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油氣集輸及油氣容器動火安全防護

油氣集輸及油氣容器動火安全防護

2024-07-23 閱讀 6219

?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我國各油田開發建設了各類油氣集輸管網和油氣處理站庫,石化部門投建了大大小小的煉廠、油庫及盛裝油氣的各類容器,燃油氣設施正逐步進入百姓家庭。各類油氣集輸流程及其盛裝容器在投入使用后,由于承受內部介質壓力、化學或電化學腐蝕,或由于流程或容器的結構、材料及焊接工藝等方面的缺陷,使之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裂紋、穿孔等破壞,或因集輸工藝流程和站庫設施的改建、擴建以及外界其他客觀原因造成的破壞等,都需要動用火焊、電焊等方法進行動火施工。而這些維修施工必須采取一定的安全技術防護措施。否則極易發生油氣火災或爆炸事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人身傷亡。在油氣集輸流程和站庫以及盛裝油氣容器的動火施工與維修改造過程中應采取以下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一、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動火或用火施工中所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都是為了不形成燃燒或爆炸的條件,特別是爆炸的形成,這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實施動火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可燃介質的濃度不在爆炸范圍值內。同時,動火容器不得產生負壓。

(一)根據防火機理和目前施工技術能力,通常采用以下幾種基本方法:

1、置換法:用水、水蒸汽、氮氣或其它惰性氣體將實施動火的管段或容器內的油氣置換出來,經分析合格后才允許動火。其分析方法有可燃氣體報警器、可燃氣體分析儀或氣相色譜分析儀等。

2、清洗法:用水或其它溶劑清洗動火容器,必要時還要清除沉淀物,經分析合格后方可動火。

3、隔離法:即對易燃易爆的介質進行隔離,其隔離方法有局部噴涂防火泡沫、干粉或使用物體隔離,如絕緣盲板、閥門、濕毛氈或其它不易燃物品覆蓋物等。根據現場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盡量減少置換范圍。

4、不停輸油氣管線在低壓條件下使用開孔機開孔碰頭連接。

?(二)注意事項:

?進行動火或明火施工作業,要注意以下事項:

1、需按照有關部門的管理規定履行動用火報告審批手續。

2、組織有經驗的施工人員和生產負責人員在統一指揮的條件下實施作業;由生產管理部門負責倒換流程,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制定的動火措施實施作業。

3、在實施動、用火施工作業前,工程技術人員要認真進行實地勘察,特別要注意分析工藝流程及影響區間的油氣設施,選擇最佳施工方案,做到不擅自和隨意擴大動火范圍及延長動火時間,盡可能利用低級別的動火作業。

4、工作人員在動火作業中,要嚴格遵守油氣站庫的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和防火規范,不準在站內和動、用火作業區域內吸煙和亂打火,電焊把線要絕緣良好,火焊工具要使用乙炔瓶,并與氧氣瓶及火源、作業點保持安全距離。

5、移走或隔離動火區內的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并妥善處理場區落地油,做到動火現場5米內無易燃物和積水。

6、進行置換動火時,要注意根據油氣中可燃物元素的含量成份來選擇置換介質,對含硫磷高的油氣,要用水、水蒸氣置換,切忌用壓風機進行空氣掃吹置換,以防硫化物等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劇烈反應而自燃。

7、動火的油氣容器、管線置換要合格。

8、在不能實施絕緣或隔離的情況下,要有良好的二次接地線,其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

9、動火現場要配備符合一定條件和數量的消防設備和器材;站庫內大容器動火時,要有消防人員和車輛配合;一般含油容器動火時要配用泡沫滅火器,含輕烴氣體容器、管線動火時要配備干粉滅火器。

10、動火完工后,要認真檢查施工現場,清除遺留火種,確認無誤后方可撤離。

二、動火施工與維修安全措施

?(一)容器動火

?1、置換動火

在施焊動火前對容器進行嚴格的惰性介質置換,將原有的可燃物排出,使容器內的可燃物含量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條件,以保證施工操作的安全。使用置換動火常采用的技術措施有:

(1)將容器與所有油氣進出口管線上的閥門斷開,加設必要的絕緣盲板法蘭,使施焊容器與生產流程完全隔離;電脫水器要將電閘拉開,拔下保險,打開安全門,并掛上不準開啟閥門和不準合閘的警告牌,關鍵部位要掛牌并派專人看管。

(2)將所有能打開的通風孔全部打開并進行通風,必要時進行強制通風。

(3)對沉積污油嚴重的油氣容器,要人工清除沉積物,以防在動火過程中因油氣濃度劇增而引起爆炸或燃燒。清罐時,應利用自然通風、機械通風或先蒸煮(進水后充蒸汽)一次等方法,降低罐內油蒸汽濃度(清除含硫原油罐的沉積物時,為了防止含硫物自燃,應不斷用水潤濕含硫物,含硫沉積物取出后,必須趁濕運走或埋入土中,切勿堆放在不通風地方,以防自燃)。經取樣證明油蒸汽含量已低于最大允許濃度后,人方可進罐作業。作業時,要注意佩帶安全勞動保護和防毒用品,并定時出罐休息和配備罐外值班監督人員。

(4)根據動火部位不同,為防止罐底部難以清理的沉積物被引燃,可在罐底部保留適當水位,既可熄滅飛濺火星又可縮小容器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空間和防止油品滲出揮發。容器頂部須留出與大氣相通的孔口,以防器內壓力回升。

(5)動火前要測定罐內上、中、下和動火部位可燃介質濃度,只有處于安全狀態范圍內方可動火,必要時在一定防范措施下可遙控點火試驗。

(6)在罐內作業動火時,要有強機械通風措施,以保持罐內新鮮空氣比例,預防混合性爆炸氣體的產生。動火過程中,要間隔一定的時間監測氣體成份,以防因溫差和壓力的變化及可燃氣體的陸續散發,或由于焊接熱量把底腳、焊縫或結構結合部的殘油趕出來,蒸發形成可燃氣體,因此要注意油氣濃度的變化。對遺有殘留油的容器動火,可先在器壁上噴涂一層消防泡沫形成隔離保護層,然后進行動火作業。

(7)在容器內使用氣焊作業時,點燃和熄滅焊槍的操作均應在器外進行,防止過多的乙炔氣體聚集于容器內。

(8)對動火工作區周圍10米內要列為動火作業區。

2、常壓不置換動火

在油氣容器的搶修焊補中,有時采用常壓不置換動火。施工中主要是嚴格控制含氧量,使可燃氣體濃度大大超過爆炸上限,形不成爆炸混合物,并在正壓條件下讓可燃氣體以穩定不變的速度從容器裂縫處擴散逸出,與周圍空氣形成一個燃燒系統,并點燃可燃氣體。這種施工施焊條件差,需帶火作業,必須要求“穩定”條件來保持這個擴散系統,才可以保證焊補工作的安全進行。為確保其安全性,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嚴格控制含氧量

帶壓動火施焊之前,必須對容器內的氣體進行成份分析,以保證其含氧量不超過安全值而引爆。

(2)正壓操作

動火前和整個焊補過程中(尤其是第一遍焊接),容器必須連續保持穩定的正壓,這是常壓不置換動火的關鍵。一旦出現負壓,空氣進入動火的容器,就難免發生爆炸。

(3)嚴格控制動火點周圍可燃氣體的含量

無論在室內外(或坑洞內)進行容器的帶壓不置換動火施工前,必須分析動火點周圍滯留空間的可燃性氣體含量,以小于爆炸下限的1/3~1/4為合格。

?(二)油管線動火

?油田的油管線動火比較多,人們對此比較熟悉,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人員首先了解地下蔽設工程或管線的埋深、分布及相連工藝流程,根據管線動火碰頭連接方式確定動火管線帶油或置換施工方案。目前常用置換方式有放空、氣壓頂油(蒸汽或吹風)和污水頂油等方法。

2、動火時,不管置換與否,一定要保持靜壓,不準中高壓和負壓動火。

3、站內管線動火,要關閉并用絕緣盲板和絕緣螺栓處理與之相連通的閥門,對不能絕緣處理而連通的容器要保持2/3高度以上的液位,并打好二次接地線,以防靜電積聚放電引燃。

4、在油氣不易擴散的油泵房、閥組間等部位進行檢修動火時,除處理管內燃油外,必須清理場區附近油污及易燃物。采取通風措施,使現場可燃氣體濃度處于安全值。

5、對不能停產或不易動火切割的輸油管線進行流程改造時,可采用低壓(一般P≤1mPa)下機械開孔連接的辦法。

?(三)氣管線動火

?天然氣管線動火比較復雜,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施工中需謹慎。

1、不置換動火管線,要用閥門或隔離球隔斷氣源,并冷卻球部管線,以防脹破,對不易放置隔離球的管線可在離動火點5—10米處開口進行臨時高空排放,待碰完頭后再封口,但要注意避免產生負壓吸入空氣。

2、置換動火管線,利用蒸汽或惰性氣體吹掃置換后,在動火點先鉆孔觀察蒸汽是否充滿,經測試合格后方可動火。

3、對與氣管線相連通的容器(如分離器、氣柜等),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保護,將連通閥用盲板或絕緣膠皮夾≥1.5mm厚的鋼板隔斷管線與容器的連通,以防回火產生的沖擊氣流進入容器而釀成事故。

4、在動火過程中,嚴禁附近放空口放空;在坑洞或閥室內進行作業時,還應注意環境中氣體成份檢測,加強通風措施。

5、施工中,焊工施焊應先作“打火”試驗,并且不要面對焊縫施焊,以防燒傷。

篇2:油氣處理崗位風險評估廠區動火施工時發生著火爆炸

1.風險預想:廠區動火施工時發生著火、爆炸

2.風險危害:

(1)發生員工人身傷亡事故;

(2)造成廠區設施和建筑物毀壞;

(3)嚴重時發生裝置各相連流程連鎖性爆炸;

(4)污染環境。

3.原因分析:

(1)動火時未對動火相關流程進行置換,或置換不徹底;

(2)動火時未對相連裝置進行徹底隔離,使可燃氣體進入動火點;

(3)動火區域內有油氣泄漏,使燃氣遇明火著火或爆炸;

(4)氧氣瓶與乙炔瓶距離太近或發生氣瓶泄漏、管線破裂等;

(5)施工中的工藝管線或容器未按規定接感應入地線;

(6)動火管線關閉閥門誤打開;

(7)在同一條管線上同時進行兩個動火以上的施工;

(8)不具備帶壓作業條件時,焊接電流過大導致器壁擊穿。

(9)監護人員工作不到位。

4.預防措施:

(1)動火前進行充分的置換工作;

(2)正確徹底地隔離相關流程;

(3)動火由專人指揮協調,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動火區;

(4)詳細檢查裝置接地情況,保證良好;

(5)配備足夠的監督人員、滅火人員,必要時請消防隊派人到現場;

(6)配備足夠的防護工具、滅火工具,并保證好用,做好滅火準備;

(7)杜絕動火點周圍有泄漏現象;

(8)使用工具、防護用具要確保良好。

5.綜合評估:

(1)人員高

(2)財產高

(3)環境高

(4)影響高

6.應急措施:

(1)如出現著火,應迅速對初期火災進行撲救。并迅速采取隔絕措施,現場警戒。

(2)迅速報火警“119”

(3)現場保持冷靜指揮,疏散無關人員;

(4)對相關地點停電、停氣,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

(5)組織人員搶救傷員,急救電話: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