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電廠財務控制制度

電廠財務控制制度

2024-11-16 閱讀 1518

一.資產控制原則

  1.資產的保管與賬簿的記載,應由不同人員分別負責管理。

  2.資產的保管,應明確指派人員負責,以免責任混淆。

  3.有形資產應加防護,以免私自或不當使用。

  4.應隨時核對零用金與庫存現金,并維持最少額度。

  5.各項支出的核決與支付,應分責辦理。

  6.應盡可能以支票支付,支票的簽發與保管,皆應有嚴密的控制。

  7.已簽章的付款支票,不得由該支票簽章人或核決人領取或寄交。

  8.有關現金、存貨或其他流動資產收支的單據,應事先印妥連續編號。

  9.負責現金、有價證券及其他貴重資產處理責任的人員,須要有充分保證。

  10.各項付款憑據一經支付,應即加蓋支付印戳銷案,防止重復請款。存于內部保險箱或銀行保管箱的有價證券等貴重物品,應由兩人以上共同保管。

  11.上項人員編制許可,下列職責應予分立。出納與賬務員,財務主管與會計主管,采購與驗收,銷售與倉儲,薪金計算與支付,收款與賬務,裝運與倉儲,定貨與倉儲。

  a)信用授與、折讓折扣、客戶贈品、招待等,皆應嚴格管理

  b)定期舉行資產的全面清查盤點,包括原材料、工具用具、固定資產、貨幣資金、債權債務等。

  c)多聯次單據的開具應一次復寫,并避免涂改。

二、備用金管理細則

  1.財務部負責各單位之零星支付。

  2.備用金借支程序如下:

  1)各單位零星費用開支,應先填寫借款單,權限范圍之內的由各部門部部長簽字,超出權限范圍的由主管經理審批,交財審部審核后,即憑單支付現金。

  2)備用金的借支,經手人應于一星期內取得正式發票或收據后應及時交財務部沖帳。

三、財務分析撰寫規定

  (一)財務狀況分析

  1.生產經營狀況分析。

  從產量、產值、銷量等方面對企業本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作一簡單評價并與上年同期水平作一對比說明。

  2.成本費用分析。

  1)原材料消耗與上期對比增減變化情況,對變化原因做出分析說明。

  2)管理費用與銷售費用的增減變化情況(與上期對比)并分析變化的原因。

  3)分析當期銷售毛利相對于歷史各期的增減變化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降低產品單位成本的可行途徑。

  3.利潤分析

  1)分析主營業務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例。

  2)對各項投資收益、匯總損益及其他營業收入作出說明。

  3)分析利潤形成情況及原因。

  4.資金的籌集與運用狀況分析。

  1)存貨分析。

  a.對存貨的結構和品質狀況進行分析。

  b.對燃料等重要物資的庫存狀況進行分析說明。

  c.分析庫存積壓的形成原因及庫存物資完好程度。

  d.本期處理庫存積壓物資的分析,包括處理的數量、金額及導致的損失。

  e.對存貨的周轉情況進行分析。

  2)應收帳款分析。

  a.分析金額較大的應收帳款形成原因及處理情況,包括催收或上訴的進度情況。

  b.本期未取得貨款的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如比例較大的應說明原因。

  c.應收帳款中非應收貨款部分的數量,包括預付貨款、定金及借給外單位的款項等,對于借給外單位和其他用途而掛應收帳款科目的款項應單獨列出并作出說明。

  d.半年、年度分析應對應收帳款進行帳齡分析,予以分類說明。

  e.對應收賬款周轉率進行分析。

  5.負債分析。

  1)根據負債率、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及財務風險的大小。

  2)分析本期增加的借款的去向。

  3)半年分析和年度分析應根據各項借款的利息率與資金利潤率的對比,分析各項借款的經濟性,以作為調整借款渠道和計劃的依據之一。

  6.其他事項分析。

  1)對發生重大變化的有關資產和負債項目作出分析說明(如長期投資等)。

  2)對數額較大的待攤費用、預提費用,超過限度的現金余額作出分析。

  對其他影響效益和財務狀況較大的項目和重大事件作出分析說明。

篇2:某電廠財務控制制度

一.資產控制原則

1.資產的保管與賬簿的記載,應由不同人員分別負責管理。

2.資產的保管,應明確指派人員負責,以免責任混淆。

3.有形資產應加防護,以免私自或不當使用。

4.應隨時核對零用金與庫存現金,并維持最少額度。

5.各項支出的核決與支付,應分責辦理。

6.應盡可能以支票支付,支票的簽發與保管,皆應有嚴密的控制。

7.已簽章的付款支票,不得由該支票簽章人或核決人領取或寄交。

8.有關現金、存貨或其他流動資產收支的單據,應事先印妥連續編號。

9.負責現金、有價證券及其他貴重資產處理責任的人員,須要有充分保證。

10.各項付款憑據一經支付,應即加蓋支付印戳銷案,防止重復請款。存于內部保險箱或銀行保管箱的有價證券等貴重物品,應由兩人以上共同保管。

11.上項人員編制許可,下列職責應予分立。出納與賬務員,財務主管與會計主管,采購與驗收,銷售與倉儲,薪金計算與支付,收款與賬務,裝運與倉儲,定貨與倉儲。

a)信用授與、折讓折扣、客戶贈品、招待等,皆應嚴格管理

b)定期舉行資產的全面清查盤點,包括原材料、工具用具、固定資產、貨幣資金、債權債務等。

c)多聯次單據的開具應一次復寫,并避免涂改。

二、備用金管理細則

1.財務部負責各單位之零星支付。

2.備用金借支程序如下:

1)各單位零星費用開支,應先填寫借款單,權限范圍之內的由各部門部部長簽字,超出權限范圍的由主管經理審批,交財審部審核后,即憑單支付現金。

2)備用金的借支,經手人應于一星期內取得正式發票或收據后應及時交財務部沖帳。

三、財務分析撰寫規定

(一)財務狀況分析

1.生產經營狀況分析。

從產量、產值、銷量等方面對企業本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作一簡單評價并與上年同期水平作一對比說明。

2.成本費用分析。

1)原材料消耗與上期對比增減變化情況,對變化原因做出分析說明。

2)管理費用與銷售費用的增減變化情況(與上期對比)并分析變化的原因。

3)分析當期銷售毛利相對于歷史各期的增減變化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降低產品單位成本的可行途徑。

3.利潤分析

1)分析主營業務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例。

2)對各項投資收益、匯總損益及其他營業收入作出說明。

3)分析利潤形成情況及原因。

4.資金的籌集與運用狀況分析。

1)存貨分析。

a.對存貨的結構和品質狀況進行分析。

b.對燃料等重要物資的庫存狀況進行分析說明。

c.分析庫存積壓的形成原因及庫存物資完好程度。

d.本期處理庫存積壓物資的分析,包括處理的數量、金額及導致的損失。

e.對存貨的周轉情況進行分析。

2)應收帳款分析。

a.分析金額較大的應收帳款形成原因及處理情況,包括催收或上訴的進度情況。

b.本期未取得貨款的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如比例較大的應說明原因。

c.應收帳款中非應收貨款部分的數量,包括預付貨款、定金及借給外單位的款項等,對于借給外單位和其他用途而掛應收帳款科目的款項應單獨列出并作出說明。

d.半年、年度分析應對應收帳款進行帳齡分析,予以分類說明。

e.對應收賬款周轉率進行分析。

5.負債分析。

1)根據負債率、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及財務風險的大小。

2)分析本期增加的借款的去向。

3)半年分析和年度分析應根據各項借款的利息率與資金利潤率的對比,分析各項借款的經濟性,以作為調整借款渠道和計劃的依據之一。

6.其他事項分析。

1)對發生重大變化的有關資產和負債項目作出分析說明(如長期投資等)。

2)對數額較大的待攤費用、預提費用,超過限度的現金余額作出分析。

對其他影響效益和財務狀況較大的項目和重大事件作出分析說明。

篇3:醫院財務預算控制制度

醫院財務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是指通過對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調整、分析、考核等環節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控制。

一、預算的編制方法

1、分析本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執行情況,本年度財務計劃數是編制下年財務預算的基礎,并且預算一經批復下達,一般不予調整。

2、核實有關數字,核實在職實有人數,工資開支數,離退休人數,人員經費平均定額以及各種綜合性或單項的公用經費平均定額。

3、制訂合理的財務收支定額,凡是能夠用定額計算的,均應按照規定的定額標準進行計算,對暫時沒有定額的項目,應當通過對過去實際執行情況分析逐步確定定額。

4、作好重點收支項目的調整研究和編審工作,財務預算安排中要抓對單位具有重大影響,資金規模較大的重點項目認真研究,進行可行性論證。

二、醫院預算管理對內部控制的作用

1、有利于明晰責權利,提高管理水平

編制預算是醫院管理的起點,也是控制日常經濟活動的依據。預算的編制過程就是將醫院的總目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和科室的過程,并按“誰負責誰承擔”的責任歸屬原則設立責任中心,在醫院內部各個部門、各個單位、各個環節全面落實目標和責任,起到預算對經營活動的事前預測作用,提高醫院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2、有利于協調醫院內部各部門、科室的工作關系

預算的編制是從全局出發,圍繞醫院總體目標,協調各部門和科室工作的結果。它可以促使各部門和科室管理人員檢查自身的活動和其他各部門活動之間的關系,充分估計可能發生的障礙和阻力,以及可能出現的薄弱環節,從自身做起,加強同各部門和科室的聯系,使各部門和科室的工作得到協調。

3、有利于強化成本管理,降低醫院成本

預算管理在醫院的經營管理中起著控制費用、降低成本開支,增加收入、目標激勵、過程控制及有效獎懲的重要作用,是實現降低成本這一目標最好的管理手段。醫院通過預算管理,可加強項目投入的可行性研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可通過招標采購,降低藥品和各種材料的成本;可運用技術創新,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縮短病人住院天數,降低住院病人費用,從而提高醫院的競爭力。

4、有利于提升財務實力,降低醫院經營風險

在激烈競爭的醫療市場環境中,財務實力是影響醫院生存和發展的綜合競爭能力之一。醫院有效資產的規模、結構以及使用效益、盈利能力如何,要通過預算管理;通過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通過對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有效數據的分析,及時調整醫院經營策略,達到降低醫院經營風險的目的。

5、有利于評價醫院內部各部門、科室的工作業績

從內部控制來說,預算管理可以促進醫院計劃工作的開展與完善,減小醫院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具體來說,預算管理提供的績效考核理念與方法,使醫院許多方面的計劃有了數量化和貨幣化的指標,可以定期地按照預算的要求,通過對各部門、科室完成預算情況的分析,考核他們工作的好壞,找出原因,分清責任,實現對醫院內部控制各單元實施量化的業績考核和獎懲制度,以便制定改進措施,提高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