的產生原因
兩種不同性質的物體相互磨擦,緊密接觸或迅速剝離都會產生靜電,其是一個物體失去電子帶有正電荷,另一個物體得到電子帶負電荷。如果該物體與大地絕緣,則電荷無法泄漏,停留在物體的內部或表面而呈相對靜止狀態,這種電荷就稱靜電。油品在收發、輸轉、灌裝過程中,油品分子之間和油品與其他物質之間的摩擦,會產生靜電,其電壓隨著摩擦的加劇而增大,如不及時導除,當電壓增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兩帶電體之間閃火(即靜電放電)而引起油品爆炸著火。靜電電壓越高越容易放電。
1.2靜電的性質
電壓的高低或靜電電荷量大小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灌輸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劇烈,產生靜電電壓越高;
(2)空氣越干燥,靜電越不容易從空氣中消除,電壓越容易升高;
(3)油管出口與油面的距離越大,油品與空氣摩擦越劇烈,油流對油面的攪動和沖擊越厲害,靜電電壓就越高;
(4)管道內壁越粗糙,油品流經的彎頭閥門越多,產生靜電電壓越高;
(5)油品含水時,比不含水分產生的電壓高幾倍到幾十倍;
(6)金屬管道,如帆布、橡膠、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屬管道更容易產生靜電;
(7)管道上濾網其柵網越密,產生靜電電壓越高。綢氈過濾網產生的靜電電壓更高;
(8)空氣的溫度較高(22-40℃),空氣的相對濕度在13-24%時,極易產生靜電;
(9)在相同條件下,輕質燃料油比潤滑油易產生靜電。
2油品儲運中的靜電現象
油品儲運中,不論是接卸、調合、貯存,還是輸轉、泵裝、運輸,哪一個過程中的油品都始終處于流動狀態、磨擦之中。因此,靜電在每個中間環節都是客觀存在的,有時條件具備,一個靜電火花就會使一座油罐,一個裝車臺,一輛油罐車或一條油輪,瞬間發生著火爆炸。認清靜電產生的規律,正確操作,防患于未然。對安全生產十分重要。
(1)油品在輸轉過程管道會產生靜電,油品在管道輸轉過程中,因磨擦會有大量靜電產生。靜電大小隨流速增加而增大,而且和管道內壁粗糙度,管路中閥件,彎頭多少有關。實踐證明,當流量增加時,管道內靜電電流增加值遠遠超過泵內靜電電流增加值。
(2)油品流經過濾器時會產生靜,為保證產品質量,有些油品,如航煤,在進成品罐和出廠過程中,都要流經過濾器,這時都要產生很高靜電,有時會增加10~100倍,而且不同材質的過濾器產生靜電大小也不相同。
(3)油品灌裝過程中產生靜電危害性最大,成品油經泵在向鐵路油罐車、油罐車或油輪中裝油時,都會產生靜電。靜電大小和裝油流速,鶴管口位置高低、鶴管口形狀、管材材質等有關。裝油流速太快,其流速大。就會產生萬伏靜電電位。高位式噴裝車,因油噴,磨擦也會產生很高靜電,而低位液下裝車則產生較小靜電。實踐表明,由于油品裝車產生靜電引起爆炸著火的事例最為突出。
(4)油罐收油及調合過程會產生靜電,油罐收油時,特別是罐底有水雜,油品由于攪動,磨擦會產生靜電,而且隨進油時間增長直到油罐快滿時,油面靜電位值才達到最大值。另外,油品在經過噴嘴或風攪情況下,也會使油品產生很高靜電。當油罐接地不好,罐內有異物時,極易產生靜電打火,引起油罐著火爆炸。
(5)運送油品的車船在運輸過程也會產生靜電,油品裝入鐵路油罐車、汽車油罐車或油輪、油駁后,在運輸過程中,由于油料在罐體或艙內劇烈搖晃、沖擊、磨擦,也會產生很高靜電。當電荷聚集到一定程度發生放電時,也很容易引起油氣閃爆,造成車船燒毀,這種事例也履見不鮮。
(6)易燃石油氣體進罐及灌裝時產生靜電危害更大,易燃石油氣體壓力高,流速快,在進罐或裝車、裝船、裝瓶過程中,由于和罐壁、膠管或油艙劇烈磨擦會產生很高靜電。在設備接地不良情況下,因靜電火花也極易引爆瓦斯,使設備、容器爆炸著火,所造成危害及后果十分嚴重。
3靜電的危害
3.1靜電事故原因
靜電危害及其引起事故原因,靜電危害通常有3點:靜電火花導致著火爆炸;妨礙生產,影響產品質量;危及人身安全。在油品儲運過程中,靜電最大危害還是導致可燃氣體著火爆炸。
3.2靜電事故發生的條件
靜電發生導致著火爆炸。通常必須具備3個條件:
(1)積聚起來的靜電荷,所形成的靜電場均應有足夠大靜電強度。
(2)靜電放電時,火花能量應達到或大于周圍可燃物最小著火(引燃)能量,且有合適的火花間隙。
(3)在放電間隙及其周圍存在著爆炸混合物,其濃度或含量已在爆炸范圍內。
4、防止靜電危害基本措施
防止靜電危害基本措施主要有兩條。一是防止并控制靜電產生,二是靜電產生后予以中和或導走,限制其積聚。在油品儲運系統通常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防止人體產生靜電
油品儲運系統大多都是易爆作業區域,因此嚴禁穿用由化纖材料制成的衣服、圍巾和手套到危險區操作,而且禁止在危險區場所脫掉衣服。禁止用化纖抹布擦試機泵或油罐容器。所有登上油罐和從事燃料油灌裝作業的人員均不得穿著化纖服裝(經鑒定的放靜電工作服除外)。上罐人員登罐前要手扶無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導除人體靜電。
(2)石油產品中加入防靜電添加劑
在石油產品中加入防靜電添加劑,可增加油品的導電性能和增強吸濕性能,加速靜電泄漏,減少靜電聚集,消除靜電危害。
(3)做好設備接地,消除導體上的靜電
設備可靠接地是消除靜電危害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一切用于儲存、輸轉油品的油罐、管線、裝卸設備,都必須有良好的接地裝置,及時把靜電導入地下,并應經常檢查靜電接地裝置技術狀況和測試接地電阻。油庫中油罐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包括靜電及安全接地)。立式油罐的接地極按油罐圓周長計,每18m一組,臥式油罐接地極應不少于二組。
(4)安裝靜電消除器,靜電消除器又叫靜電中和器,它是消除或減少帶電體電荷的裝置。
(5)減少靜電的產生
A向油罐、汽車油罐、鐵路槽車裝油時,輸油管必須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減少油品的沖擊和與空氣的摩擦。
B在空氣特別干燥、溫度較高的季節,尤應注意檢查接地設備,適當放慢裝油速度,必要時可在作業場地和導靜電接地極周圍澆水。
C在輸油、裝油開始和裝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結束時,容易發生靜電放電事故,這時應控制流速在1m/s以內。
D船舶裝油時,要使加油管出油口與油船的進油口保持金屬接觸狀態。
E油庫內嚴禁向塑料桶里灌輕質燃料油,禁止在影響油庫安全的區域內用塑料容器倒裝輕質燃料油。
5接地裝置的設置
5.1接地線
接地線必須有良好的導電性能、適當的截面積和足夠的強度。
油罐、管道、裝卸設備的接地線,常使用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積不小于48mm2的扁鋼;油罐汽車和油輪可用直徑不小于6mm的銅線或鋁線;橡膠管一般用直徑3-4mm的多股銅線。
5.2接地極
接地極應使用直徑50mm、長2.5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的鋼管,清除管子表面的鐵銹和污物(不要作防腐處理),挖一個深約0.5m的坑,將接地極垂直打入坑底土中。接地極應盡量埋在濕度大、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接地極與接地線間的所有接點均應栓接或卡接,確保接觸良好。
6雷電常識
雷電是大自然中的靜電放電現象,雷云是構成雷電的基本條件,而雷云是水蒸氣和強烈氣流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當雷云和大地間發生強烈放電并發出強烈閃光和爆炸轟鳴聲的現象,這就是閃電和雷鳴。放電時溫度可達20000攝氏度。7、儲運設備發生雷擊事故原因
(1)設計上有缺陷或施工不合要求。非金屬罐的水泥罐壁、罐頂的內撐各部鋼筋互不連接,接地設施不好
(2)地下罐頂部復土不足50毫米。呼吸閥、量油孔、透光孔接地不好。
(3)避雷針設計不合要求,高度不夠,接地不良。
(4)罐內存油不多,罐內空間可燃氣濃度大,罐頂設施敞口不嚴,油氣泄漏到處擴散。
(5)避雷設施因腐蝕、生銹損壞而失效
(6)油罐呼吸閥不好用,阻火器因腐蝕失效。
7可燃、易燃罐區防雷設施
防雷裝置是利用高出被保護物的突出位置,把雷引向自身,然后通過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把雷電泄入大地,以保護人身或建(構)筑物免受雷擊。常見的防雷裝置有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避雷帶和避雷器。一套完整的防雷裝置一般由接閃器(又稱受雷器),引下線和接地體3部分組成。對可燃、易燃流體儲罐的防雷設施應符合"石油庫設計規范"有關要求,主要包括:
(1)當罐頂鋼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毫米,且裝有呼吸閥和阻火器時,可不設防雷裝置。但油罐應有良好接地,接地點不小于2處,間距不大于30米,其接地裝置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大于30歐姆。
(2)當罐頂鋼板厚度小于4毫米時,雖裝有呼吸閥和阻火器,也應在罐頂裝設避雷針,且避雷針與呼吸閥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3米,保護范圍高出呼吸閥不應小于2米。
(3)浮頂油罐(包括內浮頂油罐),由于密封嚴密,可不設避雷裝置,但浮頂與罐體間應采用兩根截面積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軟銅絞線進行可靠的電氣連接。
(4)非金屬易燃液體儲罐,應采取獨立的避雷針以防直接雷擊。同是還應有防雷感應措施。避雷針沖擊接地電阻不大于30歐姆。
(5)復土厚度大于0.5米的地下油罐,可不考慮防雷措施。但呼吸閥、量油扎、透光孔應作良好接地,接地點不少于2處,沖擊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
(6)易燃液體的敞開式儲罐,應設獨立的避雷針,其沖擊電阻有大于5歐姆。
(7)儲存可燃油品的油罐,都可不裝防雷裝置。
篇2:油庫防雷電和放防靜電措施
靜電和防雷保護
在油品儲運系統,因雷擊、靜電產生的電火花都會引起油罐、罐車著火或爆炸,其危險和損失往往也是很大的。因此,熟悉雷擊、靜電有關知識,認清其產生原因和對儲運生產與經營的危害,吸取教訓,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防止雷擊、靜電工作,以消除火災和爆炸的各種因素。
1靜電
1.1靜電的產生原因
兩種不同性質的物體相互磨擦,緊密接觸或迅速剝離都會產生靜電,其是一個物體失去電子帶有正電荷,另一個物體得到電子帶負電荷。如果該物體與大地絕緣,則電荷無法泄漏,停留在物體的內部或表面而呈相對靜止狀態,這種電荷就稱靜電。油品在收發、輸轉、灌裝過程中,油品分子之間和油品與其他物質之間的摩擦,會產生靜電,其電壓隨著摩擦的加劇而增大,如不及時導除,當電壓增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兩帶電體之間閃火(即靜電放電)而引起油品爆炸著火。靜電電壓越高越容易放電。
1.2靜電的性質
電壓的高低或靜電電荷量大小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灌輸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劇烈,產生靜電電壓越高;
(2)空氣越干燥,靜電越不容易從空氣中消除,電壓越容易升高;
(3)油管出口與油面的距離越大,油品與空氣摩擦越劇烈,油流對油面的攪動和沖擊越厲害,靜電電壓就越高;
(4)管道內壁越粗糙,油品流經的彎頭閥門越多,產生靜電電壓越高;
(5)油品含水時,比不含水分產生的電壓高幾倍到幾十倍;
(6)金屬管道,如帆布、橡膠、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屬管道更容易產生靜電;
(7)管道上濾網其柵網越密,產生靜電電壓越高。綢氈過濾網產生的靜電電壓更高;
(8)空氣的溫度較高(22-40℃),空氣的相對濕度在13-24%時,極易產生靜電;
(9)在相同條件下,輕質燃料油比潤滑油易產生靜電。
2油品儲運中的靜電現象
油品儲運中,不論是接卸、調合、貯存,還是輸轉、泵裝、運輸,哪一個過程中的油品都始終處于流動狀態、磨擦之中。因此,靜電在每個中間環節都是客觀存在的,有時條件具備,一個靜電火花就會使一座油罐,一個裝車臺,一輛油罐車或一條油輪,瞬間發生著火爆炸。認清靜電產生的規律,正確操作,防患于未然。對安全生產十分重要。
(1)油品在輸轉過程管道會產生靜電,油品在管道輸轉過程中,因磨擦會有大量靜電產生。靜電大小隨流速增加而增大,而且和管道內壁粗糙度,管路中閥件,彎頭多少有關。實踐證明,當流量增加時,管道內靜電電流增加值遠遠超過泵內靜電電流增加值。
(2)油品流經過濾器時會產生靜,為保證產品質量,有些油品,如航煤,在進成品罐和出廠過程中,都要流經過濾器,這時都要產生很高靜電,有時會增加10~100倍,而且不同材質的過濾器產生靜電大小也不相同。
(3)油品灌裝過程中產生靜電危害性最大,成品油經泵在向鐵路油罐車、油罐車或油輪中裝油時,都會產生靜電。靜電大小和裝油流速,鶴管口位置高低、鶴管口形狀、管材材質等有關。裝油流速太快,其流速大。就會產生萬伏靜電電位。高位式噴裝車,因油噴,磨擦也會產生很高靜電,而低位液下裝車則產生較小靜電。實踐表明,由于油品裝車產生靜電引起爆炸著火的事例最為突出。
(4)油罐收油及調合過程會產生靜電,油罐收油時,特別是罐底有水雜,油品由于攪動,磨擦會產生靜電,而且隨進油時間增長直到油罐快滿時,油面靜電位值才達到最大值。另外,油品在經過噴嘴或風攪情況下,也會使油品產生很高靜電。當油罐接地不好,罐內有異物時,極易產生靜電打火,引起油罐著火爆炸。
(5)運送油品的車船在運輸過程也會產生靜電,油品裝入鐵路油罐車、汽車油罐車或油輪、油駁后,在運輸過程中,由于油料在罐體或艙內劇烈搖晃、沖擊、磨擦,也會產生很高靜電。當電荷聚集到一定程度發生放電時,也很容易引起油氣閃爆,造成車船燒毀,這種事例也履見不鮮。
(6)易燃石油氣體進罐及灌裝時產生靜電危害更大,易燃石油氣體壓力高,流速快,在進罐或裝車、裝船、裝瓶過程中,由于和罐壁、膠管或油艙劇烈磨擦會產生很高靜電。在設備接地不良情況下,因靜電火花也極易引爆瓦斯,使設備、容器爆炸著火,所造成危害及后果十分嚴重。
3靜電的危害
3.1靜電事故原因
靜電危害及其引起事故原因,靜電危害通常有3點:靜電火花導致著火爆炸;妨礙生產,影響產品質量;危及人身安全。在油品儲運過程中,靜電最大危害還是導致可燃氣體著火爆炸。
3.2靜電事故發生的條件
靜電發生導致著火爆炸。通常必須具備3個條件:
(1)積聚起來的靜電荷,所形成的靜電場均應有足夠大靜電強度。
(2)靜電放電時,火花能量應達到或大于周圍可燃物最小著火(引燃)能量,且有合適的火花間隙。
(3)在放電間隙及其周圍存在著爆炸混合物,其濃度或含量已在爆炸范圍內。
4、防止靜電危害基本措施
防止靜電危害基本措施主要有兩條。一是防止并控制靜電產生,二是靜電產生后予以中和或導走,限制其積聚。在油品儲運系統通常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防止人體產生靜電
油品儲運系統大多都是易爆作業區域,因此嚴禁穿用由化纖材料制成的衣服、圍巾和手套到危險區操作,而且禁止在危險區場所脫掉衣服。禁止用化纖抹布擦試機泵或油罐容器。所有登上油罐和從事燃料油灌裝作業的人員均不得穿著化纖服裝(經鑒定的放靜電工作服除外)。上罐人員登罐前要手扶無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導除人體靜電。
(2)石油產品中加入防靜電添加劑
在石油產品中加入防靜電添加劑,可增加油品的導電性能和增強吸濕性能,加速靜電泄漏,減少靜電聚集,消除靜電危害。
(3)做好設備接地,消除導體上的靜電
設備可靠接地是消除靜電危害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一切用于儲存、輸轉油品的油罐、管線、裝卸設備,都必須有良好的接地裝置,及時把靜電導入地下,并應經常檢查靜電接地裝置技術狀況和測試接地電阻。油庫中油罐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包括靜電及安全接地)。立式油罐的接地極按油罐圓周長計,每18m一組,臥式油罐接地極應不少于二組。
(4)安裝靜電消除器,靜電消除器又叫靜電中和器,它是消除或減少帶電體電荷的裝置。
(5)減少靜電的產生
A向油罐、汽車油罐、鐵路槽車裝油時,輸油管必須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減少油品的沖擊和與空氣的摩擦。
B在空氣特別干燥、溫度較高的季節,尤應注意檢查接地設備,適當放慢裝油速度,必要時可在作業場地和導靜電接地極周圍澆水。
C在輸油、裝油開始和裝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結束時,容易發生靜電放電事故,這時應控制流速在1m/s以內。
D船舶裝油時,要使加油管出油口與油船的進油口保持金屬接觸狀態。
E油庫內嚴禁向塑料桶里灌輕質燃料油,禁止在影響油庫安全的區域內用塑料容器倒裝輕質燃料油。
5接地裝置的設置
5.1接地線
接地線必須有良好的導電性能、適當的截面積和足夠的強度。
油罐、管道、裝卸設備的接地線,常使用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積不小于48mm2的扁鋼;油罐汽車和油輪可用直徑不小于6mm的銅線或鋁線;橡膠管一般用直徑3-4mm的多股銅線。
5.2接地極
接地極應使用直徑50mm、長2.5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的鋼管,清除管子表面的鐵銹和污物(不要作防腐處理),挖一個深約0.5m的坑,將接地極垂直打入坑底土中。接地極應盡量埋在濕度大、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接地極與接地線間的所有接點均應栓接或卡接,確保接觸良好。
6雷電常識
雷電是大自然中的靜電放電現象,雷云是構成雷電的基本條件,而雷云是水蒸氣和強烈氣流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當雷云和大地間發生強烈放電并發出強烈閃光和爆炸轟鳴聲的現象,這就是閃電和雷鳴。放電時溫度可達20000攝氏度。7、儲運設備發生雷擊事故原因
(1)設計上有缺陷或施工不合要求。非金屬罐的水泥罐壁、罐頂的內撐各部鋼筋互不連接,接地設施不好
(2)地下罐頂部復土不足50毫米。呼吸閥、量油孔、透光孔接地不好。
(3)避雷針設計不合要求,高度不夠,接地不良。
(4)罐內存油不多,罐內空間可燃氣濃度大,罐頂設施敞口不嚴,油氣泄漏到處擴散。
(5)避雷設施因腐蝕、生銹損壞而失效
(6)油罐呼吸閥不好用,阻火器因腐蝕失效。
7可燃、易燃罐區防雷設施
防雷裝置是利用高出被保護物的突出位置,把雷引向自身,然后通過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把雷電泄入大地,以保護人身或建(構)筑物免受雷擊。常見的防雷裝置有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避雷帶和避雷器。一套完整的防雷裝置一般由接閃器(又稱受雷器),引下線和接地體3部分組成。對可燃、易燃流體儲罐的防雷設施應符合"石油庫設計規范"有關要求,主要包括:
(1)當罐頂鋼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毫米,且裝有呼吸閥和阻火器時,可不設防雷裝置。但油罐應有良好接地,接地點不小于2處,間距不大于30米,其接地裝置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大于30歐姆。
(2)當罐頂鋼板厚度小于4毫米時,雖裝有呼吸閥和阻火器,也應在罐頂裝設避雷針,且避雷針與呼吸閥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3米,保護范圍高出呼吸閥不應小于2米。
(3)浮頂油罐(包括內浮頂油罐),由于密封嚴密,可不設避雷裝置,但浮頂與罐體間應采用兩根截面積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軟銅絞線進行可靠的電氣連接。
(4)非金屬易燃液體儲罐,應采取獨立的避雷針以防直接雷擊。同是還應有防雷感應措施。避雷針沖擊接地電阻不大于30歐姆。
(5)復土厚度大于0.5米的地下油罐,可不考慮防雷措施。但呼吸閥、量油扎、透光孔應作良好接地,接地點不少于2處,沖擊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
(6)易燃液體的敞開式儲罐,應設獨立的避雷針,其沖擊電阻有大于5歐姆。
(7)儲存可燃油品的油罐,都可不裝防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