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三同時評審制度

三同時評審制度

2024-07-23 閱讀 5933

總則

根據北京市政府[1997]第7號令的規定,凡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挖潛及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工程項目時,勞動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以上簡稱“三同時”)

1各單位進行長遠規劃及下年度立項的項目,在可行性分析時應研究勞動保護措施,并征求資產運營部(主管部門)的意見。

2建設項目的負責單位,應與設計單位聯系,在編制初步設計方案時必須認真填寫“三同時”報表。

3勞動保護設施的設計方案,根據投資金額由下列負責單位審批:

3.1不足50萬元項目,由資產運營部(主管部門)研究審批并報機電控股公司(廠級)。

3.2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建議項目,由資產運營部(主管部門)與建設項目負責單位,共同呈請區勞動局、機電控股公司(廠級)審批。

3.3投資1000萬元(含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由資產運營部(主管部門)與建設單位共同填寫北京市“勞動保護三同時”報表,呈請北京市勞動局審批。

3.4建設項目峻工后,勞動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必須同時驗收,驗收時負責單位應提供有關勞動保護設施的綜合評價,各單位完工驗收報表必須有資產運營部(主管部門)參加,重大項目由資產運營部(主管部門)呈請上級有關部門同時參加驗收。

3.5勞動保護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不得投產使用。

篇2: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評審制度

1主題內容

本制度規定了建設項目“三同時”評審的基本要求與有關事項。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各單位。

3引用文件

3.1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1996年勞動部第3號)

3.2上海市實施《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細則

(滬勞保發[1998]1號

3.3建設項目(工程)職業安全衛生衛生設施和技術措施驗收辦法

(勞安字[1992]1號)

3.4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管理辦法

(1998年勞動部令第10號)

5項目評審范圍

新建、改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改造項目(工程)和引進的建設項目(工程)中的勞動安全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行業和本市規定的標準,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簡稱“三同時”)。

6項目評審內容

6.1主管部門在編制建設項目時,必須有勞動保護的內容,其可行性研究應包含危險、危害因素以及采取的防護措施,處理方法。所有的安全技措設備、設施投資,納入總投資內。在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后應填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批表”一式四份,經公司工會、計劃物流部

安全科蓋章后,報送上海精星倉儲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工會辦理審批手續。

6.2根據項目安全設計審批意見,必要時,主管部門請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建設項目進行“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

6.3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吸收“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在初步設計完成后應“建設項目衛生審批表”各一式四份,經公司工會、計劃物流部安全科蓋章后,報送上海市衛生監督所,辦理審批手續。

6.4當建設項目具備申請竣工驗收條件時,主管部門應組織編制《建設項目預驗收竣工報告》,請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建設項目進行“勞動安全衛生預驗收”。并對預驗收報告提出的整改意見,及時落實與完成整改內容。

6.5在正式驗收建設項目前20天,應填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驗收審批表”、“建設項目衛生竣工驗收單”并附有關驗收資料(法定檢驗檢測單位測得的勞動衛生數據、特種設備的檢驗合格證、使用證)各一式四份,經公司工會、計劃物流部安全科蓋章后,報送上海市衛生監督所,辦理審批手續。

6.6由規劃發展部牽頭召集上海精星倉儲設備工程有限公司有關職能部門領導及公司相關部門人員參加的驗收會。按設計要求和改進意見進行對照驗收,通過后方可正式投產。

7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規劃發展部應監督施工單位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不得任意改動有關安全防護設備、設施的內容,如確因故變動,應征得公司安全部門和設計單位的同意,以確保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完工并有效地投入生產。

8建設項目在試生產前,規劃發展部應制定設備的操作規程,并掛在設備旁。人力資源部應對操作人員進行上崗培訓,車間安排的操作人員應持證上崗。

9對違反本規定而施工的,安全部門有權下令停止施工。并由市或區安全生產監察管理局會同企業上級主管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經濟處罰。造成職工安全健康和國家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的有關責任者,將嚴肅查處,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10表單

D1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批表

D2建設項目安全設施驗收審批表

D3建設項目衛生審批表

(上海市衛生監督所)

(上海市衛生監督所)

D4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單

篇3:建設項目三同時評審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凡對環境和安全有影響的建設項目,均應履行環境、安全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嚴格執行防治污染及其公害和勞動保護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三同時)的原則。

第三條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和技術改造、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以及設備更新等項目(以下簡稱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方案,必須有環境和勞動保護內容,包括:環境保護和勞動保護措施的設計依據;環境和安全影響報告書;防治措施的工藝流程及預期效果;對環保和勞保的監測數據;必要的綠化措施;環境保護和勞動保護的投資概算等。

第四條由設計單位向建設單位提出環境和安全影響報告書,由建設項目主管部門組織技安環保、衛生、工會等部門進行會審;重大工程項目,需邀請上級主管部門和市有關部門會審后,方可確定設計方案。

第五條建設項目的主管部門,負責對建設項目設計方案評審意見的實施。

第六條公司安全環保管理部門負責對建設項目中有關技安環保內容的審查,負責環境和安全影響報告書的會簽和報批。

第七條公司安全環保管理部門在收到環境和安全影響報告書后,應及時進行審查。必要時,可根據建設項目性質,及時組織有關單位進行環境和安全影響的評價,做出結論,通知建設項目主管部門。

第八條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在項目的環境和安全影響報告書獲得批準后,方可確定施工方案及辦理有關施工手續。未經批準的項目,不予立項,主管部門不準施工。

第九條建設項目在正式投產使用之前,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必須向公司安全環保管理部門提交環境保護和勞動保護設施竣工預驗收報告,并組織驗收,在投產后二個月內,安全環保管理部門按驗收報告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第十條驗收不合格的項目,由建設單位負責在限期內整改達到驗收要求。未經最后驗收,不準強行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