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山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檢查管理實施細則

山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檢查管理實施細則

2024-08-03 閱讀 1442

山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檢查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條為加強文物保護工程事中管理,規范文物保護工程檢查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工程檢查管理辦法》,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適用于我省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保護性設施建設、遷移等文物保護工程的檢查(以下簡稱工程檢查)。

  第三條工程檢查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由審批方案的文物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工程檢查部門)負責實施。

  第四條工程檢查部門應自行組織專家或委托專業機構開展檢查工作。檢查組人員不得少于三人,包括專家一人。參與工程檢查的專業機構和專家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并遵守回避制度。

  第五條工程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工程程序管理情況、工程質量和效果、工程資料、工地安全等。

  (一)工程程序管理情況包括:工程項目申報審批、招標投標與合同、技術交底、工程施工組織管理、工地業主代表、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安全員及資料員等配備及到崗到位情況、工程技術交底、圖紙會審、工程洽商及變更手續,抽查檢查結論、隱蔽工程驗收和階段性驗收等。

  (二)工程質量和實施效果包括:技術方案落實情況,文物保護原則遵守情況,傳統工藝使用和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情況;施工技術、工藝、做法符合質量要求情況,施工材料和構件檢驗、檢測情況,工程各分部分項及重點工序的實體質量評定情況,隱蔽工程質量情況,外部觀感效果和工程效果評價等。

  (三)工程資料包括:與工程相關的勘察設計(如技術方案、施工圖、概預算)、施工(如施工日志、工序記錄、質量檢查記錄等)、監理(如監理日記、月報、旁站簽證、材料見證取樣記錄等)、以及工程審批和管理等方面技術類和經濟類文件。

  施工前的文物保存狀況,拆除、更換的構件,重要施工做法,新技術和新材料的試驗過程,隱蔽工程等,應保留影像檔案資料。

  (四)工地安全包括:工程安全規范執行、安全防護設備配置、文物和施工人員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工地現場文明施工等。

  第六條工程檢查應兼顧文物保護工程的工作特點,根據工程規模、投資、工期等應合理確定時間節點,適當增加檢查頻次。

  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應根據工程進度,適時開展工程檢查,按季度匯總上報轄區內工程進展情況。

  市級文物行政部門對轄區內國、省保單位的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原則上在每項工程施工進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時,應組織現場檢查一次。并將施工人員到崗到位、工程審批手續、工程設計變更和洽商、工地安全、工程進度及施工質量等情況作為檢查重點。

  省古建筑質量監督站受省文物局委托,根據工程進度、規模,對基礎、隱蔽、建筑構架安裝工程以及屋面瓦瓦等重要節點組織開展抽查、檢查。對備案注冊的國、省保單位的文物保護工程,在竣工驗收前每一項目至少抽查、檢查兩次。跨年度工程應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工程檢查。

  第七條省文物局根據省古建筑質量監督站及市級文物部門的檢查情況報告,對國、省保單位的文物保護工程,在竣工驗收前組織開展隨機抽查、檢查。

  第八條檢查程序

  (一)工程檢查部門根據工程性質和內容,組建檢查組。

  (二)制訂檢查計劃,發出檢查通知。

  (三)組織現場查驗。查看工程現場,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有關負責人提供相關工程資料并接受質詢。

  (四)召開檢查工作會議。檢查組聽取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工程情況匯報;檢查工程檔案資料,開展工程技術、程序的合規性核查。

  (五)評議并反饋意見。檢查組根據現場檢查情況,填寫《文物保護工程檢查表》、《文物保護工程資料核查表》,并由檢查組成員簽名,做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檢查結論,現場反饋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

  (六)委托專業部門開展的工程檢查,檢查工作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檢查組應向工程檢查部門提交檢查報告。檢查報告應說明檢查時間、組成人員、檢查過程,工程情況等內容,重點說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整改建議等,并附相關檢查表格。

  (七)工程檢查部門應根據檢查報告,在檢查結束后30個工作日內,向被檢查工程的業主單位和當地文物行政部門書面反饋檢查結果和整改要求。

  第九條檢查組在工程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應當場下達整改通知書(見附件),并由業主單位及時組織整改。由市級文物行政部門督導整改并查驗整改落實情況。

  第十條檢查組成員應在規定權限范圍內進行檢查,如實填寫檢查表,做到客觀、全面、準確,并對檢查結論負責。檢查報告、整改情況等文件資料應納入工程檔案,并作為竣工驗收工作的重要依據。

  第十一條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應按季度核實、匯總轄區內國、省保單位文物保護工程的進展情況,上報省、市文物行政部門。

  市文物行政部門根據本轄區內的工程檢查工作情況,認真編寫年度檢查工作報告,并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上報省文物局。

  省古建筑質量監督站按月匯總上報抽查、檢查簡報,編寫年度檢查工作報告,并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上報省文物局。

  第十二條未按規定開展檢查、未及時提交年度檢查報告的,省文物局視情況予以通報,并責令整改。

  檢查組成員存在違反檢查程序、弄虛作假行為的,由工程檢查部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十三條檢查工作所需經費應列入各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年度部門預算,由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十四條本細則由山西省文物局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2:山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檢查管理實施細則

山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檢查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條為加強文物保護工程事中管理,規范文物保護工程檢查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工程檢查管理辦法》,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適用于我省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保護性設施建設、遷移等文物保護工程的檢查(以下簡稱工程檢查)。

  第三條工程檢查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由審批方案的文物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工程檢查部門)負責實施。

  第四條工程檢查部門應自行組織專家或委托專業機構開展檢查工作。檢查組人員不得少于三人,包括專家一人。參與工程檢查的專業機構和專家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并遵守回避制度。

  第五條工程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工程程序管理情況、工程質量和效果、工程資料、工地安全等。

  (一)工程程序管理情況包括:工程項目申報審批、招標投標與合同、技術交底、工程施工組織管理、工地業主代表、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安全員及資料員等配備及到崗到位情況、工程技術交底、圖紙會審、工程洽商及變更手續,抽查檢查結論、隱蔽工程驗收和階段性驗收等。

  (二)工程質量和實施效果包括:技術方案落實情況,文物保護原則遵守情況,傳統工藝使用和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情況;施工技術、工藝、做法符合質量要求情況,施工材料和構件檢驗、檢測情況,工程各分部分項及重點工序的實體質量評定情況,隱蔽工程質量情況,外部觀感效果和工程效果評價等。

  (三)工程資料包括:與工程相關的勘察設計(如技術方案、施工圖、概預算)、施工(如施工日志、工序記錄、質量檢查記錄等)、監理(如監理日記、月報、旁站簽證、材料見證取樣記錄等)、以及工程審批和管理等方面技術類和經濟類文件。

  施工前的文物保存狀況,拆除、更換的構件,重要施工做法,新技術和新材料的試驗過程,隱蔽工程等,應保留影像檔案資料。

  (四)工地安全包括:工程安全規范執行、安全防護設備配置、文物和施工人員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工地現場文明施工等。

  第六條工程檢查應兼顧文物保護工程的工作特點,根據工程規模、投資、工期等應合理確定時間節點,適當增加檢查頻次。

  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應根據工程進度,適時開展工程檢查,按季度匯總上報轄區內工程進展情況。

  市級文物行政部門對轄區內國、省保單位的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原則上在每項工程施工進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時,應組織現場檢查一次。并將施工人員到崗到位、工程審批手續、工程設計變更和洽商、工地安全、工程進度及施工質量等情況作為檢查重點。

  省古建筑質量監督站受省文物局委托,根據工程進度、規模,對基礎、隱蔽、建筑構架安裝工程以及屋面瓦瓦等重要節點組織開展抽查、檢查。對備案注冊的國、省保單位的文物保護工程,在竣工驗收前每一項目至少抽查、檢查兩次。跨年度工程應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工程檢查。

  第七條省文物局根據省古建筑質量監督站及市級文物部門的檢查情況報告,對國、省保單位的文物保護工程,在竣工驗收前組織開展隨機抽查、檢查。

  第八條檢查程序

  (一)工程檢查部門根據工程性質和內容,組建檢查組。

  (二)制訂檢查計劃,發出檢查通知。

  (三)組織現場查驗。查看工程現場,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有關負責人提供相關工程資料并接受質詢。

  (四)召開檢查工作會議。檢查組聽取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工程情況匯報;檢查工程檔案資料,開展工程技術、程序的合規性核查。

  (五)評議并反饋意見。檢查組根據現場檢查情況,填寫《文物保護工程檢查表》、《文物保護工程資料核查表》,并由檢查組成員簽名,做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檢查結論,現場反饋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

  (六)委托專業部門開展的工程檢查,檢查工作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檢查組應向工程檢查部門提交檢查報告。檢查報告應說明檢查時間、組成人員、檢查過程,工程情況等內容,重點說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整改建議等,并附相關檢查表格。

  (七)工程檢查部門應根據檢查報告,在檢查結束后30個工作日內,向被檢查工程的業主單位和當地文物行政部門書面反饋檢查結果和整改要求。

  第九條檢查組在工程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應當場下達整改通知書(見附件),并由業主單位及時組織整改。由市級文物行政部門督導整改并查驗整改落實情況。

  第十條檢查組成員應在規定權限范圍內進行檢查,如實填寫檢查表,做到客觀、全面、準確,并對檢查結論負責。檢查報告、整改情況等文件資料應納入工程檔案,并作為竣工驗收工作的重要依據。

  第十一條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應按季度核實、匯總轄區內國、省保單位文物保護工程的進展情況,上報省、市文物行政部門。

  市文物行政部門根據本轄區內的工程檢查工作情況,認真編寫年度檢查工作報告,并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上報省文物局。

  省古建筑質量監督站按月匯總上報抽查、檢查簡報,編寫年度檢查工作報告,并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上報省文物局。

  第十二條未按規定開展檢查、未及時提交年度檢查報告的,省文物局視情況予以通報,并責令整改。

  檢查組成員存在違反檢查程序、弄虛作假行為的,由工程檢查部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十三條檢查工作所需經費應列入各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年度部門預算,由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十四條本細則由山西省文物局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鄉鎮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鄉鎮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今年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本鄉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大了對安全生產的宣傳和日常監管力度。在“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中,結合“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專項整治活動”等,使全鄉的安全生產形勢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現將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安全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了全鄉安全監管組織網絡。一是鄉政府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下設安監辦,負責全鄉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為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建立健全“兩委”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9個村1個社區各自成立安委會;二是鄉政府與各村、企業、車輛、危化品商家等都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層層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逐級明確責任分工。

二、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

  1、非煤礦山方面:本次行動中,我鄉并未發現非法開采的情況,也不存在合法開采的個人和企業。

  2、道路交通方面: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實行逢場必查,平時抽查的方式進行道路安全隱患排查。因學校無住校條件,非法搭載學生上下學的情況較為嚴重,我鄉對面包車司機及搭載的學生作了具體統計,并組織召開安全教育培訓會,與各位司機簽署了安全承諾責任書。

  3、建筑施工方面:對全鄉建筑施工單位進行了檢查,督促其辦理相關的資質證明,與鄉政府簽訂承諾書,并對施工單位和房屋業主進行了安全宣傳和教育。聯合對場鎮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房做了全面的排查,共排查出了5處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房,下發了整改通知書,并進行了整改驗收工作。

  4、消防防火方面:制定了場鎮消防應急預案,森林防火安全應急預案,與各村簽訂了森林防火安全協議書,成立了鄉、村(社區)、組三級防火搶險隊,并不定期的對各商家和人群集中地的消防設施進行了抽查。

  5、危險化學品方面:我鄉有3個煙花爆竹店和2家罐裝煤氣店。在本次行動中,鄉政府與以上5家店主簽訂了安全承諾書,對煙花爆竹及煤氣罐存放點進行了安全排查。其中3家煙花爆竹經營點均存在上宅下店的情況,已將具體情況上報至有關部門。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村民安全意識差,個別項目檢查未形成長效機制,落實的不夠到位。

  2、全鄉摩托車無牌無證情況嚴重,超載現象較多,道路交通檢查懲罰力度不夠。

  3、對于舟楊路途中兩處危巖“長杠嘴”與“花秋巖”,我鄉因技術、人員、資金等多方面的缺陷,僅以鄉本級力量,難以徹底排除以上安全隱患。

  4、胡溪口處無碼頭,小型船只較多,均未配備救生衣,存在安全隱患。

  5、學校因修建住宿樓,無住校條件,造成大量學生乘車上下學和在校外群居的情況,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搞好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安全生產責任,使各生產單位充分認識到搞好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安全就是效益。

  2、加大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民眾和各生產單位的法律意識。按照《安全生產法》、《省安監規定》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各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3、堅持搞好災害撤離演練,特別是在場鎮和地質災害點等危險區域。將演練形成一種長效機制,深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去,爭取把災害損失壓縮到最小。

  4、進一步鞏固專項整治的成果。加大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違章操作、違規生產的行為,消除事故隱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鄉將結合實際進一步貫徹落實上級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確責任,加大力度,把全鄉的安全生產工作深入扎實、堅持不懈的開展下去,抓出特色,抓出成效,確保全鄉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