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信息報送及考核制度
為加強政務公開信息發布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加大對政務公開工作典型的宣傳力度,建立公正、透明、快捷的政務公開信息管理體制,推動全縣政務公開工作深入開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一、通訊員的設置和要求
各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和省市直各單位確定1―2名通訊員,負責本部門和本單位的政務公開信息采集、篩選、整理、上報、傳輸、反饋和存儲工作,建立起全縣政務公開信息直接向省、市、縣政務公開辦公室上報的工作機制。
通訊員具備的條件是:具有較高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政策理論水平以及較強的保密意識;熱愛政務公開信息工作,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把握大局,具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能及時發現、捕捉、報送各類政務信息;有較強文字綜合能力,具備應用計算機輸入、傳遞和接受信息的操作技能。
各單位確定政務公開信息通訊員后,要填寫《岫巖滿族自治縣政務公開信息通訊員登記表》(見附表),于*年9月15日前,報送縣政府政務公開辦公室(縣政府三樓,電話:783聯系人:鐘娜)。
二、報送信息的要求
一是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及時報送本部門、本單位政務公開工作的整體情況、具體措施、工作經驗、工作成績;要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及時報送本部門、本單位的政務信息;要加強調查研究工作,報送信息要層次深、質量高,包括能夠反映開展工作的圖片。同時也可以報送一些反映政務公開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對政務公開工作的建議等情況。
二是政務公開信息報送不同于各部門、各單位向縣委信息中心、縣政府辦公室報送的信息,要緊緊圍繞政務公開工作編寫,注重質量,不要流于形式。要堅持及時、準確、全面的原則,及時收集、整理和傳輸信息,確保信息的實效性;要實事求是,確保信息的真實性;要全方位、多領域、多角度地提供信息,確保信息的完整性。
三是信息報送一律采用電子郵件形式發送,縣政務公開辦公室電子郵箱:1@市政務公開辦公室電子郵箱:2@省政務公開辦公室電子郵箱:3@123.com。各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省市直各單位每月至少要向省、市、縣政務公開辦公室報送10條信息,報送信息時,要注明報送單位名稱和通訊員姓名。
四是縣政務公開辦公室對重要信息專題約稿。各鄉鎮(辦事處)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和省市直各單位對約稿的信息要按規定的要求和時限,組織人員認真撰寫,并根據需要做必要的補充和后續報送。
三、計分標準與方法
(一)信息報送計分標準
各單位每報送1條信息得1分。縣政務公開辦公室定期對各單位報送信息的數量和采用情況進行通報。
(二)信息采用計分標準
1、省《政務公開工作簡報》采用小篇幅(400字以內),一篇得5分;采用大篇幅(400字以上)一篇得10分。
2、市《政務公開動態》采用小篇幅(400字以內)一篇得3分;采用大篇幅(400字以上)一篇得8分。
3、省民心網采用一篇得5分。
4、市政府網站采用一篇得4分。
5、縣政府網站采用一篇得3分。
信息報送和信息采用得分總和,即為全年信息報送總分。
(三)考核結果運用
政務公開信息報送是年終政務公開工作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年累計得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計入到政務公開工作考核分中。政務公開工作考核結果納入全縣督查考評體系,并列入政府工作任務書。年終,縣政務公開辦公室將參照市政務公開信息評審辦法,評出全縣政務公開信息最佳通訊員和優秀通訊員,并給予表彰。
篇2:縣委政務公開考核制度
為了推動我縣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政務公開工作的深入發展,完善政務公開工作考核制度,建立獎懲機制,根據中辦發[]12號和黨辦發[]12號文件以及《省政務公開工作考核暫行辦法》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大方縣政務公開工作考核嚴格執行《省政務公開工作考核暫行辦法》,著眼于促進各級各部門政務公開的落實,堅持實事求是、獎懲分明、注重實效的原則。政務公開工作考核納入各級行政機關目標管理,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對本級政府政務公開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領導對其職責范圍內的政務公開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各職能部門或業務部門領導對本部門政務公開工作負領導責任。
三、政務公開工作考核在各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由各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
四、政務公開工作考核實行分級負責制度。大方縣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政務公開工作考核的組織領導,對大方縣各部門及各鄉鎮政府政務公開工作進行考核;各鄉鎮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負責本地政務公開工作考核的組織領導,分別對本級政府各部門(含延伸機構)及下一級政)政務公開工作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書面報上一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備案。
五、政務公開工作考核總的要求是: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健,責任明確;公開內容、形式和程序明確具體,切合實際;制度健全,符合要求;群眾評價較好,效果明顯。
六、考核的內容:
(一)政務公開組織領導
1、是否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的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
2、是否對本地、本部門的政務公開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和檢查落實。
3、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直各部門是否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議事日程,每年是否召開專題會議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研究和部署。
(二)政務公開的內容
l、是否按黨辦發[]12號文件要求編制本鄉鎮、本部門政務公開的目錄;
2、是否按本鄉鎮、本部門政務公開的目錄如實向社會進行公開。
(三)政務公開的形式
l、行署工作部門是否具備如下形式:
必備形式:櫥窗(公開欄)、公開電話、部門網站、電子觸摸屏或顯示屏。需完善的形式:窗口式辦公、信息公告欄、指定政府信息公共查閱點、新聞發布會、專家咨詢會、聽證會、可行性論證會。
2、縣市政府是否具備如下形式:必備形式:政府公報、政府網站、電子觸摸屏或顯示屏、新聞發布會、公共媒體。
需完善的形式:政務大廳、專家咨詢會、可行性論證會、邀請人民群眾旁聽政府有關會議等。
(四)政務公開的程序
1、政府和部門是否通過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兩個途徑進行。凡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需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的事項,各級行政機關或相關組織是否及時主動向社會公開;只涉及部分人或具體事項的政務內容,是否依申請人的申請向申請人公開。
2、主動公開是否按擬定方案、確定公開事項和公開形式、審查、公開、建檔等程序進行。屬日常性工作的,是否定期公開;屬階段性工作的,是否逐段公開;屬臨時性工作的,是否隨時公開。對事關全局、涉及公眾切身利益及公眾普遍關心的重要事項,是否實行決策前公開、實施過程中動態公開和決策實施結果公開。
3政務公開是否按申請、受理、公開、反饋、建檔等程序進行。對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申請公開政府或部門政務信息的,是否按申請人的要求和有關規定給予書面答復或提供服務。
(五)政務公開的制度
1、是否建立了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制度、政務公開評議制度、政務公開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2、是否建立政務公開立卷歸檔和工作報告制度。
(六)政務公開的效果
政府和部門是否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民主測評,群眾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率分別為多少。
七、政務公開工作考核結果分為:優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八、考核的程序:
(一)成立考核小組。各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從同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抽選人員組成政務公開工作考核小組:
(二)制定考核方案。考核小組根據考核的實際需要制定出考核方案,報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審定后實施:
(三)下發考核通知。考核小組應提前10日向被考核單位發出考核通知。被考核單位接到考核通知后,應及時按要求進行自查,并形成書面自查匯報材料:
(四)進行實地考核。考核小組根據考核內容和標準進行實地考核,研究提出初步考核等次,報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審定后,將考核結果書面通知被考核單位,并向同級黨委、紀委、組織部門通報。
九、考核可實行普遍考核,也可選擇重點考核,由各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報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決定。考核一般于當年年底或次年年初進行。
十、考核中被評為“優良”等次排名靠前的政府或部門,由上一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視情況給予通報表揚。
十一、考核中被評為“不合格"等次的政府或部門,由組織實施考核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予以通報批評,將結果通報縣目標考核辦,并由有關部門對其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實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
十二、在政務公開工作中,因失職、瀆職或拒不開展政務公開工作,導致矛盾激化,釀成嚴重危害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重大惡性事件及其他嚴重后果的,由監察機關追究紀律責任。
十三、本辦法適用于全區各級政府及其縣直各部門、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職能和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公用部門。
十四、本辦法由畢節地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解釋。
十五、本辦法自地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批準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