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中學新教育大講堂活動實施方案

中學新教育大講堂活動實施方案

2025-05-15 閱讀 4213

  獅山中學“新教育大講堂”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新教育大講堂不僅是教師學習的好平臺、名師帶動工程的宣傳陣地,更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交流、讓教師增加新知識,改變舊思維、謀求創新路。也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學校教師教育教學業務能力、綜合素質能力,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師中樹立一批師德高尚、教學思想先進、業務素質高、教學成績突出的典型,引領廣大教師愛崗敬業、銳意課改、技能領先、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充分體現新教育理念給學校給學校帶來的積極力量。

二、目的意義:

  課改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就在于盡快結束長期以來的消極被動的“教書匠”教師角色,取而代之的是有著自己特定的知識和思想,有著理解能力、認識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積極、主動的新型教師。為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打造“學習型”和“研究型”的教師隊伍,探索具有北侖職教特色的教育模式,幫助教師拓展知識視野,在更廣闊的層面幫助他們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和能力殿堂,經研究決定從20**年起開設獅山中學“新教育大講堂”活動。

三、實施辦法:

  為保證活動順利開展,特做如下組織安排:

  1、“新教育大講堂”活動組委會

  主任:z

  副主任:z

  組員:z

  2、“新教育大講堂”內容

  (1)專題報告類:名師論壇、班主任論壇、德育論壇、課改論壇等。

  (2)專業講座類:教師專業知識講座、技能提升講座、新知識講座等。

  (3)綜合類講座:藝術講座、文藝修養講座、健康知識講座等。

  3、實施流程

  參加對象:本校所有在職教師。

  報名形式:

  (1)由學校安排相關教師參與。

  (2)由各教研組推薦教師參與。

  (3)各教師自薦參與。

  今后本校各類相關講座在教學大講堂舉行前2周由報名者提出申請,由活動組委會審批,確定后由組委會出通知安排。

  安排時間:每學期一般安排1-2次,根據實際需要可適當增加。

  獅山中學

篇2:新教育實驗初期工作實施計劃

  新教育實驗初期工作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傳承弘揚祖國優秀文化為宗旨,以人的終身學習發展需要為出發點,關注師生共同發展,營造書香校園,提高學校各主體的生活質量、生命質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實施步驟

  1、全體語文老師進行新教育理論的學習。

  三月份利用周一教研日觀看盧z的《新教育新挑戰》,拉開培訓的序幕。通過理論學習培訓更新理念--了解新教育實驗情況。讓全體老師認識讀書的重要性,讀書是人文素養的積淀;讀書是全民族精神的體現。四月學習朱z教授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實驗的回顧與展望》,讓老師們了解新教育實驗倡導的理念、開展的進程及新階段目標,從工作中追求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每位教師根據學校制定的子課題,以年級組、學科不同制定相應的子課題及可行的實施策略。

  2、老師們談體會,寫感想,制定子課題研究方案。

  本專題設立四個子課題:一是營造書香校園究。二是培養學生卓越口才;三是打造優質教學課堂;四是親子共讀。

  3、師生行動研究實施。

  主要成員首先開展活動推動課題開展,搞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每月一個主題。

  (1)三月份主題作文評選“我身邊的好人好事”、雷鋒故事會、“笑對生活”演講比賽。

  (2)四月份辦一期以春天為主題的手抄報,每周一課活動。

  (3)五月份“感恩父母”征文比賽

  (4)六月份辦一期以端午節風俗為主題的手抄報,舉行“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讀書小報評比及展覽,

  (5)七月份舉辦故事創作交流會,評選十佳讀書筆記,班級(個人隨筆集)展覽、評比。評選“書香家庭”“書香班級”和“讀書小博士”、“讀書小碩士”、“讀書小學士”等。

三、師生行動研究實施。

  1、每日讀書習慣的養成教育。

  讀書貴在行動,讀書貴在堅持。本學期研究課題以激勵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為突破口,形式多樣的開展活動,培養讀書習慣,讓學生親書籍、對讀書感興趣。

  2、建立“師生讀書日”制度。

  我們把每星期二中午1:00--1:30作為師生讀書固定時間,每班自定閱讀目錄。

  3、周三、周五晨讀經典文化。

  4、每周堅持寫三百字以上的讀書筆記。

四、校園文化建設環境育人。

  1、利用墻壁張貼古今中外讀書的名人名言。

  2、建立“班級圖書角”,實施圖書漂流制度。

  3、利用校刊《日初》搭建寫作平臺,提高學生的讀書和寫作的能力。

五、制度保障。

  每兩周的星期一下午第一節課為教研組匯報工作交流的時間,確保課題的實施。

  初步實施時間(20**年3月--20**年7月)

篇3:中學道德講堂創建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全體師生思想道德修養、增強自覺社會擔當意識,引導我校廣大師生積極投身道德實踐活動,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1.指導思想:以“****”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為指導,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學生中廣泛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有效搭建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平臺,把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項目化、實踐化、生動化,通過講道德故事、唱道德歌曲、誦道德經典、聽道德評議等形式,把敬業奉獻、助人為樂、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的好人品格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文明素質。

  2.工作目標:以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養為核心,引導學生崇德向善、知禮尚義、自覺擔當,主動成為道德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

  二、工作重點和措施

  (一)成立“道德講堂”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和管理。

  具體分工如下:

  組長:zz

  副組長:zz

  核心組成員:zz、zz、zz、zz、zz、zz、zz、zz、zz

  組員:全體教職員工

  (二)健全隊伍,建立“學校道德講堂”宣講隊伍。

  建立高水平的宣講隊伍,是推進“學校道德講堂”建設的根本和關鍵。我校根據本校自身師資優勢,重點發揮三類人員的作用:一是學校德育干部,這是“學校道德講堂”的專職宣講員;二是教師和學生中的先進典型代表,拓展“學校道德講堂”的宣講隊伍;三是吸收學生家長中的優秀代表等作為特邀宣講員,豐富“學校道德講堂”的宣講隊伍。

  (三)主題明確,豐富“學校道德講堂”的內容和形式。

  “學校道德講堂”的教育對象是青少年學生,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要求“學校道德講堂”的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必須針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問題和困惑,必須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求。為此,我們精選符合學生實際的宣講主題,主要包括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四德”內容。

  1.社會公德建設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等,以“禮儀”為核心。

  2.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等,以“誠信”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設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長輩、關愛孩子、鄰里團結、勤儉持家等,以“和睦”為核心。

  4.個人品德建設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等,以“友善”為核心。

  對照標準,.規范道德講堂流程:開展“五個一”活動

  (1)唱一首歌曲:每次道德講堂開講前,組織教師、學生學唱一首道德講堂主題歌曲。

  (2)看一部短片:圍繞主題,組織觀看一部道德模范人物或故事主人翁先進事跡的短片。

  (3)講一個故事:講述一個發生在身邊的體現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講述中國道德模范先進人物事跡;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活動

  (4)誦一段經典:組織誦讀一段中華傳統經典語錄或公民道德“三字經”。

  (5)作一番點評:評議身邊好人好事,講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華自身境界。

  (四)加強保障,建立“學校道德講堂”建設的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物質保障,結合實際開辟“學校道德講堂”場所,并確保物資、經費的落實。

  二是加強制度保障,逐步建立“學校道德講堂”建設的各類制度

  三是做到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定期和不定期宣講活動相結合,常規工作和德育特色活動相結合。

  (五)注重實效,提升“學校道德講堂”的德育功能。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實效,以實效作為評價“學校道德講堂”工作的唯一指標。將“學校道德講堂”建設與師德教育、籀園講壇(班主任論壇)、學生業余黨校教育、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學雷鋒樹榜樣”等專題教育、家長學校建設和師德標兵、優秀員工、“校園之星”等系列評比活動相結合,使我校的“學校道德講堂”真正成為:學生廣泛知曉,愿意聽、主動來;真正讓參與者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好人好報”的導向和“崇德尚善”的風氣。

  安瑞中學黨委、校長室

  安瑞中學政教處、團委學生會

  20**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