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第一章總則
為有效控制并處理不合格品,以防止進一步加工或使用,并避免不合格品再發生,提升質量。
第二章適用范圍
第一條
本程序適用于進料、生產、檢驗等各階段與不合格品管制相關的單位與個人。
第三章職責權限
第二條
項目分管領導負責本要求的保持與改進;
第三條
項目質量管理部負責本要求的歸口管理;
第四條
項目總工程師負責本要求在本項目的保持與改進;
第五條
項目工程質量部負責本要求在本項目的歸口管理與實施控制;
第四章工作程序及內容
第六條
進料階段
1、不良樣本應做標記,并交廠商送料人員處理
2、判定之不合格批,應做標記并記錄于《進料檢驗日報表》上呈主管審核確認。
3、不合格批應標示并備注不良情形,供在制品監視和測量人員協同控制。
第七條
在制品階段:
1、過程中發生或發現不合格品時,生產線作業人員應挑出。
2、過程中產生之不合格品應標示,并放置于指定區域。
3、隔離放置之不合格品經由品管人員確認后,予以退料、修復或報廢。
4、不合格品經修復后,仍應經檢驗人員復檢,判定合格后方能再使用。
第八條
成品階段:
1、不合格樣本標示后交生產單位進行處理。
2、不合格批應標示,并與合格批分開放置,以免誤入倉庫或出貨。同時以《糾正預防措施處理單》知會各相關單位,進行重檢并管控。
重檢后之成品仍應經檢驗人員復檢,判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五章工作要點流程
不合格品
識別
標識
記錄
規定處置的職責權限
處置
返工
返修
讓步使用
拒收報廢
NY
記錄保存
驗證
記錄保存
第六章工作要點
第九條
不合格品的鑒別
1、在生產過程或材料檢驗中發現不合格品,分為以下等級:
A級:嚴重不合格
發生在工程實體上,且經返工、返修后仍無法達到規定要求的;需報廢處理的;需對設計作重大變更的不合格。
B級:一般不合格
發生在工程實體上,但經返工、返修后能達到規定要求的不合格。
原材料、半成品可以降級使用/改作他用的不合格;造成拒收或退貨的不合格。
C級:輕微不合格
工序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可以及時在施工現場采取措施糾正的不合格。
第十條
不合格品的標識、隔離
1、對施工過程形成的不合格品,由質檢員用記錄或在現場涂畫標記、掛牌進行標識,標識應根據不同的不合格品采用易于識別、查找的明顯標記。
2、對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由項目部設備物資部、工程質量部予以掛牌標識,必要時指定區域隔離存放。
3、對工序過程中的不合格必要時由施工技術部在現場標識外,還應以記錄形式予以標識。
第十一條
不合格品的評審
1、不合格品評審的依據
1)合同規定的技術要求、施工圖紙、現行的國家和行業質量檢驗、試驗標準、規范、規程。
2)相關的文件資料及法律法規。
2、不合格品評審的范圍
A級:項目部經理組織有關人員會同業主、監理、設計部門進行評審。
B級:項目部質管副經理/總工組織有關方面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評審。
C級:項目部質檢員確認為C級不合格,可以在施工現場采取措施,責令施工人員限時整改,可不組織評審。但應在施工日志中予以記錄。對多次發生的C級同類不合格,項目部工程質量部應制定糾正措施。
3、不合格品評審的內容
1)分析、確認不合格品產生的原因
2)分析、確認不合格品產生的范圍、性質
3)確定采取的處置方式及措施
第十二條
不合格品的處置
1、返工以達到規定要求;
2、材料、半成品可以降級使用/改作他用或拒收退貨;
3、報廢處理,屬嚴重不合格采用這種方式;
4、A級不合格品的處置和工程質量事故應按照上級關于工程質量事故的劃分規定,上報局質量管理部,按合同/相關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不合格品處置后,必須重新進行檢驗、試驗或驗證,并應有記錄。
第十四條
如項目工程施工合同另有規定時,不合格品的控制也應遵守合同的有關規定。
第七章記錄
第十五條
本制度采用如下記錄:
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G/SDJJ.ZB083:20**
不合格品評審處置表ZB083-1
不合格品處理情況一覽表ZB083-2
不合格品讓步接收申請表ZB083/3
以上記錄由項目經理部質量管理部歸檔保存并報分局工程質量部。
附錄A不合格品評審處置表
記錄號:
編號:ZB083-1
工程名稱
產品名稱
單位
時間
參加評審人員
主持人
不合格品主要事實:*年*月*日
評審處置意見:
審批簽字*年*月*日
處置情況
處理單位:*年*月*日
檢驗情況:
質檢員:*年*月*日
附錄B
不合格品處理情況一覽表
記錄號:
編號:ZB083-2
序號
工程名稱
發生
日期
不合格原因
處理方法
完成日期
處理效果
123456
說明
單位主管
校核:
制表:*年*月*日
附錄C不合格品讓步接收申請表
記錄號:
編號:ZB083-3
工程名稱:
單位工程名稱:
分部工程名稱:
單元/分項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不合格品主要事實陳述:
質檢員:*年*月*日
是否經返修處理及返修處理后的質量鑒定情況:
質檢員:*年*月*日
施工單位申請意見:
項目負責人:*年*月*日
接收方意見(顧客或監理):
代表:*年*月*日
篇2:某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記錄、隔離、評價和處置等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預期使用。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產品形成全過程的不合格品和可疑材料控制及交付后的不合格品的處理。
3.定義
3.1不合格品:沒有滿足規定的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的產品。
3.2廢品:凡喪失使用性能且無法修復或不能經濟修復的產品。
3.3返工:對不合格品采取的糾正措施使其滿足規定的要求。
3.4返修:對不合格品采取的糾正措施,雖不符合規定要求但能滿足使用要求。
4.職責
4.1檢查科是不合格品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下屬質量管理室和檢驗室具體負責不合格品的鑒別、記錄、標識、隔離、評審和處置等工作。
4.2技術科負責返工產品規程的制定。
4.3生產安全科負責執行對外協件、半成品、成品評審后不合格品的處置。
4.4計劃供應部負責執行對原材料、外購件中不合格品的處置。
4.5總經理或管理者代表負責對嚴重不合格品的處置的審批。
5.工作程序
5.1不合格品的鑒別
專職檢驗員按《檢驗和試驗控制程序》規定的要求,對原材料、外購/外協件、半成品、成品分別進行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和最終檢驗,及時作出合格與否的判定。
5.2鑒別依據
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據是產品質量標準(包括產品圖紙、技術標準、工藝文件、檢驗規程等)。
5.3不合格品缺陷嚴重性分類:
5.3.1嚴重缺陷(A類):必然會造成產品在使用中喪失功能、運轉故障、增加安全風險、降低使用壽命和顧客索賠。
5.3.2主要缺陷(B類):可能影響后道工序加工、裝配、裝車等困難,但易于排除,而不影響產品功能,外露部分有銳利邊緣及返工痕跡,明顯的外觀缺陷(氧化皮過涂,裂紋,折紋等)。
5.3.3輕微缺陷(C類):不影響產品在使用時的功能和壽命,不明顯的外觀缺陷(如劃痕、斑點、輕微色差等)。
5.4標識、記錄、隔離、報告
5.4.1一經發現或懷疑為不合格品,專職檢驗員負責立即對不合格品按《檢驗和試驗狀態控制程序》的規定進行標識,并在《不合格品通知單》上記錄產品不合格項,采取必要措施對以前的產品進行檢查或復查,將不合格品隔離至規定區域,及時將《不合格品通知單》上報檢查科。
5.4.2存放不合格品區域的產品在尚未作出處置意見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動用。
5.5評審
5.5.1對常發性易糾正的不合格品或有明顯缺陷的零星不合格品,由現場專職檢驗員直接作出分選或返工或報廢的意見,并對返工后的產品重新檢驗和記錄檢驗結果。
5.5.2對C類缺陷批量不合格品和B類缺陷少量不合格品,由檢驗科評審,并作出評審處置意見。
5.5.3對A類和B類缺陷批量不合格品,由技術科評審,對重大批量不合格須報管理者代表或總審批,并作出評審處置意見。
5.5.4試制產品階段的不合格品由技術科負責評價處置。
5.5.5評審不合格品的結論僅對本批有效,不得作為評審其它產品的依據。
5.6處置
5.6.1對原材料、外購/外協件不合格的處置
a.對嚴重缺陷的批量原材料、外購/外協件作退貨處置。
b.對主要缺陷的批量產品,由專職檢驗員在驗收單上判定為不合格,并在《不合格品通知單》上記錄不合格項,由檢查科提出退貨,計劃供應部辦理聯絡和退貨手續。對可不經返工處置能夠達到預期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由分承包方填寫《讓步接收申請單》,由檢查科進行評審同意,可以讓步接收。讓步接收產品在投入使用時必須進行標識,使用中達不到預期使用要求的,由檢查科提出退貨處理,供應科辦理聯絡和退貨手續。
c.對輕微缺陷的批量產品,由分承包方負責進行返工,返工后由檢驗員重新檢驗,合格后方可辦理入庫手續。
d.供應科接到《不合格品通知單》時,將處置意見及時通知分承包方,一般情況下,不合格原材料、外購/外協件應及時退回分承包方,對特殊原因不能及時退回而確需在本廠倉庫存放的,由倉庫管理員按《檢驗和試驗狀態控制程序》的規定執行。
5.6.2對半成品不合格的處置
a.當半成品在制造過程中產生少量不合格時,由專職檢驗員督促操作者進行分選,并做好記錄,并進行重新檢驗;如少量不可返工的作廢品及時放入廢品箱;屬須按專門返工工藝進行返工的,按返工工藝進行返工。
b.當半成品在制造過程中發生批量不合格時的處置辦法:
返工:由專職檢驗員填寫《不合格品通知單》評審處置要返工的產品,技術開發科工藝室制訂返工工藝,由生產安全科對不合格品進行返工,并重新檢驗。
讓步接收:由生產部工段負責人填寫《讓步接收申請單》,報質保部檢驗室主任或質管室主任進行評審。
報廢:由檢驗員填寫《廢品通知單》,經檢查室主管蓋章批準。
5.6.3對成品不合格的處置
a.在最終檢驗和試驗過程中發現少量不合格品,按5.6.2進行。
b.對成品中批量不合格品的處置辦法,按5.6.2進行。
c.對于讓步處理的產品,在銷售時,必須取得顧客的認可,方能供貨。讓步接收產品有明顯標識。
5.7編制不合格品減少計劃
5.7.1檢查科負責每月對發生在生產過程中的不合格品進行統計匯總,采用排列圖、因果圖形式進行原因分析。
5.7.2根據原因分析的結果,制訂優先減少不合格品的計劃、措施并組織相關部門具體實施并記錄結果。
5.7.3對那些已采取措施,但沒有找到并消除根本原因,可能重復發生的不合格品,必須采用確定課題,開展QC攻關的方法解決問題。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HD13.01-01《不合格品通知單》
QR/HD13.01-02《廢品通知單》
QR/HD13.01-03《讓步接收申請單》
篇3:金屬制品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金屬制品公司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并保持不合格品控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防止不合格品及驗收不合格工程的非預期使用,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隔離、記錄、評審和處置,并通知有關職能部門,從而評審和控制不合格品。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原材料及產成品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職責:
3.1工程部負責檢驗原材料及、成品是否合格,并規定其標識方法和記錄方法。
3.2管理者代表負責主持召開"不合格品評審會議"。
3.3廠務經理審核并批準《不合格品評審報告》。
3.4生產部負責執行《不合格品評審報告》中決定的處理方法,工程部質檢員負責監督、跟蹤不合格品處理的全過程。
4.定義:無
5.工作程序
5.1工程部對原材料及產品進行檢測,并依據檢驗結果開具檢驗報告。
5.2當不合格原材料出現時,必須將這些不合格的原材料進行隔離,并在其放置區域標識"不合格"。同時由工程部通知采購業務部盡快聯系退貨。退貨記錄于《供方質量跟蹤表》上。
5.3當不合格成品出現時,由質檢員在相應的產品上掛上"不合格"標識,同時上報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負責召開由采購業務部、工程部和生產部等負責人參加的"不合格品評審會議",討論不合格成品的處理方式并由工程部填寫《不合格品評審報告》。
5.4"評審"需列出原因分析,對不合格產成品要檢查生產過程中有關環節,記錄不合格原因。
5.5"評審"須寫明以下處理意見:
a.返工,以達到規定要求;
b.報廢。
(注:返工后的產品應重新進行檢驗,并進行標識和記錄)
5.6管理者代表向總經理匯報評審會議的決定。
5.7總經理批準隔離處理的決定,并向生產部、工程部等有關職能部門下發命令。
5.8相關職能部門根據《不合格品評審報告》并根據其職責,對"不合格品"進行處理,質檢員負責監督、驗證"不合格品"處理的全過程。
6.相關文件和記錄
6.1BF/QJ-053《不合格品評審報告》
6.2BF/QJ-054《不合格品處理方案通知單》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