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生產精細化監管隱患排查實施辦法

安全生產精細化監管隱患排查實施辦法

2024-07-23 閱讀 5786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快實現全市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確保安全生產日常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實,根據《保定市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施辦法》有關規定要求,結合當前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以落實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為著力點,以強化生產經營建設一線安全事項落實為發力點,通過實施“網格化管理、一會一卡、三定一表、安全事項清單化管理”等具體措施,實現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的精細化、常態化,促進安全防范措施在企事業單位的有效落實,不斷提升企事業單位的自我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條?2016年底前,建立覆蓋市、縣、鄉、企各層面和各行業領域的《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將所有高危行業企業、一般行業小型以上企業和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等單位納入系統中,實現對全市“安全生產基本情況信息、企事業單位隱患自查自糾信息、部門鄉鎮(街道辦)安全督導檢查和執法活動信息”等事項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安全生產監管效能。

第四條?強化對精細化、信息化、常態化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考評,將本辦法各項規定要求落實情況作為全市安全生產總體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大考核權重,實施重點考核,并利用《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日常安全監管工作的動態考評,促進相關工作的落實。

第二章?“網格化”管理

第五條?全面實行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按照“屬地監管”、“分級監管”和“行業監管”相結合的原則,將全市所有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監管責任逐一明確到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形成市、縣、鄉三級和各級行業主管部門縱橫交織的安全監管網格,杜絕安全監管的盲區和死角。

第六條?對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在建工程項目的安全監管責任分工按以下規定執行:

駐保省屬以上企事業單位和在建施工項目、過境施工項目,除(附件一)明確的范圍外,由所在縣(市、區、開發區)負責實施屬地監管。

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的企業、市政府有關部門承擔責任主體的路橋施工和水利施工等工程項目、市直有關部門的直屬直管企事業單位和在建項目,由市政府有關部門直接監管。

除市政府有關部門直接監管的企事業單位和在建項目外,其它企事業單位和在建項目由各縣(市、區、開發區)按照“屬地監管”的原則,具體劃分到本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實施監管。其中,對高危行業企業和重點在建項目、其他行業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重點企事業單位、職責范圍內的省屬以上企事業單位,原則上由縣級有關部門負責直接監管;對一般行業的微型企業由鄉鎮、街道辦逐一列出名單(微型企業不列入《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中》),實行登記備案,并做好日常監管工作。

第七條?各縣(市、區、開發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要組織監管職責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按照全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的有關要求填寫上報有關信息,形成覆蓋全市各級各行業的安全生產電子化信息管理臺賬。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基本信息發生變化時,要及時進行修訂更新,經主管部門或鄉鎮、街道辦審定后,自動生成新的信息臺賬。

第八條?各縣(市、區、開發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對新增加的企事業單位或新建工程項目要及時納入監管范圍,并組織相關企事業單位按照規定的內容和事故,將安全生產的基本信息及時錄入《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中;對關閉、倒閉或吊銷生產經營證照的企業,市、縣兩級相關主管部門或鄉鎮、街道辦要及時銷賬;對因企業改制或兼并重組而導致監管責任發生變化的要及時移交,同時及時對電子信息臺賬進行修訂。

第九條?各縣(市、區、開發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對職責范圍內監管的企事業單位和建設項目及有關事項的歸屬有爭議時,應及時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市安委辦報告,在爭議未解決前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第十條?每一個企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或鄉鎮、街道辦,承擔該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管責任,對該企事業單位涉及的燃氣、消防、特種設備、防雷、職業衛生等專項安全事項,要積極協助住建、公用事業、公安消防、質監、氣象、安監、衛生等專項監管部門做好相關工作,并重點督促檢查以下事項:是否嚴格履行了相關許可手續,是否嚴格落實了操作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是否定期對相關設備設施進行了檢測檢驗和維護保養,是否將燃氣、消防、特種設備、防雷、職業衛生列入了常態化隱患自查自糾活動,是否有針對性地制定了應對相關事故的具體應急救援措施。對發現的隱患問題,要及時函告相關專項監管部門依法進行查處,并配合做好整改督辦工作。住建(公用事業)、公安消防、質監、氣象、安監、衛生等專項監管部門,要依法全面履行職責范圍內的專項安全監管責任。

第三章?“一會一卡”制度

第十一條?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所有鄉鎮、街道辦,要通過“召集所監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或安全管理人員召開安全生產例會”、“發放安全提示指導卡”(簡稱一會一卡)等形式,及時將安全生產的有關部署安排和規定要求傳達下去,提出具體指導意見,督促抓好落實。會議簽到表和領取安全提示指導卡的簽名資料,要妥善保存備查。

第十二條原則上每年的5月中下旬要針對暑期汛期安全、9月中下旬要針對國慶節和秋冬季安全、12月中下旬要針對冬季和兩節兩會安全,或遇有國家、省、市有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和安全生產的重大行動部署時,要按照“一會一卡”的要求,及時將需要企事業單位落實的具體事項快速傳遞部署下去,讓企事業單位在第一時間先行動起來,堅決防止出現安全信息傳遞“中梗阻”現象。

第十三條市、縣兩級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在日常監管工作中,也可利用《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平臺、或以短信、微信等多種形式對企事業單位進行信息傳遞和相關指導,但不能代替“一會一卡”制度。

第四章?“三定一表”制度

第十四條?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要嚴格按照“定人、定時、定量,實行《安全檢查表》”(簡稱三定一表)的規定要求,建立常態化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督導檢查機制。

第十五條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對所監管的企事業單位(包括醫院、養老院等)每季度至少督導檢查一次,高危行業企業和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單位以及重要、特殊時段要增加督導檢查頻次;對學校、幼兒園的督導檢查,原則上每學期至少進行兩次;對燃氣、職業衛生、消防、特種設備、防雷等專項領域和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行業的督導檢查頻次,由市各相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上級要求或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并報市安委辦備案。

第十六條?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在每個季度最后一個月的20日前,要按照“三定一表”的要求,制定下一季度的督導檢查或執法計劃,連同本季度督導檢查實施情況一并上報本級安委辦備查。對未按時上報的單位,安委辦要及時督促,并列入日常考核予以減分。

第十七條?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在每次實施督導檢查前,要突出三方面內容,即突出“企事業單位落實‘安全例會、隱患自查自糾、安全教育培訓、設備維護保養和檢測檢驗、危險源點管理、危險性作業和關鍵工序現場管控’等重點事項,突出行業和季節性事故預防重點,突出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對照信息系統錄入的所檢查企業單位的“安全事項清單”,有針對性地合理確定督導檢查內容、范圍,自動形成或制作《安全檢查表》。

第十八條?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所有鄉鎮、街道辦參與督導檢查或執法的人員,要利用《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手持終端設備,嚴格按照《安全檢查表》規定的范圍和內容進行檢查,對所監管的企事業單位覆蓋率和計劃內容、范圍、頻次執行率要達到100%,實現督導檢查活動的常態化、精細化、規范化。要在《安全檢查表》上詳細記錄督查的具體事項、人員、設備、場所等,對發現的隱患問題要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督查結束后立即將《安全檢查表》和發現的隱患問題上傳《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督導檢查或執法人員要加強對企事業單位隱患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跟蹤督辦和復查,對發現的重大隱患和矛盾問題,要立即以書面形式上報本級政府進行掛牌督辦。

第十九條?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督導檢查和執法人員手持終端設備使用經費,列入本級本部門安全生產專項經費予以保障。

第二十條?建立安全生產“三聯互動”機制,通過“聯席會議、聯合檢查、聯合執法”等形式,推進安全生產重要事項與問題的有效解決。對重大安全隱患、重大非法違法活動和重大安全事項,由政府(管委會)及時召開有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聯合檢查、聯合執法予以解決;對礦山和尾礦庫、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爆物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城市燃氣、特種設備、涉氨涉氯、粉塵防爆、有限空間作業、職業危害、教育、衛生、旅游、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每年由市安委辦牽頭組織有關部門至少分別進行一次聯合檢查或執法;其他行業主管部門或專項監管部門可根據實際需要,主動牽頭協調有關部門組織開展聯合檢查或聯合執法行動。

第五章“安全事項清單化管理”

第二十一條?在全市企業(不含一般行業微型企業)和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等事業單位中,全面推行“安全事項清單化管理”,由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辦組織所監管的企事業單位,將涉及的安全生產事項全部拉出清單,并形成“廠(礦)級、車間(中層)、班組、崗位”各層面具體的“隱患自查清單”,并輸入《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中,為做好隱患排查治理提供基本支撐。“隱患自查清單”涉及的內容發生變化時,各企業單位要及時組織進行修訂更新,并提交到《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中。

第二十二條?所有企事業單位要按照“廠(礦)級月排查、車間(中層)周排查、班組崗位每日每班排查、危險源點每日定時巡查、危險性作業專人現場跟蹤督查”的基本要求,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合理確定本單位各層面隱患自查自糾頻次,對照各層面的“隱患自查清單“,認真搞好常態化的隱患自查自糾活動,建立“自我管理、持續改進、自我約束”的動態安全管控運行機制,實現日常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

第二十三條?每個企事業單位至少要使用一部手持終端設備,按照規定動作和要求,每周將隱患自查自糾情況和發現的隱患問題上報至《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提倡企事業單位利用《保定市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組織開展各層面的隱患自查活動。

第二十四條?各企事業單位(不含一般行業微型企業)要強化生產經營建設一線安全事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實,在一線崗位設置“崗位安全事項提示卡”,標明崗位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種類;明確崗位操作規程和必須做、嚴禁做的安全事項,形成班前、班中、班后操作流程;明確發現異常情況征兆和對異常情況、發生事故后的具體處置辦法。每周由班組長組織從業人員至少進行一次集中讀頌學習活動,持續強化從業人員的安全防控意識。

第二十五條?各企業要在一線崗位建立作業前安全狀況確認制度,由班組長或安全管理人員組織對作業人員和相關設備設施、周邊環境進行安全狀況確認,對處于醉酒、過度疲勞、情緒不正常等狀態的從業人員要禁止其進行作業,對設備設施和周邊環境存在的隱患問題要立即進行消除,杜絕“帶病”運行作業。所有客貨運輸企業在每一輛車行車前,都要進行駕駛員和車輛安全狀況確認,確保所有參與運輸活動的人員和車輛處于安全狀態。所有學校、幼兒園在每一次組織學生、幼兒集體活動,都要進行相關場地、設備、車輛、周邊環境等安全狀態確認,確保活動全過程安全。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所講的小型以上企業,是指人數在10人(含)以上且依法注冊的企業;微型企業是指人數在10人(不含)以下且依法注冊的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對各類未依法注冊的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按照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建設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施行,以往相關文件涉及本辦法規定的安全生產內容及事項,以本辦法為準。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由市安委辦負責解釋。

篇2: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三級制度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公路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對“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省、市政府《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要求,結合交通行業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按照市交通局、區(市)縣交通局、交通企事業單位隱患排查整治三級管理原則,切實加強對公路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水上運輸、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和病害橋梁等重點部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條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關處分別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改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省交通廳、公路局、運管局和航務局。同時抄送局安全監督處,匯總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市安監辦等相關部門。并按照省交通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堅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經常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設處負責國省干線在建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公路處負責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指導督促市級收費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費路橋的安全隱患;交管處負責指導督促市級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航務處(海事局)負責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條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縣道公路橋梁、屬地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駕校、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治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市交通局安全監督處、公路處、交管處、航務處(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季度排查和經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條公路橋梁施工企業、養護企業、公路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航運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整改計劃和整改方案,并報上級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堅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按時完成各級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下達的安全隱患整治任務。

第六條隱患整治項目完工后,負責整治的單位要及時向下達隱患整治任務的政府或上級交通部門提交評價申請,由下達任務的政府或交通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限期重新進行整改。

第七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工作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杜絕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結合出租汽車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安全生產檢查、事故隱患排查工作,由出租汽車公司經理或負責人按安全工作職責組織實施。

二、安全生產檢查的對象及范圍應包括:出租汽車等機動車輛及相關裝置;管理制度、管理臺帳、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救援設施和消防設施;以及營運證件等。

三、列入安全檢查范圍的項目,有專項維護檢查規定的從其規定;無明確規定的每月至少檢查一次,重點要害部位應制定相應的檢查規范及程序。

四、對檢查出的隱患,檢查人必須下達整改通知書,各項安全檢查及隱患的整改,實行責任人及受檢當事人簽字制度和隱患整改跟蹤排查制度。對自身無能力解決的隱患及問題應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和部門,并作好隱患的跟蹤控制工作。

五、出租汽車駕駛員被公安機關吊銷駕駛證后,應主動向公司匯報,公司應收繳被吊銷駕駛員的營運證件并上交管理部門,要教育、督促其不能駕駛車輛。

六、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均應建立“安全生產基本工作臺帳”。各項安全檢查的基礎資料必須規范化,保存期不少于3年。

七、對違反本制度及違反本制度造成后果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相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