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培訓要求評審制度

培訓要求評審制度

2024-07-23 閱讀 2912

1目的

安全教育與培訓是保證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是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主要方法,為杜絕或減少事故的發生,規范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根據礦山有關規定并結合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與礦山簽定勞動合同和臨時雇傭的所有職工。

3職責

3.1安全科負責聯系有關部門及時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進行培訓和復訓工作;負責全廠生產職工廠級安全教育培訓和新員工“三級”安全教育的檢查落實。

3.2廠長確保所有員工安全教育培訓所需的資源的落實。

3.3安全科負責培訓計劃的編制,并做好培訓計劃的各項工作。記錄人員負責對培訓實施過程與培訓內容進行記錄,并整理歸檔。

3.4廠級安全教育由安全科負責,部門級安全培訓由各部門負責,班組級安全培訓由各部門按實際情況進行,由安全員或班長負責

4、內容與要求

4.1培訓計劃和內容

4.1.1對主要負責人的培訓必須包括:培訓目標、培訓大綱、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教材進行有關的記錄,培訓內容一定要包括:事故、事件調查分析技術,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技術,檢查、審核技術,法律依從性管理,應急管理,職業衛生管理。

4.1.2對安全生產可能有重大影響的員工,應接受以下有關知識的培訓:工作中潛在的風險,事故預防及應急響應中的職責,偏離制度可能的后果,操作程序、工作說明等。

4.1.3廠級崗前安全培訓主要內容為:

A本廠安全生產情況及安全生產基本知識;

B本廠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

C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和義務;

D事故應急救援及防范措施;

E有關事故案例等。

4.1.4部門級崗前安全培訓主要內容為:

A工作環境及危險因素;

B所從事工種可能遭受的職業傷害和傷亡事故;

C所從事工種的安全職責、操作技能及強制性標準;

D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現場緊急情況處理;

E安全設備設施、、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維護;

F本部門安全生產狀況及規章制度;

G預防事故和職業危害的措施及應急注意的安全事項;

H有關事故案例等。

4.1.5班組級崗前安全培訓主要內容:

A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B崗位之間工作銜接配合的安全與職業衛生事項;

C有關事故案例;

D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

E風險評估的結果

F其他需要培訓的內容。

4.2培訓要求管理

4.2.1廠長(主要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參加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經考核合格獲得相應的安全資格證書。

4.2.2凡從事特殊工種作業的人員,應按國家有關要求進行專業性安全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特殊作業操作證后方可上崗,并定期參加復審。除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外,還必須取得本廠的安全作業證。

4.2.3全員安全教育。凡新入廠的員工必須經過廠級、部門、班組三級崗前安全教育,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進入生產崗位工作。新員工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于48學時,每年接受再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

4.2.4復工工人安全教育。凡休假七天以上返崗必須經班組進行復工安全教育。工傷休假1個月,其他休假3個月以上者,必須經班組級復工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對因工受傷及未受傷的責任者在復工后所進行的復工安全教育,其內容包括學習有關安全生產的政策法規、安全生產責任制、勞動紀律、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有關的安全技術知識等。參加事故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制定防范措施。

4.2.5換崗工人安全教育。調換工種以后對所從事的新工作不熟悉,對操作規程和技術不了解。為了安全生產,防范事故發生,必須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包括勞動規章、遵守事項和本廠、采區危險地區情況等方面,以及本崗位的工作責任、操作規程等方面的教育。本廠員工在廠內調動工作崗位時,接收部門應對其進行二、三級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方可從事新崗位工作。

4.2.6“四新”安全教育。當本廠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生產時,必須對從事該工作的工人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重點教授操作規程、安全措施、防護裝置的使用等方面的內容經培訓合格,方可上崗操作。

4.2.7三級安全教育由各及負責部門填寫《新進人員三級安全生產教育臺帳》。

4.2培訓評審管理

4.2.1安全科通過對員工的考試、能力考核、學員反饋等,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審。通過評估,確定培訓計劃、培訓內容的適宜性和培訓數量的充分性。

4.2.2各部門、班組每年檢修期間應對本部門培訓需求情況進行識別,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學員的反饋,績效改善,測試結果的分析,現場應用能力)。

5安全科負責將《培訓考核記錄表》、《安全教育培訓計劃書》、《新進人員三級安全生產教育臺帳》、《安全生產教育臺帳》納入安全管理檔案進行保管。

篇2: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要求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教育工作是貫徹經營單位方針、目標,實現安全生產、文明生產、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防止產生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的重要途徑。安全生產教育制度作為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進行事故預防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其重要性首先在于提高經營單位管理者及員工做好安全生產管理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幫助其正確認識和學習職業安全健康法律法規、基本知識。其次是能夠普及和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術知識,增強安全操作技能,從而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與健康。

《安全生產法》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作出明確規定: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考核不得收費。

第二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必須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并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和培訓。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特種作業人員的范圍由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確定。”

“第三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第五十條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為此,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文件《關于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安全生產培訓考核工作的意見》(安監管人字[20**]123號)和《關于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工作的意見》(安監管人字[20**]124號),對各類人員的安全培訓考核作出了具體規定。

篇3:苛架子工安全培訓要求

以上總包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和分包單位的安全員已經對現場的架子工安全操作提出了許多要求和建議,作為現場安全監理也在此安全教育培訓會議上提出如下要求:

1、要求總包單位加強對進場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不但要有針對性的培訓,更要有目的性。要深入學習《河北省安全生產條例》,使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事項上都明白自己應享有的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這就是:(五條權利四條義務)

條例第三十五條說明的五條權利:

(1)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

(2)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

(3)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4)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

(5)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條例第三十七條說明四條義務:

(1)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

(2)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3)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4)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時,立即向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2、要求總包單位的管理人員、專(兼)職安全員,加強現場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堅決杜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嚴格按照監理審批的施工方案進行組織施工。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措施一定要完善手續。

3、項目監理部已下發《工作聯系單》AQ-026號,用《工作聯系單》的形式轉發了石家莊市建設局施工現場安全標準化手冊,要求總包單位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工作。

4、要求總包單位加強對進場材料管理,特別是腳手架鋼管、扣件、腳手板、安全網等,質量必須符合規范要求。材料科要盡職盡責,不負責任的人員堅決撤換。

5、要求架子工等操作人員,在安裝、檢修操作中,嚴格按照審批的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進行;千萬不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嚴謹、細致;加強工序配合工作;每層的連墻件、抱柱結構要安裝到位,不得任意拆除;安全網應及時安裝;混凝土結構的支撐體系,嚴禁與外架子連接;泵送混凝土的輸送管嚴禁固定到腳手架上。

6、用四個典型傷亡實例,講解了架子工常見的事故。希望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