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安全責任制和行政責任追究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中小學校安全工作的領導,保障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中小學校安全,是指中小學校在校學生及教師在學校和由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的安全。
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本規定所稱特大事故是指死亡10人以上或重傷、重度中毒20人以上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死亡3-9人或重傷、重度中毒10-19人的事故。
第三條保障中小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是各級人民政府的責任。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教育、公安、建設、財政、衛生等有關部門各負其責,行政監察機關負責監督、監察。
第四條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將中小學校安全作為本地區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入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會議議程,及時研究、解決中小學校安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將中小學校安全責任及時分解、落實到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政府定期組織開展中小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本地區中小學校各類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隱患進行排查。發現重大、特大安全隱患應立即召集有關部門和單位研究排除措施,制定應急處理預案,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及時、妥善處理中小學校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并按國家和省規定的程序和時限上報。
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督促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落實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中小學校安全事故的處理意見批復。
第九條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中小學校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責任是:
(一)督促學校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二)加強對學校組織的學生活動的監督,保障師生安全。
(三)實行中小學校建設項目法人負責制。嚴格履行校舍法定建設程序,按照有關規定,在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組織實施工程建設和竣工驗收,確保校舍工程建設質量。
(四)會同房地產管理部門定期對校舍安全進行檢查,對于存在結構不安全的房屋,應當及時委托房屋安全鑒定單位進行檢測、鑒定。
(五)督促學校做好飲食、飲水和環境衛生管理,做好傳染病預防和健康教育工作,預防發生食物中毒。
(六)督促學校檢查安全情況,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涉及師生安全的職責。
第十條公安部門負責學校及其周邊地區治安監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責任是:
(一)加強轄區內學校及其周邊地區治安管理,及時打擊侵害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的案件。
(二)加強與轄區內學校聯防,防止危及師生安全的治安案件發生。
(三)指導學校搞好治安保衛工作。
(四)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配合學校開展對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建議交通部門在臨近學校的公路設置警示標志,防止中小學生交通事故發生。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涉及師生安全的職責。
第十一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房地產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分工負責學校各類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責任是:
(一)督促有關單位對學校房屋及其附屬設施認真進行安全檢查和鑒定,并對鑒定結果負責。
(二)督促有關單位對學校建設項目依法進行設計審查、質量監督和竣工驗收,確保工程質量。
(三)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涉及師生安全的職責。
第十二條財政主管部門負責核定、編制中小學危房改造經費預算并及時足額劃撥到位,其主要責任是:
(一)安排和籌措中小學校舍安全維護及危房改造資金。
(二)確保預算安排的學校危房改造資金及時足額撥付。
(三)督查危房改造資金的撥付、使用情況。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涉及師生安全的職責。
第十三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中小學校衛生監督工作,其主要責任是:
(一)依法加強對學校飲食、飲水衛生和疾病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做好傳染病預防工作,防止師生發生食物中毒。
(二)督促、組織和配合有關單位對食物中毒的師生進行及時救治,對學校發生的食物中毒原因進行調查。
(三)督促、組織和配合有關單位對學校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進行控制處理。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涉及師生安全的職責。
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其部門職能中涉及本地區中小學校師生安全事項負責監督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非教育部門舉辦的學校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由學校主辦單位負責,主辦單位的責任同第九條。設區的市和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負責市(郊)區和縣(市、區)公民個人舉辦的學校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十六條學校直接負責本校師生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責任是:
(一)對師生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二)建立安全保衛工作責任制,將安全保衛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三)檢查學校安全情況,及時排除學校有能力排除的安全隱患;學校不能排除的安全隱患,要及時向主管部門或主辦單位報告。
(四)加強對學生的安全管理,特別要加強*、春游等大型活動安全和學校食堂衛生、校舍、上下樓梯安全的管理,確保師生安全。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安全職責。
第十七條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的任何組織、單位或個人組織在校學生參加各類社會活動,主辦單位應按學校隸屬關系,報市或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學生參加人數超過200人的,報市或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批。主辦單位對師生的安全負責。嚴禁組織在校學生參加商業性慶祝活動。
第十八條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及機構主要負責人違反本規定,依照本規定追究行政責任。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參照本規定處理。
非教育部門舉辦的學校及其主辦單位主要負責人應追究行政責任的,參照本規定處理;不能追究行政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學校主辦單位或公民個人予以處罰,或由審批機關予以警告、吊銷辦學許可證、接管。
第十九條違反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視情節輕重,給予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已發現或者群眾舉報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隱患不及時治理或者查處的。
(二)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后,隱瞞不報、謊報、拖延報告或者阻礙、干涉事故調查的。
(三)阻撓、干涉對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有關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的。
(四)未依法履行職責而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第二十條違反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學校隸屬關系,對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市、縣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有本條第一款情形的,對學校主要負責人給予撤職的行政處分,對直接組織者給予開除公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教育部門舉辦的學校及其主辦單位主要負責人不能追究行政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學校主辦單位或公民個人處以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有本條第一款情形的,由審批機關吊銷其辦學許可證或者予以接管。
(一)組織學生從事接觸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勞動或其他危險性勞動的。
(二)將學校場地出租作為從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生產、經營場所的。
(三)經授權機構確認的d級危房不立即封存、拆除,并安排師生使用的。
(四)組織學生集體外出活動乘坐無證、無照或無準駕資格人員駕駛的車、船,或乘坐貨車、貨船、“病”車、“病”船或超員車、船的。
(五)學校無能力處理的已知重大安全隱患不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要求治理或者查處的。
第二十一條中小學校發生房屋倒塌等重大安全事故,按照學校隸屬關系,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市、縣(市、區)、鄉(鎮)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對事故的發生,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及本規定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負有領導責任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教育部門舉辦的學校發生本條所述重大安全事故,其主辦單位和學校主要負責人不能追究行政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學校主辦單位或公民個人處以2萬元罰款,或由審批機關吊銷辦學許可證或者予以接管。
第二十二條中小學校發生師生死亡1-2人或者重傷、重度中毒3-9人安全事故,學?;蚱渌嘘P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對事故的發生,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及本規定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發生重傷或重度中毒1-2人的事故,給予記過、記大過或降級的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教育部門舉辦的學校及其主辦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不能追究行政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學校主辦單位或公民個人處以5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并由審批機關予以警告。
第二十三條學校發生安全事故,學校應按隸屬關系,立即報告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農村中小學報鄉、鎮人民政府),發生火災、食物中毒等急需救治的傷亡事故應首先報告有關部門搶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報告同級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報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重大緊急情況可越級上報。發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瞞報、拖延報告的,按本規定第十九條第二款處理。發生第二十二條所述安全事故,學校不立即上報的,對學校主要負責人給予警告的行政處分;鄉(鎮)人民政府和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不及時上報的,給予鄉(鎮)人民政府和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警告或記過的行政處分。因瞞報、遲報造成嚴重后果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教育部門舉辦的學校發生事故遲報、瞞報,其主辦單位和學校負責人不能追究行政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學校主辦單位或公民個人處以2千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或由審批機關予以警告。
第二十四條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以及本規定,對中小學校重大安全事故防范、發生的有關人員追究行政責任,由有關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對事故的調查報告批復結案后,按照國家有關人事管理權限和處理程序的規定辦理。
學校發生師生死亡1-2人或重傷、重度中毒3-9人的安全事故以及重傷或重度中毒1-2人的安全事故,市直屬學校和縣(市、區)以下學校分別由市、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并提出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應包括依據本規定對有關責任人追究行政責任或其他法律責任的意見。
除國家對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有明確規定外,學校發生上述安全事故,由縣(市、區)及以上人民政府批復結案。
按照國家有關人事管理權限和處理程序,有關部門應當自調查報告批復之日起15日內對事故有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五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河北省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
河北省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制約和外部監督,保證嚴肅執法,秉公辦案,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打擊犯罪,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行政區域內各級司法、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造成的錯案和執法過錯,依照本條例追究責任。
第三條錯案和執法過錯,是指司法、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人員,由于故意或者過失,在執法活動中違反法律、法規,做出錯誤的裁判或者處理決定。
第四條追究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責任,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責罰相當、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各級司法、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以執法責任制為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活動,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應當以身作則,嚴格執法,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和管理,避免和減少錯案和執法過錯的發生。
第二章追究范圍
第六條法官在執法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責任:
(一)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訴訟和申訴,應當受理而不受理的;
(二)辦理的刑事案件,定罪量刑錯誤的;
(三)辦理的民事、經濟糾紛案件,裁判結果全部錯誤或者部分錯誤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錯誤處罰和處理決定予以維持,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正確處罰和處理決定予以否定的;
(五)濫用強制措施,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六)弄虛作假,隱瞞、歪曲事實,涂改、隱匿、銷毀證據或者出具錯誤鑒定的;
(七)超審限,越權辦案的;
(八)拒不執行上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
(九)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貪贓枉法的;
(十)其他違法行為。
第七條檢察官在執法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責任:
(一)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予立案偵查,或者不應當立案而立案偵查的;
(二)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批準逮捕、不決定逮捕,或者應當起訴而不予起訴的;
(三)對不應當逮捕的人決定逮捕、批準逮捕,或者不應當提起公訴而提起公訴的
(四)對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不依法提起抗訴的;
(五)對于偵查、審判、監管、看守工作中的違法行為不予監督糾正的;
(六)濫用強制措施,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或者刑訊逼供的;
(七)弄虛作假,隱瞞、歪曲事實,涂改、隱匿、銷毀證據或者出具錯誤鑒定、勘驗結論的;
(八)超期限,越權辦案的;
(九)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貪贓枉法的;
(十)其他違法行為。
第八條人民警察在執法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責任:
(一)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予立案偵查,或者不應當立案而立案偵查的;
(二)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提請批捕,或者提請批捕明顯不當的;
(三)偵查終結后應當移送起訴而不移送起訴,或者不應當移送起訴而移送起訴的
(四)弄虛作假,隱瞞、歪曲事實,涂改、隱匿、銷毀證據或者出具錯誤鑒定、勘驗結論的;
(五)錯誤決定刑事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勞動教養和治安處罰的;
(六)違法使用警械、武器,實施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實施暴力,刑訊逼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
(七)非法搜查、沒收、扣押、查封、凍結公私財物的;
(八)超期限,越權辦案的;
(九)偽造事實或者不按法定條件提請批準在押罪犯保外就醫或者提請減刑、假釋的;
(十)錯誤提請或者決定勞動教養人員所外就醫、所外執行、減期或者提前解教的
(十一)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貪贓枉法的;
(十二)其他違法行為。
第九條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責任:
(一)超越法定權限的;
(二)所辦案件認定事實不清,主要證據不足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規章錯誤的;
(四)違反法定程序和期限的;
(五)處理結果顯失公正的;
(六)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的;
(七)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貪贓枉法的;
(八)其他違法行為。
第三章責任區分
第十條承辦人故意或者過失造成錯案和執法過錯的,由承辦人承擔責任。
承辦人的意見經過批準出現錯誤的,由批準人承擔相應責任。
第十一條鑒定人、勘驗人、記錄人故意或者過失導致錯案和執法過錯的,由鑒定人、勘驗人、記錄人承擔責任。
第十二條合議庭、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廳(局)務會集體研究決定錯誤的,由主持人和堅持錯誤意見的人承擔責任。
第十三條司法、行政執法機關的負責人指使或者授意承辦人違法辦案的,由該負責人承擔主要責任。
第十四條由于任用不具有執法資格的人導致錯案和執法過錯的,在追究承辦人責任的同時,追究用人失職者的責任。
第十五條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和行政執法人員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對本職工作敷衍塞責,造成惡劣影響和不良后果的,由直接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四章責任追究
第十六條錯案和執法過錯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可酌情給予責任人批評教育、責令檢查、通報批評等處理。
第十七條錯案和執法過錯后果嚴重,但尚未構成犯罪的,除進行批評教育外,可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八條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法律、法規對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有明確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條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予以賠償。
第二十一條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主動承認并糾正錯誤的,可以減輕處理;堅持錯誤不改或者阻礙對其錯誤進行調查追究的,應當從重處理。
第二十二條司法、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不予追究責任:
(一)司法實踐中難以認定的疑難案件;
(二)定案后出現新的證據,使原認定事實和案件性質發生變化的;
(三)錯誤的裁判或者處理決定,于執行前自行發現并積極糾正的。
第五章追究程序
第二十三條錯案和執法過錯分別由責任人所在機關或者其上級機關的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和廳(局)務會討論確定。
第二十四條追究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責任,由其所在機關確定有關機構執行,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和有關程序辦理;需由其他機關作出處理決定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追究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責任,應當自調查之日起三個月內處理完畢;有特殊情況的,經決定追究責任的機關批準可延長一個月。
第二十六條對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作出處理決定后,應在十日內將處理決定書面通知本人。
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查,復查決定應在一個月內作出。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有權向原處理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
復查和申訴期間,不停止處理決定的執行。
第二十七條司法、行政執法機關對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追究處理情況,應當及時報告上級機關,同時報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六章監督
第二十八條各級司法、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內部評查制度,對在一定時間內辦結的案件進行集體評議檢查,發現并糾正錯案和執法過錯。
第二十九條上級司法、行政執法機關對其下級機關實行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情況負有檢查監督的責任,發現下級機關有錯不糾時,責令其糾正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于有爭議的錯案和執法過錯,上級機關可以直接調查,提出處理意見,交下級機關執行。
第三十條檢察機關對審判、偵查、監管活動依法進行監督;對涉及職務犯罪的案件必須依法查處。
行政監察機關依照管理權限,對行政執法機關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人的查處情況進行監督。
第三十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揭發、檢舉司法、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法違法的行為。有關機關應當提供方便,認真受理,依法查處。
第三十二條新聞單位可以對司法、行政執法機關實行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情況進行輿論監督,選擇有錯不糾、拒絕接受監督的典型案例,予以公開報道,并及時宣傳主動糾正和預防違法行為的典型。
第三十三條省、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本級司法、行政執法機關實行錯案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情況實行檢查監督,重點督促查處徇私枉法、貪贓枉法案件和包庇護短,拒不糾正錯案和執法過錯的領導人員。必要時,依照法定程序,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發出《法律監督書》,提出質詢案、撤銷職務案、罷免案。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省司法、行政執法機關根據本條例可制定實施細則或者辦法。省行政執法機關制定的細則或者辦法,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3:幼兒園消防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幼兒園消防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為落實《安徽幼兒園消防安全制度》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有關制度和規定,做到宏觀有人管,微觀有人抓,嚴防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1、幼兒園消防安全教育宣傳工作的領導、消防基礎設施設備和消防宣傳教育的所需經費的配置由園長負責,檢查,督促。
2、幼兒園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學生教育由分管教學園長羅雪負責;教師教育由熊菁負責;設施設備由龍頻負責。
3、按照逐級負責的原則實行單位法人總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
①班主任負責本班的消防安全和消防安全教育。上課時由任課教師負責教室消防安全。
②各辦公室消防安全由室長負責。
③廚房消防安全由廚房陳瑞龍負責。
④教師辦公室由方媛負責。
⑤資料室由檔案員高雪負責。
⑥多功能室消防安全由袁瓊負責。
⑦會議室消防安全由熊菁負責。
4、責任追究。凡是因工作措施不力、違規操作、責任心不強引發消防安全事故的,將追究責任:
①、一般輕微的事故(只造成園產輕微損失,無人員傷亡)責任。賠償經濟損失,扣師德考核分4―10分,不能評先進,評優。
②、園產損失較大,有人員出現傷害的消防安全事故。責任人應賠償園產損失和大部分醫療費用。師德記0分。當年不評優、不能晉級,考核按不合格論處。
③、園產損失較大,出現人員傷亡的消防安全責任事故。責任人賠償損失,解除聘用合同,并由公安、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