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儀器使用管理規定
醫療儀器使用管理規定
一、凡有醫療設備的科室,要逐步建立使用管理責任制,指定專人管理,嚴格使用登記。認真檢查保養,保持儀器設備處于良好狀態,隨時開機可用,并保證賬、卡、物相符。
二、新進儀器設備在使用前要由器械科負責驗收、調試、安裝。組織有關科室專業人員進行操作管理、使用和訓練,使之了解儀器的構造、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維護方法后,方可獨立使用。凡初次操作者,必須在熟悉該儀器的人員指導下進行。在未熟悉該儀器的操作前,不得連接電源,以防接錯電路,造成損壞。
三、儀器使用人員要嚴格按照儀器的技術標準、說明書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使用儀器前,應判明其技術狀態確實良好,使用完畢,應將所有開關、手柄放在規定位置。
四、不準搬動的儀器,不得隨意挪動。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發現儀器運轉異常時,應立即查找原因,及時排除故障,必要時應請總務科協助,嚴禁帶故障、超負荷使用和運轉。儀器損壞需修理者報總務科處理。
五、儀器設備(包括主機、附件、說明書)一定保持完整無缺,即使破損零部件,未經總務科檢驗亦不得任意丟棄。
六、儀器用完后,應由管理人員檢查,關機放好。若發現儀器損壞或發生意外故障,應立即查明原因和責任,如系違章操作所致,要立即報告醫務科及總務科,視情節輕重進行賠償或進一步追究責任。
1.一般事故:未按操作規程操作,造成1萬元以下儀器損壞,尚能修復,不致影響工作者,按一般事故處理。
2.責任事故:未按操作規程操作,造成1萬元以上儀器損壞而不能修復者,按責任事故處理。
3.重大事故:因工作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造成1萬元以上儀器損壞而不能修復者,或雖能修復但設備事故損失費(設備修復費+停機損失費)在1萬元以上者,按重大責任事故處理。
4.無論何種事故發生后,都要立即組織事故分析。一般事故分析會由總務科組織使用、維修等有關人員參加;重大事故分析會由院領導主持。
5.事故分析會的主要內容是對事故原則、事故責任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以及制訂防范措施,要做到:事故原因不明、責任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不受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不落實不放過。
七、儀器經過驗收合格發給使用科室后,要根據儀器的具體情況規定使用率。儀器屬公用資產,應專管公用,任何人不準以任何借口作為私有財產壟斷使用。對于使用率低或使用不當,儀器未有充分發揮作用的,總務科有權報告院長收回。
八、各科室所使用的醫療器械發生故障時,未經批準不得將儀器帶往外地修理。
九、貴重儀器原則上不外借,特殊情況須經院長批準,方可借出。收回時,由保管科室檢查無誤,方可收管。
十、各種儀器的說明書、線路圖等資料,按科技檔案由總務科建立檔案。各科需用時,應辦理借閱手續。總務科和有關科室,如因操作維修需經常使用的,可復印副本。
十一、儀器室內應保持整齊、清潔,要經常注意門、窗、水、電的關閉,下班前仔細檢查,以確保安全。
篇2:醫院醫療儀器設備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儀器設備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一)醫療設備使用前必須制定操作規程,使用時必須按操作規程操作,儀器設備使用人員必須經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操作。
(二)對衛生部或衛生廳規定的有關大型儀器設備,須取得衛生部規定的《大型醫用設備應用質量合格證》方能投入使用,使用人員須持有《大型醫療設備上崗人員技術合格證》方能進行操作。
(三)使用科室對儀器設備的管理
1.建立使用登記本(卡),對開機狀態、使用時間、運行狀況、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登記。
2.高值儀器設備(三級醫院定10萬元及以上的設備,二級醫院定5萬元及以上設備)應由專人保管,專人使用(科室主任和護士長是第一責任人),無關人員不能上機。維修部門應確定一名維修專管人。
3.醫療設備使用科室,應指定專人負責設備的管理,包括科室設備臺賬管理、設備的配件附件管理、設備的日常維護檢查。如管理人員工作調動,應辦理移交手續。
4.新購貴重儀器應定期報告使用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情況。
5.未經醫院領導批準,科室使用的儀器不準外借。
6.使用科室與人員要精心愛護設備,不得違章操作,如違章操作造成設備人為責任性損壞,要立即報告科室領導、醫療設備科及分管院長,并按規定對責任人作相應的處理。
(四)使用操作人員在醫療設備使用過程中必須做到:
1.不得離開工作崗位,如發生故障后應立即停機,切斷電源,停止使用;同時掛上"故障"標記牌,以防他人誤用。
2.急救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時應立即采取應急預案,用手動方式代替儀器設備進行工作,然后調用同類儀器設備,再通知維修技術人員到達現場維修。
3.大型儀器設備或對臨床診斷治療影響很大的儀器設備,發生故障停機時應及時報告院領導,通知醫務科門、臨床科室,停止開單,以免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4.對有故障的儀器設備,操作人員不得擅自拆卸或者檢修,應由技術人員負責檢修,待故障排除后方能繼續使用。
5.使用人員在下班前應按規定順序關機,并切斷電源、水源,以免發生意外事故。需連續工作的設備,應做好交接班工作。
6.操作使用人員應做好日常的使用保養工作,保持設備的清潔。使用完畢后,應將各種附件妥善放置,不得遺失。
篇3:醫療儀器使用管理規定
醫療儀器使用管理規定
一、凡有醫療設備的科室,要逐步建立使用管理責任制,指定專人管理,嚴格使用登記。認真檢查保養,保持儀器設備處于良好狀態,隨時開機可用,并保證賬、卡、物相符。
二、新進儀器設備在使用前要由器械科負責驗收、調試、安裝。組織有關科室專業人員進行操作管理、使用和訓練,使之了解儀器的構造、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維護方法后,方可獨立使用。凡初次操作者,必須在熟悉該儀器的人員指導下進行。在未熟悉該儀器的操作前,不得連接電源,以防接錯電路,造成損壞。
三、儀器使用人員要嚴格按照儀器的技術標準、說明書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使用儀器前,應判明其技術狀態確實良好,使用完畢,應將所有開關、手柄放在規定位置。
四、不準搬動的儀器,不得隨意挪動。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發現儀器運轉異常時,應立即查找原因,及時排除故障,必要時應請總務科協助,嚴禁帶故障、超負荷使用和運轉。儀器損壞需修理者報總務科處理。
五、儀器設備(包括主機、附件、說明書)一定保持完整無缺,即使破損零部件,未經總務科檢驗亦不得任意丟棄。
六、儀器用完后,應由管理人員檢查,關機放好。若發現儀器損壞或發生意外故障,應立即查明原因和責任,如系違章操作所致,要立即報告醫務科及總務科,視情節輕重進行賠償或進一步追究責任。
1.一般事故:未按操作規程操作,造成1萬元以下儀器損壞,尚能修復,不致影響工作者,按一般事故處理。
2.責任事故:未按操作規程操作,造成1萬元以上儀器損壞而不能修復者,按責任事故處理。
3.重大事故:因工作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造成1萬元以上儀器損壞而不能修復者,或雖能修復但設備事故損失費(設備修復費+停機損失費)在1萬元以上者,按重大責任事故處理。
4.無論何種事故發生后,都要立即組織事故分析。一般事故分析會由總務科組織使用、維修等有關人員參加;重大事故分析會由院領導主持。
5.事故分析會的主要內容是對事故原則、事故責任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以及制訂防范措施,要做到:事故原因不明、責任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不受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不落實不放過。
七、儀器經過驗收合格發給使用科室后,要根據儀器的具體情況規定使用率。儀器屬公用資產,應專管公用,任何人不準以任何借口作為私有財產壟斷使用。對于使用率低或使用不當,儀器未有充分發揮作用的,總務科有權報告院長收回。
八、各科室所使用的醫療器械發生故障時,未經批準不得將儀器帶往外地修理。
九、貴重儀器原則上不外借,特殊情況須經院長批準,方可借出。收回時,由保管科室檢查無誤,方可收管。
十、各種儀器的說明書、線路圖等資料,按科技檔案由總務科建立檔案。各科需用時,應辦理借閱手續。總務科和有關科室,如因操作維修需經常使用的,可復印副本。
十一、儀器室內應保持整齊、清潔,要經常注意門、窗、水、電的關閉,下班前仔細檢查,以確保安全。