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成本管理責任制度

成本管理責任制度

2024-07-23 閱讀 8545

1.總則

為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項目經理成本管理責任

(1)項目經理是工程項目成本的第一責任人,對承包工程的成本全面負責。

(2)建立和完善項目的組織機構,明確各類人員的職責,充分發揮全體人員的積極性,落實全員參與成本管理。

(3)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執行公司的各項財經制度。

(4)組織項目全員編制合理可行的成本計劃,制定并組織實施各種技術革新方案,節約成本,確保項目陳本計劃的實現。

(5)積極妥善的處理與甲方的關系,努力增加項目收入。

3.生產副經理成本管理責任

(1)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合理規劃施工現場平面布置以及編制臨時設施搭設方案,嚴格按照文明現場標準進行管理,節約經費開支。

(2)掌握執行工程承包合同中的內容和有關規定,做好設計變更的原始記錄,及時辦理有效的簽證手續。

(3)負責勞務單位、分包單位所施工工程的質量監督和驗收,減少返工損失,并負責勞務單位、分包單位已完工程的工日或工程量結算工作。

(4)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落實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

(5)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確保安全生產,減少工傷事故,將安全事故損失壓到最低限度。

(6)參與編制和落實月度(分部工程)成本計劃及項目成本設計工作。

4.總工程師成本管理責任

(1)合理規劃施工現場平面布置,為文明施工、安全生產、減少浪費和損失創造條件。

(2)積極采用“四新(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標準)”技術,通過科技進步降低成本。

(3)編制施工組織設計,認真落實技術措施及成本降低計劃。

(4)及時辦理工程技術變更洽商。

(5)參與編制和落實月度(分部工程)成本計劃及項目成本設計工作。

5.總經濟師成本管理責任

(1)參與工程合同、協議的談判和簽訂。

(2)編制施工圖預算,做好工程工、料、機分析。

(3)收集工程變更資料,及時編制預算增減賬。

(4)按期提供分包費用開支情況,及時進行分包結算。

(5)積累有關工程造價的基礎資料,完善臺帳登記,搞好價格管理工作。

(6)竣工時及時編制竣工結算。

(7)參與編制和落實月度(分部工程)成本計劃及項目成本設計工作。

6.總會計師成本管理責任

(1)牽頭組織編制工程項目成本設計、協助項目經理分解成本責任目標,下達給有關部門,進行成本控制,定期對各部門責任成本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2)按照成本開支范圍、費用開支標準和有關財務制度,嚴格審核各項費用開支,控制成本支出。按月(分部工程)編制成本計劃,進行成本核算,編制會計報表,要做到及時向項目經理及有關部門反饋信息,以便對成本費用進行有效控制。

(3)建立月度資金收支計劃制度,及時收取工程款,根據生產需要,平衡調度資金。通過控制資金使用,達到控制成本費用開支的目的。

(4)開展工程項目成本,定期組織對分部分項工程、月度成本以及竣工成本進行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建議,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糾正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的偏差。

7.技術員成本責任

(1)落實技術組織措施計劃,從施工技術上保證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

(2)及時辦理工程變更洽商記錄。做到隨時變更,隨時辦理洽商,并及時將洽商反饋到經營部門。

(3)嚴格執行工程技術規范、安全操作規程,確保工程質量、減少傷亡事故,降低工程成本。

8.材料員成本管理責任

(1)根據工程項目施工的計劃進度,編制和落實物資采購計劃,及時組織材料,結構件的供應,保證工程項目施工的順利進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損失。

(2)參與編制和落實月度(分部工程)成本計劃及項目成本設計工作。

(3)物資采購要比質、比價、比付款期限、經運距,選擇信譽好的物資供應單位。物資進場要認真驗收,對質量不符合合同規定、數量不足的,要進行退貨或索賠,努力降低物資采購成本。

(4)嚴格執行物資收發、領退制度,及時向財務提供點驗單、發料單。季末對庫存材料進行實物盤點并核對債權債務。

(5)加強周轉材料的進退場管理,嚴格計量,準確核實。

(6)建立健全工程項目材料消耗臺賬,提供分部分項工程材料消耗數據,工程耗料要與實際完成部位相符,對材料的用量及價格進行認真的分析對比。

9.設備員成本管理責任

(1)根據施工方案,合理配置機械,節約機械費用。

(2)加強施工過程的使用與管理,減少因設備故障引起的停工、停產。

(3)按月編制機械使用計劃,建立機械使用臺賬,核對外租機械使用和停置臺班,對機械使用費進行認真的分析對比。

(4)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做好機械設備的保養和維護工作,提高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10.質量員成本責任

(1)負責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提高一次成活率,降低質量修補成本支出。

(2)知道外埠施工隊、分包單位進行質量自檢、互檢和交接檢,防止質量事故和返工損失。

(3)登記質量成本臺賬,搞好質量成本核算。

11.計劃統計員成本管理責任

(1)根據施工方案和整個工程生產計劃,按月編制分部分項的產值、實物工程量計劃。

(2)參與編制月度(分部工程)成本計劃及項目成本設計工作。

(3)加強施工生產調度,確保均衡生產,減少停工、窩工損失。

(4)負責制訂大包單位用水用電管理辦法。

(5)工程竣工后負責辦理停交水電費手續。

篇2: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責任成本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責任成本

標準條文

最高管理者和成本管理體系負責人應確保組織的各職能和層次以及各類人員的責任成本得到規定,以明確他們應負有的成本責任。

責任成本應:

a)是責任者的可控成本;

b)得到評審、批準和更新(見4.3.3);

c)作為規定成本放行職責的輸入和依據(見4.4.2);

d)作為制定業績評價和成本考核指標的輸入和依據(見9.4和9.5)。

目的和意圖

責任成本(CCA2101:2008標準第2.1.9條)是指以責任部門或單位或個人為對象所歸集的可控成本。落實好責任成本是成本管理的關鍵。落實責任成本目的就是為了在成本方面能夠明確責任,讓組織所有的可控成本都有責任者來負責控制,并承擔相應的成本責任,以增強責任者對成本的責任意識,更好地控制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為實現成本目標做出貢獻。本要素條款規定了責任成本的要求。

理解要點

●最高管理者和成本管理體系負責人應確保組織的各職能和層次以及各類人員的責任成本進行規定,并形成文件,以明確他們應負有的成本責任。

●落實責任成本的原則是誰發生的成本,就是誰的責任成本;下級發生的成本,是上級的責任成本;在單位內發生的成本,是該單位和其領導的責任成本;某一職能內發生的成本,是該職能部門和其領導的責任成本。

●責任成本應:

a)是責任者的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CCA2101:2008標準第2.2.8條)是指組織或個人可以控制的成本。可以控制的成本通常是指自己管轄范圍內的和能施加影響的成本。

――責任者可以是單位或部門或個人。

b)得到評審、批準和更新(見4.3.3);

――對責任成本的規定形成文件后,應組織評審,并確保所發現的問題已得到解決,再報相關領導批準后執行。

――責任成本在執行過程中若發現問題或不適宜時應進行修改或調整,必要時進行更新。

c)作為規定成本放行職責的輸入和依據(見4.4.2);

――責任成本的責任者一般都具有成本放行職能,因此對這些部門、單位或人員應規定成本放行的職責。

――責任成本應與成本放行相接口,確保成本責任和放行權限相匹配。

d)作為制定業績評價和成本考核指標的輸入和依據(見9.4和9.5)。

沒有業績評價和考核,落實責任成本就成了空談。為此,對責任成本組織應轉化為業績評價和成本考核指標進行考核,這就需要責任成本規定后應與業績評價和考核指標進行接口,并輸入相關信息,是使考核依據充分。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責任成本是實施一下要素條款的根本保證:

――4.4.2職責和權限;

――4.5.2人力資源;

――4.7.2運行要求;

――4.7.3信息和溝通;

――6.2產品成本設計;

――6.3.2成本目標;

――6.3.3成本計劃;

――6.4成本動量標準;

――7.2.2流程和作業標準;

――7.2.3成本動量裝置控制;

――7.3資源預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風險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3.2成本核算;

――8.4成本管理體系審核;

――8.5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預防和糾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

――9.4成本業績評價;

――9.5成本否決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