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深圳公務員管理改革

深圳公務員管理改革

2024-08-03 閱讀 8847

深圳公務員管理改革一:聘任制公務員

  聘任制公務員是指行政機關在核定的行政編制(含政法專項編制和行政執法專項編制)限額內,根據本市聘任制公務員管理相關規定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職、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經原人事部批準,深圳于20*年1月開始公務員聘任制試點工作。在國家公務員局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導下,經過5年多的探索,我們已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聘任制公務員管理制度體系,組織了7次公開招考聘任制公務員工作,截至20*年7月,全市在聘的聘任制公務員已超過20*人。截至20*年12月31日,我市行政機關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下同)共39910人,其中聘任制公務員4429人,占全市行政機關公務員的11.10%。

深圳公務員管理改革二:了解深圳市公務員

  深圳是全國最早建立公務員制度的城市之一,上世紀90年代初就在全國率先實施“凡進必考”制度,逐步建立了一支年輕化、知識化、規范化的現代公務員隊伍。20*年《公務員法》正式實施后,深圳又率先進行了公務員分類管理和聘任制改革試點,并于20*年全面推行,將公務員隊伍劃分為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專業技術三大類,并在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建立與行政級別脫鉤的職務序列,同時對20*年1月1日起新進入我市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全部實施以合同管理為核心的聘任制改革,配套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截至20*年12月31日,我市行政機關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下同)共39910人,其中聘任制公務員4429人,占全市行政機關公務員的11.10%.從職位類別上看,綜合管理類公務員占40.55%;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含警員)占59.42%;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占0.03%.從性別上看,男性占78.93%,女性占21.07%.從學歷結構上看,大專以上學歷的占97.43%,其中本科學歷的占62.71%,研究生學歷的占14.28%.從年齡結構上看,35歲以下人員占33.8%,36-50歲人員占51.85%,51歲以上人員占14.35%.

深圳公務員管理改革三:分類管理改革

  公務員分類管理是依據一定的規則將公務員劃分為若干類別,分別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根據國家的部署,我市行政機關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重點是探索實施職位分類,主要有以下六項內容:

  (一)劃分全新職位類別。在公務員法規定的框架下,將行政機關公務員劃分為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專業技術三類。(二)建立全新職務序列。在綜合管理類職務序列之外,另行建立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相對獨立的職務序列。(三)實施全新管理模式。根據各類別公務員的職業特點,實施分類招考、分類培訓、分類考核等制度,努力推進公務員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四)實行薪級工資制度。按照“職務與職級并行”的思路,借鑒香港經驗,建立薪級工資制度,并與公務員的住房、保健等福利待遇掛鉤。

  三大類公務員分別是: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專業技術類公務員

分類管理改革后三大職類公務員的異同

  三大職類公務員在身份、政治待遇、法律地位、基本權利義務上完全一致,但在具體管理制度上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工作職責不同。綜合管理類主要履行綜合管理以及機關內部管理等職責;行政執法類主要履行監管、處罰、稽查等執法職責;專業技術類主要履行專業技術職責,為機關實施公共管理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

  二是職務序列和升降機制不同。綜合管理類職務分領導和非領導兩個序列,實行傳統的科層制,各級職務實行職數管理,職務晉升采取競爭擇優的辦法;行政執法類職務統稱為執法員,一般分7個職級,均為非領導職務,職級晉升主要考慮年功積累和工作業績情況;專業技術類不設統一職務序列,根據專業特點和行業慣例采取一事一議的方法確定,每個專業領域可自成序列,各層級職務的任職條件與專業技術資格掛鉤,晉升職務時須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

  三是工資制度不同。綜合管理類公務員實行傳統的工資制度,結構復雜,工資主要隨職務變化而變化;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實行薪級工資制度,結構簡單,工資根據考核情況逐年調整,穩步晉升。此外,各職類公務員在招考、考核、培訓等其他日常管理制度也有所差別。

改革后不同職類公務員職業發展通道

  改革將改變公務員“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局面,為三大職類公務員開辟相對獨立、各具特色的職業發展通道:

  綜合管理類公務員各層級均實行職數管理,發展通道是典型的金字塔形,強調競爭擇優,個體發展不僅受個人表現的影響,還受職數、隊伍結構等外在因素影響,發展前景差異大、不確定性高,個別人可能晉升到廳局級乃至國家級職務,但大部分人尤其是基層和大系統的絕大多數公務員最終將積聚在金字塔的底部(科級)。

  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在職業發展的大部分時間不受職數限制,靠年功積累和工作業績晉升,發展前景確定、路徑清晰、節奏平緩,大部分人最終發展高度差別不大(一級或二級執法員),但快慢有別。

  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在主管以下職務層級可以不受職數限制,但入職和晉升都有技術門檻,專業技術水平在職業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大部分人發展前景明朗、待遇穩定,更能實現專業技術價值。

篇2:公務員退休工資改革方案最新

(1)提前退休。是指員工在沒有達到國家或企業規定的年齡或服務期限時就退休的行為。提前退休常常是由企業提出來的,以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這是當今許多企業在面臨市場激烈競爭時,使自身重現活力而采取的用于管理員工流出的一種很流行的方法。提前退休叫就叫做內退。

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其退休金的計發辦法是: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按一定比例計發,基礎工資、工具工資均按原工資的100%計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公務員基本退休金也應適時調整。其調節辦法是:在國家統一調整生活必要品價格時,退休公務員可按在職國家公務員并入基礎工資的補貼數額增加退休金;在職國家公務員根據企業相當人員的工資水平和物價變動指數調整工資標準時,退休公務員可按調整工資標準的幅度度相應提高基本退休金標準。

(2)地區津貼。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實施后,各地將建立新的地區津貼制度。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可享受原單位所在地同職級在職人員的地區津貼。

(3)物價、生活補貼和各項福利待遇。這也是國家公務員退休生活待遇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醫療和傷殘保險待遇

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可繼續享受同職級在職國家公務員的醫療待遇,保證退休公務員有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對因公(工)致殘的退休公務員,除發給基本退休金外,另發給因公傷殘保險金。其中對生活不能自理、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每月再發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

住房待遇。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其住房標準和辦法按同職級在職國家公務員的規定執行,并給予優先照顧。

(一)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按本人退休時的標準全額發給。

(二)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根據不同工齡按以下比例計發:

1.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88%的比例計發;

2.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2%的比例計發;

3.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75%的比例計發;

4.工作年限滿*年不滿20年的,按60%的比例計發;

5.工作年限在*年以下的,按40%的比例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