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設備管理規定
制度管理規定
版次001版
制度編號
頁次
(一)、本制度發放范圍
√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部
□財務資產部□物資供應部□工程建設部√安全技術部
□經營發展部√生產操作部√調度室□監察審計部
其它
制度使用狀態:
(二)、修改記錄
版次
頁次
修改日期
批準人
修改內容摘要
備注:
發布日期
生效日期
擬制
審核
批準
批準日期
起重設備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為更好規范起重設備的管理,使起重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周密完善,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確保起重作業的人身和設備安全,現將有關事項規定如下。
第二章適用的范圍
電動葫蘆、電動單梁吊
第二章管理規定
1、專業主管是各專業起重設備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本專業所轄范圍內的各項工作。主要職責如下:
1.1編制起重設備的年度、月度、大小修前和臨時性的試驗和檢查工作計劃,報送部門領導統籌安排。落實部門領導下達的各項試驗和檢查工作;對相關班組的執行情況進行核實,并及時上報完成情況。
1.2根據相關班組的建議,向部門領導提出起重設備的整改、維修、更換或購置意見。
1.3編制落實起重設備檢修人員的培訓工作,報送部門領導統籌安排。結合年度安全規程考試,組織相關人員參加起重設備專項考試。
1.4落實各級領導下發的起重設備整改通知書的完成情況,對班組整改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指導,對確實無法處理的缺陷及時向部門領導反饋。
1.5跟蹤當前最新的起重設備技術動態,為起重設備的技改編制方案。
2、班長是各班起重設備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本班所轄范圍內的各項工作。主要職責如下:
2.1執行部門布置的起重設備的年度、月度、大小修前和臨時性的試驗和檢查工作。
2.2根據本班組起重設備存在的問題,及時向專業、部門提出起重設備的整改、維修、更換或購置意見。
2.3落實起重設備檢修人員的培訓工作,結合年度安全規程考試,組織相關人員參加起重設備專項考試。
2.4負責落實各級領導下發的起重設備整改通知書的工作內容,對確實無法處理的缺陷向專業及時反饋。
第三章起重設備的運行主人、設備主人職責
1、起重設備的運行主人:檢修班組負責人
1.1運行主人職責
1.1.1每月進行一次起重設備巡回檢查,對葫蘆進行全方位【上下、左右、前后(電動單梁吊)】的操作,并作好檢查記錄。
1.1.2對存在的缺陷以電子郵件的形式通知相關班組、專業、部門,并對消缺情況進行跟蹤核對。
2起重設備的設備主人:起重設備所管轄班組負責人
2.1設備主人職責
2.1.1對運行主人提出的缺陷通知(含口頭通知),應及時進行消缺或通知相關班進行消缺,并把消缺情況告知運行主人。
2.1.2設備主人負責填寫機械部分臺帳,電控班負責填寫電氣部分臺帳。
第四章起重設備維修責任劃分
1、鋼絲繩、吊鉤、滑輪組以及機械部分維修保養工作由所管轄的機務班組負責,按照檢修工藝卡的具體要求進行檢修(見第八章)。
2、電氣部分維修保養工作由電控班負責,按照檢修工藝卡的具體要求進行檢修(見第八章)。
第五章起重設備的三級驗收辦法
1、起重設備檢修分類
1.1一類檢修
常規維修,如螺絲松動、鋼絲繩扭曲、添加機油等
1.2二類檢修
局部大小修,如剎車片調整、更換,電氣部件維修、更換,鋼絲繩、吊鉤維修、更換等。
1.3三類檢修
大修,如更換電機、變速箱;原有起重設備整體拆卸后重新安裝;新安裝的起重設備等。
2、起重設備的驗收管理辦法
2.1一類檢修為一級驗收,驗收人員為:
一級驗收人:班組技術員;
驗收標準:檢修工藝卡
2.2二類檢修為二級驗收,驗收人員分別為:
一級驗收人:班組技術員;
二級驗收人:所在專業組人員或部門負責人。
驗收標準:檢修工藝卡
2.3三類檢修為三級驗收,驗收人員分別為:
一級驗收人:班組技術員;
二級驗收人:所在專業組人員或部門負責人;
三級驗收人:安全技術部相關人員。
驗收標準:檢修工藝卡
第六章起重設備的試驗規范
1、需要進行荷重試驗的起重設備
1.1由部門安排的年度性試驗(一年一次),包括部門所轄的全部起重設備、部門臨時通知需要試驗的起重設備(如設備大修前)。由部門領導統一組織試驗。
1.2新安裝的起重設備。由項目負責人組織試驗。
1.3整體拆卸后重新安裝的原有起重設備、更換電機、變速箱等關鍵部件的起重設備。由設備主人所在的專業組織試驗。
2、試驗管理辦法
2.1根據第1條所明確的責任人組織進行試驗,需要到場的人員有:設備主人、電工、部門安全員,并由部門安全員通知安全技術部相關人員。
2.2設備主人負責:填寫機械部分的試驗報告,試驗鐵鐓的準備、試驗過程的起重設備操作。電控班負責:填寫電氣部分的試驗報告。
第七章試車與驗收
1、空載試驗
1.1用手按下相應按鈕(操作手柄),檢查各機構是否與按鈕裝置上標定的符號相一致,確定正確后,應再連續各做兩個循環。
1.2將吊鉤升降到極限位置,察看限位器是否可靠。開動電動葫蘆水平方向行走,是否正常;察看左右兩端極限位置是否可靠。電動單梁吊進行縱向橫向限位試驗,察看限位器是否可靠。
1.3點動按鈕,查看電機,變速箱、吊鉤等是否有異常,是否有異常聲音。
1.4依據鋼絲繩報廢標準檢查鋼絲繩是否符合要求。
經過空載試驗后,如果沒有異常,即可進行負載試驗。負載試驗分靜載試驗和動載試驗。
2、靜載試驗
2.1新安裝的起重設備,以1.25倍的額定載荷,起升至離地100mm左右靜吊10分鐘后卸載,檢查有無異常現象。
2.2一般的定期試驗,以1.1倍的額定載荷,起升至離地100mm左右靜吊10分鐘后卸載,檢查有無異常現象。
3、動載試驗
3.1新安裝的起重設備,以1.1倍的額定載荷,吊鉤起降,電動小車左右行走(如果是電動單梁吊還應做橫向和縱向行走),檢查有無異常現象。
3.2一般的定期試驗,以1倍的額定載荷,吊鉤起降,電動小車左右行走(如果是電動單梁吊還應做橫向和縱向行走),檢查有無異常現象。
第八章檢修工藝卡
1、機械部分
檢修工藝卡
編號:
類別:生產操作部
流水號:01
設備名稱
檢修日期
201*年*月*日至201*年*月*日
檢修人員
項目
質量標準及要求
執行情況
電動小車
1、檢修工作開始前應先將小鉤放至下限位,聯系搭設專用架子。
2、辦理好工作票,聯系拆除電源線及各限位開關線。
3、電動葫蘆卷筒主體兩側掛好手拉葫蘆并固定牢固后,方可開始拆除工作。
拆下電動小車的馬達,拆除墻板固定螺栓,放下各墻板及上面的車輪。并將電動葫蘆主體放至地面。
5、檢查工字鋼踏面的磨損情況。工字鋼踏面磨損量應不小于原尺寸的10%,寬度磨損量不大于原尺寸的5%,車輪輪緣厚度的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尺寸的50%,踏面沿直徑測量磨損量應小于原尺寸的5%,踏面直徑差應小于公稱直徑的1%,圓度差應小于0.8mm。
6、拆除各車輪的軸承,清洗檢查各車輪、軸承、軸及主動輪上的直齒輪。各軸承轉動靈活,滾球、骨架完好,游隙合格,軸承內圈與軸配合良好,配合緊力為0.01~0.03mm。軸無彎曲、磨損。齒輪無斷齒、裂紋、齒面點蝕損壞不大于嚙合面的30%,且深度不得超過原齒厚的10%;齒輪磨損量小于原齒厚的15%。
減速機
1、解體減速機前應先將卷筒上的鋼絲繩全部取出;松開減速機放油孔螺栓,將減速機內的潤滑油放干凈;松開減速機與卷筒外殼的結合面螺栓,直接拉出整臺減速機及傳動軸、靠背輪連接花鍵、與卷筒連接花鍵及空心軸;松減速機給合面螺栓,從齒輪箱內取出各齒輪部件。
2、清洗各齒輪箱、齒輪、軸承、軸等。
3、檢查各軸承、齒輪及軸,并用壓鉛絲法測量各齒輪間的配合間隙。軸承轉動靈活,滾球、骨架完好,游隙合格,軸承內圈與軸配合良好,配合緊力為0.01~0.03mm。軸無彎曲、磨損。齒輪無斷齒、裂紋、齒面點蝕損壞不大于嚙合面的30%,且深度不得超過原齒厚的10%;齒輪磨損量小于原齒厚的15%。兩齒面沿長度接觸印痕大于75%,沿齒高大于65%,齒側間隙為0.20~0.50mm,齒頂間隙≥1.5mm。齒輪嚙合良好,轉動無異音。
4、檢查各花鍵并測量各花鍵的配合間隙。花鍵無異常磨損及變形。
制動裝置
1、松電動葫蘆馬達的外罩螺栓,取下外罩,松制動環四個止動螺栓及調整螺母,取下制動環。
2、檢查制動輪及制動環的接觸面。錐形制動環表面不得有油污、雜物等,磨損量不得大于原厚度的50%,且不大于軸向調整量的最大值。制動輪的表面不得有雜物、油污。
3、松開起升電機與卷筒連接的結合面螺栓取下電機,松電機結合面螺栓及制動輪螺栓、彈簧緊力調整螺栓取出電機轉子,檢查制動器彈簧。彈簧彈性良好,無裂紋、損壞現象。
4、復裝后,電動機主軸軸向竄動量調整為1.5mm左右時,制動效果最佳。如果電動葫蘆在額定載荷時下滑量過大,應進行如下調整,具體的調整方法如下:
(1)7.5KW以下葫蘆制動器調整方法為:取下尾罩,旋掉固定調整螺母的四個螺栓,用扳手按順時針方向將調整螺母旋至極限位置,再逆時針旋轉1圈左右,然后裝上緊固螺釘即可。
(2)7.5KW以上葫蘆制動器調整方法與(1)項相同,只是調整螺母旋動方向相反,即順時針旋轉增大竄動量,逆時針旋轉減少竄動量。
卷筒裝置
1、卷筒兩邊的減速機及電動機拆除后,取下卷筒。
2、檢查鋼絲繩固定壓塊及螺栓,應完好,能將鋼絲牢固地固定在卷筒上。
3、檢查導繩器應活動自如。
4、檢查卷筒應完好。不得有裂紋、筒壁磨損量小于原壁厚的10%。
整體復裝
1、各部件檢修后,應先將減速機組裝好,鎖緊結合面螺栓,將減速機豎放,裝上中間花鍵連接短接。
2、裝上卷筒外殼鎖緊與減速機連接螺栓,裝入卷筒,再將電機軸套入花鍵短接,鎖緊卷筒與電機結合面聯接螺栓。
3、調整好制動器彈簧緊力及電機的竄動量。竄動量為1~1.5mm。
4、裝上電動小車兩側的墻板(墻板上的各車輪先裝好)與電動葫蘆連接的固定螺栓,并帶上螺母。
5、吊至工字梁的下方,調整墻板聯接螺母,使車輪套入工字鋼踏面后調整緊固好螺母后再將各螺母用并帽并緊,以防松動。然后裝回電動小車電機,調整各齒輪間的嚙合間隙。車輪輪緣內側與工字鋼軌道翼緣間的間隙應為3~4毫米。
6、從減速機加油孔加入潤滑油。潤滑油采用雙曲線齒輪油,加油量3T的為1.65升,5T的為2.35升。
7、裝回鋼絲繩及吊鉤,緊固好壓塊螺栓。吊鉤降到下限時,鋼絲繩在葫蘆上的圈數不得少于3圈。
8、復裝電動機電源及行程開關電源,并調整上、下限位。上、下限位開關動作準確可靠。
9、最后按要求進行空載和負載試驗。
檢修記錄
備注:
驗收意見
班組驗收人
專業驗收人
評價及時間
評價及時間
檢修工藝卡(鋼絲繩)
編號:
類別:生產操作部
流水號:02
設備名稱
檢修日期
201*年*月*日至201*年*月*日
檢修人員
項目質量標準及要求
執行情況
鋼絲繩安全檢查系數。
起重設備用的鋼絲繩應符合GB1102-74《圓股鋼絲繩》標準,安全系數不小于6。
鋼絲繩斷絲數
在一個節距內的斷絲根數達到交互捻鋼絲總數的10%、同向捻鋼絲總數的5%。
表面鋼絲銹蝕或磨損。
鋼絲繩的表面銹蝕或磨損不得超過原鋼絲直徑的40%。
鋼絲繩外觀檢查。
鋼絲繩不允許有扭結、壓扁、彎折、籠狀畸變、斷股、波浪形,鋼絲或繩股、繩芯損壞,或高溫環境作業引起顏色改變等現象。
斷絲數增加速度。
當鋼絲繩的表面有銹蝕或磨損,雖然達不到原鋼絲直徑的40%,但已出現斷絲且斷絲數增加很快。
鋼絲繩斷股情況。
鋼絲繩不得斷整股。
其他
由于其它原因鋼絲繩受過嚴重創傷。
鋼絲繩端部固定連接。
用繩卡連接時,鋼絲繩Ф7~16mm的,繩卡數為3個,鋼絲繩Ф19~27mm的,繩卡數為4個用契塊、契套連接時,契套應用鋼材制造。
鋼絲繩在卷筒上的排列。
鋼絲繩在卷筒上,應能按順序整齊排列。
起升機構的鋼絲繩要求。
起升機構的鋼絲繩要求,不得使用編結接長的鋼絲繩。
鋼絲繩長度要求。
當吊鉤處于工作位置最低點時,鋼絲繩在卷筒上的纏繞除固定繩尾的圈數外不得少于2圈。
試轉情況:
備注:
驗收意見
班組驗收人
專業驗收人
評價及時間
評價及時間
檢修工藝卡(吊鉤)
編號:
類別:生產操作部
流水號:03
設備名稱
檢修日期
201*年*月*日至201*年*月*日
檢修人員
項目質量標準及要求 執行情況
吊鉤規格與起重設備相匹配 額定載荷為5T的起重設備應用額定載荷為5T的吊鉤,同理類推。
外觀檢查 吊鉤固定應牢靠,轉動部位應靈活,表面應光潔,無毛刺、裂紋、銳角、剝裂等缺陷,有缺陷不得焊補。
開口度、扭曲度 吊鉤開口度的增加不應超過15%,有扭轉變形不得超過10o。
斷面磨損量 吊鉤斷面磨損量應不大于原高度的5%。
吊鉤拆卸 軸端卡環不得變形,滑輪、軸承無裂紋、銳角、剝裂等缺陷。
軸承加黃油 黃油涂抹于轉動部分,用量適中。
吊鉤安裝 吊鉤固定應牢靠,轉動部位應靈活。
升降試驗 各轉動部分應靈活、無卡澀現象,在受力試驗時無異常。
試轉情況:
備注:
驗收意見
班組驗收人
專業驗收人
評價及時間
評價及時間
檢修工藝卡(滑輪)
編號:
類別:生產操作部
流水號:04
設備名稱
檢修日期
201*年*月*日至201*年*月*日
檢修人員
項目質量標準及要求 執行情況
滑輪規格與起重設備相匹配 額定載荷為5T的起重設備應用相應的滑輪,同理類推,滑輪直徑與鋼絲繩直徑的比值不小于18,平衡滑輪比值不小于10.8
外觀檢查 滑輪槽應光潔平滑,不得有損傷鋼絲繩的缺陷、無裂紋。
輪槽壁厚磨損量 輪槽壁厚磨損量不大于20%。
輪槽不均勻磨損量 不均勻磨損不大于3mm。
輪槽低部直徑磨損量 輪槽低部直徑磨損量不大于鋼絲繩直徑的50%。
滑輪安裝 滑輪固定應牢靠,轉動部位應靈活。
升降試驗 滑輪轉動應靈活、無卡澀現象,在受力試驗時無異常。
試轉情況:
備注:
驗收意見
班組驗收人
專業驗收人
評價及時間
評價及時間
2、電氣部分
檢修工藝卡
編號:
類別:生產操作部
流水號:06
設備名稱
檢修日期
201*年*月*日至201*年*月*日
檢修負責人
計劃工時
實際工時
設備型號
額定功率
額定電流
額定電壓
軸承型號
絕緣等級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執行情況
電機解體
1.拆線,并做好記號。
2.拆主、輔電機。
3.拆軸承蓋、端蓋,卸下兩軸承。拆卸時應注意拉具的抓腳應扣住軸承的內圈。
4.抽轉子,應注意勿碰傷繞組。
電機檢修
1.清掃、檢查定子。用壓力為2~3kg/cm2的干凈壓縮空氣把通風溝和繞組端部吹凈;檢查鐵芯各部應緊固完整;檢查槽楔無松動;檢查定子繞組絕緣緊固而柔韌;檢查引線完好無斷裂。
2.清掃、檢查轉子。用壓力為2kg/cm2的壓縮空氣吹掃轉子各部灰塵;用布擦掉積灰和油垢;檢查轉子各部無斷裂和松動或開焊;檢查風葉應緊固平衡塊無移位。
3.軸承清洗、檢查。用清洗劑清洗軸承。檢查時,觀察其轉動是否靈活,如發現有卡住或過松現象,需仔細檢查其滾道、保持器及滾珠有無斑痕、傷痕等,以決定軸承是否需要更換。
控制回路
檢查
1.檢查各接觸器觸頭接觸良好,可動部分動作靈活無卡澀。
2.檢查各限位器位置正確,動作靈活無卡澀。
3.檢查電纜滑塊活動靈活。
4.檢查控制器控制接鈕接觸良好,無卡澀。
5.檢查各連接線接觸良好,無松動。
復裝
1.按拆卸的反順序組裝各部件,注意各可動部件之間動作靈活。
2.就位。
3.試運轉。
試驗項目
要求
1.用500V搖表測量絕緣電阻
≥0.5MΩ
2.測量定子直流電阻
相間差別≤2%
AB相間直流電阻
BC相間直流電阻
AC相間直流電阻
檢修記錄
驗收意見
班組驗收人
專業驗收人
評價及時間
評價及時間
第九章檢查項目表
1、檢修部分
起重設備檢查項目表(機械部分)
設備編號:
檢查時間:*年*月*日
項目 內容 檢查要求 檢查情況
軌道
運行范圍內障礙物
運行范圍內與建筑及其它設備的最小間距應不小于100mm。
軌道端部止檔及連接螺栓或焊縫
軌道端部止檔不準有變形、破損等缺陷,其連接螺栓不得松動采用焊接連接,焊縫不得有裂紋。
軌道磨損
軌道與車輪踏面及輪緣接觸處不得有局部異常變形及磨損。
車輪
軸承、齒輪潤滑情況
開式齒輪表面應定期加油脂,各車輪的軸承應定期進行加油。
輪緣與軌道之間
車輪輪緣與軌道翼緣之間隙,應保證在3-5mm之間。
墻板
各連接螺栓、螺母無松動,兩墻板平行,無向外張開或變形的現象。
減速機
潤滑油及運行情況
油位應符合標準要求,應定期進行加油或換油。各結合面等不得存在滲漏油的現象。減速機運行時無異常情況。
制動裝置
制動輪及制動環的接觸面
接觸面不得有油污、雜物等,磨損量不得大于原厚度的50%。制動正常,不得存在溜鉤的現象。
吊鉤滑輪
滑輪槽不得有異常磨損,輪緣完整不得有損傷。
工作狀態
滑輪回轉應平滑、靈活。
鋼絲繩
繩端固定狀況
鋼絲繩各尾端固定應牢固可靠,不得有異常。
墻板
連接螺栓不得有松動。
車輪
踏面和輪緣不得有異常的磨損和傷痕。
外觀
鋼絲繩不得有扭結、灼傷及明顯的松散、腐蝕等缺陷,繩上應有潤滑油脂;滑輪罩殼不得有損傷,擋軸板擋圈及銷不得有松動,鉤口閉鎖裝置應動作正常;平衡滑輪不得有損傷,裝配連接有松動。
安全要求
按GB5972的規定執行。
檢查人:
說明:本表格由設備主人負責填寫
2、電氣部分
起重設備檢查項目表(電氣部分)
設備編號:
檢查時間:*年*月*日
項目
內容
檢查要求
檢查情況
電纜
外觀
電纜不得有外傷,異常的彎曲或扭轉、老化等缺陷。
裝配情況
電纜與開關的連接不得有松動,中線環不得脫離滑道;支承鋼絲兩端不得有松動。
絕緣檢查
電纜、控制回路絕緣應≥0.5MΩ。
集電器
工作狀況
集電滑輪回轉應靈活,不得有明顯磨損
裝配情況
連接螺栓不得有松動,絕緣體不得松動和破損,彈簧不得失去彈性。
電動機
行走電機
外觀檢查,風葉、軸承檢查,無過熱、無卡澀。電機接線無破損,電機絕緣應≥0.5MΩ。
升降電機
錐行電機外觀檢查,錐形轉子制動片和限位環檢查,應無松動,移動間隙≤1mm。電機接線無破損,電機絕緣應≥0.5MΩ。
控制回路
操作器
開蓋檢查,操作手柄各按扭靈活、可靠無缺損;操作與響應一一對應。
控制回路
控制回路接線檢查、復緊,接觸器開罩檢查,觸頭無燒毛,三相接觸同步電阻≤0.5Ω,回路絕緣應≥0.5MΩ。
限位裝置
限位器開蓋檢查,各接點無燒毛,動作與鋼絲繩調整頂銷配合無誤。
檢查人:
說明:本表格由低壓班負責填寫
第十章驗收卡
電動葫蘆試驗卡(一)
設備編號:
檢查時間:*年*月*日
項目名稱
電動葫蘆試驗
試驗項目
一、空載荷試驗
1、認真檢查各機構的制動輪、傳動機構均應平穩且無卡澀現象;
2、分別對各機構,操縱機構進行操作,方向應與各機構運動方向一致,各機構應平穩運轉,無沖擊和振動等現象;
3、沿行程全長往返運行三次,檢查大、小車運行情況;
4、進行各開關試驗,包括上下限位器;
5、當吊鉤下降到最低位置時,卷筒上的鋼絲繩應不少于2圈,當吊鉤上升到最高位置時,吊鉤應離卷筒不小于500mm。
二、靜荷試驗
1、分別起吊額定負荷的0.5倍和0.7倍,在軌道全長上往返運行幾次;
2、起吊額定負荷,在軌道全長上往返運行幾次后,將電動葫蘆停到軌道中間;
3、起吊額定負荷的1.25倍,離開地面100~200mm,靜吊10分鐘;
4、卸去負荷,分別檢查起吊負荷前后各部件的變形情況,各部件的變形情況應在要求范圍內(參見檢修工藝卡)。
三、動載荷試驗
1、起吊額定負荷的1.1倍,在軌道全長上往返運行幾次;
2、對各種動作應在其整個運動范圍內作反復啟動和制動;
3、試驗中必須懸吊試驗載荷作空中起動,此時試驗載荷不應出現反向動作;
4、試驗時間不少于1小時;
5、試驗結束后,檢查電動葫蘆各功能,必須正常,無發現機構或結構損壞,連接部分無松動或損壞現象。
應到人員
簽到
部門
簽名
日期
檢修負責人
電控負責人
專業負責人
部門安全員
安全技術部
分管生產副總
電動葫蘆檢修驗收卡(二)
設備編號:
檢查時間:*年*月*日
設備名稱
檢修日期
201*年*月*日至201*年*月*日
檢修人員
項目質量標準及要求
測量數據
執行情況(執行人)
工字梁的固定。
工字梁必須可靠地固定在廠房的承重梁上,連接件無腐蝕、變形等;各處焊縫無裂紋、螺絲緊固完好。
跑車輪與工字梁的接觸。
接觸良好。跑車輪R角與工字梁邊緣間隙單邊不大于4mm,當一邊為零時另一邊輪緣與軌道間隙不大于8mm(如圖A+B)。
跑車輪銷子檢查。
銷子無彎曲現象。螺絲并帽緊固無松動。
檢查跑車板。
跑車板無彎曲變形,兩板應平行。
齒輪箱檢查。
齒輪配合良好,運行無跳動、無異音。檢查無漏油。
上限位檢查、調整。
上限位調整到鉤子上部離本體外殼≥500mm。
下限位檢查、調整。
下限位以鉤子不落地為宜。
制動器調整。
負載時在下行中,松開下行按扭,下行應能立即停止,不應有滑動現象。
調試情況:
備注:
驗收單位
驗收評價
驗收人員
驗收日期
班組驗收
專業驗收
部門驗收
公司驗收
篇2:起重設備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起重設備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收到通州區建委下發的《關于印發20**年通州區建筑起重機械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后,通州管廊項目根據文件相關要求和本年度生產安排,認真做好設備的安全工作,為了有效防止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確保安全生產,按照建委統一部署和文件要求,積極開展了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及專項整治工作,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周密部署、精心組織
一是成立了特種設備隱患排查和起重設備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成立以項目經理張開坤為組長,執行經理路長來為副組長,安全保衛、部、機電部為組員的的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二、根據通州區建委關于《20**年通州區建筑起重機械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編制了項目部起重設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1、部署啟動階段:5月,召開架梁分公司全體緊急會議,認真學習落實《20**年通州區建筑起重機械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對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安排落實,針對架梁分公司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并部署實施。
2、自查自糾階段:由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對作業中的機組實施專項整治。發現存在的問題和重大隱患的,責令立即整改,完成整改復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作業。拆解安全技術交底、設備安裝驗收記錄、班前安全講話記錄、設備日常檢查表、設備運轉記錄,經統計,檢查共發現安全隱患28項,全部完成整改。存在隱患較大的,責令停止使用。
對現場司機、信號等進行專項培訓
起重機械專項檢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建立和運作結合起來,不留于形式,其次是,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工作,加強安全教育培訓,提高特種設備人員持證率。
2、繼續加大起重設備的監察力度,認真查處違法違章行為,形成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
3、突出查隱患,抓整改工作,加大檢查覆蓋面,增加檢查次數,全面開展查隱患、抓整改工作。
通過認真開展起重機械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工作,消除了起重設備在生產作業中的大量事故隱患,確保了起重設備的安全運行,有效地防止了起重機械事故的發生,為促進通州區建設安全生產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通州文旅區頤瑞東路地下綜合管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