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及應急預案
墅導中學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及應急預案
一、建立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二、遵循預防為主,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1、做好常見傳染病預防宣傳工作,增強師生衛生防疫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1)各班通過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出好宣傳專刊。定期學習食品衛生知識,保障師生健康。
(2)利用健康教育課,開展好以預防常見病為重點的健康知識教育。
(3)印發《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供全校教職工傳閱學習,增強教職工法律意識和責任感。
2、開展"三管四滅"(管污水、管糞便、管垃圾處理、滅蠅、滅蚊、滅鼠、滅蟑螂)為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環境消毒工作。
3、加強飲食、飲水衛生管理,嚴防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發生。按照《食品衛生法》、《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要求,切實加強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的管理和監督,嚴格購物登記、試嘗留樣、餐具消毒、食堂員工每年體檢、持證上崗制度,發現衛生問題及時整改。食堂管理者要堅持對飲食從業人員每日晨檢,發現傳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崗,并及時報告學校校醫、教育處。杜*x品衛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發生。
4、有計劃的做好師生健康體檢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5、合理安排學生的生活、學習、注意勞逸結合,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傳染病人接觸,生病及時就醫;教育學生堅持鍛煉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6、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共同做好學校周邊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飲食攤點的整治,消除引發學校傳染病的隱患。
7、加強部門管理,切斷外來傳染病源。
8、做好預防常見病的必要藥品等物資儲備。
三、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1、班主任要按要求,堅持對學生每日晨檢、午檢和報告,宿舍管理老師堅持對住宿生晚上回宿舍檢查和報告,把預防常見傳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對因病請假在家的學生要通過電話等方式詢問病情;在校生病的學生要及時送醫務室診治,對需送醫院進一步診治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家長陪同前往。并把檢查結果記入班主任日志和值班記錄。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1名高燒學生或者1天內有3個學生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及電話詢問請假學生發現為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班主任、宿舍管理員應當及時報告學校醫務室、教育處。執行"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以控制傳染病的蔓延。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班主任、宿舍管理員應當及時報告學校醫務室、教育處,學校校醫應當在24小時內向上級機關報告。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班主任、宿舍管理員應當及時報告學校醫務室、教育處,學校校醫應當在24小時內向上級機關報告。
5、教職工、學生生病被診斷為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要及時主動報告學校醫務室及相關領導。
6、醫務室要堅持就診登記制度,健全常見病傳染病監控信息表冊,做到及早發現疫情。醫務室發現、接到疫情報告后,要快速、準確的向學校領導小組報告。
四、應急處理預案
一旦發現傳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學校師生員工中發現傳染病人,立即上報。
2、我校學生或教職工一旦出現非典、風疹、流腦、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水痘、手足口病等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并向學校請假,不得帶病上學、上班,經市級以上醫院診斷排除傳染病并出具證明后才能回校上課、上班。
3、學生或教職工在校內出現傳染病時,在領導小組成員的統一安排下,要求傳染病者立即帶防護口罩、手套,到學校隔離室休息,并由學校安全管理人員或校醫立即通知傳染病醫院,需轉院治療的立即轉傳染病醫院。出現傳染病癥狀學生的班主任應通知家長,有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校的,有班主任老師護送去醫院。
4、在校內發現傳染病的學生或教職工,學校應急小組領導應立即親臨現場指揮,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學校隔離室進行觀察,并由學校管理人員或校醫打"120"電話送傳染病醫院診治。
5、學校對傳染病病人所在班級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由班級派班干部到醫務室領取藥品、噴霧器,中午、下午放學后打掃好衛生,關上門窗,開始消毒;下午、第二天派專人提前15分鐘到校開窗通風,然后學生方可進入教室上課。對與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工由學校進行隔離觀察,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感染源。
6、傳染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同學、同事前往探望。
7、如傳染病烈性感染,請示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門,決定是否實行全班、全校停課。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感染人群,具體做到;①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班級或辦公室,暫停學校的一切活動。停止學校人員相互往來和外界來往,等待衛生部門和教育局處理意見。②疫點消毒。對學校所有場所進行徹底消毒。此項消毒可請防疫站操作,消毒結束后進行通風換氣。③疫情調查。學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進行流行病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采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8、發生傳染疫情后,學校領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疫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9、醫務室按規定完成傳染病事件報告。
篇2:幼兒園預防傳染病意外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幼兒園預防傳染病流行應急預案
1、幼兒園保健老師嚴格執行每日的晨檢程序,發現有不舒服的孩子,立即請家長帶去醫院就醫。如果幼兒發燒,嚴禁入園。
2、加強幼兒的一日觀察,幼兒在園期間出現不良反映,立即通知家長,如果情況緊急,由保健老師和班主任一道前往醫院就醫。
3、平時加強對幼兒的活動室、寢室、盥洗室、多功能室、網絡室、圖書室及科學發現室的定期消毒,要求每日開窗通風,每周紫外線燈消毒兩次。
4、如果一個班級發現有3個及以上孩子在同一時間,生同樣的疾病,首先,向區疫病預防中心匯報,緊接著幼兒園及時對該班級幼兒活動的空間進行消毒,對孩子進行必要的預防,根據需要吃板藍根或大蒜等。
5、及時向家長通報,請求家長的配合治療或預防。
幼兒園意外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一、意外傷害事故的范圍:
意外傷害事故是指:在幼兒園發生的,在幼兒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活動等幼兒園及教師組織的一切活動中發生的。它包括跌傷、燙傷、撞傷、摔傷等(幼兒入園時未把孩子交給教師及離園時已經從教師手里接過孩子后等情況不在之列)。
1、幼兒發生發生意外傷害時,班級教師應及時報告保健老師和園長。
2、幼兒園保健老師能自己處理的及時處理,不能處理的與班主任一同及時送傷者到醫院診治,并及時通知家長和報告托幼辦領導。
3、如果幼兒所受到的意外傷害較大應及時向教育局報告,并迅速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并準備好相關材料。
4、妥善處理事故,分清事故責任,按照相關的責任和規定進行賠償。
篇3:小學預防與控制傳染病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地應對校內可能發生的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疾病在學校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學校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工作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預防與控制疾病為中心,加強領導與組織,建立傳染性疾病防控機制,保證全校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標
1、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
2、完善疾病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
3、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預防和控制傳染疾病在我校發生和蔓延。
三、組織領導與職責
成立學校傳染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檢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班班主任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及時準確地把握學校疾情動態,提出預防控制對策和措施,在上級有關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學校傳染病防治與救護工作,積極配合衛生部門,保證防治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四、應急反應與措施
學校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師生科學防病能力,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及時了解學生身體狀況,發現有傳染病癥狀的學生,及時督促到醫院就診,開展校園環境整治活動,保證教室及其它的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和空氣流通;及時向鎮、縣教育行政部門匯報學校傳染發生情況。
當出現疾情后,建立疫情每日“零報告”制度,由專門人員負責,每日向有關部門報告本校情況。
當學校內一旦發現傳染病疫情后,學校即成立救護及防病工作臨時現場指揮部,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下,根據疾病發生情況,與衛生部門配合開展隔離搶救及疾情現場處理工作,做好報告與響應工作。
1、報告:
當學校發現可疑疫情時,學校負責人按不同種類傳染病的報告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同時報教育局和街道政府。
2、響應:
一旦衛生部門通知學校發現確診為傳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學校在最短時間內成立臨時現場指揮部,開展現場救治工作,按照縣教育局《關于落實傳染病綜合防治措施的通知》中的有關要求,進行消毒和隔離,嚴防疫情擴散,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中心校
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