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村自來水管理辦法

村自來水管理辦法

2024-10-01 閱讀 7519

  第一條為加強本村自來水價格管理,規范自來水價格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及其他有關規定,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村自來水價格管理權限:自來水屬政府定價范圍,水價結本村實際制定。凡年供水10噸以上(含10噸)水廠供水價格,由鎮統一管理和確定。年供水10噸以下的水,供水價格由村管理,其價格原則上參照所在鎮水廠價格執行,具體執行價格由村報鎮政府確定同時報區物價部門備案。

  第三條村自來水價格制定和調整的程序:

  1.村申請并報鎮政府簽署意見;

  2.村自來水廠委托經物價局認可的中介機構對水廠生產經營成本進行審核認證,并提供成本認證報告;

  3.區物價部門主持召開聽證會;

  4.區物價部門發文公布執行。

  第四條村自來水價格定價原則:

  1.以行業平均合理成本,兼顧實際合理成本為依據,力求保本微利;

  2.考慮用戶承受能力,鼓勵節約用水;

  3.體現公平負擔,有利于農村供水事業進一步發展;

  4.本村范圍內實行“一價”。

  第五條村自來水供水價格銷售實行到戶分類水價,現階段實行兩類水價的應逐步過渡實行三類水價。即:

  1.居民生活類用水;

  2.工業、建筑業等生產用水;

  3.商業經營及其他性質用水。

  以民用水水價為基礎,其他種類水價加價幅度不得超過民用水價的70%。

  第六條村自來水供水仍實行容量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

  用戶繳納水費=容量水價(費)+計量水價(費)(計量單價×實際用水量)。

  第七條容量水價用于補償制供輸配水的固定資產成本。計量水價用于補償制供輸配水等營運成本。為使全村容量水價執行水平相對銜接,容量水價仍規定為:使用公稱口徑20mm及以下的用戶每月每戶交納元,使用公稱口徑mm以上的其他用戶每月交納元。

  第八條個別家庭供水通過總表轉供零售用戶的,供應總表的執行供應價格;轉供零售用戶的,計量單價可在供應價的基礎上,加總表以下資產維護管理費。供應價格、容量水價和資產維護管理費由村委核定。

  第九條村自來水供水價格組成:由供水成本、供水費用、稅金和利潤及水資源費等構成。村自來水廠主干管網的建設、運行費用在重新核定水價時納入自來水成本中。

  (一)村自來水供水成本是指供水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原輔材料、動力費、直接工資、資產折舊費、修理費以及其他應計入供水成本的直接費用。

  輸水、配水等環節的水損可合理計入成本。

  1.原輔材料:指在制水生產中取水、凈水和進行消毒、使用混凝藥劑以及耗用其他材料等費用,按平均進貨價格乘以實際耗用量列支。

  2.動力:按規定電價乘以噸水耗用量列支。自發電部分按耗用的汽、柴油數量乘以平均進貨價格列支。每千噸售水電耗千瓦時。供水副營業務用電的費用不得列入供水成本。

  3.直接工資:指在生產一線崗位的制水工做人員的工資、津貼等平均合理工資水平測算。

  4.資產折舊費:供水動力設備、主管網、泵站、房屋等其他資產折舊。資產折舊率按有關部門規定執行。

  5.修理費按實列支,一般不超過固定資產的1.5%。

  6.計價中合理水損暫定為:直供零售的原則上不超過%;供應總表的最高不超過%,總表轉供零售到戶的最高不超過11%。低于上述標準的按實際漏損率計算。

  7.輸水費用:指主干管網的建設、運行費用。

  (二)供水費用是指組織和管理供水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1.管理費用:管理人員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工資、福利費、業務招待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攤銷、壞帳損失、辦公費等。

  2.財務費用:包括利息支出和手續費等。

  供水發生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一般應按供水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的比例進行合理分攤,以計算供水成本的期間費用。

  (三)稅金是指村委用水應交納的稅金,按照稅法規定計算。

  (四)利潤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根據本村用戶的實際承受能力,按凈資產利潤率核定,凈資產中應剔除政府投資和向用戶收取的管網建設補貼等,其利潤率水平一般為3-8%。

  經某某及以上物價部門批準收取的“水資源費”等政府代收費用納入到戶價格由用戶與水費一起繳納,供水分項入賬,并應按規定及時解交區有關部門。

  第十條村供水的下列開支不得列入成本費用: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對外投資的支出、被沒收的財物、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企業贊助、捐贈支出;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各種付費。

  第十一條為支持村改水工作,對新用水戶申請用水或增加用水容量的,可以收取管網建設補貼。凡居民用戶按每戶300-400元收取,其他類用水戶(公共消防用水除外)按水表公稱口徑大小收取,使用公稱口徑25mm及以下用戶收取標準不超過3500元;使用公稱口徑40―50mm(含50mm)用戶收取標準不超過15000元;使用公稱口徑50mm以上用戶收取標準不超過40000元。

  臨時用水不得收取管網建設補貼。凡在核定水價時,已考慮主管網的建設、運行費用的也不再收取管網建設補貼。

  鎮轄區范圍內以及進村工業園區的用水戶不適用此項規定。

  第十二條加強對自來水安裝收費和安裝維修用材料價格的管理。在方便村用水戶接水的前提下,對接水口以下的用戶器材費用及維修由用戶負擔。用戶戶內管道安裝改造維修可以按每個工日30元標準收取施工費。用戶使用的自來水管材可在某場采購。

  第十三條混合用水應分表計量,未分表計量的由村與用戶商定計費比例,無法協商的從高水價計征。

  第十四條實施管道安裝接水后,村負責水表出戶部分的管理,用戶不得私自拆移水表和表外亂接水管,一經發現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查處。如用戶確需移動水表和另接水管,應征得村委同意。

  第十五條村應加強財務管理,管理人員工資獎金應按有關規定提取和發放。固定資產折舊及管網建設補貼應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不得挪用,以保證供水事業發展需要。

  第十六條村自來水價格實行公告制度。杜絕“人情水”、“關系水”、“偷漏水”的發生和“亂加價”、“亂收費”、“亂攤派”現象的出現。堅持水價、水量、水費“三公開”制度,提高水價政策的透明度。

  第十七條用戶應當按照規定的計量標準和水價標準按時交納水費。沒有正當理由或特殊原因連續兩個抄表期不交水費的,村委可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八條村的供水水質、水壓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相關規定。

  第十九條加強監督檢查,嚴肅物價紀律。村自來水管理必須嚴格執行本辦法,不得越權定、調價和擅自立項收費。對違反本辦法而發生價格違法行為的,將由物價檢查機構依法查處。

  第二十條本辦法由村委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篇2:關于商品展銷會管理辦法

  《商品展銷會管理辦法》已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為加強對商品展銷會的監督管理,維護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保護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商品展銷會,是指由一個或者若干個單位舉辦,具有相應資格的若干經營者參加,在固定場所和一定期限內,用展銷的形式,以現貨或者訂貨的方式銷售商品的集中交易活動。

  第三條舉辦商品展銷會的單位(以下簡稱舉辦單位)、參加商品展銷會展銷商品的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下簡稱參展經營者),均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商品展銷會進行登記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舉辦商品展銷會,應當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發《商品展銷會登記證》后,方可進行。未經登記,不得舉辦商品展銷會。

  第六條舉辦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二)具有與展銷規模相適應的資金、場地和設施;

  (三)具有相應的管理機構、人員、措施和制度。

  第七條參展經營者必須具有合法的經營資格,其經營活動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第八條舉辦單位應當向舉辦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

  若干個單位聯合舉辦的,應當由其中一個具體承擔商品展銷會組織活動的單位向舉辦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

  縣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商品展銷會,應當向舉辦地地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地、省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商品展銷會,應當向舉辦地省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上一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委托舉辦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商品展銷會進行監督管理。

  第九條異地舉辦商品展銷會的,經申請舉辦單位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依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

  第十條申請辦理商品展銷會登記手續時,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證明舉辦單位具備法人資格的有效證件;

  (二)舉辦商品展銷會的申請書,內容包括:商品展銷會名稱,起止日期、地點、參展商品類別,舉辦單位銀行帳號,舉辦單位會負責人員名單,商品展銷會籌備辦公室地址、聯系電話等;

  (三)商品展銷會場地使用證明;

  (四)商品展銷會組織實施方案;

  (五)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

  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經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批準方可舉辦的商品展銷會,應當提交相應的批準文件。

  兩個以上單位聯合舉辦商品展銷會的,還應當提交聯合舉辦的協議書。

  第十一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準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準予登記的,發給《商品展銷會登記證》。不準予登記的,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商品展銷會登記證》應當載明商品展銷會名稱、舉辦單位名稱、商品展銷會負責人、參展商品類別、商品展銷會地點及起止日期等內容。

  第十二條舉辦單位領取《商品展銷會登記證》后,方可發布廣告,進行招商。

  第十三條舉辦單位負責商品展銷會的內部組織管理工作,對參展經營者的參展資格,按照本辦法第七條的規定進行審查,并將審查情況報告該商品展銷會的登記機關備案。

  第十四條舉辦單位應當與參展經營者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五條參展經營者的經營行為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向參展經營者或者舉辦單位要求賠償。

  舉辦單位為兩個以上的,消費者可以向具體承擔商品展銷會組織活動的舉辦單位要求賠償,其他舉辦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六條未經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商品展銷會名稱不得使用"中國"、"全國"等字詞。

  第十七條舉辦單位、參展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予以處罰;

  (一)舉辦單位違反本辦法第五條規定,未經登記擅自舉辦商品展銷會,或者在登記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責令其改正,并視情節處以三萬元以下罰款。

  (二)舉辦單位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未領取《商品展銷會登記證》,擅自發布廣告,進行招商的,責令改正,并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廣告經營者違反規定,為舉辦單位刊播廣告的,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三)舉辦單位偽造、涂改、出租、出借、轉讓《商品展銷會登記證》的,視情節處以三萬元以下罰款。

  (四)舉辦單位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視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

  (五)參展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予以處罰。

  第十八條《商品展銷會登記證》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統一格局。

  第十九條本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篇3:某直機關聘用工勤人員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促進某直黨政群機關(含參照、依照國家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以下簡稱某直機關)工勤人員的使用逐步走向社會化、某場化,有效控制機關工勤人員盲目增長,提高工勤人員素質,從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根據某某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本某實際,對某直機關新補充工勤人員,制定本管理辦法。

  第二條某直機關后勤行政管理服務人員編制(以下簡稱后勤編制)的使用范圍:機關工作人員(公務員、工勤人員)都可以使用,但其原身份不變。

  第三條某直機關新補充工勤人員,必須在核定的后勤編制(崗位)限額內,只能補充駕駛員(各部門、各單位原則上配備1名駕駛員),并一律實行社會招聘和勞動合同聘用制,不辦理調動和入編手續。某直機關現在編在崗工勤人員的管理方式暫不變。某直其他事業單位或區某地工勤人員流向某直機關的,均實行勞動合同管理辦法。

  第四條受聘人員的資格條件: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備擬任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身體健康。

第五條機關聘用工勤人員的基本程序。

  (一)用人單位向編制部門專題報告,說明單位編制總數、后勤編制使用、工勤崗位空缺情況和擬聘理由與要求等,并填寫《某直機關后勤編制使用與崗位用人申報表》(附后)。經某編制部門研究同意后,用人單位方可聘用。

  (二)用人單位負責選聘所需工勤人員。選聘時應把好所聘人員的政治表現關、技能測試關、體質檢查關。用人單位也可會同或委托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組織考試、考核,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方式確定人選。

  (三)補充工勤人員實行勞動合同,試用期1―3個月,經考核合格后,用人單位與受聘人員簽定勞動合同,合同期限一般為1―3年。勞動合同經某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勞動合同鑒證機關鑒證后生效。用人單位或被聘人員可委托某勞動力某場為其辦理勞動保障事務代理。

  (四)合同期內,用人單位與受聘人員必須履行有效合同書雙方約定的條款。違反合同的,應承擔相應責任。合同期滿,即行終止,用人單位按規定辦理終止勞動合同手續。如需續訂的,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爭議時,按國家勞動爭議處理規定執行。

  (五)用人單位憑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書或中止合同證明及時到某編辦辦理編制使用情況備案手續。

第六條受聘人員的待遇:

  (一)機關聘用工勤人員的勞動報酬,由用人單位與受聘人員商定(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二)用人單位持《某直機關后勤編制使用與崗位用人申報表》(經審批部門簽署意見)、編制使用備案單、勞動合同書到某財政局辦理受聘人員經費核撥手續(按照某統計局公布的上年當地職工人均工資標準按月均核定,合同有效期內由用人單位掌握)。

  (三)用人單位與受聘人員按照有關規定按期交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條用人單位對受聘人員應進行年度考核,根據工作需要、考核結果和受聘人的意愿決定是否續聘或續簽勞動合同。

  第八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